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097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docx

工商管理本科密训问答题

26.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

(P67-68)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客观性。

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第二,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物质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

第三,科学实验。

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27.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正确答案:

(P108)

(1)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但认识运动并未完结,还要把前一阶段获得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就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2)在第一次飞跃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在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是得不到解答的。

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28. 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正确答案:

(P128-129)

(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

第一,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第二,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第三,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第四,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28.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正确答案:

(P197-198)

(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2)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也不很固定,主要是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到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30.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

(P197-198)

(1)主要的历史贡献: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的实践,有辉煌的成绩,也发生过曲折,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

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31.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P78-80)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①它们是相互联结的。

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②它们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只是概括了具有个性、特殊性的事物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不可能是其中所有的东西,矛盾的个性、特殊性比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更为丰富。

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实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

两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中也同样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

现实意义: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这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32. 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P151-154)

(1)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一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此。

要坚持反对和防止腐败。

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至关重要。

33. 试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

正确答案:

(P18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2)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强力统治。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

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治理。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密训2

26. 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正确答案:

(P82)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否定也没有肯定。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27. 简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正确答案:

(P116)

真理与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

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①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

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②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要求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应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v)剩余价值(m)。

28. 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P126)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9. 简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正确答案:

(P180)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分析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2)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以年为单位)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与此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用I来表示),第二部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用II来表示)。

另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即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30. 简述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含义。

正确答案:

(P202)

(1)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3)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31. 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正确答案:

(P61-64)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是派生的,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①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的产物。

二者的本质都是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违背事实,违反科学,是根本错误的。

②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开辟了理解世界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但其没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在许多方面不能驳倒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其虽然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基础,但仍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等局限性。

(2)作为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

①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被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

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2. 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与本质。

正确答案:

(P183-184)

(1)资本主义社会各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存在着差别。

因而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利润率就会有差别。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曾经存在过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利润的情况。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各个资本家无论把资本投入何种生产部门,等量资本的投入,大体上都能得到等量利润,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趋勢,也就是形成了平均利润。

(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这是因为,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必然导致各部门利润率的变化。

当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发生了因资本转移而形成的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变化的情况下,资本家为了追逐较高利润率,其资本又会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方向转移.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继续到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趋于平衡,即形成平均利润时,资本的转移才会趋于停止。

所以,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3)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这就表明,整个工人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完全相对立的。

33. 怎样认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P239-240)

(1)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

(2)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物质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改变束缚其发展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这些国家虽然比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落后,但其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所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

这些国家的旧制度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3)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其社会历史背景是:

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靠在旧社会内部进行渐进式的改良,根本不可能解决当时的社会基本矛盾,靠这些国家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也很难达到强国富民的目标;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落后国家要想走上同发达国家同样的道路,用资本主义方式赶上乃至超过发达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革命前,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遭受到多重的苦难和剥削、压迫,他们迫切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推翻压在头上的内外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

同时,这些国家的革命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引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现实,有其深刻的内外原因,并没有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

密训练2

26. 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

(P43-44)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地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27. 简述为什么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正确答案:

(P109)

(1)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先是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2)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一次反复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另一方面,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简言之,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28.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P133-13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确立、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它,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现实意义。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注意:

假如考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答题套路也是一样的,一个是决定,一个是反作用(促进和阻碍),最后记得加上一个现实意义。

29. 简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正确答案:

(P220-221)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2)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这样,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也就日益成熟了。

(3)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最初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主要是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随着生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资本无力创建和经营愈益社会化的大型企业,于是股份公司产生了。

股份资本是资本家的集体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形式。

后来,又出现了私人垄断乃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列宁就曾指出,垄断是资本主义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阶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注意:

本题的答案虽然比较多,是为了防止考到论述题,如果考到论述,就按照这些内容来答。

如果考到简答题,能够达到每段话的前1-2句就可以了。

30. 简述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

(P256)

(1)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2)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3)摆脱了劳动仅是谋生手段的束缚。

(4)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31. 论述题: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P78-79)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因为特殊事物的具体特性比普遍性丰富得多。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过来也是一样。

(2)认识该原理的现实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

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2. 试述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其关系和意义。

正确答案:

(P112-113)

(1)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的含义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绝对真理是一致的。

②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的含义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有待于扩展。

②从深度上,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

②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4)现实意义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注意:

本题答案较多,同样也是为了保险起见,只要考到真理的含义、关系、意义问题都在这里了,看题目中具体是怎么问的,挑选以上内容回答即可。

33.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正确答案:

(P206-207)

第一,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经济危机周期而至,并越演越烈,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出面干预经济生活。

同时,从市场经济运行条件的角度来看,一些私有制市场经济主体所不愿或不能承担的社会经济任务,也必须由国家来完成。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

第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

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