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317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课题:

画家笔下的色彩

二、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范畴,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

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紧扣色彩美来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索活动。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大师作品,并自主探究,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

②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感知色彩,感受画家笔下的线条与色彩所传达的不同的感觉。

 

②自主探索用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①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养成积极观察、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②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六、教学重点:

1、在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

2、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

1、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融入色彩的基本知识。

2、运用不同线条、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表现。

八、教学方法: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图片资源,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创作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测一测:

比比看,你有什么感觉?

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两组彩色图片。

 试问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

黄色给人温暖膨胀的感觉,蓝色给人收缩后退的感觉。

正是色彩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绚丽多姿。

二、新课教授 

(一)认识色彩

出示色环,学生结合课本16页,了解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

色彩的相貌名称。

(红、黄、蓝)

明度:

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纯度:

指色彩的饱和度。

(以蓝色为例,展示纯度降低的过程)

提问:

降低纯度的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总结:

方法:

1、加水2、加白

2、三原色:

红、黄、蓝。

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彩的明亮程度。

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3、三间色:

橙、绿、紫。

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

学生自主练习:

红+黄、黄+蓝、蓝+红

(2)色彩与情感表现

1、展示图片:

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相关的联想。

看到不同的颜色有什么感受,赋予哪些象征意义?

红色、感觉:

热情、冲动、温暖、兴奋。

象征:

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感觉:

阳光、温暖、亲切、柔和

象征:

高贵、皇权、光明、财富…… 

蓝色、感觉:

大海、天空、凉爽、冰雪

象征:

理智、深沉、稳重、永恒……

绿色、感觉:

春天、新鲜、清新、自然

象征:

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紫色、感觉:

高贵、优雅、神秘、大方

象征:

幽雅、庄严、高雅、浪漫……

总结:

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与色彩使人产生的联想有关。

2、初步尝试,游戏:

你好、色彩

规则:

听音乐,尝试在练习卡的左边画上合适的颜色,表达出你的心情。

(五分钟)

(3)巩固提高

1、色调:

一幅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偏向。

偏向于冷颜色的就是冷色调,能带给人冰冷、清爽、安宁等感觉。

偏向于暖颜色的就是暖色调,能带给人温暖、热情、喜庆等感觉。

2、知识提升:

感受梵高笔下色彩 

梵高(1853—1890)出生于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对艺术执着而充满激情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多媒体展示数幅《向日葵》 以及改变其色调后的《向日葵》 。

师:

凡高一生画过许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金黄色,可见他对向日葵的喜爱。

  

提问:

凡高的《向日葵》用色用笔都很有特点。

观察色彩,你觉得梵高在画这张画时心情怎么样?

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1)画面的明暗关系被减弱了,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灿烂,耀眼的黄色调中。

  

(2)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金黄色的葵花显的更加耀眼。

    

(3)花瓣用笔粗犷豪放,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和背景形成对比。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总结:

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和内心感受的重要的手段。

在色环上,将距离越远的越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冲突强烈的感觉。

将距离越近的纯度越低的颜色搭配在一起越适合表现和谐、柔和的感觉。

3、实战演练:

运用所学知识在联系卡的右边画上合适的颜色,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你的心情。

(5分钟)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画家笔下的色彩这一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请结合课本回顾一下,然后归纳。

1、了解了画家梵高和他画的向日葵。

2、色彩能够表达人们的心理感受。

3、认识了色彩(色彩的三要素、三原色、间色等)。

(五)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画一幅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画。

注意:

1、造型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3、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自己内心的感情表现出来。

(6)板书

画家笔下的色彩

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三原色、三间色:

色彩与情感表现:

红、黄、蓝、绿、紫

色调:

冷色调、暖色调

 

 

《画家笔下的色彩》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课程的学习,美术基础相对较好,有了一定的美术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美术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自我欣赏能力,对于需要动手表现有较大的积极性。

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存在问题:

1、我校学生属于山区学生,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审美意识的培养,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赏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画家笔下的色彩》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小游戏导入,图片观赏、实践操作深入,结合教师讲解,通过让每个学生能够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用笔实践,亲身感受和体验,学生课堂氛围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赏析学生作品时,让小组成员自由发表观点,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负责提示、引导,起到辅助作用。

在创作这一环节,学生自己动手去变现,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创作,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开拓学生新奇视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总体来说,这堂课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对于欠缺的地方,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材分析

《画家笔下的色彩》是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范畴,教材共6面,有主体文字6处,辅助文字7处,图片17幅,思考与练习4个,学习活动2个,教材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夏日阳光下的向日葵图片导入,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意义出发,从而引出梵高的《向日葵》,认识并分析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从而认识色彩、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并能运用色彩表达情感,能够运用准确的色彩知识分析和欣赏画家作品。

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

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紧扣色彩美来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索活动。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大师作品,并自主探究,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画家笔下的色彩》达标练习

实战演练:

1、听音乐,尝试在练习卡的左边画上合适的颜色,表达出你的心情。

2、运用所学知识在练习卡的右边画上合适的颜色,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你的心情。

《画家笔下的色彩》课后反思

《画家笔下的色彩》属于“造型表现”课,是七年级上册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我这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准备上这堂课之前,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前上课的时候都是采用小游戏导入,相比图片导入,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习兴趣就会增大,因此这次,我准备了小游戏,让每个学生能够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时候,让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负责提示、指引,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3、重视学生的技法训练。

在创作表现这一环节,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去表达自我,我会详细的讲解各种色彩给人的主观感受,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的表现自我感受。

5、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训练和表现的时候,鼓励学生尝试改变对色彩的常理认知,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创造新奇的视觉感受,开拓新的认识角度,增添美术学校的趣味性。

当然在授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赏析美术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围绕“色彩——感受”这一问题来展开。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气氛也比较活跃。

个别学生的观点会比较有新奇的想法,但我比较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绘画是美术课的最重要的表现方式。

在授课中,虽然对于技法问题作了讲解,但还不够。

个别学生短时间内很难理解,掌握。

对于他们应该更加细致的讲解,做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总体来说,这堂课基本上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对于欠缺的地方,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随时随地渗透与美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画家、画作、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增加对美术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动手表现,通过作品的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美术课真正达到与学科,与生活相联系。

《画家笔下的色彩》课程标准分析

《画家笔下的色彩》属于美术新课标中第四学段(7-9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