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542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docx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拉开序幕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一系列教育方针

  说出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的严重破坏以及文革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概况。

  2.能力目标:

  理解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

  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差距。

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难点问题更是应该多角度进行解决。

  五、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学案,初步把握本课概况。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引言导入,本课引言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回到了人民手中,人民政府就着手进行教育改革,开始筹划建立人民教育,这段说明新中国成立是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础。

第二部分,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的具体事例,说明人民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

通过观察引言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是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

回答后导入新课。

然后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

出示中日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表格和文字材料

  材料1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材料2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3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

亿美元)

  年份

  952

  963

  970

  976

  产值

  73

  682

  969

  5544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日比较材料,探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从历史的悲剧中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道理。

  探究二:

请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三个面向”这一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

  设计意图:

联系现实分析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的伟大意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学案表格,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时代背景

(2)具体措施(3)影响

  2.动乱中的教育

  

(1)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

  

(2)表现

  (3)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

  3.“教育的复兴”

  

(1)措施

(2)原因

  十、教学反思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表格。

  时期

  方针措施

  影响

  奠基时期

  挫折时期

  发展时期

  指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坚持“三个面向”,才能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一、学案设计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

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

  二、预习内容

  .人民教育的奠基

  从“时代背景”、“具体措施”和“影响”三方面掌握新中国17年教育概况

  2.、动乱中的教育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

  

(2)表现

  (3)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

  3.“教育的复兴”

  阅读课文找到文革以来,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复兴教育采取的措施并分析新时期教育向前发展的原因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和“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

  2.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

  3.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第一目

  人民教育的奠基

  出示知识结构表格。

从“知道时代背景”、“了解具体措施”和“认识影响”掌握。

教师简要概括奠基时期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了解该时期重要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时代背景

  具体措施

  影响

  新中国成立

  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教育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

  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③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发展全日制学校,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扫除文盲,培养人才。

  949——1965年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二目

  动乱中的教育

  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践踏的内容,通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

  设问:

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进而根据课文整理本目的要点:

  、这种曲折出现的原因:

“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表现:

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3、教育遭到的破坏以及不良影响: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探究一:

  出示中日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表格和文字材料。

  材料1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材料2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3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

亿美元)

  年份

  952

  963

  970

  976

  产值

  73

  682

  969

  5544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设问:

阅读中日比较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师生对话,使学生从历史的悲剧中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道理。

  第三目

  “教育的复兴”

  请学生们阅读课文,找到文革以来,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复兴教育采取的措施。

  、措施:

  ①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拨乱反正,全面整顿。

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④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A基础教育方面:

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B中等教育方面: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c高等教育方面:

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D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社会办学应运而生

  ⑤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

  ⑥启动“希望工程”

  ⑦加大西部教育发展的力度。

具体做法:

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探究二:

  请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三个面向”这一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

  2、新时期教育向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

  反思总结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表格。

  时期

  方针措施

  影响

  奠基时期

  挫折时期

  发展时期

  指出,在新世纪,我们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坚持“三个面向”,才能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堂检测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关于新中国成立17年后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逐步形成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

  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c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建设人才

  D高等学校已成为全国科技事业的生力军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是(

  )

  A“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文革”的发生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下列关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大跃进”的年月获得了突破式的发展

  B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遭到破坏

  c“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D“文革”时期学校秩序混乱,但整个民族素质大大提高

  5.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

  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

  D①④

  6.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

  A优先发展教育

  B尊师重教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教兴国

  7.改革开放后,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定《义务教育法》

  B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c高等教育方面,增设了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

  D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多渠道筹措经费为主、国家拨款为辅的体制

  8.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

  A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B加快课程教材改革

  c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D着手实施“211”工程

  9.为帮助贫困的失学少年上学,国家启动了:

  A、科教兴国战略

  B、希望工程

  c、春蕾计划

  D、《义务教育法》

  0.新时期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A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B实行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c建立了学位制度

  D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1.下列关于新时期高等教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B建立了学位制度

  c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

  D严格控制学校办学自主权

  2.对党和政府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

  ②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

  ③在西部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

  ④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1ADAcB

  6cDDBA

  1Dc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选择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有几次大的变革,改变中国教育方向的事件是(c)

  A.国民政府第一次教育行政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D.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初期,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

  (A)

  A.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B.老解放区教育制度和苏联教育制度

  c.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苏联教育制度

  D.新解放区教育制度和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

  3.“文革”时期,教育事业损失惨重,其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c)

  A、八九十年代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B、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为下降

  c、彻底抛弃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4、1998年对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心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有

  ①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②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XX年,中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XX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就体现了教育

  A.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全局性作用

  6、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又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一句空话”。

  材料二: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中指出: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根据材料一回答邓小平是怎样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的?

  材料二中江泽民的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为了“根本大计“的实施,我们对发展中的教育还该思考和实践一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