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15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docx

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

2012年中考复习热点精粹——古诗词(曲)鉴赏

【考点分析】

考查古诗词(曲)鉴赏的知识点主要有:

古诗词(曲)的形象、古诗词(曲)的情感倾向、古诗词(曲)的思想内容、古诗词(曲)的语言品味、古诗词(曲)的名句赏析、古诗词(曲)的阅读体验、古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古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古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

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分值:

5分左右。

难度:

【热点题型】

一、课内古诗词(曲)鉴赏

(2011年,河南省中考,21-22)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2分)

参考答案: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意思对即可。

2分)

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意思对即可。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试题解析:

21.考查点: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题思路:

这两句诗含有两个典故“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这两句诗引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22.考查点重点词语赏析。

解答本题思路这道题,很明确要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诗句赏析。

分析出“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结合主题加以阐述即可。

二、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2011年,陕西省中考,21-2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4分)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

②书:

信。

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21.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

(2分)

2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

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2分)

参考答案:

21.反衬或衬托

22.(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

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试题解析:

21.此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手法的理解。

解题思路:

从注释及全诗不难看出作者还京的喜悦,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不由得“损容颜”,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不难看出其“反衬”的用意,极言苦尽甘来的愉快心情。

22.此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再现能力。

解题思路:

末句以景语收束全篇,无疑是烘托人物心情的用意。

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的心田。

注意描述时要深切感知人物的思想情感,从作者切身出发去感受商山妍丽的春光和作者流露出的愉悦的心情。

三、古诗词(曲)比较鉴赏

(2011年,潍坊市中考,8-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题。

(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

9.

(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1分)

参考答案: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

(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试题解析:

8.正确理解句子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即可体会其妙处。

9.题目有两问,要各自区别开来。

一为画面不同,一为共同情感。

把握好问题后,细心体味原句,根据感觉答题即可。

【方法指津】

解答诗词欣赏题,首先是要略知诗词的基本内容,其次是要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第三是要品味诗词的美言妙语,第四是要了解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五是要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五点没有先后之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先行突破。

抓住一点,再及其余。

在涉及到具体试题时,还要针对题型作答。

对于选择题,答题时应首先审读题干要求,看清选正还是选误,然后逐行逐字逐句地审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渐缩小正确答案的范围,直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对于主观表述题,则应准确、简洁地填写,特别是对于开放型的题,要紧扣原诗作答。

【精题演练】

一、课内古诗词(曲)鉴赏

(一)(2011年,贵州铜仁中考,13)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

(二)(2011年,山东滨州中考,7-8)

古诗词鉴赏。

(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三)(2011年,河北省中考,7-8)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四)(2011年,湖北襄阳中考,10-11)

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

 

二、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一)(2011年,浙江省衢州中考,15-23)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分)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15-16)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201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6)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3分)

▲▲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

▲▲

(四)(2011年,成都市中考,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4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

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

答:

(五)(2011年,德州市中考,8-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三、古诗词(曲)比较鉴赏

(一)、(2011年,扬州市中考,9)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6分)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

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

黎明。

③冰心:

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

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4分)

参考答案

一、

(一)

(1)咏史诗(1分)。

特点:

借史实抒情。

(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二)

1.略。

评分:

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2.思念故乡评分:

共1分。

(三)1.示例一:

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四)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二、

(一)

1、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二)

1.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

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三)

(1)(3分)梅子、芭蕉、柳花(答对1个给1分)

(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