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课时数
2
第1教时
总课时数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
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的文章。
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
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
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
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
在干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
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
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
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1、自由观察书上的插图,自己有想法可以用笔写在空白的地方。
2、全班交流学习感受。
教师总结。
学生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在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课时数
2
第2教时
总课时数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2.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插图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三、教师小结鼓励同学们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
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第2幅图是在哪里?
从哪里看出来?
图上有哪些人?
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
怎么知道的?
有哪些人?
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
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
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
他们在
四、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五、发出号召
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
同学在干什么?
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希望同学们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课题
1我爱你啊,中国
课时数
2
第1教时
总课时数3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特产丰富 文化灿烂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讨论,小结:
第一段(第1节)
第二段(第2—6节)
第三段(第7节)
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
1.齐读。
理解:
“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
2)“啊,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我们爱你,中国!
”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巩固生字的读音。
2.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自己小声说一说。
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用钢笔描红,临写。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相关资料链接
1、文化遗产部分
长城
北京故宫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自然遗产部分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3、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部分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课题
1我爱你啊,中国
课时数
2
第2教时
总课时数4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感受诗歌带来的美感。
教学
重、难点
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感受诗歌带来的美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复习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1.学习第2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
清奇俊秀浓妆淡抹
飘渺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
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
第3节:
介绍祖国名产。
着重理解:
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
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结合图或录像简介:
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
理解词语“巍峨”。
第5节:
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结合图片介绍战
三、学习第三段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国编钟。
理解:
“新歌”指什么?
“滚滚春潮”、“希望之火”又各是什么意思?
第6节:
伟大的民族精神。
理解: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
(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例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这些伟大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
练习背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课题
2郑成功
课时数
2
第1教时
总课时数5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揭题。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板书课题:
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吗?
学生交流。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
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
(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指名读,思考:
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
(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
2.默读,思考:
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郑成功(1624~1662)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初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
福建南安人。
1624年8月27日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为明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
1645年,赐姓朱,改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世称“国姓爷”。
1661年正月,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而后下令整修船只,调整部署,加紧复台准备。
1662年2月1日,迫使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使台湾回归祖国。
于是就在台湾加强建设,促进了政治、经济发展。
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病逝,仅39岁,子郑经继位。
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
课题
2、郑成功
课时数
2
第2教时
总课时数6
课时
教学
目标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难点:
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1.想一想:
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过渡: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
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
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
(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
(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
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
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
(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台湾永
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六、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七、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
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
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
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
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
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负隅顽抗:
(敌人或盗贼)倚靠险要的地势抵抗。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高山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台湾省。
酋长:
部落的首领。
街头巷尾:
大街小巷。
徭役:
古时统治阶级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课时数
2
第1教时
总课时数7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你了解哪些音乐家?
(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
“我”是谁?
“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
“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
雾气。
疾驰:
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
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
国家灭亡。
消逝:
消失。
肺结核病:
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五、布置作业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提出在朗读时的优点和缺点。
3、指名学生范读。
4、齐读。
肖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
1、抄写生词
2、搜集有关肖邦的故事。
3、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链接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肖邦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就已出名。
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首叙事曲,10首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首谐谑曲,3首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首马祖卡,2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鸣曲等。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其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
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
他离开祖国18年之久,不忘祖国,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
后来肺结核病复发,39岁便离开了人世。
临终嘱咐他的姐姐,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课时数
2
第2教时
总课时数8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
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