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800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docx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高考真题汇编

1.[2018·全国卷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正确;乙酸乙酯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错误。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 B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KMnO4溶液,C错误;反应的方程式为HSO

+H2O2===SO

+H++H2O,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3.[2018·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 B

解析 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变色范围在酸性甲基橙为指示剂,B错误。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C正确。

常压蒸馏时,为保证加热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正确。

4.[2018·江苏高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

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答案 B

解析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OH+Na2CO3→ONa+NaHCO3,酸性:

H2CO3>OH>HCO

,A错误;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正确;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Cu2+>Fe2+,C错误;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D错误。

5.[2017·全国卷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 B

解析 A错:

若③中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则进入④中的气体还会有水蒸气。

B对:

若在④处收集气体点燃,发出“噗”声,则证明制取的氢气较纯,可以加热管式炉。

C错:

为了防止生成的W被氧化,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管式炉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

D2.[2017·全国卷Ⅱ]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错: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答案 A

解析 A对:

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且可溶于四氯化碳,所以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B错: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乙醇(C2H5—OH)中,—C2H5抑制了羟基的活性,所以乙醇分子中的氢不如水分子中的氢活泼。

C错:

乙酸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

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属于强酸制弱酸,所以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

D错: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有氯甲烷和HCl,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是HCl。

6.[2017·全国卷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

答案 C

解析 A项:

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Fe将Fe3+还原为Fe2+,所以还原性:

Fe>Fe2+,A项能推出相应结论。

B项:

发生的反应为4Na+CO2

C+2Na2O,CO2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CO2有氧化性,B项能推出相应结论。

C项:

发生的反应为NH4HCO3

NH3↑+H2O+CO2↑,由于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显碱性,所以石蕊试纸变蓝,C项不能推出相应结论。

D项:

生成了AgI沉淀,没有生成AgCl沉淀,所以Ksp(AgI)

7.[2017·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取20.00mL盐酸

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mol·L-1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 B

解析 A错:

刻度以下部分还有盐酸,实际放入锥形瓶内的盐酸体积大于20.00mL。

B对: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可用酒精清洗碘,又因为酒精与水互溶,所以再用水清洗可洗净。

C错:

将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溶液pH偏低,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

D错: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8.[2016·全国卷Ⅱ]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答案 D

解析 制备Fe(OH)3胶体时,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将得到Mg(OH)2,欲得到无水MgCl2,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干,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向混有CuO的Cu粉中加入稀HNO3,Cu也会与HNO3发生反应,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9.[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答案 D

解析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水中(“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以防液体溅出,A错误;制O2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引起试管炸裂,B错误;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过浓硫酸除水蒸气,否则制得的Cl2中会含有水蒸气,C错误。

10.[2016·浙江高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 B

解析 钾、钠、镁等活泼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它们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A正确;若先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混合并计时,则两者发生反应,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在未达到设定温度前反应速率慢而使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B错误;根据蒸馏操作过程知,C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D正确。

11.[2016·江苏高考]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

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制NH3需要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加热进行反应,A错误;CO2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B错误;制得的NaHCO3为固体,用过滤法分离即可,C正确;加热时NaHCO3会分解,D错误。

12.[2016·天津高考]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乙炔的

发生装置

蒸馏时的

接收装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K2Cr2O7标准溶液

答案 C

解析 长颈漏斗应改为分液漏斗,A错误;蒸馏实验中牛角管不应插入单孔塞中,这样锥形瓶内压强逐渐增大,不利于馏出物滴入锥形瓶,且存在安全隐患,B错误;K2Cr2O7溶液有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应改用酸式滴定管,D错误。

13.[2015·全国卷Ⅰ]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入1.0mol·L-1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答案 D

解析 稀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没有三价铁离子,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A错误;铜的活泼性弱于铁,只能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B错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又因氧化铝的熔点远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在铝的表面,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C错误;对于组成类似(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大的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D正确。

14.[2015·全国卷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答案 D

解析 稀盐酸滴入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没有气泡产生,A错误;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无红棕色的NO2生成,B错误;将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Al(OH)3会立即被溶解,看不到白色沉淀,C错误;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D正确。

15.[2015·安徽高考]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 B

解析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A错误;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用洗气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B正确;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苯溶液密度小,应该从上口倒出,C错误;酸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故读数为:

11.80mL,D错误。

16.[2015·福建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 C

解析 NaOH易潮解,且有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A错误;FeCl3易水解,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再稀释到所需浓度,B错误;检验NH

时,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氨气,C正确;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在试管中,用NaCl溶液浸没,若用盐酸浸没,则会发生析氢腐蚀,D错误。

17.[2015·重庆高考]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装置中的植物油能防止空气进入,使生成的Fe(OH)2不被氧化,能观察到有白色Fe(OH)2沉淀生成,A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固体应先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转入到容量瓶中定容,B错误;实验室是用NH4Cl与Ca(OH)2固体反应制备NH3,C错误;该实验设计中,挥发出的乙醇也会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无法判断是否生成了乙烯,D错误。

18.[2015·四川高考]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解析 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定容操作,眼睛应该平视凹液面最低处,A错误;氯气与NaHCO3也能反应,B错误;食盐水为中性溶液,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插入右边试管中的导管内红色墨水上升,C正确;电石与水反应制备的乙炔气体中含有H2S还原性气体,必须除杂后才能检验乙炔的还原性,D错误。

19.[2015·山东高考]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答案 D

解析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的Na2O2能与H2O和CO2反应生成O2,且反应放热,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越灭越旺”,A错误;用试管加热NaHCO3固体时,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生成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B错误;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C错误;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D正确。

20.[2015·江苏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答案 B

解析 测定pH时,不可将pH试纸润湿,A错误;滴定管用水洗净后,要用待装液润洗,B正确;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NaHCO3加热分解有H2O生成,若试管口朝上,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D错误。

21.[2014·全国卷Ⅰ]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 B

解析 容量瓶不能放在烘箱中烘干,否则其容积可能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改变,A错误;滴定管在盛放溶液前,必须用待盛溶液润洗2~3次,B正确;中和滴定时,若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必然导致标准溶液用量偏多,实验结果偏高,C错误;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错误。

22.[2014·全国卷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结论

A

稀硫酸

Na2S

AgNO3与

AgCl的浊液

Ksp(AgCl)>

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

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

溶液

酸性:

硝酸>

碳酸>硅酸

答案 B

解析 稀硫酸与Na2S反应生成H2S气体,H2S可直接与AgNO3溶液作用生成黑色的Ag2S,故不能说明Ksp(AgCl)>Ksp(Ag2S),A错误;浓硫酸滴入蔗糖中,②处试管中观察到白色固体变黑,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③处试管中溴水褪色,说明有SO2生成(SO2+Br2+2H2O===H2SO4+2HBr),从而证明浓硫酸有氧化性,B正确;稀盐酸与Na2SO3反应生成SO2气体,SO2与Ba(NO3)2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BaSO4[3Ba(NO3)2+3SO2+2H2O===3BaSO4↓+2NO↑+4HNO3],但BaCl2与SO2不反应,C错误;浓硝酸挥发产生的HNO3蒸气也可直接与Na2SiO3溶液作用生成H2SiO3,故不能得出碳酸酸性大于硅酸的结论,D错误。

23.[2014·全国卷Ⅱ]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侧,且漏斗下端尖口应紧贴烧杯内壁,A错误;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错误;气体通过洗气瓶时应“长管进,短管出”,C错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的CCl4溶液褪色

24.[2014·北京高考]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答案 A

解析 肥皂水冒泡,不能证明产生了H2,也可能是气体受热膨胀所致,故选A;B项,NH4Cl和Ca(OH)2混合加热产生的NH3溶于水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C项,NaHCO3固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项,石蜡油在碎瓷片的催化下发生裂化,产生的烯烃可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25.[2014·江苏高考]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 C

解析 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Cl2需要加热,A错误;除Cl2中的HCl应用饱和食盐水,B错误;将MnCl2溶液蒸干无法得到MnCl2·4H2O,D错误。

26.[2014·重庆高考]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 B

解析 灼烧茶叶需用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等,A正确;溶解茶叶灰的过程中会用到烧杯、玻璃棒等仪器,容量瓶是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主要仪器,B错误;过滤需用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C正确;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仪器为胶头滴管和试管,D正确。

27.[2013·天津高考]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