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239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docx

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高速公路土建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工程名称:

达陕高速D6标邱家湾隧道

隧道里程:

k22+790~k23+410

2010年10月

达陕高速D6标段邱家湾隧道工程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应急策划: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邱家湾隧道处于大巴山边缘,属低山地貌区。

测段高程一般720~864m,最大高程864m,相对高差144m,沿线地形地势特点为中间高,两侧低,隧道最大埋深约108m,最小埋深约14m,属构造剥蚀地形。

邱家湾隧道设计为单洞分离式隧道,左右线间隔24m左右,属中隧道。

左线隧道起讫桩号为LK22+830~LK23+405,左线进口均位于R=1350的圆曲线上,出口位于R=1020的圆曲线上,隧道长575m;右线隧道起讫桩号为K22+790~K23+410,隧道长度620m,右线进口均位于R=1600的圆曲线上,出口位于R=1000的圆曲线上。

(2)邱家湾隧道

主体结构双线暗挖隧道,线路线间距为24m左右,的下方,埋深24~108m左右,处于微风化岩层中,采用开挖跨度分别为10.13~12.25m暗挖结构;初期支护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承担施工期间的围岩压力,二次衬砌为C25(S8)(钢筋)混凝土;左、右线隧道k23+100处横向通道连接,横通道宽度为2.5m、高3m,均为暗挖结构;初期支护与二衬间设全包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土工布+3.5mm防水板。

(3)工程地质

本区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古生代“弧后”拉张盆地区。

以及大巴山断裂带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构造带,即沿线西南部的川东印支褶皱带和沿线东北部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

隧址区未发现全新活动性断裂通过。

邱家湾隧道进口岩层倾角较缓,主要发育三组节理,节理呈张开状,无充填。

出口段岩层倾角大,主要发育一组节理,呈张开状,充填粉粘粒。

隧道区产状较凌乱,但总体呈单斜产出。

左、右线进口岩层产状主要为240°∠13~32°,出口岩层产状主要为247°∠75~82°。

a地层岩性

隧址区出露地层较少,除第四系覆盖成外,仅有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地层出露。

残坡积(Qel+dl)碎石类土

黄褐色,主要由泥质灰岩碎石组成,松散~中密,碎石径一般10-40mm,个别达100mm,碎石大部分呈弱风化状,少量呈强风化状,以粉、粘土及砂充填,雨季时常有地下表水下渗。

分布于隧道出口处,层厚0-2.70m。

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泥质灰岩:

灰色,细晶结构,中-厚层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强、弱风化层,分布于整个隧道,厚度较大,微风化层分布于洞身段。

强风化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弱风化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微风化层岩体较完整。

b水文地质

本次隧道钻孔内未见地下水,隧道进出洞口均为泥质灰岩,裂隙发育,拟开挖隧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切地形切割较深,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根据初步勘察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场地地表水水质为HCO2-Mg-Ca型水,为淡水,PH值7.90,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标准判定:

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c气象特征

本工程地区地处亚热带,属湿润季风性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旱、夏热;秋、冬多绵雨,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无霜期长;为测区内气候基本特点。

据万源气象站历年统计,元月最冷,平均气温3.5℃,最低-9.4℃,7、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0~32℃,最高达39.2℃;

每年4~5月和9~10月阴雨连绵。

多年平均降雨量1169.3mm,降雨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70%。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左右。

测区地表水体为冲沟水。

在隧道进、出口流经,均为季节性冲沟,流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平时近干枯,雨季流量增加。

d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该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Ⅳ度)。

地震反应普特性周期为0.35g。

e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在隧道进口地质情况主要为:

强风化泥质灰岩,灰色,细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夹灰黄色泥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呈碎石状压碎结构,上部溶孔较发育,围岩拱部无超前支护时可产生大坍塌,侧壁有时失稳,洞室潮湿,一般无地下水,雨季有降水入渗时,有滴水,存在对隧道施工不利。

隧道出口地质情况主要为:

表面为薄层碎石类土覆盖,下伏基岩为泥质灰岩,灰色,细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其强风化带节理裂隙极发育,呈碎石状压碎结构,上部溶孔较发育,岩层倾角较大,围岩拱部无超前支护时可产生大坍塌,侧壁有时失稳,一般无地下水,雨季有降水入渗时,有滴水,相对进口隧道施工难度增加。

(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1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三)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难度和困难、不利条件等,经多方讨论和分析,确定本项目的突发事件、风险或紧急情况如下:

a隧道穿过不良地层时。

里程从隧道进口,LK22+835~880、K22+794~825强风化泥质灰岩,灰色,细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夹灰黄色泥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呈碎石状压碎结构,上部溶孔较发育,围岩拱部无超前支护时可产生大坍塌,侧壁有时失稳,隧道出口LK23+340~384、K23+340~398表面为薄层碎石类土覆盖,下伏基岩为泥质灰岩,灰色,细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其强风化带节理裂隙极发育,呈碎石状压碎结构,上部溶孔较发育,岩层倾角较大,围岩拱部无超前支护时可产生大坍塌,侧壁有时失稳。

暗挖隧道拱部存在风化层薄,开挖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基岩风化变弱、自稳性差,开挖易坍塌。

b隧道开挖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的裂缝、倾斜、倒塌、变形、地面沉降等,如周边蓄水池、出口乡村路、居民住宅等;

c爆破施工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如出口乡村公路、蓄水池等。

d暴风雨的侵袭,设备人员等被淹,井架、材料库房、工棚被破坏等情况。

e火灾、意外的工伤事故等,人员在隧道内中毒、中暑、被困等情况;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隧道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周围建筑物和居民、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①了解地表水、出水地点的情况,并对地表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防止地表水下渗。

②认真分析地质资料,做好超前预报;对地质情况不明的地段一定要申请补勘,做到心中有数。

③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

施工中要经常分析土质变化、围岩参数,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分析,不得冒进。

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工艺。

并做到“四及时”即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支护、及时封闭。

施工工地的生活用房及生产用房均按抗台风的标准进行搭建,施工围墙牢固,堆放在建筑工地的轻型材料要捆绑固定,以防台风吹走。

⑤成立抗洪抢险领导小组,并成立抢险救灾队伍,与当地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做好预防工作,工地自备内燃发电机组,抽水设备,以防停电。

⑥施工场地设专门抢险救灾物资库,库房距施工现场近,道路保持畅通,以备急用。

⑦工地和附近医院建立密切联系,工地设医务室,配齐必要的医疗器械。

一旦出现意外的工伤事故,可立即进行抢救。

(四)法律法规要求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七条、第三十一条;《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第六十八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以及《爆破安全规程》等。

三、应急准备

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公司抢险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长:

总经理副组长:

主管施工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成员:

安质部、工程部、安保处、劳资部、社保部、设备物资部、公司临时医务室。

职责:

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项目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

项目部抢险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1)组长:

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

组长职责:

负责本项目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小组人员分工、向上级单位请示启动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等。

(2)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安全主管

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场的情况下行使组长权利、协调处理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各分工区生产安全的现场管理,恢复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岳淼负责一工区的现场安全、危险情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郑晓东负责二工区的现场安全、危险情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罗基益负责三工区的现场安全、危险情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3)组员:

其中张涛负责一工区的现场监控,邹意柏负责二工区的现场监控,罗基益负责三工区的现场监控,张顺荣负责宣传报道工作。

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资源,包括:

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必备越频、生活保障物资。

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表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型号

主要工作

性能指标

现在何处

备注

1

机械设备

2

湿喷机

4

TK-961

5m3/h

现场

3

注浆泵

3

BW-250

现场

4

空压机

5

SA-5150W

20m3/min

现场

5

管棚钻机

1

金星-900

现场

6

钻机

1

CY-2A

现场

7

砂浆泵

2

KUBJ型

现场

8

装载机

3

ZL40

斗容量2m3

现场

9

蛙式打夯机

2

YZS0.6B

12KN

现场

10

风镐

10

G10

26L/S

现场

11

凿岩机

12

7655

3.2m3/min

现场

12

小型挖掘机

3

WY-4.2

斗容量0.2m3

现场

13

挖掘机

2

PC200

斗容量1.6m3

现场

14

机动翻斗车

12

FC-1

斗容0.75m3

现场

15

东风车

8

8T

现场

16

液压汽车吊

1

QY-25

25T

现场

17

千斤顶

4

YCW-120型

120T

现场

18

砼输送泵

3

HBT60

输送60m3/h

现场

19

滚筒式搅拌机

2

JS350

斗容350L

现场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