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776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docx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概要

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

陈卫元赵御龙

摘要:

生态园林已成为我国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对策

21世纪,传统的造园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园林的分类愈来愈细,其内涵与外延却愈来愈大,远远超过了传统造园学的界限,现代园林的概念与传统造园的概念已相去甚远。

在日本,造园一词正逐渐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

景观环境设计、绿地环境规划、绿地生态设计、地域环境生态学等。

就连研究传统造园艺术与园林史的京都大学造园学研究室,也更名为环境设计学研究室。

随着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等概念的提出,生态园林已成为我国园林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对生态园林这一目前尚模糊不清的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关系到现代园林技术的发展走向,一些关键性的核心问题也是生态园林建设中不能回避,目前扬州正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一)在整体上宏观失控

现在,人造景观的“泛滥”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造成投资失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本地的规划部门应该了如指掌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看到哪里的建筑新潮就往回搬,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

诚然,有些城市的“大手笔”、“跳跃式发展”是成功的,都具有个性特征,是一定历史、地理、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但并不是可以随意到处照搬的。

好大喜功,追逐大项目、大气派、大声势、高标准、高速度,调动千军万马,轰轰烈烈,任意改变、否定历史经验,结果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粗制滥造。

(二)在内容上贫乏简单

部分人造景观内容匮乏,缺少美感,缺少层次,缺少创意,缺泛和皆;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有的不符合生态要求。

(三)在实质上污染严重

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城镇、乡村加快建设步伐,上游和水系周边向水体排放的生活污水不断增加,有些地区还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水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越来越发达,许多湖区、库区、河道水系不断成为热门旅游场所,游人在水面频繁活动,将许多包装袋、瓜果皮屑扔进水中,对于自净能力有限的静水而言,这些固体异物便滞留于湖库河道水系中。

同时不合理的水产养殖和生活污水成为湖区、库区、河道水系污染源、出现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现代城市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污染也十分严重

二、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对策

(一)要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

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联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

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

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

我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

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

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1.要制订城市生态发展战略

  根据目前扬州的现状,要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规划、制订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措施和行动计划,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解决扬州可持城市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功能协调,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区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总体规划中,保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用地,预留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所需土地,做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解决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相冲突的问题。

 

2.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1)有效保护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2)大力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使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在优先发展乡土树种的同时,积极引种优良的常绿树种和地被植株,确保城市建成区内本地植物指数≥0.7,综合物种指数≥0.5。

(3)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11㎡;建成区绿地率≥36%;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

(4)加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加快公园绿地、湿地公园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特别要保护好省级生态公益林。

(二)要进行历史建筑的可持续性保护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独特的城市格局、古朴的城市风貌、秀丽的城市园林、多元的城市文化以及丰富的历史遗存。

扬州河城环抱,水城一体,古典园林密布,历史建筑集中,城市风貌古朴典雅,视域空间平缓柔和,路网肌理匀质细腻,建筑风格南秀北雄并蓄。

扬州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邗沟、古运河和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我们要以最审慎的保护理念,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复兴古城坚持“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原则,精心构建以18.2平方公里唐宋城遗址为保护范围、以5.09平方公里明清古城为保护重点的古城保护体系,使扬州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得到有效地保护和维护,历史文化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展示,全力打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和谐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风貌。

我市之所以能在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殊荣,其重要因素是我市对5.09平方公里的古城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我们要继续按照“护其貌、养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把古城区作为优秀的人工生态加以保护。

在中德两国技术合作项目的支持下,与德国政府、世界城市联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可持续的扬州古城保护,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古城保护工作要以“一条主脉、两条轴线、四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总体框架,近期按照五个“不”(不大拆大建、不破坏历史街巷体系、不破坏建筑风貌、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的要求,实施历史街区保护工程、名城解读工程、文化博览城工程。

加快推进“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沿东圈门一线建设盐运司衙门、壶园旅游服务中心、马氏盐商住宅等项目;沿东关街东门遗址一线建设东关街休闲风情、长乐旅舍、江南书院、个园东市等项目。

按照商业餐馆、民俗文化、滨河休闲和传统民居的功能定位要求建设教场市井民俗生活街区,实施建设扬州民俗博物馆、传统曲艺演出广场、教场文化古迹展示等项目,全面展示古城人文物质和生活方式。

打造南河下盐商生活街区,整修汪鲁门盐商住宅、湖北会馆、小盘谷等一批历史建筑,展示扬州独特的盐文化。

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重点建设中国佛教文化博览馆、阮元故居、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马可波罗纪念馆等一批项目。

通过对古城的古街、古巷、名宅、名园、古树、古井、古桥、民俗风情的保护,有效改善交通状况,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绿化空间,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既保护历史文化风景,又提升了人文生态景观效果,对丰厚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数万老城区原住民生活的改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要彰显与提升水乡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开凿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从而奠定了扬州的水运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依水而建,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扬州自古缘水而兴,江河之水孕育了扬州的文明,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

扬州境内主要有:

大运河、古运河、槐泗河、沙河、七里河、邗沟、玉带河、瘦西湖水系和内城河水系等。

这些大小河流在扬州城区纵横交错,水网密布,四通八达,构筑了一幅“水上扬州”的自然景观。

但自上世纪80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扬州城市快速发展,这些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就连扬州两大明星水系—古运河和瘦西湖的水质也破坏严重,出现水质浑浊、富营养化等现象,影响了扬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直接制约了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还威胁到大运河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扬州因水而生,水乡特色明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和重要水源保护地,做好水环境保护不仅影响着扬州的城市环境,对于市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运用生态理水的原则,推广城市水环境整治的生态技术,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减少河床硬化,市区河道整治尽可能做到岸体平缓,设有通道式、具有多种形状的多洞结构,以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加强水生、湿生植物、生态景观建筑的运用,保护城市天然植被,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要求,同时,挖掘水乡文化特色,建设具有浓厚地域特征、水乡文化的滨水景观带,使之形成滨水景观网络。

通过城市水环境的全面整治,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彰显水乡特色。

在城市水系整治中,为充分发挥水系及周边环境的生态效能,既注意尊重自然所具有的多样性,又注重保障和创造满足自然条件的良好的水循环,同时又使水和绿地形成网络,避免生态体系的互相孤立存在;利用自然石料和水生植物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河岸的高水位淹没处增加了大量的生态绿化区,保障鱼和其它动物的生息环境,在确保河流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在城市水系整治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

如保护和整合唐城、宋城、明清古城等古城遗址和历史河道,要通过利用主干道与水域景观廊道交叉的空间节点,设置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茶室、亭廊、小品、雕塑,尤其建造一些历史景观桥,如来鹤桥、骑鹤桥、放鹤桥、迎恩桥等;要大量运用扬州本土植物,编织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韵味。

(四)要改善城市水体与空气环境质量

我们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扬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具体内容,特别是通过工程带动,有效降低城市水体、空气污染程度,以期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1、清洁水源。

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关停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砂石码头、油码头、造船、围网养殖及有污染企业,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安全的污染;大力推进区域集中供水,对城市周边乡镇自来水实施区域化管理;加快城乡备用水源建设,把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重要河湖和地下水源,作为应急、战略储备水源加以保护。

2、污水处理。

切实加大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加快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泵站工程建设。

3、清洁河道。

大力开展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市区通过实施疏浚、驳岸、绿化和闸站建设等措施,改善河道水质和周边环境;加快在河道上设置上游飘浮物过滤设施,定期清除城区河道垃圾,同时做好水系沟通活化工作。

4、汽车尾气达标整治及工业废气治理。

在扬州市区严格禁止二、三轮摩托车、燃油助力车、机动三轮车上牌。

加大路面查处力度,严格执行强制报废标准,坚决杜绝报废车辆上路行驶。

加大公安、环保联合检测力度,增加检测频次。

加快完成发电厂的脱硫工程,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禁止排放“三致”物质,基本消除无组织排放,工业废气达标率95%以上。

5、秸秆综合利用。

组织专题科技攻关,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机械还田、秸秆速腐制肥、秸秆制气等应用技术,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解决农村300万吨秸秆出路问题,逐步落实秸秆禁烧。

6.再生水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要解决缺水问题,必须长期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再生水”的原则。

污水资源化是节水治污的重要措施,要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说,再生水回用促进污水处理,有利于改善生态,有利于环境保护,而如果不注意污水处理,只注重增加供水,则供水越多,污水越多,生态环境越差。

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减少排放BOD、COD等各种有害成分,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河道内一般景观用水,即属于景观娱乐用水C类。

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质在色度、悬浮物、pH、B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肠菌群,以及现场对DO的分析,均需符合C类景观娱乐用水标准;此外,化学耗氧量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满足景观用水的需求。

(五)要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环境

建筑及其他城市设施是城市景观的特点,雕塑、园林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重要组分。

生态园林绿化技术力求使这些人工设施与园林绿地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保持绿色环境的自然特点,满足人类对自然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属性,使城市的绿色环境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生态城市建设既要继承历史传统文化,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如何结合城市的历史背景及民俗文化风情,形成具有特定历史文化氛围的现代城市绿色环境,实现两者间的和谐,也是生态园林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生态城市中,若有碑文、摩崖石刻、小型古建筑、文人骚客的墨宝丹青、微缩人文景观和古代将相高僧手植的名花古树,则更能体现“天人合一”之美,也可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综合生态功能。

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按照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通过实施“规划扩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治脏补绿”、“拆墙透绿”等多种途径,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大幅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确保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

一是要加快城市中心绿地及城区绿化工程建设。

建设扬子津森林公园、三湾公园、西部分区公园等30多个城市公园绿地;加快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项目规划建设等工作;完善建设新城西区人工河、赵家支沟和外环路绿化带,推进邗江引潮河风光带建设。

二是要加快城市小游园建设工程建设。

利用城市“退二进三”地块和古城保护建设过程中新建街巷建设小游园,满足老城区居民休闲活动要求;在每个新建小区内建设1—2个小游园;对原有街头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增加园路、坐椅、园林小品等设施,建成小游园;因地制宜改造或新建道路建设市民休闲需要的小游园。

满足市民出门300米范围内有休闲活动公园绿地。

三是要加快沿路、滨河、环城绿化工程建设。

完成文汇东西路、运河南路、运河北路延伸段、解放北路等道路、滨河绿化带建设;对大桥北接线、西北、东南绕城公路防护林带进一步完善提高。

建设完善城市内环(古运河—漕河—瘦西湖—荷花池)、中环(京杭大运河—七里河—仪扬河—赵家支沟—沿山路—蜀冈)、外环(绕城高速—廖家沟)的景观防护林带。

南水北调长江源头至廖家沟一线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林带。

四是要加快城市湿地森林公园工程建设。

开发建设城区周边湿地公园,完成宋夹城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建设。

沿沙头夹江两岸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扩大仪扬河绿化宽度,同步规划实施扬子津风景区和高旻寺周边绿地和湿地建设。

五是要加快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

沿江岸、江滩建设水土保护林和防浪林,在芦苇滩建立“抑螺林”;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宁通高速两侧各建成宽30—50米的绿色长廊;沿扬州港、江都港、仪征港至宁通高速及润扬大桥北接线的两侧建设100米宽绿色通道,沿瓜洲古渡至古运河一线两侧建30米宽的生态防护林带。

六是要加快雕塑、园林小品、文人骚客的墨宝丹青陈列、微缩人文景观的建设,提升文化品位。

(六)要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追求自然气息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环境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造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接近自然,渴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

现代人得自园林的感受已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

作为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就必须分析所做的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否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仅要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要以更理性、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具体来说:

比如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能否兼顾景观与使用功能,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等等。

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有必要在保留与继承传统园林已有生态理念上,与时俱进,不

断创新,学习好的东西,兼容并蓄,为中国古典园林赋予新的生命。

扬州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南方园林的代表之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如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古典园林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存和保护这一宝贵遗产,成为满足文化多样性和延续历史的迫切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将名园的修缮作为恢复建设“文化扬州”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扬州园林文化独特个性及其优秀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将古城保护利用、园林建设发展和旅游发展紧密结合,逐步恢复了个园、何园、平山堂、二分明月楼等古典园林;复建、新建了二十四桥景区、白塔晴云、西园曲水、卷石洞天、荷花池公园、文津园等景区景点。

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何园、个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五”期间,扬州古典园林依据“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园林景区景点的建设步伐。

在“双东”的古典园林复兴中,基本做到了修旧如旧,整旧如旧,严格筛选材料、工艺、工匠,保存了建筑符号、历史信息、文化元素的原真性,同时渗透了现代元素,注入新的使用功能,成功探索了扬州古典园林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古典园林的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一些结构尚在,但被企、事业单位占用或散为民居的小型宅园常常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之下,其命运堪忧;那些开放园林则由于利用和管理、修葺等方面的原因还存有种种隐患;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受到保护的古典园林数量、种类偏少;古典园林旅游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现象。

扬州古典园林众多,朱江先生所著的《扬州园林品赏录》一书中,记载的园林达二百四十多处,有的保存完整,有的框架依存,有的破坏严重,还有的仅留痕迹。

面对如此众多、情况复杂的扬州古典园林现状,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两利”(对文物保护有利,又对生产建设有利)和“一保二用”(保是前提,利用是目的)的保护方针,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古典园林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符合扬州园林实际的有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七)要强化城市绿地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城市绿地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通讯定位、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数字处理、数据库、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城市园林绿地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全面应用于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树木花卉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树木养护、绿化设施维护、绿化评估和决策分析等方面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一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对绿地部件、事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绿地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二是可以实现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绿化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可以实现统一建设标准,拓展应用范围,扩展覆盖到其他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四是可以实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社会公众提供扬州市区绿化分布图、绿化新闻、产品推荐、科技推广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实现绿地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促进城市绿地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八)扬州园林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荒漠化是城市人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如果说自然生态系统内部是平衡的,在没有人为干扰时,它可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维持、自我发展以达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自然平衡。

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则不然,在城市人占主导地位,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原有调节生态平衡的植物荡然无存,新植植物亦因领导好恶经常变换,很难使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尤其是林立的高楼、水泥路面、玻璃幕墙及花岗石广场形成的热岛效应将城市变成一座座孤岛,三废噪音及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群不断壮大,城市内的水质、土壤、空气无不受到污染,水热失衡日趋严重,只有充分利用绿化植物的特殊功能,才能挽回日益脆弱的生态平衡。

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有扬州特色的园林景观,继承和发扬祖国园林传统,坚持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摒弃崇洋媚外,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在城市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园林景观达到生态、科学、文化、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要保护、利用乡土植物,开发当地野生资源,要坚持立体绿化,继承传统园林风格,遵循生态学原理,将喜光、耐荫、喜湿、耐旱的乔灌藤草本植物合理配植,形成以乔木为主体,地被植物、攀援植物共存,具有不同结构、功能、景观的立体,复合,混交植物群落,提高绿化率和绿视率,尽量扩大叶面积系数,缓和钢筋水泥建筑群带来的热岛效应和工厂生活区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形成的温室效应。

总之扬州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优先、坚持系统性、坚持工程带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内涵,确立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要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贯彻生态理念,我们必须用系统的观点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使城市水环境、古城保护、污染物治理、再生能源的利用控制等各方面协调一致。

同时,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尤其是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和街头绿地及城市小游园建设,不断扩大城市绿地总量,保证和带动城市生态园林化建设。

扬州有着自身鲜明的自然形态和文化特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在挖掘历史文化、彰显水乡特色、科学管理城市等方面着手,打造出“中国少有、世界一流的具有明、清历史风貌的古城”,将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