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136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与最发达国家差距大大缩小。

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年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第二;2001年为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2006年跃居世界第四,超过法国和英国。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

(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

(3)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3.特点:

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

4.作用:

城市群可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条件

(1)政府的大力支持。

(2)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表现

(1)1995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至2007年9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72亿。

(2)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

3.影响

(1)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四、时尚中国

1.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表现

(1)观念:

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2)食品:

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以至于“减肥”成为时尚。

(3)出行:

开私家车远行,“自驾游”成为时尚。

(4)穿着:

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5)家居:

人们居住条件改善,并引发了“装修热”。

(6)语言:

流行语言发生很大变化,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更新。

[概念阐释] 城市化

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易错提醒]

1.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时尚体现出了统一性的特点,受政治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2.衣着的变化不但说明人们富裕了,也说明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且服装材质丰富,设计新巧,工艺水平也提高了。

这些充分说明我国国力在日益增强。

[名师点拨]

1.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表现

(1)GDP不断增长,国民经济腾飞。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3)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居生活环境在改善。

(4)中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

(5)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时尚不断提升。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1)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2)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生活变化飞速,并向小康社会迈进。

2.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社会走向信息化。

4.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日益时尚化。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 1949~2000年的中国城镇化水平表

根据以上表、图,请你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过程出现的变化。

[教你读史]

结合表、图信息和相关文字,从城市化的途径、速度等方面解读。

[提示] 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道路呈现多样性;小城镇崛起;乡镇企业作用突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3)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大增,使小城镇迅速崛起。

(4)2002年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2.特点

(1)发展曲折性。

(2)道路的多样性。

(3)城市区域化。

  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原因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流行裙装:

江青裙。

当各大商场开始出售“江青裙”时,有些单位就以穿不穿“江青裙”作为评定一个人政治态度的标准。

但是,行政命令式的推广,最终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流行。

(1)行政命令推广“江青裙”,反映了当时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江青裙”最终没有流行,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你读史]

抓住时间信息,借此了解当时的政治形势。

[提示] 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问题: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引发人民的不满或人民对江青等“四人帮”的痛恨。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裙装:

超短裙。

在国际时装潮流趋势影响下,北京等大型城市出现了频繁的时装表演秀,而国际一线品牌也开始走向中国。

品牌专卖店出现在城市街头,超短裙正式进入中国,并很快受到时尚女子的喜爱。

(2)超短裙在中国的流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影响中国服饰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教你读史]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时代背景作出分析。

[提示] 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因素:

国内的社会政治局势或政治体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与世界的联系程度(或对外开放程度)。

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4.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中国社会受到很大冲击。

题组一 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

1.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原有的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1993年粮票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计划经济在我国终结

C.国家全面放开商品市场定价

D.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解析:

选D 由“票证供应物资逐年减少”“粮票全部取消”可知,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有关,故D项正确。

2.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

解析:

选D 漫画图1反映了计划经济下物资供应紧张,而图2则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物资的充足,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成效,故D项正确。

3.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解析:

选B 城市数量增长快应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

题组二 改革开放时期生活巨变

4.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

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

①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 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④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重新活跃体现出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故①正确;中国服饰出现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反映出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故②正确;同时也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故③正确;服饰“中国风”体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提升,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故④正确。

A项符合题意。

5.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  )

A.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

B.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C.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

D.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解析:

选B 服饰的变化体现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其本质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故B项正确。

6.1978年后的最初几年里,香港和广东之间的交际语言是粤语,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时,普通话渐渐成了新的通用语言。

这种语言上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B.广东和香港间的经济交往密切

C.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D.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解析:

选C 粤港两地交流语言由之前的粤语到普通话,可知两地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结果,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从1987年到1995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C.亚太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D.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解析:

选A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使中国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解析:

选D 互联网的作用、影响是多方面的,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互联网终归是由人设计和控制的,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不可能代替人脑。

3.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解析:

选D EF段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此可知是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影响。

4.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

这说明(  )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解析:

选A “文革”期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故A项正确。

5.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好地利用了世界范围内的三次大的机遇。

这三次大的机遇应该是(  )

①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

③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④多极化格局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A 结合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国际形势可知,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④说法不正确,当前的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6.新华网2008年10月31日消息,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解析:

选D 结合“2008年”及“这30年中”,即是从1978到2008,正好是改革开放以来,因而D项正确。

A项只是表面原因。

B项是对这一现象的概括。

C项并不能概括互联网出现前的情况,因为互联网是在1995年才在我国推广的。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变化体现出(  )

A.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

B.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

C.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

D.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

解析:

选B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改变了之前的单一样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反映出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需求,故B项正确。

8.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

看重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

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

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解析:

选D 图表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思想文化对婚姻习俗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到1978年,全国城市化率只有17.9%。

1978~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

材料三 从早几年各大论坛流行的“沙发”“潜水”,到电影里“做人要厚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再到今年由香港著名演员梁朝伟引发的“生活体”、电视剧《甄嬛传》引发的“甄嬛体”等。

网络流行语的风暴一波接一波的袭来,从简单的词汇到现在的“XX体”,网友们乐此不疲地把这些网络流行语应用于微博、论坛,甚至是日常生活中。

——摘编自2012年8月23日光明网

(1)据材料一,1978年以后,中国的GDP有何变化趋势?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0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流行语言变化的因素。

(6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看图即可轻松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材料二说明1978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第(3)问,归纳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趋势:

1978年后,中国的GDP迅速增长。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3)经济发展;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新词汇;外来语言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