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788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docx

杨开远植树问题听课录

植树问题听课录

课题:

植树问题授课者:

杨开远

教学过程: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生:

老师您好!

一.导入

师:

请坐!

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问题?

(用手指着黑板)

生:

植树问题。

二.新授

(一)引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师:

在全长24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你认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ppt展示问题)你说。

{引导同学们考虑“植树问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怎么种?

}

生:

只种一端。

师:

你说是要考虑怎么种,是不是?

你说。

生:

隔多少米种一棵。

师:

隔多少米种一棵,是不是这个意思?

好,看老师给你的条件,老师只给你这样一个条件。

(展示ppt:

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需要种多少棵?

)至于它说的种几端,我们不考虑。

你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好不好?

请你把你种的方法画在你的草稿纸上。

(学生拿出草稿纸,开始画。

老师走下讲台开始巡视指导。

过了几分钟,老师让一个同学上台用已准备好的小数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

好了的同学看黑板上这个同学他是怎样做的,看看你们能不能看得明白。

如果你也是这样可以点点头,用一个甜甜的微笑也可以。

(学生有些笑了,有些看着黑板)

师:

我们给他一点掌声。

(学生鼓掌)

师:

同样是24米长的小路一旁植树,同样都是每隔6米一棵,为什么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呢?

你说。

生:

我摆的第一种是两端种。

师:

第一个是两端种,同意吗?

(在第一种方法的旁边写了“两端种”)

生:

同意。

生:

我第二种摆的是一端种。

师:

第二种是一端种,也可以说只种一端。

(在第二种方法的旁边写了“只种一端”)

师:

第三种呢?

生:

两端都不种。

(老师在第三种方法的旁边写了“两端都不种”)

{引出解决“植树问题”存在的三种不同情况。

}

师:

因为种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端都不种,或者只种一端呢?

为什么这端不种呢?

(指着黑板上的两种情况)好,你说。

生:

本来要种5棵,现在少了一棵。

师:

为什么这棵不种?

好,还是你说。

生:

有可能那一端还要放其他东西。

师:

还要放别的东西,假设这里有一栋房子(在黑板的第二种方法旁边贴了一栋房子),这房子边上还种不种?

那下面呢?

(指着黑板上的第三种情况)

生:

那两端都有房子。

师:

两端都有房子?

或者有河流也可以,只要有障碍物就可以了。

(老师在黑板的第三种方法的两端各贴上了一栋房子)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根据现实的要求,可能两端有东西就不种了,是不是这个意思?

{将“植树问题”存在的三种情况与现实相联系,题目里不会出现“两端都种”这样的字样,只会出现一些现实情况,如房屋等使只能种一端或两端都不用,将理论与现实相联系,有利于孩子们实际运用。

}

师:

好样的!

那这三种不同的种树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

有。

师:

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说。

生:

都是每隔6米种一棵。

师:

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6米)

生:

还是在全长24米的小路一边。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4米)

师:

谁还有补充?

(无学生回应)那我们看看,24米的小路上每隔6米种一棵,可以把它分成?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每一段)

生:

都分成了4份。

师:

分成了4份也就分成了4段,是不是这个意思?

(在黑板上写了4段)那这4段怎么求出来的?

孩子,你说。

生:

24÷6=4

师:

也就是说我要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求什么?

可以画几段,对不对?

再考虑3种不同的画法,同意吗?

在这24米的小路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还可以每隔几米?

你说。

{引出做题的方法,先求出段数,通过总长除以(每隔几米种一棵)。

}

(二)引导学生找到植树问题的规律

生:

每隔4米。

(老师在黑板最右边写上了4米)

生:

每隔3米。

(老师在黑板最右边写上了3米)

生:

每隔8米。

(老师在黑板最右边写上了8米)

生:

每隔2米。

(老师在黑板最右边写上了2米)

师:

还有很多对不对?

每隔4米?

3米?

8米?

2米?

那么请你从这些每隔几米中任选一个填在写纸背面,填填看,选什么自己选。

师:

我选取每隔几米种一棵写上去,写好了吗?

再后面读下去。

(展示ppt)

①我选取每隔()米种一棵,我先把这条路平均分成()段

②每人画出三种情况植树的示意图

③把数据填入图下的表格。

生:

我先把这条路平均分成几段?

(读ppt)

师:

写好了吗?

生:

好了。

师:

看要求,第二步干什么?

动作快!

生:

每人画出三种情况植树的示意图。

(读ppt)

师:

会画吗?

画完以后干嘛?

请看(手指着ppt)

生:

把数据填入图下的表格(读ppt)

师:

明白要求了吗?

可以动笔了。

(走下台巡视指导)

{让学生在明白要求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验、猜测等,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

(过了几分钟)

师:

会画的同学已经全部完成了,好了,各位同学,检验一下算式对不对?

(在台下对个别同学进行了批改)写好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

老师搜集了三位同学的,请看大屏幕。

3、2、1这边非常好!

(手指着右边的小朋友说,示意小朋友坐好。

)这边同学也该看着了,我们先看这位同学的,他段数分了几段?

生:

6段。

师:

6段?

我们数数看。

1段、2段、3段……6段。

(用笔指着每一段)几棵树?

1、2、3、4、5、6、7,7棵树,对不对?

师:

第二组,1、2、3、4、5、6,6段对不对?

几棵树?

1、2、3、4、5、6,6棵树。

师:

第三种,1、2、3、4、5、6,是不是6段?

几棵树?

1、2、3、4、5,5棵树。

好的,看下面。

(指着屏幕中的表格问大家)同意吗?

给他一点掌声。

(掌声响起)

师:

看第二个同学的。

现在看到这里,你知道他是每隔几米种的?

生:

8米。

师:

是不是每隔8米?

能看明白吗?

生:

能。

师:

看他的表格是不是这样的,这位同学叫什么啊?

生:

xxx。

师:

请起立,大家向他招招手。

(同学们微笑地向他招了招手)好的,请坐。

师:

是不是8段?

我们数数看。

1段、2段、3段……8段,对不对?

第一次他全部都是一样,后面把它涂掉了,最后数据对不对?

生:

对!

师:

好的。

如果把全班同学的结果都统计在表格里,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展示ppt)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次?

我们研究的是每隔几米种一棵?

生:

6米。

(老师将结果填入表格内)

24

每隔几米种一棵

段数

两端都种的棵数

只种一端的棵数

两端都不种的棵数

4

6

7

6

5

8

3

4

3

2

3

8

9

8

7

2

12

13

12

11

1

24

25

24

23

(老师将“1”填入表格中,学生自行报出了结果)

师:

你们没画过图怎么也知道啦?

说明这个有规律。

那你发现规律了吗?

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

(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师:

有什么发现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

这位女孩,你说。

生:

我发现只种一端的棵数和段数是一样的。

师:

我发现只种一端的棵数和段数是一样的。

你也有这样的发现吗?

点点头看看。

这个时候,段数和棵数是一样的,同意吗?

生:

同意。

(老师在黑板的“只种一端”的旁边写了“段数=棵数”)

师:

最后的男孩子你说。

生:

我发现两端都种的棵数都比段数多1。

师:

两端都种的棵数都比段数多1。

(在黑板的“两端都种”的旁边写了“段数+1=棵数”)你也有这样发现的同学向他招招手。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这位女孩子,你说。

生:

我发现了两端都不种的棵数是段数减1。

师:

两端都不种的棵数是段数减1。

(在黑板的“两端都不种”的旁边写了“段数-1=棵数”)

你也有这样的发现,给他一点掌声。

好了,读读看。

两端都种,预备起。

(学生齐读黑板上的规律:

①两端都种:

段数+1=棵数②只种一端:

段数=棵数③两端都不种:

段数-1=棵数)

{教师通过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后根据表格结果找出规律,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更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而且不易忘记,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

(三)验证植树问题已找到的规律

师:

这个发现一定对吗?

确认吗?

真的?

生:

真的!

师:

那么再换一个其他的路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

好!

师:

假设有这么一条路,总共长15米,每隔5米种一棵(在黑板上标示)

生:

3段

师:

那两端都种,种几棵?

生:

4棵。

师:

谁上来摆摆看?

我们用小磁铁代替一棵树,可不可以?

好!

你来。

(学生上讲台分别摆了三种方法)

师:

给他一点掌声。

我们看他对不对?

(师生根据规律一起检验了同学的结果)

{教师带领着学生一起验证得出的规律,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记忆,另一方面教授学生“画图、列表、找规律、验证”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师:

我们为自己伟大的发现露出一个甜甜的笑脸。

(学生甜甜地笑了一下。

师:

恩,不错不错。

根据这个发现,如果老师只告诉你一条路,多长不知道,只知道平均分成了50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结果填入了表格中)

24

每隔几米种一棵

段数

两端都种的棵数

只种一端的棵数

两端都不种的棵数

4

6

7

6

5

8

3

4

3

2

3

8

9

8

7

2

12

13

12

11

1

24

25

24

23

50

51

50

49

师:

还有一条路多长也不知道,但只知道分成了a段。

(有的学生说“b”,有的学生说“a+1”)

师:

究竟a+1好,还是b好?

生:

a+1好。

(老师分别将结果填入表格)

24

每隔几米种一棵

段数

两端都种的棵数

只种一端的棵数

两端都不种的棵数

4

6

7

6

5

8

3

4

3

2

3

8

9

8

7

2

12

13

12

11

1

24

25

24

23

50

51

50

49

a

a+1

a

a-1

{a的引出,化具体为抽象,四年级下册的孩子们可以接受a这样的抽象概念了,而且抽象概念的引入,更有利于孩子们解决植树问题。

}

师:

好样的!

好,我们来看这边。

(指着黑板的另一边)刚刚我们说只种一端的段数和棵数是相同的,那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

段数和棵数是怎么对应的?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段数和棵数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了“只种一端”刚好对应完,“两端都种的时候”多了一棵树,“两端都不种”少了一棵树)

{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到规律,我们也验证了规律,但是根据知识的完整性,我们还必须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后更有利于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杨老师整个教学过程重视过程(引出问题—找到规律—验证规律—探讨原因—解决问题—实际运用,正确处理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列出表格才找到了规律),重视直观,正确处理了直观和抽象的关系(在找到规律后,从实际的数字转化为字母这个抽象概念),课程内容的呈现注意层次性与多样性。

}

师:

那像这一类问题,你会解决吗?

生:

会!

师:

我们画图的时候先干什么?

画什么?

生:

段数。

师:

再考虑3种不同的画法。

如果数字更大还画吗?

生:

不画。

师:

那么我的练习纸的第一题请你试一试。

(学生拿出练习纸,开始做题。

老师下台巡视指导并批改。

展示ppt

在全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三种植树方案分别需要种几棵树?

①只种一端:

②两端都种:

③两端都不种:

师:

我们把答案对一下。

首先要种多少棵?

生:

40棵。

师:

第一是不是这样的?

自己打钩。

(展示一第一种情况的答案:

200÷5=40(棵))

那第两端都种呢?

生:

40+1

师:

第三个呢?

生:

40-1

{将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植树问题进行拓展。

我觉得上面这个不是练习,而是例题,它也属于新授内容,教师教授孩子们类似于植树问题的题目的解法}

师:

那我们想想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

植树问题。

师:

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生:

画画。

师:

画图对不对?

(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了“画图”)那画图以后呢?

生:

列了一张表格。

师:

(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了“列表”)列表以后你干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生:

公式。

师:

发现了规律是不是?

(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了“规律”)发现以后我们就确认它了吗?

生:

没有。

师:

还进行了验证。

非常好!

这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是我们以后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我们以后要大胆地去运用它,好不好?

生:

好!

{再次重申了画图、列表、找规律、验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

}

(四)扩展植树问题

师:

像这一类植树问题,在生活中还有没有?

谁能举个例子?

好,你说。

{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拓展了课堂,植树问题不仅仅是种树的问题,它适用于类似植树的问题。

}

生:

放花盆。

生:

安装路灯。

生:

摆滑板的障碍。

师:

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几种,你看看它是不是也类似于植树问题,如果是,属于哪种情况。

(展示ppt)

(2)班第一小组排成一行做操,队伍全长9米,每两人之间相距1米。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

A、两端都种B、两端都不种C、只种一端

师:

那我给你一幅图,看看是不是更清楚属于哪一种?

生:

两端都种。

师:

是不是?

假设站的很直,像一棵松。

{将排队问题与植树问题相联系,它是属于“两端都种”的情况。

}

(ppt展示第二题)

一根10米长木头,每2米锯一段,需要锯几次?

A、两端都种B、两端都不种C、只种一端

师:

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了交流)

师:

好,你说。

生:

两端都不种。

师:

同意吗?

(有些学生同意,有些学生不同意)

师:

那不同意的你是哪一种?

生:

只种一端。

师:

那我们试试看。

看这幅图,这是一根木头,对不对?

(展示ppt)

一根10米长木头,每2米锯一段,需要锯几次?

师:

这边要锯吗?

(指着木头的左端)

生:

不用。

师:

这边呢?

(指着木头右端)

生:

不用。

师:

那要锯哪里?

生:

中间。

师:

如果我们把每一锯锯下去看成一棵树,属于哪一种情况?

告诉我。

(展示ppt)

生:

两端都不种。

{同样将锯木头与植树问题联系起来,指出它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情况}

师:

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会判别了。

那就说我们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先干什么?

生:

先算段数。

师:

算完段数,再考虑三种不同的情况,究竟属于哪种情况,能不能乱套?

想考验自己学得怎么样吗?

生:

想。

{排队问题和锯木头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是对植树问题的拓展,另一方面是规范学生的做题方法:

在做题时我们可以先画图,再得出到底属于3种不同情况的哪种?

最后做题}

三、练习

师:

好。

请完成练习纸上的1、2、3、4。

(老师下台巡视指导并且批改,叫了一个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师:

现在有两位老师在帮你们。

好的,做好的同学请坐端正。

这位小老师感谢你,我们给这位小老师一些掌声。

我们把第一题和第二题对一下。

(学生和老师一起校对了第一和第二题。

第三题时“在一条长360米的长廊两侧摆花,每隔4米摆一盆(两端都摆)。

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时,有的学生说是182,有的说91)

师:

究竟是哪一种?

生:

182

师:

为什么?

生:

两侧。

(老师在黑板上用尺子画了两根线表示两侧)

师:

两端和两侧一样吗?

看着图,现在知道吗?

(老师遮住了第二根线)

生:

360÷4+1=91(盆)

师:

为什么要乘2,知道吗?

生:

因为有两侧。

师:

91再怎么样?

生:

乘2

师:

等于182,单位名称?

生:

师:

是这样的同学请举手,给自己一个甜甜的微笑,再给这位同学一点掌声祝贺。

师:

最后一题。

(展示ppt)

(4)在一条全长24千米的公路一旁设置车站,相邻两站的距离都是2千米。

一共需要设置几个车站?

生:

13

师:

同意13的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

为什么是13?

因为车站有终点站和起始站,那有没有可能只有12个站?

(有的说有可能,有的说不可能)

师:

你说什么时候有可能?

生:

终点站在第一个地方。

生:

终点站就是它的起点站。

师:

循环的公交车终点站又是起点站,是不是12个?

那可不可能是11个?

生:

不可能。

{杨老师的练习题目是逐渐增加难度的,达到了检验孩子们学习情况的目的,也提出了相关注意点,比如说“两侧”“起点站也可以是终点站”孩子们不要定向思维,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

四.小结

师:

不可能,是不是?

那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问题?

生:

植树问题。

师:

这次表现怎么样?

生:

很好!

师:

很好,给自己掌声。

你有什么收获跟同桌说一下。

好,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好,你说。

生:

植树问题的方法。

师:

谁还有补充?

生:

我今天学到了植树问题应该怎么做的发现。

师:

你怎么发现的,告诉我。

生:

①两端都种:

段数+1=棵数②只种一端:

段数=棵数③两端都不种:

段数-1=棵数

师:

那类似于植树问题后面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学习,我们可以画图列表发现验证的方法去学习,好不好?

生:

好!

师:

今天到这里,下课!

生:

老师再见!

{老师带领孩子们把课堂内容总结了一下。

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节课学了什么,也可以培养孩子们养成总结所学课堂知识的习惯,总结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数学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

 

不足的地方:

(一)我觉得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要考虑哪些因素时,节奏过快,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思考的时间。

(二)老师的表扬方式太单一了,“露出个甜甜的微笑”“给他一些掌声”。

(三)我觉得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点凶的,不怎么亲切。

 

反思:

我觉得上数学课就是要向杨老师一样,思路清晰,循序渐进。

教师应该选准认知起点,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过程。

老师在课堂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不应该是“授之以鱼”,将知识灌输给孩子们,而是“授之以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带领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遨游,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课堂中不仅要有数学,还要有人文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而教学艺术是没有顶峰的,我们要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加油!

在我以后的课堂上,我要给孩子们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

为此,我必须学会表扬孩子们的多种方式,学习更多的生动的教学方法,但是最基础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

每次听完课,我都好沉重,当一个老师真的好难啊!

要上好一堂课,我还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先给自己加个油吧!

 

板书:

 

小教本104班俞杭萍

106110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