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73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第七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5、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豚”;正确读写“莫”、“腊”、“浑”等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请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来学次另一首写庐山的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师范读,配背景音乐。

师: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听清节奏,初步感知诗人当时的心情。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2).说说诗句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让我们走进诗歌,解开答案。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齐读全诗,请找出第1、2句诗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2、读完这两句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试着说一说。

3、庐山是多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

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的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谁能读好这两句?

4、师:

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5、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的时候,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应该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6、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7、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出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联系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背诵《题西林壁》

 

达标检测

1、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

______西林:

________________只缘:

__不识:

________________横看: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

“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自我评价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5、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豚”;正确读写“莫”、“腊”、“浑”等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田园给大家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笔下的田园,去感受那份清新与质朴。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诗人,解释诗题

3、看看诗歌的题目,谁能解释?

4、读古诗,说说大意。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请大家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谁能用这两句诗造句?

4、在以后的习作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作文会变得更加精彩。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联系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背诵《游山西村》

 

达标检测

1、默写《游山西村》

2、填空

1.此诗选自《》,作者,字,号。

(朝)著名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

有《》《》等传世。

2.“,”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评价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

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

(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

爬山虎的脚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

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字词正音:

识别字型。

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一、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

提示:

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脚

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

二、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这段主要讲什么?

1.小组讨论:

(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

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

(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指名读第二段。

思考:

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

1.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指导朗读第二段。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大家喜欢哪个句子呢?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大家谁来读一读,说一说。

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几个句子,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3、我们看了爬山虎这样美丽的叶子,让我们就想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一读

4、好美呀!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家齐读。

 

达标检测

1、选字填空。

直弯

1、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原先是()的,现在变()了,这样它才能沿着墙往上爬。

触贴巴爬拉变

2、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2、修改病句。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2、爬山虎的嫩叶。

3、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自我评价

 

1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复核人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备注:

 

导入揭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自主

学习

提出

问题

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合作

探究

解决

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

2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3.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4.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5、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

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6.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展示汇报拓展提升

1.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2.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冬瓜、牵牛花?

?

)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达标检测

1、按要求将下面的字分类。

虎占铺茎触痕逐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

二、用加点的词造句。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

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原来

自我评价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

一课时

学习小主人

 

课题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谧、振、枉、浩、资、召、源”七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展示提升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魏格纳是个意志坚定的人。

(    )

(2).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非洲的几内亚湾的形状不可思议地吻合。

(   )

(3).柯彭教授很支持魏格纳的假想。

(   )

2、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是因为用上了过渡句,比如“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等。

你能在文中找出其他的过渡句吗?

3、当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时,他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果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你想对魏格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小主人

 

课题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导入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自主学习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合作探究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b.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c、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d.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展示提升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达标检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

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

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课题

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导入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看了这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自主学习

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展示提升

拓展:

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

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达标检测

把刚才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课题

语文园地二(习作讲评)

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批改习作。

批改方式:

学生互批,教师二次全批。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习作的优点

一、本次习作的优点:

1、大多数习作按照创设情境,发现,思考,解决,结论的写作顺序来写,比较完整。

2、能够将自己的发现过程写的比较详细。

3、本次习作的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

4、侧重于观察中的事情。

本次习作的不足

二、本次习作的不足:

1、大多数学生侧重于解决问题,而对于观察中的发现,具体的描写不够细致。

2、观察还不够细致,特别是事物的样子。

3、学生模仿其他习作的现象比较严重,要在借鉴中坚持原创。

合作探究

采取措施:

1、范文学习,朗读优秀习作。

2、观察发现细致描写的写法。

3、优秀习作结对子。

 

修改习作

修改习作:

1、范文《蜘蛛的发现》,师提出修改的要求,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修改作文的要求:

句子是否通顺;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有无错别字;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2、小组为单位,交换习作,读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在小组内和班级内展示习作。

习作展示

习作集体展示。

教案反思

 

科目

语文

主备人

蒋晓蕾

班级

课型

自学+展示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课题

语文园地二(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课前

预习

发现

问题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

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2、、师小结后导入:

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

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

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

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

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合作探究

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展示提升

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动手习作

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学生自己习作。

教案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