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来写景《冬天的雪乡》一作文.docx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来写景《冬天的雪乡》一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来写景《冬天的雪乡》一作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来写景《冬天的雪乡》一作文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来写景:
《冬天的雪乡》
(一)
今天讲一个四年级小朋友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雪乡》。
先来分享几位妈妈的喜报:
东阳快乐四年级:
报告喜讯,我儿子的那篇《雷雨》荣获浙江省课内作文大赛一等奖了。
(就是上次老师点评的那篇。
)另外还有一篇——《难忘的一次活动》,按照老师的六根六尘和对称法,荣获了全国三等奖。
谢谢老师和转播们的辛勤付出!
孩子们将以优异的成绩与喜讯来回报你们。
谢谢!
群玉妈:
非常老师,分享一个我家孩子作文的好消息:
单元考试作文第一次没扣分,并且当作范文当堂朗读。
二个月的付出,大大的收获。
想当初,她的作文只能写-句话,二个月后竟然能成范文。
作文里头身脚、对称用得很好。
群北京-姗妈:
看到老师书上的那篇《小螃蟹》,我想到老师还讲过一篇关于鱼的文章,我教女儿仿写了一个《水蜗牛》,感觉很好,我们这次在高思杯作文赛中得了一等奖,作文满分!
孩子很高兴。
上海-君:
在这里,要谢谢老师!
我家丫头的作文被他们语文老师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了!
这是老师对小家伙的认可,也是孩子进步的表现。
下面来看一下《冬天的雪乡》的小作者妈妈感言:
老师,我是以前群的虫妈,现在转到了群了,从去年开始一直听您的课,和孩子坚持读课堂记录。
孩子本来就对语文比较感兴趣,也很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口头表达能力很强,语文老师总认为他口头能力强于书面,之前,我也很着急他的作文如何能提升档次,也着急他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看的那么多书里的东西都倒出来呢?
自从跟您学习,明白了:
孩子读再多的书,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如何阅读;也明白了就因为孩子口水多,妈妈更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如何将口水变成油水;要珍惜和孩子一起的时光,扶上马,送一程,要当亲子妈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不能亲自作文、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脸色看;知道要克服焦虑,要坚持浇水、静等花开,不能做拔苗助长的妈妈,要做坚持浇水、施肥的花农,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感谢老师!
感谢您教会我和孩子成长与做人的道理。
再来说作文。
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明白了头身脚和帽衣鞋,也知道在作文中主动用上对称和六根六尘了(作文八法,我们觉得目前还不能一一地体现在作文里,但我们会继续熏习、继续理解再运用的)。
孩子也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这个学期,班主任老师一直都表扬他,作文越来越好、表现越来越棒。
这篇文章是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去了雪乡后,回来作为寒假作业完成的,基本上都是孩子自己的原话。
有些句子,我觉得很有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的味道,应该是听经典、读经典、熏习经典的效果(之前我们虽然也听过,但真正分析和阅读朱自清的作品,还是看了您的分析讲解之后,我们还一起背了下来)。
文章大量用了色法和意法,中间关于孩子的玩乐部分用了借代法,整体来说,是孩子和非常老师学习之后,我认为这是体现他进步的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文。
因为文章是开学就写了,这里我是今天补的,所以辅导的细节我就没有一一介绍了,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也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从感言中也看到,这位妈妈是八群的老人,一直坚持听课到现在,有如初心,很让人赞叹。
特别是妈妈提到的认识:
明白了:
孩子读再多的书,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读书、如何阅读;也明白了正因为孩子口水多,妈妈就更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如何将口水变成油水;要珍惜和孩子一起的时光,扶上马,送一程,要当亲子妈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不能亲自作文、不能动不动就给孩子脸色看;知道要克服焦虑,要坚持浇水、静等花开,不能做拔苗助长的妈妈,要做坚持浇水、施肥的花农,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希望大家从这位妈妈的认识中,去体会亲子的意义,体会如何读书、如何积累的方法,体会如何克服急躁的心态,体会坚持浇水、静等花开的意义。
在孩子学习作文之前,让孩子先感兴趣,很重要;在妈妈亲子之前,先调整好心态,很重要。
有好的心态,才能有好的学态;有好的学态,才会有好的结果。
看一下孩子的原文:
冬天的雪乡冬天的雪乡,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眺望雪山,只见在这幅极为珍贵的画卷中,作为背景的湛蓝的天空中照映着白而发亮的雪上,映衬着来往的洁白如雪的云,可是云已经比以往要显得暗灰了一些了。
走近雪山,我触摸了一下雪,只感觉雪粒沙沙的立即溶化了,像闪电般离去,像隐形般消失……。
山上的雪色并不均匀,有的白得刺眼,有的白得明艳,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牛乳,又仿佛是一张张白纸。
走进雪山深处,我惊诧于雪山的白了,我看见过洁白如雪的白云,见过纯天然的牛奶,却从没看见过雪山的白,雪山的雪白如牛乳,雪山的白如墙壁,雪山的白甚至胜过白云。
继续前行,我们看见一座座坐落于环山中的村庄,这周村庄周围都是山,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
看那屋顶上的雪,有的飘悬在房檐边;有些干脆挂在屋顶上卷一个圈,像一大坨奶油,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在雪地上,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大打出手,打成一团。
这片雪地给你,这片雪地归我们。
凭什么嘛?
我们先看到的我说的,你快来,这里有大雪地哦!
不、就不!
好啦、好啦,哎呀,大小姐,我让给你,不行吗?
这是一堆男生和一堆女生在争白地,然后,女首领扬长而去,男首领扫兴而归,男生们一见,都挽起了袖子,亮起了胳膊在那里打雪仗。
我心里想:
他们不怕冷吗?
……在这冰冷的雪地上,孩子们的气息,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冬天的雪乡增添了更多的欢笑声。
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刚才大家在讨论中提到了对称,提到了相片相框、六根六尘、写黑以白,还提到了由远及近,提到了人动景移,提到了抬头收腹。
可见,这一段时间的熏习,还是很有作用的。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孩子作文的亮点。
一是结构。
关于结构的问题,我们基本上是每篇作文都在讲。
因为结构就是思路,就是章法,就是表达的秩序。
结构是孩子们学习作文,第一步需要实现的目标。
《实战篇》中也一直在讲,孩子作文观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作文观,就是结构观。
孩子们有了作文观就能明白:
一篇作文该如何表达,如何体现。
有了作文观,也就加强了表达、沟通的能力。
本文的题目是《冬天的雪乡》,而本文的头是:
冬天的雪乡,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可见,本文的头是开门见雪的头,开得直接明了。
作文的主题是冬天的雪乡,如果头一个自然段中,没有雪乡出现,说不定就写成了梦乡。
开门见山,能达到直接明了、直奔主题、言简意赅的作用;是保证作文不跑题、不偏离方向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头中,孩子运用了三个对称句:
最美丽的是皑皑的雪山,是屋顶上垂落的白云,是雪地里孩子们的笑声……这三个对称句,与身子是相互呼应的。
这也是我们一直讲的头身脚要保持一致、要步调一致的要求。
我们讲:
读书、积累、写作是一回事。
其实,当我们看到这个头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比如我们学《中庸》,如果能把《中庸》的第一章学懂,可以说后面的内容就不用学了,就全懂了。
《中庸》的第一章是: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同样,我们读《大学》,如果真能把《大学》的第一章读懂了,那后面的内容也就懂了。
《大学》的第一章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的开头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三纲八目。
我们之所以讲这个,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文章开头的头,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开卷有益之意。
古人写文章,开头就把全文的主旨讲出来了。
这是我们读书的一个方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这是一回事。
我们读书,一个是题目,一个是开头,格外重要。
但有很多人,往往懒得看题目,开头随意看,直奔身子而去。
如果直奔身子而去,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很多,看着很过瘾,但很难了解主旨,把书读薄。
大家如果有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回去看一下第一页写的是什么?
这本书,我在二十年前左右看过。
记得扉页上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白鹿原》讲的是什么?
讲的就是清末至文革的一部历史。
本文的开头,用三个对称、三个角度,提到了雪山、白云、笑声。
这样,我们基本上就把全文的主旨,或者说把全文的线路摸清了。
所以,孩子的这个头开得好,很有章法。
不仅实现了开门见山,而且实现了开宗明义。
通过以上的乱讲,大家理解开头的重要性了吗?
我们刚才讲到了本文的头写的是雪山、白云还有笑声。
身子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写的。
一脉相承、前呼后应,很有章法。
最后的脚写得也特别有味道——如果我再去雪山,我会抓一把雪山的雪粒,抓一捧雪乡的奶油,带一片孩子们的欢笑声,送给你……所以从结构上来看,小朋友的军姿站得很棒——头正、身挺、脚稳。
下面,我们再来讲第二个主题:
顺序。
在讲课前我让大家预习了《提高篇》中第一章——顺序的技法。
在这一章中讲到写作的顺序有几个:
一是时间变化的顺序;二是空间变化的顺序;三是故事变化的顺序。
其它的顺序还有:
人物出场的顺序、景物变化的顺序、情感变化的顺序、因果变化的顺序,以及由写景、抒情到议论的顺序。
希望大家课后再去认真体会第一章的相关内容。
本文是一篇集写景与叙述为一体的作文。
本文中时间的顺序、景物的顺序、空间的顺序,以及由写景到记事的顺序都十分到位。
因为有了顺序,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结构,体现了思路,体现了章法。
结构、思路、章法、对称,这四者是一回事。
这是我们从理论上来讲的。
本文中的一个大顺序就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从远处的高山写到稍近处的小村;再由小村写到了更近处的人物。
最近反复讲的一首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就是按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
我们再来体会前不久讲过的一篇小学四年级的课文——《七月的天山》。
大家来看看这两篇文章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月的天山(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大家结合《七月的天山》与本文,体会从大到小从远及近的顺序。
因为时间的原因,今天只能讲到这里了。
请大家做好如下的预习:
《基础篇》页的文字游戏;《基础篇》页的《冰雪北海》;《实战篇》页的《海洋世界一日游》;还有《提高篇》中第一章顺序的技法、第四章反差对比的技法、第七章移花接木的技法,以及第八章相片相框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