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36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docx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

2019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1中外历史上10次重大社会转型__机遇与挑战并存连延文明新起点教师用书1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是人类文明连延的新起点。

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

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历史的重要社会转型

1.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瓦解,郡制逐步确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3)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传统文化基本奠基。

2.明清时期

(1)政治上,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军机处设立,表明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对外关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由开放走向封闭。

(4)思想上,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

3.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4.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专制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变。

(2)经济上,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上,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文化层面的深层次。

5.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49-1956年)

(1)政治上,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共同纲领》作为新的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政治制度的基石。

(2)经济上,1953年,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外交上,建国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外交的成熟,这一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4)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6.改革开放后(1978年-今)

(1)政治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和完善了新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2)经济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进程。

(3)思想上,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三次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4)社会生活上,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在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

1.西方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是近代西方文明崛起时期。

(1)经济上,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葡、西、荷、法、英等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政体几经变化,最终确立共和制度。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科技文化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技产生。

2.西方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经济上,西方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

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历史上错失的“战略机遇期”

(1)15、16世纪的第一次错失:

西方经济、思想、政治的资本主义化开始,处于封建衰落自闭阶段(明清)。

(2)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

西方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却以“中体西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潮流。

(3)第三次:

辛亥革命——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4)第四次:

“文化大革命”时期,错失第四次机遇。

1.(2017·山西大同质检)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

解析:

选A。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以及礼乐制度无法维系人心,充分说明其社会变化的剧烈程度,故A项正确;B、C两项中的礼乐制度和风俗的变化只是当时社会变化的其中一方面,故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变化,看不出有关统一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017·河北邢台联考)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解析:

选A。

材料中“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说明秦朝实行官僚政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军功信息,故B项错误;地方分权不是官僚政治一部分,故C项错误;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不是材料反映主旨,故D项错误。

二轮复习 历史第二部分 二轮复习必须串讲的8个主题3.(2017·广西桂林、北海、崇左抽检)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市研究》中统计的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表明(  )

时间

进口货物

总值

鸦片(%)棉布(%)棉纱(%)

1850年

54%

34%

6%

390.8万元

1870年

34%

50%

6%

6457.4万元

A.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近代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中的进口货物所占的比例,鸦片仍占54%,可知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的抵制有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进口货物,没有体现出对外出口的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进口的棉布比例,说明传统的纺织业在列强廉价的机器产品的冲击下日益走向衰落,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因此这一时期取得较快发展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4.(2017·山东潍坊联考)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这表明(  )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解析:

选C。

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故B项错误;出于国防的需要,联系所学知识,与日本侵华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布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5.(2017·湖南衡阳联考)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

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

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

解析:

选B。

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其发展社会经济,并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当时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阶段,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确立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7·安徽宿州联考)罗斯福说:

“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

”由此看出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B.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C.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D.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解析:

选C。

国家干预主要体现在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计划、货币、财政、税收等方面,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生和社会保障问题,并未提及大力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有事可做……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都是民生问题,“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体现了政府主动担责的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政府帮扶弱势群体,未体现缩小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等信息,故D项错误。

7.社会转型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不少人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在此之前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材料二 近代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的文化观念延误了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 1978年至今,(新)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

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应变化与调整。

——郑杭生《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古代完成社会转型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的哪些文化因素延误了近代化进程。

(3)新成立初期(1949-1956年),是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

试述这一时期新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是如何向“开放社会”或“法理社会”转变的?

(两者选一作答即可)

答案:

(1)①经济上,确立了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

②政治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有浓厚文化优越感的“华尊夷卑”观念;坚固的儒家文化壁垒;近代教育起步晚。

(3)政治上:

成立新,颁布1954年宪法,确立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政治制度。

经济上:

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开放社会:

①1980年后逐步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开放局面。

②1992年后,随着浦东和天津××区的开发,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③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法理社会:

①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②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