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217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温度计测量。

它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液柱构成,玻璃管上边有刻度。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从液_态变成固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5、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成水。

从固态变成液_态。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地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6、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7、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9、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10、水在自然界中的三种形态:

固态、液_态、气态。

温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11、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12、气温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体温计用来测量人身体的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35℃——42℃.。

二、判断

1、温度计不能测量温度。

  (×)

2、温度计是华伦海特发明的。

(×)

3、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1摄氏度。

                   (∨)

4、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

5、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  (∨)

6、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

7、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

8、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

9、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

(×)

10、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

(×)

11、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

(∨)

11、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

(∨)

12、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

13、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

14、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不发生变化。

                 (∨)

15、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0℃以下时才结成冰。

         (∨)

16、测量体温前,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甩到玻璃泡里再进行测量。

(∨    )

17水蒸气在低空凝结而成为云(×)

18、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的小水珠。

(∨)

19、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0、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

三、问答

1、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

冰有固定的形状、温度低,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3、加快冰融化的三种方法:

①把冰块放到手里②把冰块放到阳光下③把冰块放到台灯下。

4、雨过天晴后,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

地面上的积水都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4、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看得见的小水滴。

5、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6、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

②增加空气流通速度,

③扩大表面积。

 四、温度的读写

零下五摄氏度     写作:

  —5  ℃       二十摄氏度            写作:

20  ℃

零下十七摄氏度    写作:

—17℃       三十七摄氏度           写作:

37 ℃

  —2℃     读作 :

零下二摄氏度       27℃      读作:

三十七摄氏度

 9℃      读作:

九摄氏度—15℃    读作 :

零下十五摄氏度

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光合作用:

请把下面光合作用中的几种物质的来龙去脉简要写出。

阳光

二氧化碳+水    绿叶   氧气+养料

(1)二氧化碳:

(2)水:

(3)氧气:

(4)养料:

或者:

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对下面的实验进行分析。

(1)光合作用:

          (      )

 (      )+ (           )           (      )+(      )

(2)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

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 2.把一只老鼠关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老鼠很快死亡,但如果把一株绿

色植物放进玻璃罩中,并把它们都放在阳光下,短时间内小老鼠却安然无

恙。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3.花的结构:

                      花瓣

                      花萼

                      雄蕊

                      雌蕊

4.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可以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植物的根:

 

植物的茎:

5.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请写出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      )。

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     )(填“具有”或“不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6.    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

说明了什么?

 

 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他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种子萌发先(),再长(),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满足植物()的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5、植物的茎具有()及()和()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上到下将根吸收的()和()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凤仙花的各部分组成()、()、()、()、()、()。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一个()就是一个生命。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换下()这叫蜕皮。

2、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的一生经历了()、()、()、和()四种形态。

3、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4、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5、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6、动物的第一种分类方法:

分变态动物和不变态动物,第二种是卵生动物和哺乳动物。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和()。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7、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和()四种形态。

如:

毛毛虫和蝴蝶,蛆和苍蝇,完全变态昆虫被认为是昆虫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群,种类也最多。

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蛾子、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空气中的

3、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水在自然界中有各种不同形态,有时是()、有时是()、有时是()。

云、雾、露、霜、雪是由水蒸气转化而来的。

第四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当两块磁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2、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

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到了900多年前,人们知道了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方法,制作出了灵巧的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期末达标训练

一、精彩补白

1、绿色植物中的()能够利用光把()和()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换下(),这叫蜕皮。

蚕一生要蜕()此皮。

3、从卵里孵出来的蚕是蚕的(),蚕蛾是蚕的()蚕的一生经历了()、()、()和()四种形态。

4、测量水温时,手拿温度计的()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

5、很早以前,人们把()和()组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罗盘的定方向的仪器。

二、选择答案

1、植物的()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根2、茎3、叶4、花

2、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天。

1、45天2、56天3、30天4、65天

3、下列昆虫中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是()

1、蜜蜂2、蝴蝶3、蜻蜓4、蚂蚁

4、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

1、凝结2、蒸发3、凝固4、熔化

5、下列物体中,磁铁能吸引()

1、玻璃片2、铜钱3、铁钉4、牙膏皮

6()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1、司南2、罗盘3、指南鱼4、水浮式指南针

三、明辨是非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2、凤仙花结出的果实中,种子数量是不一样的。

3、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4、用体温计可以测量沸水的温度。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液体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7、电冰箱的门上用到了磁铁。

8、用悬挂的方法不能找出磁铁的南极和北极。

9、用磁铁摩擦铁钉比钢针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10、蚕蛾吃的很少,但飞的很高。

7.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1)红薯的茎          直立茎     

(2)根        支持、运输作用

  凤仙花的茎         缠绕茎        茎        制造养料

  牵牛花的茎         攀缘茎        叶        发育果实和种子  

  葡萄的茎          匍匐茎        花        吸收、固定作用

或者:

根              含有种子

      茎              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叶              运输水分和养料

     果实             为自己制造养料

8.选择题:

(1)凤仙花种子萌发后最先长出来的是(      )。

A、根           B、茎         C、叶

(2)植物体各个部分所需的养料是由(        )来完成运输的。

A、根           B、茎         C、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一生的四种形态(图片、文字、箭头)

如:

请用图片、文字和箭头表达蚕一生中的四种形态  

又如:

请用图画和文字表达出蚕一生中的四种形态。

 

 

 

 

 

 

 

 

 

或者:

 

 2.     身体特点:

比较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妈奶奶三代人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填写在下表中:

 

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

自己

 

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

 

3.     分类:

(1)将下列动物按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分类。

羊  蜻蜓   蝴蝶 熊猫   鸡  狗

卵生:

胎生:

(2)将下到动物按是否变态分类。

   蜻蜓  鸡    蚊子     猫   熊猫   蟾蜍

   变 态:

   不变态:

4.     昆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请你列举三种昆虫。

5. 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的是(    )。

A、猫           B、苍蝇        C、金鱼

(2)下列动物中,由妈妈直接生下来的是(    )。

A、猫           B、苍蝇        C、金鱼

三年级 科学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4、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用记录表,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记录,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生长方向都相同,

6、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7、播种方法:

(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11、有人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养料和氧气,动力是阳光。

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一部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由叶制造。

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阳光

 

13、光合作用的过程是:

植物通过叶子里所含的叶绿体,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氧气和养料。

光合作用文字公式是:

二氧化碳+水                  氧气+养料

1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5、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沿着茎向上运输到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18、直立茎:

凤仙花  缠绕茎:

牵牛花  攀缘茎:

葡萄   匍匐茎:

红薯、南瓜

19、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0、花的结构: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从外到内)

21、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2、凤仙花(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23、凤仙花种子由种皮 和 胚 等部分组成。

从种子的结构上看,同凤仙花种子相似的种子(双子叶植物)有蚕豆、黄豆 等,同凤仙花种子不相似的种子(单子叶植物)有 玉米、小麦等。

但所有这些种子都有胚根 、胚芽等部分。

凤仙花、黄豆种子的两瓣子叶变成幼苗的第一对叶子。

2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播种→ 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几个阶段。

我学会了用测量 、记录 、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25、我知道开花植物一般由 根 、茎 、叶、 花 、果实等六部分组成。

我知道会开花的植物有:

向日葵、蚕豆、菊花、油菜、 凤仙花等。

26、凤仙花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等部分组成。

花中的子房以后能长成果实。

27、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水分和养料,还有水中的矿物质 ,同时还会释放出氧气 。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刚从卵里孵出来的小蚕叫蚁蚕。

2、蜗牛的身体柔软,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壳;蜗牛的寿命约为3年。

3、从卵里钻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蚕的身体就长大一些,蚕在蜕皮时不吃也不动,称之为“眠”“四眠”的后期开始吐丝做茧,蚕的一生要蜕4次皮。

4、用剪子小心地将蚕茧剪开,可以发现蚕茧里面有蛹。

蚕蛹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羽化成蚕蛾。

5、一般情况下,一个蚕茧的蚕丝可达1500米左右。

6、蚕在蜕过4次皮之后,身体会变得发黄、发亮,胸部透明,此时蚕就要吐丝结茧。

蚕吐的丝都绕成“8”字形。

7、我们所养的蚕是蚕的幼虫阶段,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与蚕相比,外部形态、生活习性都不同。

8、蚕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胸部的腹面有一对足,背面有两对翅膀。

9、蚕的一生要经历:

卵、幼虫 、蛹、 成虫四种形态的变化。

10、从卵里孵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11、蝉、蜻蜓、鲫鱼、蟾蜍、兔、家鸽六种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蝉、蜻蜓,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的是:

蝉、蜻蜓、蟾蜍,出生时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是:

兔、。

地球上已经知道的动物有150多万种,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12、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

13、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 。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14、蚕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

蚕能吐丝结茧 。

蚕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 次蜕皮。

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叫做完全变态 。

15、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 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16、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不完全变态。

17、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18、蚕的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9、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气门具有呼吸的作用。

20、蚕用口器吃桑叶,口器是咀嚼式的。

蚕用腹足爬行。

21、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命及变化。

22、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3、蚕蛾是蚕的成虫,分为雄蛾和雌蛾。

蚕蛾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触角长在头部,触角的形状像羽毛,胸部有胸足和翅 。

24、蚕蛾是昆虫吗?

为什么?

答:

是。

因为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5、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动物的一生必须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一个生命周期。

26、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27、人和动物的寿命与环境、生存条件有关。

人的牙齿生长过程分为:

乳牙、混合牙、恒牙三个阶段。

28、我们人按年龄段可以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

(15岁以前的为儿童,16-35岁为青年,36-60岁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计上有刻度 、标记 、数字。

2、温度计分为:

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数字温度计、寒暑表等。

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液柱构成,玻璃管上边有刻度。

3、读取温度计的数值时视线要平视温度计的数值,而且靠近温度计时尽量屏住呼吸。

4、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5、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6、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不同点:

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是固体。

而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是液体。

7、在实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给杯子外面裹一块干毛巾是为了保温。

在碎冰里加入

食盐是为了盐融化时可以吸收周围冰的热量,从而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8、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9、加快冰的融化的方法:

(1)把冰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

(2)把冰放到阳光下晒。

(3)用手把冰焐化。

(4)把冰放到热水中。

      (5)用扇子对着冰扇热风。

1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11、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快:

(1)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2)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

(3)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12、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冰棍附近的“白气”实际上是一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

13、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第一只温度计。

英国医生阿尔伯特发明了体温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14、通常情况下,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成水;水在温度降到0℃时,开始结冰;冰在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外界的热量;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15、水在自然界有不同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

16、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的流入海洋。

海洋里的水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流不完。

这是什么原因?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