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788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docx

地下管线保护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图

序号

名称

编号

出图日期

1

一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施02

2016年5月05日

2

设计变更通知单

结修01

2017年1月19日

三、施工规范、标准

序号

名称

编号

类别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3

国家

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国家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国家

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国家

5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DB11-T446-2007

地方

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总体概况

序号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改造工程

2

建设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3

加固改造面积

1729㎡

4

建设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5

设计单位

北京中京惠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6

监理单位

北京光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7

施工单位

江苏省国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8

要求工期

总工期205天

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12月6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7年6月30日

9

质量标准

合格

10

工程施工范围

新增钢结构独立基础

二、建筑工程概况

本次建设为学术报告厅部分改造,改造部分建筑面积:

1800.46平米,其中:

地下一层改造建筑面积:

600平米;一层改造建筑面积:

973.81平米;二层改造建筑面积:

226.65平米;

最大建筑层数:

地上2层;地下1层(改造部分为地上1、2层)

最大建筑高度:

13.75米

建筑功能:

学术报告厅及相关配套用房及设备用房

防水等级:

普通地下室为一级;屋面为一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建筑耐火等级:

地下为一级,地上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

八度

结构类型:

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为钢结构。

第三节、地下管线保护方案

本工程独立基础基坑开挖采取单体开挖方式,基坑挖深约1M,地线管线必须做好保护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施工图纸结合,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如遇障碍或者管道必须采取保护及处理措施;

一、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1、详细阅读、熟悉掌握设计、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并在工程实施前召开各管线单位施工配合会议,进一步搜集管线资料。

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施工和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开挖必要的样洞(开挖样洞时通知管线单位监理单位监护人员到场)核对弄清底下管线的确切情况(包括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完好程度等)做好记录。

2、在工程正式实施前,先由技术人员仔细研究管线竣工图和更准确的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待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确切无误后,方可使用机械进行开挖,并且现场施工跟踪作业。

对机械不能开挖的地段,则采用人工开挖。

有效保证地下管线不受到破坏。

3、工程实施前,向有关管线单位提出监护的书面申请,办妥《地下管线监护交底卡》手续。

4、工程实施前,把施工现场底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制定的管线保护措施向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工地主管、班组长直至每一位操作工人作层层安全交底,随即填写《管线交底卡》,并建立“保护公用事业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5、工程实施前,项目部、施工队和各班组设置管线保护负责人,组成地下管线监护体系,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保护地下管线技术措施的要求组织施工,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单位安全标志牌,悬挂“无重大管线事故标牌”和保护地下管线的措施。

6、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工人进行“保护公用事业管线重要性及损坏公用管线危害性”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市政府、单位颁布的文件,并要求职工在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文件的规定。

7、工程实施前,对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设置若干数量的沉降测点,施工中定期观测管线的沉降量,及时向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提供观测点布置图与沉降观测资料。

二、地下管线设计保护施工方法及措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机械施工至现状管线0.3米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确保现状管线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1、地下管线保护

1.1.管线探明

在基坑开挖前,根据地形地下管线勘测图、和沿线周边环境注示及机电部门人员现场指定位置,指明开挖区域有无管道,如有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探明沟,直至燃气管完全暴露。

1.2.安放枕木垫块

在明确管线走向后,沿管线上空架设型钢及其吊装组合系统,拼装前在其底部安放枕木垫块。

枕木拟采用25cmx25cm方木分三层堆叠在原地面上,并在底部铺5cm厚黄砂。

因垫块承受了吊装系统和架空管道的重量,故垫块安放尽可能远离基坑边(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以保证基坑边坡稳定。

1.3.打设管桩

由于沟槽基坑开挖面较小,因此考虑打设2排钢管桩。

每排由两根D219mm的钢管组成,间距为50cm。

钢管桩采用机械及人工配合打设,桩尖入基坑底下1m。

1.4.纵横向槽钢设置

钢管桩打设完成后,在桩顶安放400x400x10mm铁板。

铁板上安放2根20#槽钢(两块槽钢可在加工场焊接成工字形),采用φ8钢筋与两根钢管柱绑扎一个整体。

纵向槽钢也采用两根[20#槽钢焊接而成,槽钢之间的连接采用每侧各3根、长度为50cm、直径20mm的钢筋帮条焊接。

上述需焊接构件均在钢木加工车间加工完后运至现场组拼。

机械吊装至横向槽钢,安放在柱顶,纵向槽钢的方向与管线走向保持一致。

1.5、管线保护

管线完成暴露后,将管道托起,下面垫D48x3.5mm的脚手钢管,脚手钢与纵向槽钢之间采用D16的螺栓连接,脚手钢管、螺栓和纵向槽钢组成一个桥架,并通过调节螺栓来调整桥架高低。

管道架空后,为防止损坏,采取24小时值班看管。

1.6.基坑开挖

管道架空后,即可进行沟槽基坑开挖。

管道及钢管桩周围1m范围内均采用人工挖土,以免破坏燃气管及扰动管桩。

当基坑开挖至一定深度时,采用两根12#槽钢与螺栓水平固结于管桩上,以加强管桩的稳定性。

1.7.管道回填及落架

管线沟槽完成铺设后,管道顶处采用黄砂水密法回填,回填时通知机电管理部门人员至现场监督。

回填密实后,即可拆除型钢及其吊装组合系统。

1.8.确保管线安全的保护措施

1.8.1、燃气管线保护总体设想。

(1)建立组织体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做好管线保护工作,处理施工中管线事故。

(2)建立管线教育制度,加强施工人员对管线认识。

(3)实施管线交底制度。

(4)制定管线保护措施。

1.8.2、管线保护及协调措施

(1)详细阅读、熟悉掌握设计、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图纸资料,并在工程实施前召开由各管线单位参加的施工配合会议,进一步收集管线资料。

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开挖必要的样洞(开挖样洞时通知管线单位监理单位监护人员到场)核对弄清地下管线的确切情况(包括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完好程度等),做好记录。

(2)工程实施前,把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制定的管线保护措施向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工地主管、班组长直至身强体壮操作工人层层安全交底,随即填写《管线交底卡》,建立“保护公用事业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3)机械开挖接近原有管线时,改用人工开挖,但仍应控制进展速度,杜绝野蛮施工。

(4)施工员在进场后经常教育工人,重视对地下设施的保护,发现不明的管线,不得由工人擅自处理决定,会同业主、监理单位负责人共同确定,方能决定具体操作方案。

(5)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提前准备材料,制定周密的保护方案。

(6)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职工(包括外聘民工)进行保护公用事业重要性及损害公用管线危害性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管线管理部门颁布的文件,并要求职工在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文件的规定。

(7)对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设置若干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基坑开挖时定期观测管线的沉降量,及时向业主和有产权管理单位提供观测点布置与沉降观测资料。

(8)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地下管线,事先制定应急措施,配备好抢修器材,做到防患于未然。

(9)一旦发生管线损坏事故,在24小时内上报上级部门和建设单位,特殊管线立即上报,并立即通知有关管线单位要求抢修,积极组织力量协助抢修工作。

(10)对人为原因造成损坏地下管线事故,要认真吸取教训,并按“三不放过”的原则上进行处理。

(11)一旦管线损坏,施工单位必须立即通知燃气管理部门抢修,同时上报监理、业主,及时组织力量抢修。

2、电力管线保护

2.1.管线探明

在管线沟槽基坑开挖前,根据地形地下管线勘测图和沿线周边环境注示及电力部门人员现场指定位置,采用人工开挖探明沟,直至电力管完全暴露。

2.2.安放枕木垫块

在明确电力管走向后,沿电力管上空架设型钢及其吊装组合系统,拼装前在其底部安放枕木垫块。

枕木拟采用25cmx25cm方木分二排堆叠在原地面或砼支墩上,并在底部铺5cm厚黄砂。

因垫块承受了吊装系统和架空管道的重量,故垫块安放尽可能远离基坑边(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以保证基坑边坡稳定。

2.3.纵横向槽钢设置

枕木安放完成后,打设3排钢管桩。

每排由两根D219mm的钢管组成,间距为80cm。

钢管桩采用机械及人工配合打设,桩尖入基坑底下大于2.5m。

在枕木上安放3根10#工字钢或槽钢,固定后采用φ14花兰螺丝吊索把电力管悬吊起来。

机械吊装至横向槽钢,安放在枕木顶,纵向槽钢的方向与电力管走向保持一致。

当电力管被悬吊固定后,再进行沟槽基坑开挖。

2.4.电力管保护

电力管完成暴露后,将电力管托起,下面垫D48x3.5mm的脚手钢管,脚手钢与纵向槽钢之间采用D16的螺栓连接,脚手钢管、螺栓和纵向槽钢组成一个桥架,并通过调节螺栓来调整桥架高低。

电力管架空后,为防止损坏,采取24小时值班看管。

2.5.基坑开挖

电力管架空后,即可进行沟槽基坑开挖。

电力管及钢管桩周围1m范围内均采用人工挖土,以免破坏电力管及扰动管桩。

当基坑开挖至一定深度时,采用两根10#槽钢与螺栓水平固结于管桩上,以加强管桩的稳定性。

3、其它管线保护方案

根据我部沟槽开挖的深度(约1-2m)及宽度(约2-3m)时,沟槽基坑开挖后,对暴露或接近暴露的管线,应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予以防护。

根据管线的种类,材质走向和位置,可分别选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护。

3.1.隔离法:

(平行管线保护措施)

依据设计图纸的支护方法,可采用拉森钢板桩形成隔离体,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挤压或振动管线。

这种方法适合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结构基础或基坑的情况。

对于管线埋深不大的也可采用隔离槽的方法,隔离槽可挖在施工部位与管线之间,也可在管线部位挖,即将管线挖出悬空。

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管线底部下一层,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震动力的作用。

结合此方法适用于我部沿线平行于管线的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管线等其它管线保护。

3.2.悬吊法:

(相交管线保护措施)

根据开挖出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较大位移而用隔离法将管道挖出的,中间不宜设支撑的,可用悬吊法固定管线。

要注意吊索的变形伸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影不受土体的影响。

悬吊法管线受力、位移明确,并可以通过吊索不断调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

结合此方法适用于我部沿线相交管线的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管线等其它管线保护。

3.3.支撑法:

(相交管线保护措施)

对于土体可能发生较大沉降而造成管道悬空的,可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点支撑管线。

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如打设支撑桩、砖支墩、沙袋支撑等;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设置时要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对于后者一般结合永久性建筑物进行。

此方法适用于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管线等其它管线保护。

3.4.土体加固法:

拖管、工作井施工中,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可以采用注浆加固土体的办法。

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

此外,在砂性土层,且地下水位又较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为防止流砂发生,也可用井点降水法。

3.5.卸载法:

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及周围的土体上的荷载减弱,减少土体变形和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3.6.对管线进行搬迁及加固处理

对便于改道搬迁,且费用不大的管线,可以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搬迁改道,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以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使用功能。

第四节、施工中安全措施

1、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资料不符或出现直接危及管线安全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商议补救措施,在未作出统一结论前,不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

2、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地下管线,事先制订应急措施,并配备好抢修器材,以便在管线出现险兆时及时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3、一旦发生管线损坏事故,在24小时内报上级部门或建设单位,特殊管线立即上报,并立即通知有关管线单位要求抢修,积极组织力量协助抢修工作。

4、对邻近的地下管线做严密的沉降观测,发现沉降量达到报警值时,即作管线之下地基的跟踪注浆,防止管线过量沉降。

5、红线范围内的地下设施,如必须保留的,应和甲方、设计一起制定加固保护措施;红线周边的地下、地上设施,在施工时应采取支护、护坡等有效措施,防止塌方引起地下地面设施破坏。

如果可移动的设施,不妨先移开,待施工完后再恢复。

第五节、管线保护应急预案及应急动员演练

一、管线保护应急预案

1、工程开工第一时间购买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险的保险险种,防止因管线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对于施工中,因探测不明、施工失误等原因,造成管线损坏,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项目部汇报情况。

3、项目经理或总工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将第一手情况如实反应给业主、监理,可以明确产权单位的,及时同时产权单位实施抢修;不能明确产权单位的,及时知会监理单位,待监理单位调研确定后,通知产权单位抢修。

4、如施工单位有能力抢修的,在提供抢修方案经监理单位同意实施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实施抢修,以尽量挽回损失。

5、对于管线损坏后,会造成对人员机械有损害的,应及时保护好现场,并对现场进行戒严,防止工人、民众、机械的进入,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6、事故处理完后,对损失进行评估,并对事故进行总结,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教育。

对施工作业人员有较大失误的,给予处罚处理,并把处罚结果上报监理、业主。

地下管线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

如何保证正在使用的各种管线在施工中不受影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同时还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二、应急动员演练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一次以上应急动员演练工作,参加部门为抢险突击队、物资部门、财务、安全、技术等部门,演练后对产生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提出新的措施,完善动员机制,保证动员机制的可靠性。

三、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应急处理的根本方针,应急处理的目的是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防止损失和人员伤亡进一步扩大,确定处理原则。

重大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的主要负责人应按以下程序迅速开展紧急处理组织工作:

1、紧急疏散事故发生地危险区域的人员,设置警戒线。

2、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单位。

3、安排处理所需照明及器材就位。

4、对事故可能进一步扩大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尽快研究救援方案并实施救援。

6、自身无能力救援和无能力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当地“119”求教;有人员伤亡时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

7、上级领导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后,立即组成现场临时抢险救援小组,制定可行救援方案并实施救援。

8、对第一现场用拍照、摄像、书面记录等方法取证,并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