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docx
《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
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
——浅谈创意打造“会说话”的环境
单位:
鹤壁市淇滨实验幼儿园
班级:
XXX
姓名:
XXX
联系电话:
XXX
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
——浅谈创意打造“会说话”的环境
摘要:
马吉拉奇说:
“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
”[1]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
狭义上来说,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在“泛灵论”的幼儿眼里,环境中的所有元素都有生命,会说话,环境对幼儿的隐性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幼儿教师,在坚持环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原则的基础上,加大幼儿在环创中的参与度,用创意打造“会说话”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主体意识、创造意识,培养幼儿责任感,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会说话的环境;幼儿参与度;创意
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有机组合的幼儿园环境是对幼儿园课程精髓的展示与延伸,是幼儿园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作品展示的最佳载体,是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环境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实现环境教育与课堂教育的一体化,充分实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例如,我园班级主题墙创设会根据课程主题每月进行更换,内容需与课程内容保持一致;班级门口幼儿作品展示墙要随幼儿艺术课程作品的更新而不断更新。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例如,区角创设中小班娃娃家玩具应以数量较多的主题玩具为主,如娃娃、小锅、小铲等,而且要一式多份,以照顾到小班幼儿游戏的模仿性和平行性。
大班幼儿玩娃娃家则要多一些创造性或一物多用的材料,以发展幼儿创造性和社会性。
(3)幼儿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应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包办。
环境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过程中幼儿参与度越高,幼儿对环境的兴趣越浓厚,环境的互动性、教育性效果发挥得越好。
在环境创设中,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责任感。
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4)创造性原则
环境创设中投放的材料应富于创造性和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其次,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展现出的创意也将大大启发幼儿的想象。
2、基于我园环境创设存在问题的反思
(1)幼儿参与度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人翁地位
幼儿高度参与的环境创设会大大提升幼儿兴趣,提高幼儿与环境的交互性。
我园现有的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的部分有:
班级主题墙的幼儿作品部分、班级门口的幼儿作品展示墙。
在环境创设的创意与定位过程中,主要以教师的想法为主导,幼儿未能参与决策过程。
在楼梯布置中,以成人眼光布置的作品为主,没有幼儿作品参与。
图1班级主题墙图2幼儿作品展示墙
图3略显“成人化”的楼梯布置
(2)材料投放缺乏创造性
目前我园区角创设、环境布置中的材料多以购买的玩教具为主,有少量家长参与制作的DIY器械,未能有效挖掘幼儿的创造性。
图4积木建构区图5废旧饮料罐制作的“梅花桩”
(3)现有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1.闲置的盆栽和种植区
植树节活动后,每个班都产生了幼儿的作品——盆栽,由于活动室空间限制,所以盆栽没有投放到活动室内,而是统一放在活动室门口的书包柜上,但是书包柜高度限制,幼儿并不能很方便地照顾到盆栽,绿植没有发挥出“植物角”应有的作用。
此外,我园户外环境中有“种植区”的规划,至今还未投入使用。
小小种植区是幼儿接触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乐趣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我园规划的种植区面积有限,又不能破坏已有的绿化面积,所以,如何很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让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既分区又合作的氛围中体验种植的乐趣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技巧问题。
图6、7放置在书包柜上的盆栽与闲置的种植区
2.被人遗忘的沙池
沙池是幼儿最喜欢的户外娱乐场所之一,有效利用沙池开展户外活动,不仅能释放幼儿天性、尽情玩耍,更是培养幼儿建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怕弄脏衣服”“怕灌一鞋子的沙子”“没有合适的工具”这些担心却都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沙池活动的开展。
图8
被人遗忘的沙池
3、应对策略
(1)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1.让幼儿参与决策过程
在环境创设前,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谈话活动,提供机会让幼儿发表意见,动手动脑。
如,组织幼儿讨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活动室的墙壁应该怎么布置呢?
”“大家看,我们班级的娃娃家只能几个小朋友一起玩,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游戏规则呢?
”教师也平等地参与讨论,在轻松的气氛里,让幼儿以集体、小组等多种形式各抒己见,教师对幼儿的意见进行积极反馈。
2.环境布置以幼儿作品为主
在活动室门口设置幼儿作品展示墙,不仅能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也是促进家园沟通的桥梁。
“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
”(马吉拉奇)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
“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在瑞吉欧环境创设中,教师的做法是:
幼儿园不能有一处无用的空间;校园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变化,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图9以幼儿作品布置幼儿园环境
所以,仅仅一面作品展示墙是不够的,幼儿教师要巧妙地让墙壁“说话”。
在制作环创材料时,教师学会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作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2)积极发挥创造性,变废为宝
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不一定是制作最精美的,而是变幻形式多样、常玩常新的。
在环境创设的材料选择、制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家长、幼儿的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废弃物”,根据需要“变废为宝”,既发挥了创造性,又兼顾了经济性原则,同时又是对幼儿低碳生活、爱护环境教育的契机。
图10变废为宝之石头画、纸箱画、瓶子再利用
(3)克服条件限制,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1.随处可见的盆栽与分层设置的种植区
活动室中的“植物角”可以作为一个区角单独设置,也可以分散摆放绿植,将植物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使“照料植物”这项工作纳入幼儿日常整理环境的工作中,有机结合,形成良好常规的同时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责任感。
图11随处可见的盆栽、有机组合的环境
有限的种植面积被创造性地开发使用后就可以将空间无限放大。
首先,种植区可以分层次种植植物,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例如,可以将攀援植物(葡萄、丝瓜、南瓜等)与低矮植物(普通农作物)相结合,还可利用走廊、围栏、室外墙壁等搞一些盆花、花箱、花槽或种植攀援、垂吊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无形中扩大了种植面积。
图12
空间有机组合的种植区
其次,各班级/年级分季节、分时段轮流划分掌管区域,分组负责同一区域的不同任务,亦可实现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图13植物养护记录表让养护任务清晰明了
再者,水培植物作为新兴的培养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简单易行又能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植物培养方法。
此外,废旧饮料瓶、废旧轮胎、废弃的鞋子的再利用,经济环保又新颖。
图14
水培植物
图图15、16变废为宝之创意花盆
2.小工具丰富大沙池
几种简单的建构工具就能让一个沙池变身一片欢乐的海洋,一个小小工具收纳箱就让工具有了家。
图17沙池及工具收纳箱
结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刻意而为之,恰到好处的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好的教育。
草木皆生命,润物细无声,好的环境会说话,好的幼儿教师会使幼儿和环境说话,幼儿教师的姿态决定幼儿发展的高度,成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先从改变自己出发!
参考文献
[1]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