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985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docx

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分项版解析

2017年高考题

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A

【名师点睛】民族精神具有历史传承性。

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都是对上一时代的民族精神的某种继承。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精神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则是继承性的依据。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

3(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4(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

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

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

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

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

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0分)

【答案

(2)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名师点睛】高铁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展示了中国实力。

今年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以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高铁为背景材料,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阅读试题材料感觉非常熟悉,但设置的问题却非常新颖,与知识结合的综合性很强,避免了单纯的知识性考核,把知识的考核寓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之中,不仅能够体现特色,还突出了课改理念,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5(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分)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4分)

【答案】

(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3)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解析】试题分析:

(1)《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立足实践,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

(3)学校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宣传节目等方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6年高考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015年高考题

1(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29)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且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汉字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同时要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

汉字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能够称之为精神上的精华应该是先进的文化、真正的哲学。

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上述引文的意思,抓住关键信息“吴楚慷慨悲歌”“北人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南人江南草长,洞庭始波”,这说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排除A,B适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一元化,C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名师点晴】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知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

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吴楚”“北人、南人”,调动运用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这一知识,并明确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源远流长。

3(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南北地域文化在同一件事上有巨大差异,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绝对性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冲突”的说法明显错误,题中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强调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4(2015年海南政治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

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把这些关键信息和课本理论有机结合就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一个关键点是明确文化产品的生产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5(2015年江苏政治19)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

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只有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答案为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名师点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体现了文化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云南印象》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体现了中华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

6(2015年北京文综政治27)“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

英雄家书:

                                     图6赵-曼烈士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本题以时政热点抗战胜利70周年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为背景材料,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重读抗战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

7(2015年安徽文综政治7)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

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综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②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

古诗词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此类试题主要用“蕴涵”、“启示”、“表明”、“说明”、“反映”、“体现”、“依据”等词词语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8(2015年北京文综政治39)(10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

”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

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

请完成下表。

【答案】所选地点与主题相符,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知识有机结合,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情景理交融。

知识角度:

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等。

等级

等级描述

第一等级

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知识有机结合,准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情景理交融。

第二等级

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个人文化体验,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但不够具体充分。

第三等级

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新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以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并以小论文的新形式出现,试题答案比较开放。

本题通过“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等主题文化实践活动推荐词的撰写,可分别联系文化生活中“灿烂的中华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创新”等知识。

可增强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答本题要准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所选地点的文化价值,能将个人生活中的文化体验与课本基础知识有机结合,做到情景理相交融。

9(2015年江苏政治37)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6分)

【答案】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主要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名师点睛】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综合把握答题的角度,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要作用,;文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10(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0分)

【答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对不竭动力。

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0分)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名师点睛】要注意审题认真,考查二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如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