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654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设计》 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 3 课.docx

《教案设计》高级高考第一轮复习3课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提示:

高考考点

考查重点

关注热点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1)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2)纸币流通规律。

(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1)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关注我国的货币政策。

知识梳理:

考点解析: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一、知识归纳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技法:

判断一件物品是不是商品的两种方法

①定义法:

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属性法: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的商品交换。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

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易混点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分

提醒 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特点是取得商品和给付价值在时间、空间上出现分离。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含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发行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二、重点突破

纸币发行量与经济形势

三、联系实际

【典例1】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

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

A.属于公共物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理解。

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该公司付出劳动而创造出来的,不是公共物品,A项说法错误;如果使用价值不大,那么它不会占据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能构成免费提供的原因;生产者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如果不能实现其价值,交换就不可能长期存在,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典例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货币与纸币的知识。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没有差别,③错误。

②从制作成本角度说明了纸币相对于金属货币的优点,符合题意。

纸币作为现行货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故④应选。

纸币在充当贮藏手段职能时,不比金属货币有优势,故①不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的原因。

答案 C

【典例3】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

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

A.0.5次/年B.1次/年C.2次/年D.3次/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货币流通公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可知,2011年M国货币的流通速度为:

30÷15=2(次)。

答案 C

四、知识过手

1、小张在商店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小张实际支付40元。

货币在购买活动中(  )。

①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②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③是观念上的货币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解析 注意本题的信息限定“货币在购买活动中”。

在购买活动中,货币充当的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②正确,①错误。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④正确,③错误。

答案 C

2、假定A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5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8元,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A国货币的需求量增加了50%,但实际发行了15万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A国纸币    ;物价    ;原来标价为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  )。

A.贬值20% 上涨25% 37.5元

B.贬值25% 下跌25% 20元

C.升值80% 上涨25% 37.5元

D.贬值25% 上涨20% 36元

解析 2012年A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8×5)/5=8(万亿元)。

2013年A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8×(1+50%)=12(万亿元)。

2013年A国实际发行了15万亿元,多发行了3万亿元,据此可判断A国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贬值幅度为多发行量除以实际发行量,物价上涨幅度为多发行量除以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则2013年A国纸币贬值幅度为3÷15×100%=20%;物价上涨幅度为3÷12×100%=25%;原价为30元的商品,现价为30×(1+25%)=37.5(元)。

答案 A

 

考点二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一、知识归纳

1.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点 把本币汇率与外币汇率混同,提醒 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币单位叫本币汇率,二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币单位叫外币汇率。

外币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反向的。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升,相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跌落。

二、重点突破

1.如何判断汇率升降

等量A币可以兑换更多的B币,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跌落。

2.正确认识汇率变动与币值变化的关系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币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3.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企业生产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发展方式

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消费水平

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家利益

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经济全球化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润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三、高考警示

人民币汇率是当前的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焦点,要特别掌握两点:

(1)汇率变动规律:

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一致。

二者呈同方向升降变化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哪国货币升值哪国汇率就升高。

反之,则降低。

(2)外汇包括外币,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四、联系实际

1、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使用银行信用卡(  )。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解析 本题考查银行信用卡的相关知识。

使用银行信用卡虽然可减少现金流通量,但却没有有效抑制过多的需求,从而无法缓解通货膨胀,A项错误;银行信用卡代替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而不是价值尺度职能,不选B;使用银行信用卡能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但十分安全的说法太绝对了,排除C;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2、材料一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见下表:

企业类型

单位商品价

格或单位项

目投资额

汇率变动前后单位商品价格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变动前

变动后

出口贸易型企业

192(元)

23.41(美元)

A(美元)

对外投资型企业

8200(万元)

B(万美元)

1281.25(万美元)

注:

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机电等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产品出口受汇率影响明显。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商务厅的一项出口企业定量分析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江苏的机电出口约下降0.63个百分点,江苏的纺织服装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顺应全球化趋势,中国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

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位列全球第五,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37%。

海外并购宗数和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计算表格中A、B的值,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它条件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的相关知识。

出口贸易型企业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92元,汇率变化后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变动后该企业单位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为192÷6.4=30(美元),故表格中A的值为30。

对外投资型企业单位项目投资额为8200万元,汇率变动前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前该企业单位项目投资额用美元表示为8200÷8.2=1000(万美元),故表格中B的值为1000。

汇率变动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根据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的影响分析说明对两类企业的影响即可。

答案 ①A:

30;B:

1000 ②出口贸易型企业:

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商品出口;对外投资型企业:

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

五、知识过手

1、国内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5美元/件的价格出售20万件机电产品,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人民币10元/件。

根据下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6月29日结算比2012年5月29日结算会(  )。

日期

2012年6月29日

2012年5月29日

人民币外汇牌价中间价

635.70(元/100美元)

632.36(元/100美元)

A.少获利33400元B.少获利21000元

C.多获利21400元D.多获利33400元

解析 在2012年6月29日结算,该企业获得200000×(5×6.357-10)=4357000(元)。

若在2012年5月29日结算,该企业获利200000×(5×6.3236-10)=4323600(元)。

二者之间的差额为4357000-4323600=33400(元),即该企业2012年6月29日结算比2012年5月29日结算多获利33400元。

答案 D

2、2012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7.8351元,创历史新低。

据统计,5月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跌幅逾5%,欧元对人民币进入了“7时代”。

对上述变动有人欢喜有人忧。

下列认识与上述汇率变动影响相符的有(  )。

①旅行社:

国人赴欧元区旅游费用上涨 ②劳务输出公司:

对到欧元区务工的人来说相当于涨工资了 ③留学生:

赴欧元区留学成本下降 ④海关:

欧元区对我国的出口将增加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解析 材料显示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即人民币升值,在这种情况下,赴欧元区旅游、留学成本会下降,①错误,③正确;到欧元区务工的收入在欧元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兑换的人民币会减少,相当于工资下降,②错误;欧元区商品出口到中国后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会降低,欧元区商品竞争力会增强,对中国出口会增加,④正确。

答案 C

热点针对练:

热点一 人民币汇率变动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12月2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358元;2011年12月2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883元。

1.上述材料表明(  )。

①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②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③单位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多 ④单位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增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解析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小幅走高,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了,因此是人民币兑换的美元增多,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A项正确。

答案 A

2.上述材料中人民币币值的这种变化有利于(  )。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的进口,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故②③符合题意,选C。

答案 C

3.中国表示其政策目标是维持汇率稳定,这有利于(  )。

①安定人民生活 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③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④保持国内物价稳定不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的认识。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中错在“物价稳定不变”,排除此项。

答案 A

热点二 PMI四连阴后首现回升 稳增长措施初现成效

2012年10月2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

专家认为,9月份制造业PMI主要分类指数中,只有个别指数略有下降,多数指数均不同程度回升,显示出国家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正在显现,经济运行显现筑底趋稳。

4.数据显示,最近两个月,我国购进价格指数回升明显,再加上国际上许多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普遍采用宽松货币政策,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加。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通货膨胀发生时(  )。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存款所代表的实物数量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通货膨胀的表现是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故①正确;物价上涨导致人们要花更多钱购买商品,故影响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③正确;通货膨胀导致纸币贬值,使人们的存款购买力下降,故④正确。

答案 D

5.今年以来,从财政补贴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到各部委密集出台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服务行业、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稳增长”都被放到宏观调控更加重要的位置。

上述做法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

①促进经济发展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 ②民间资本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宏观调控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 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国家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故①④正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故②错误;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6.不少专家建议,相对于货币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可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帮助企业减负才能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要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②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③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 ④增加信贷的规模,降低贷款利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设问的要求是财政政策和措施,①属于对企业而非对政府要求,④属于货币政策。

答案 C

限时规范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5小题,共60分)

1.2012年11月4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大四学生陈国臻发明的“汽车自动会光器”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专利发明。

下列对专利认识正确的是(  )。

A.是商品,因为它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B.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是没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解析 首先判断专利属于商品,它有使用价值与价值,故排除C、D两项,A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2.2012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招商银行成立25周年暨上市10周年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该纪念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③中国人民银行有权统一发行货币 ④该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金银纪念币属于金属货币,不是纸币,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3.“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从职能看,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解析 人们之所以喜欢金银,是因为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A、B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4.2013年元旦期间,小王用3050元人民币在南京珠江路购买了正版的WindowsXP操作系统。

这里的3050元人民币(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④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货币职能。

由题干可以看出,这3050元人民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②③是正确的。

答案 C

5.请看右图,在这一购物流程中(  )。

淘宝网购物流程图

A.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充当了价值尺度职能

C.货币表现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D.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货币的职能的判定,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流程图中,所汇款项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即执行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答案为A;B项不当选;货币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时是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C项不当选;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要求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D错误。

答案 A

6.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8月20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国家开始着重调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答案为C。

答案 C

7.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8000 0.5 通货膨胀B.4000 0.2 购买力降低

C.16000 2 纸币升值D.2000 3 购买力提高

解析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将上述数据带入公式,(5000×8)÷5=8000亿元,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8000÷16000=0.5元,故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0.5元,这时流通中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会引起通货膨胀。

答案 A

8.假定2011年甲国货币的流通速度为5次,政府以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为基准,发行纸币为12000亿元,2012年该国生产的社会财富比去年增长30%,但由于经济过热,货币的流通速度比2011年增加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保持币值稳定,国家应当发行纸币为(  )。

A.60000亿元B.10000亿元

C.13000亿元D.12000亿元

解析 第一步,计算出2011年甲国生产的商品价格总额:

12000亿元×5=60000亿元。

第二步,根据公式:

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算出2012年的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

60000×(1+30%)÷[5×(1+20%)]=13000(亿元)。

第三步,要保持币值稳定,依据纸币的发行量应当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这一知识,可以确定C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9.2012年11月9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7%,我国连续20个月实际利率为负。

为跑赢CPI,有人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黄金。

从一定意义上看,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

A.纸币只是价值符号,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