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498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丰区新丰中学2015-2016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共90分,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

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

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

”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道教D.佛教

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3.《孟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年分封制B.西周末年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4.“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

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

该史料反映了西周

①国家的管理方式 ②血缘家族的特点 ③官僚政治的特点 ④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7.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监察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8.2014年,各媒体关注较高的热词是“中央廉政巡视”、“公务员道德立法”、“薄熙来判审无期”等这都与反腐倡廉、民主监督制度建设有关。

我国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  B.刺史C.郡守D.御史大夫

9.2012年5月,《组织人事信息网》:

历史上秦始皇、隋文帝当皇帝最辛苦。

对此唐太宗认为是秦始皇过于贪权,隋文帝不肯信任臣下,导致政务审批机制不完善的产物。

唐太宗解决此问题的主要举措是(  )

A.在全国推广郡县制B.完善科举制

C.完善三省六部制D.实行内阁首辅负责政务

10.在招收2014届研究生的面试考试时某教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

“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

”某考生的回答要点不符历史实际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11.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

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

这意味着

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

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12.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日渐削弱

13.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

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①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②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

③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消亡④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利的核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元史·百官志》: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15.陈旭麓先生说:

“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

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

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

”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16.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应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7.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8.明朝张翰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9.元朝人曾作《木棉歌》: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0.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21.《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D.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22.有一族谱记载:

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23.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不具备自行发展到资本主义的条件。

下列各项,不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传统的耕织结构阻碍了科技进步       B.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导致资本匮乏

C.封建商品经济加固了传统的耕织结构   D.中国传统经济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24.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25.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

“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26.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28.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29.“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30.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

“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

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

”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31.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

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32.西方有学者认为: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

33.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4.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35.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36.《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7.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

①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②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 ③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38.“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39.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40.康熙十八年北京发生大地震,震级为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康熙帝发了“罪己诏”,“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康熙帝的这一行为

A.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B.标志着清朝正在走向衰落

C.反映了康熙帝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D.是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41.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4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

43.以下观点属于墨子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B.“民为贵”、“君为轻”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44.“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D.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

45.某思想家曾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二、主观题:

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方框内。

46.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分)

材料1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图一         图二图三

材料2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材料1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2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2分)

 

(3)材料1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什么?

(2分)

 

4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3分)

 

(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

(2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分)

 

48.(13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镰、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探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孔子说: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分道扬镳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l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西学东渐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

《思想的灵光》(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

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5分)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分)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2分)

参考答案

1-5BCACD6-10BADCB11-15BCCAB16-20BDCCA21-25CDBDD26-30AAABD

31-35BCBBC36-4OCDAAD41-45ACDAC

46.⑴图一:

西周的分封制;图二:

秦朝的郡县制;图三:

元朝的行省制。

(各1分)

⑵权限的不同:

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1分)而郡县制下的官员由国家任免,绝对服从中央(1分)。

⑶1原因:

在郡县制和行省制下,中央都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

(2分)

 47.

(1)特点:

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3分)

(2)指商品经济(2分)表现:

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市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3分)

(3)新变化: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2分)

48.

(1)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

(2分)

(2)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

(2分)

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分)

(3)新观念: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

(2分)

(4)条件:

思想上:

西方文化传人中国;经济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2分)

社会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