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97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三年级语文S版下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1组教材单元分析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

四篇课文中前三篇: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古诗两首》是精读课文,《柳笛和榆钱》是略读课文。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学情分析

学生对春天非常熟悉,春天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表达出来,可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无法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更不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导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难点

重点

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难点

热爱大自然、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本

学时分配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2课时

2、《瀑布》1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4、《柳笛和榆钱》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3课时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1学时2016年2月24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

感受春雨的美妙及春天的美好

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难点

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

学前准备

教师

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本

 

 

 

导案

学案

导入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

板书课题: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齐读课题

自由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预习探究

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

自由认读生字词语

同桌互读生字词语

正确书写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展示、评议

合作交流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

你推我挤、播种

自由说说

我是这样理解的

 

 

 

展示汇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

同桌交流文章脉络

总结巩固

质疑梳理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学习

达标测评

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密密的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2学时2016年2月24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理解带点词、句的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合作交流

情感与价值

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重难点

重点

品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

难点

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学前准备

教师

相关课件

学生

字词卡片

 

 

 

导案

学案

导入感知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表现的很棒。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练习朗读课文

预习探究

检查上节学习情况

1、我来展示识字

2、我来汇报朗读课文

合作交流

课文描写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春雨美在哪里吗?

组内交流

选代表发言

共同评议、

归纳整理

 

 

 

 

展示汇报

展示课后练习3结合课文理解“演奏”“播种”“抱”“亲”“救”的意思

1、我理解了第一个词

2、我知道句子的意思

总结巩固

指导归纳

课文写了春雨的美主要体现在:

形象美(细细的密密地优雅轻盈自在等)声音美(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啪啦啪啦等)精神美(带来清新的空气壮大了细流滋润了大地等)

达标测评

1、说说有热爱大自然的事迹,重在引导从小能够珍爱环境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形象美

春雨美声音美

精神美

 

2、瀑布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1学时2016年2月25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朗读、交流、整体提高 

情感与价值

 .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前准备

教师

电脑课件、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

学生

预习生字词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

 

 

 

导案

学案

情境引入

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师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

(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

(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

(像一条银河)

  

初读课文

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观察角度只有一个就是远望,但是在诗歌《瀑布》中,作者由三个角度对瀑布进行观察和描写,一是没见瀑布,先听其声;二是远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脚下仰望。

  师述:

请同学们用直线画出说明作者观察点的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这样条理清楚。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认为瀑布的声音既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述:

“叠叠”和“阵阵”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

  (这些叠词强调事物数量多或出现次数频繁。

  师述:

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模仿,谈感受,体会瀑布气势的雄伟,体会作者恰当的表述。

  (②李白在远望瀑布时,觉得瀑布像一条银河,而叶圣陶先生,却觉得瀑布像一道白银。

  师述:

用“  ”线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细细品读,思考: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恰当,不仅写出了雪白的颜色,还写出了其光泽。

  ③叶圣陶先生在近处仰望瀑布,觉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风吹来,它又如烟,如雾,如尘。

  播放关于瀑布的录像,学生欣赏,结合情景理解课文。

  ④出示句子“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思考为什么烟、雾和尘之间用“,”而不用“、”呢?

  (因为他们是三个短语而不是词语,即“好像烟一样,好像雾一样,好像尘一样。

  4.配上音乐有感情朗读。

  5.用一句话赞美瀑布。

激发想象

总结写法,激励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写得如此美丽,如此壮观,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还在于他能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进行恰当的描写。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么我们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尽收笔下。

巩固

知识

作业设计

一、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范写“瀑”和“衬”字,指导学生写好笔画,及衣字部,不要写成示字部。

  2.学生练习书写。

 二、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全诗背给父母听。

  3.完成课后的词语花篮。

板书设计

2瀑布

浪涌上岸滩

风吹国树林

青山衬着白银

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3古诗两首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1课时2016年2月29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会

情感与价值

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学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收集有关资料

导案

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理解课题

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自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巩固练习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3古诗两首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2学时2016年2月29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第二首古诗的生字2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读讨论理解

情感与价值

理解第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学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资料

 

 

 

导案

学案

导入感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板书课题。

) 

读题释题

预习探究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

读懂了什么?

合作交流

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

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

爱惜。

6、汇报小结。

 

 

 

展示汇报

、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指导感情朗读。

指导背诵课

3指导背诵课文

总结巩固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

(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1、学生汇报。

2、园中的美景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如斯美景此时心情怎样?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

(可唱歌、跳舞、咏诗、画画等)

3学生汇演。

达标测评

、作业:

默写古诗

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想到:

看到:

印苍苔柴扉不开

春满园红杏出墙

 

4* 柳笛和榆钱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1学时2016年3月2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榆、沐”等生字。

情感与价值

  3.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无比幸福和快乐。

重难点

重点

  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难点

同上

学前准备

教师

课件及生字卡片。

学生

生字卡片

 

 

 

导案

学案

谈话引趣

读题质疑

1.师述:

同学们,你们大多的时间都呆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吧?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北方的农村去,看看那儿的小朋友们平日里,都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2.揭示课题,板书。

 3.让学生说说看到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归纳。

  A.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有什么用?

  B.榆钱是什么样子的?

味道怎样?

学生说说看到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生字,教师巡视检查。

  3.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

  A.柳笛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有什么用?

  B.榆钱是什么样子的?

味道怎样?

  C.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2.全班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1.把自己喜欢的文段多读几遍,再与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互相解难。

4.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述: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它充满阳光,快乐无比。

好好珍惜童年时光,认真学习,茁壮成长吧!

回忆快乐的童年

作业

1.朗读课文。

  2.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你快乐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4* 柳笛和榆钱

做柳笛

吹柳笛

尝榆钱

 

语文百花园一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1学时2016年3月2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带“束”和“朿”的字本义上的差别,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2.仿写句子,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把话表达得既形象又生动,发掘想象力。

情感与价值

  3.背诵关于描写春天的成语及诗句,积累语言。

重难点

重点

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难点

同上

学前准备

教师

课件及图片。

学生

卡片

 

 

 

导案

学案

探究汉字激起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束”和“朿”字部在本义上的差别。

 

  2.出示“策、枣、棘、刺”和“速、赖、懒、剌”两组字,进行区分。

  3.读对话框里的对话,加深理解,教师归纳:

一个字的偏旁的本义与这个字的字义是相关联的。

  4.拓展: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举出类似的例子

品读句子仿写句子

  1.师归纳。

  (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更具体可感。

第二组中的第二个句子展现了水花四散时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水花的美。

这两个句子都在描写事物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2.指名回答,师生点评。

1.读句子,对比,思考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学生用“……仿佛……”和“……如……如……如……”造句。

背诵词句积少成多

  1.指名背诵成语。

 

  2.指名背诵。

  

1.读背成语,了解大意。

2.学生举一反三,说说描写春天的成语。

3.读背诗句,了解大意。

4.学生补充其他描写美景的诗句。

 

 

 

阅读短文,自主感悟

  细读短文,思考:

作者希望一年四季的风是什么颜色的?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1.读短文,了解短文意思。

2.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3.汇报成果。

  (作者希望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能把花儿衬托得更美;希望夏天的风是浅蓝色的,让人感到凉爽;希望秋天的风是金色的,使人有丰收的感觉;希望冬天的风是鹅黄色的,令人觉得暖和。

4.有感情朗读短文,体会想象的丰富及其强大的感染力。

5.谈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作业

1.把成语及诗句背给父母听。

  2.写三个比喻句。

板书设计

 

语文百花园一

主备人:

王玲修改人:

第2.3学时2016年3月2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花的世界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

练习、口语

情感与价值

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收集资料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

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难点

同上

学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搜集表现春天百花盛开的素材。

 

 

 

导案

学案

音乐表演

全班齐唱《春天在哪里》。

歌唱《春天在哪里》

书画作品展览

请小书法家、小画家上场,现场书写和作画。

展示作品

摄影展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对摄影作品进行展览并说明和介绍其内容。

评议作品

写作汇报

请各组的小作家上台表演朗诵。

 

周教学反思

《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柳笛和榆钱》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

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身临其境。

看到文章,阅读文章,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童年时代,小时候,春天到了,每天放学,吹柳笛,捕蝴蝶,放风筝……小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撒着欢儿。

看着作者描写的做柳笛时要“切割齐整”,“拧一拧”,“猛一下抽出”这些动作,我好像眼前又出现那熟悉的一幕:

选柳枝,要在柳条返绿,而柳叶又没有长出之时。

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小拇指粗细刚刚好。

拧柳条时,如果用劲儿稍微一大,树皮就很容易裂开口子,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没有亲自做一下柳笛,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如果没有亲自吹一吹柳笛,又怎会感受到,“带着满嘴满手的绿色回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又是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

也许,本来课本编者的编排意图是在开学之初,这样的春日里来学习本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把这两样东西请入课堂,让孩子们亲自去摸一摸,尝一尝。

但是,这个时侯在我们这里还找不到榆钱呢!

柳条也还是干巴巴的黄褐色。

或者,我应该把这一课再放一放,等柳条变绿,榆钱结出时再讲这一课?

其实,榆树和柳树应该是北方常见的树种,然而,这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极少,他们的玩具也都是电动的,益智的,柳笛吗,几个男同学也说是见大哥哥们做过,但自己没有亲生体验。

什么好吃的没吃过,还会去吃榆钱?

这些可怜的孩子,每天放学按时回家做作业,他们哪有时间去爬树摘榆钱?

课堂上,我统计谁见过榆钱?

结果,只有几个家在农村而寄宿在小饭桌的几个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用自己的话述说榆钱的特征。

当我布置作业,等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去观察一下榆钱时,竟然还有很多孩子问我:

在哪儿能见到榆树?

榆钱是榆树的叶子还是果实?

……真希望天赶快暖和起来,让孩子们亲自尝一尝那“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的榆钱,我特意安排这几位村里的孩子,要留意观察榆树的生长,过几天一定要把榆钱带给班里的其他同学。

只是不知,他们是否也能把那种“带着泥土和露水芬芳的自然的味道”嚼出来。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但学习压力却更大了。

他们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相比,物质丰富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一节课上完,我觉得文章中的童年乐趣没有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们的激情没有奔放出来,过几天,把这两样东西带进课堂,不知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佳作,寥寥数语描绘了瀑布的壮美景象,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与热爱,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

我学习这篇课文,仍然是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渗透写作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标。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达到读书写字等的基本功的目标之外,还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应该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自己感受到文章的美,体会到文章美在哪里,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美得文章,我们应该怎么学习怎样做才能够也写出这样的美文美诗?

学习完了课文之后,要有所收获,知道自己除了会写字,会有感情朗读以外还在课堂的学习中获得了哪些阅读与写作的知识?

课文有三节,通过泛读,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放在教学的第一步。

学生读过许多遍之后,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到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读、背课文的目标就很容易的达到了。

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文章语言很优美,你主要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比喻句用的很多,形象生动。

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瀑布的全身像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的样子又像一座珍珠的屏;来一阵风时,瀑布的样子如烟,如雾,如尘。

2、再一次强调在这些比喻句中用()比喻(),把()比作(),来分析比喻句。

特别是来一阵风时。

瀑布的样子像(烟、雾、尘),把瀑布的样子比作(烟、雾、尘),而不能说成是瀑布的样子像(如烟,入雾,如尘)。

分析的过程也是强调、理解、背诵、想象、感悟的过程。

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意思,又能够更深入的学习比喻句的写法,感受比喻句描写的意境。

认识到,写文章时,用一些这样的比喻句会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

通过这样反复的强调,学生对一直以来比较抽象的“形象、具体、生动”这几个名词就有了形象的认识。

3、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远处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的全身的色彩----近处看瀑布的形状----来风时观察瀑布的样子。

按照从元到近的顺序,自然贴切的描写了壮美的瀑布。

4、文章用了好几个感叹号:

“啊!

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好伟大啊!

一座珍珠的屏!

”通过感情朗读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