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741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docx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第一课时

一、考点解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平仄相对,词性相对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不重复用字。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用于诗词,有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抒情酣畅。

例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①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②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由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如: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11、互文:

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三、总结:

区分借喻和借代异同:

同:

都是用乙代替甲,也就是说,都不出现本体,而用借体说话。

异: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

四、练习:

1、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

(1)修辞方法:

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

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2、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夸张

(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牧《题乌江》反问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对比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第二课时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的方式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动景和静景;近景和远景;点和面;远、近、高、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4、抒情: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来抒情)两种方式。

(1)手法(标签):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等

(2)口诀:

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间接要记清。

托物借人言心志,即物感怀抒豪情。

怀古伤今影现实,触借融景为情生。

(3)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间接抒情:

把情感寄予在描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二、练习:

分析下列诗句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并分析其效果。

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2、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明确: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

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3、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议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抒情)

4、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侧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动静结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细节描写)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第三课时

一、答题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1、概念:

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包括抒情方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表达方式。

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整理归纳

表现手法(广义)

直接抒情

(1)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2)狭义的表现手法

①比兴对比(对照)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

②对比和衬托正衬(烘托)

衬托以动衬静

反衬

以乐景衬哀情

③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④用典动静结合

⑤动静技巧化静为动

化动为静

⑥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开拓诗中的意境。

⑦以景结情(作用:

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⑧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⑨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⑩铺排,点化(化用),意象组合、联想、想象、

(3)修辞技巧(补充)

①互文

②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或使情感主题更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③叠词

(4)表达方式(补充)

白描:

本是一种绘画技巧,即素描,用于文学上即指文字简洁朴素,不加烘托渲染的描写方法。

效果是简洁、鲜明、传神。

这类题答题要点是:

解说诗句内容,描绘写了什么景,分析对抒情有什么作用。

工笔

二、表现手法口诀

动静点面虚实生,小中见大寄幽情。

对面落笔写他人,

以乐写哀情谊浓。

擒纵抑扬表主旨,渲染烘托显技能。

三、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1、间接抒情分为: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托物言志诗一般都是选取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描写,读这类诗我们必须抓住诗歌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来看它与社会生活有什么联系,从中理解其象征意义,从而解读作者的心志。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

首先分析事物的特点,再概括出其意蕴,然后指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例如:

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明确:

诗歌通过刻画云水的逍遥自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形象,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表现诗人厌倦世俗、清静无为归隐的思想。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易区别,一般理解为一回事,而情景交融其实是讲的效果,现在也把它当作艺术手法来讲,所以,这三者可以不加分别。

这类题答题思路是:

先要解说诗句写什么景(抓住意象),然后分析这景中有什么情,最后,简单评价一句情景效果。

3、动静:

动态的景物是动景,静态的景物是静景,要抓住动词来分析。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从动静两方面来写;动静相衬则突出动态或静态景物,动、静有主次之分。

不过,难于区别,一般可不作分别。

这类题答题要点是:

指出哪里是动、哪里是静,并解说诗句含义,分析这样写构成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效果)。

例如: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的前两句?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明确:

写动态的鸟和云,但“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作者恬静平淡的心态.

4、虚实:

对于虚实,最重要的是能准确判断哪里是虚、哪里是实。

我们一定要记住: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

这类题答题要点是:

指出哪里是实,哪里是虚,描述诗句内容,分析二者结合有什么效果(思想感情)。

例如: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明确:

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

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

离愁是实,欢聚是虚。

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

第四课时

一、课前热身: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问: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明确:

参考答案1:

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

(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参考答案2:

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

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

参考答案3: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情趣盎然的情景,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

2、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

结论: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1分)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

结合关键词句描述,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

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二、鉴赏分析:

1、《全线突破》P115《小重山﹒端午》

明确:

(1)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对照)

(2)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3)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

2、鉴赏《鹧鸪天﹒代人赋》

明确:

(1)作者用了对比(对照)的写作手法

(2)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突出荠菜花的自在,官场的黑暗。

(3)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今天的一些习题的讲解,我希望大家要掌握住表达技巧类题目的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如果是碰到写景诗,要注意多加一个步骤就是: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四、布置作业:

完成《全线突破》P117《裴给事宅白牡丹》和P118《杳杳寒山道》

 

总结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攻略

第五课时

一、鉴赏诗歌:

1、借景抒情:

例如: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

诗人谪居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

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小结】

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诗人豪迈、虽受摧残而不屈服的乐观精神。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以动衬静:

例如: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确: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句的“静”对比鲜明。

这里是以动衬静

【小结】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也叫以动写静。

3、动静结合:

例如:

舟夜书所见查(Zhā)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明确: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小结】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4、托物言志:

例如: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孤高气节),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小结】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5、情景交融:

例如: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确:

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

在这些典型的“景”里面,有一个飘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这里的情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所以是用了情景相融的手法。

【小结】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6、侧面烘托:

例如: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

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叫红粉怨丹青。

问:

第一第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烘托。

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烘托王昭君愁苦的心境。

用旁人的“掩泪听”、琵琶的悲伤的音调烘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和哀怨。

【小结】烘托:

指的是衬托中的正衬,亦称“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7、用典: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明确:

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小结】用典:

也叫用事。

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作用:

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要求:

了解典故的含义,读懂诗歌。

8、虚实结合:

例如:

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确: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小结】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9、细节描写:

例如: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

这首诗后两联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试简要分析。

明确:

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人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