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453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陋的小草房。

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

“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

”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

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

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

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

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

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

“打倒日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

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

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

________

情不自禁:

________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3)写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5)在抗日斗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请你搜集他们的事迹,简单的讲给同学听。

人物:

________

事迹:

________

【答案】

(1)眼睛很有神。

;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1、眼睛很有神。

2、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2)回顾了赵一曼在狱中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

(3)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4)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因为这红叶是赵一曼烈士用鲜血染成的,采树叶,是为了永远记住烈士的丰功伟绩,用烈士的行为激励自己为祖国的振兴作出贡献。

(5)张自忠;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①—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的丁香。

(2)第①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3)“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句中“积雪”指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 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5)写2句有关花的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形状;色彩;气味;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斗室外

(2)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3)丁香花;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4)B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

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

纯洁、轻柔、光洁。

【解析】【分析】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把“丁香花”比作“星星”是比喻,又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6)解答此题要从内容方面来分析。

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

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

纯洁、轻柔、光洁。

故答案为:

(1)形状、色彩、气味、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斗室外

(2)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3)丁香花、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4)B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首先,用“积雪”和“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

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和“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

纯洁、轻柔、光洁。

【点评】

(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6)此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掌握。

3.阅读训练。

   我真爱这一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好的故事”是指________。

(2)你对选文第一段是怎样理解的?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怎样理解?

【答案】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人的一生是美好的。

(2)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

(3)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

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按《花之歌》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作者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

北方农家的谚语说:

“六月六,看谷秀。

”又说: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___也在长得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

【答案】

(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最后一句找到答案。

(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

(1)人

(2)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__。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草原》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_ ,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 ,就像只用________ ,不用________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 ,又________ ,既愿________ ,又想坐下________ 。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特点,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横线画出比喻句,其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答案】

(1)可爱;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柔美;色渲染;线勾勒;色欲流;人惊叹;人舒服;立四望;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天空;地面;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3)绿色的大草原;羊群

【解析】【分析】本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7.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用“________”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

(1)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解析】【分析】

(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⑴草原;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⑶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⑷B

【点评】

(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间就是生命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他用笔做武器,写文章激励广大群众起来革命。

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

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

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

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这句话表明________。

(2)鲁迅把忙碌后看书当作是________;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作是________;把节省时间看作是________。

(3)文章第________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珍惜自己的时间,第________自然段写他珍惜别人的时间。

(4)文章赞扬了________。

【答案】

(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3)三;四

(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

【解析】【分析】

(1)理解文章语句的意思,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赞扬了什么。

故答案为:

(1)鲁迅的知识和成就就是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得来的。

(2)休息;谋财害命;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3)三、四

(4)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孜孜不倦的品质。

【点评】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映入眼帘

纹痕

(3)用“________”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

(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海洋;云层;大气层;摇篮;母亲;可爱;赞美

【解析】【分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海洋、云层、大气层、摇篮、母亲、可爱、赞美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