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220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docx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郭锐

《中国语文》1993年第6期,410-419页ZhongguoYuwen,No.6,1993,410-419

 

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

 

郭锐

 

AsystematicanalysisverbsrepresentingcourseofeventinChinese

 

GuoRui

 

提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

动词的过程结构由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内部过程可能具有的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构成。

由于三要素的有无和强弱的差异,过程结构形成不同的类型,本文根据六条标准把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分为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双限结构、后限结构和点结构五大类共十个小类。

这五大类十小类构成一个完整的渐变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三个典型的过程结构类,这就是处于系统两端的无限结构、点结构和处于系统中心的第四小类双限结构。

从语义类型看,这三个典型过程结构类分别是状态、动作和变化,整个系统可看作是以动作为中心向两极(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

最后本文对《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进行了过程结构的分类。

 

零.前言

 

0.1动词的过程结构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许多语法现象,特别是体(aspect)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过去人们对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注意不够,因而影响到一些语法现象的研究。

本文首先全面分析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并对孟琮等编《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进行过程结构分类。

本文强调语言的观念系统对于真实世界的特殊处理模式,但以形式标准为分析的主要依据。

此外,本文还注重语言的系统性,力图在系统的框架中考虑问题,避免孤立和局部的讨论。

0.2动词作为一个陈述性成分其所指有一个随时间展开的内部过程。

这个内部过程由三个要素构成∶

a.起点(inception)∶过程开始的时点(用I代表);

b.终点(finish)∶过程结束的时点(用F代表);

c.续段(duration)∶过程持续的阶段(用D代表)。

过程结构就是起点、终点和续段三个要素的组织。

如果把时间过程用空间的形式表示出来,那么一个典型的过程结构可图示如下∶

 

D

●●

IF

 

但并不是所有动词都完整地具备这三个要素,有的过程结构可能有起点但没有终点,有的有终点但没有起点,有的起点与终点重合;另外,三要素还有强弱问题,比如有的过程结构终点强,有的终点弱,如此等等,由此形成不同的过程结构类型。

不同的过程结构在语法和语义上都有不同表现,为了分析这些语法和语义现象,就必须进一步对过程结构进行分析。

0.3关于动词的过程结构,过去没有人明确提出过,但对于与之相关的现象早已有人在不同语言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这一类研究主要从句子的情状类型和动词的aktionsart特征两个角度进行。

前者如Vendler(1967)、邓守信(1986)、陈平(1988),后者如Comrie(1976)、马庆株(1981)和李平(1989)。

过去研究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把动词的时间特性的分类归结为一些非此即彼的意念特征的有无,各类之间截然分明,没有看到存在一个系统的变化,一些处于过渡中的中间类型被忽视了。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抓住这些意念特征的来源,这个来源就是过程结构的类型,这是分析动词语义上的时间特性的要害。

 

 

一.本文的做法

 

1.1.关于时间的两个概念

本文经常用到与时间相关的概念,本文将按下面的定义使用与时间相关的两个术语:

a.时刻:

时间流中的某一个位置,可用“什么时候、何时”提问。

如“我来时、去年”表示的时间位置。

b.时长:

时间的长度,可用“多久、多长时间”提问。

如“三天、一年”表示的时间长度。

 

1.2.关于过程结构的总的思想

本文关于过程结构的总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a.一切aktionsart特征,如“持续、状态、完成”,都可归结为过程结构的不同。

换句话说,aktionsart特征实际上都是过程结构的外在表现。

b.过程结构的差异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i)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的有无;

(ii)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的强弱。

c.确定过程结构类型严格以语言内部标准为依据,即以形式特征和能明确把握的意义为依据,排斥含糊的抽象意念特征。

d.存在一个过程结构渐变的系统,各类过程结构间呈逐渐过渡的状态,某种特征不仅有有无的问题,还有强弱的问题。

e.以动词为分析对象,而不以句子为分析对象。

 

1.3.确定过程结构的依据和原则

过程结构的差异决定于起点、终点和续段的有无和强弱,确定过程结构实际上就是确定起点、终点和续段的有无和强弱。

我们以以下两方面的标准为判断依据:

Ⅰ.能与什么样的成分组合;

Ⅱ.与这些成分组合后体现什么样的意义。

我们一共用了六条标准来确定过程结构。

下面是这六条标准及具体判断方法:

a.~了(I/F):

如果动词能加“了”,而且:

(i)表示开始,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起点,并且有续段;(ii)表示结束,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终点。

比如:

(1)病了(表示开始,有起点,有续段)

(2)到了(表示结束,有终点)

(3)吃了(既可表开始,又可表结束,有起点、续段和终点)

是表示开始还是表示结束,不是看在说话时动作开始还是结束,而是看“V了”表示的意义相对于参照时刻,是达到起点还是终点,由于参照时刻与说话时刻的复杂关系,有些“V了”表示的动作在说话时已结束,但它本身仍是表示“达到起点”,如:

(4)他来的时候,门口坐了一个人。

(“坐”在说话的时候虽已结束,但此处“坐了”是相对于“他来的时候”而言的,仍表示开始。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人们把“了”分为助词和语气词两个,这里不区分二者,“~了”中的“了”指紧接在动词后,与动词为直接成分的“了”,下面两种情况排除在外:

(5)吃饭/了(6)不去/了

b.~时量宾语(I/F):

如果动词能带时量宾语,而且:

(i)表示动作本身的持续时长,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起点,有续段,(ii)表示动作结束后经历的时长,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终点。

如:

(7)住三天(表示动作持续时长,有起点有续段)

(8)毕业三年了(表示动作结束后经历的时长,有终点)

(9)烧了三天了(既可表示动作持续时长,又可表示动作结束后经历的时长,既有起点、续段,又有终点)

c.~着:

如果动词能带“着”,那么这个动词有续段。

如:

(10)吃着饭呢

(11)门口坐着一个人。

这里的“着”包括表示动态动作持续的“着1”(如例(10))和表示动词词义本身指明的静止状态的固定的“着2”(如例(11)),不包括表示动作结束后留下的状态的固定的“着3”。

例(12)中的“着”是“着3”,应排除:

(12)a.地上扔着一双鞋。

b.他剪着短发。

d.在/正在~:

如果动词前面能加时间副词“在”或“正在”,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续段。

如:

(13)a.他在游泳。

b.他正在看电视。

e.~过:

如果动词能带表经历的“过”,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终点。

如:

(14)a.吃过这种菜。

b.在这儿住过。

f.φ~φ(D):

如果动词不能带以上五种成分,但可以表示在持续中,那么这个动词的过程结构有续段。

如:

(15)a.他是学生。

b.这本书属于张三。

以上六条是我们确定过程结构的标准。

可以看出,对于某一要素,可以有不止一条标准与之相关。

比如c、d、f以及a(i)、b(i)都与续段有关。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将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Ⅰ.对于某要素,只要满足与之相关的任何一条标准,就表明具备该要素。

比如如果一个动词满足c、d、f、a(i)和b(i)中的任何一条,就表明其过程结构有续段。

Ⅱ.对于某要素,与之相关的标准满足得越多,则表明该要素越强。

比如,对于终点,“烧”满足a(ii)、b(ii)和e,而“等”只满足a(ii)和e,“相信”只满足e,三个动词的终点强弱顺序是:

烧>等>相信。

 

 

二.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类型

 

2.1.概说

根据1.3.提出的标准,我们确定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并归为大大小小的类型,同时按其本身呈现出的差异大小,把这些类型排列成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一共五个大类十个小类。

我们把这个系统归纳为表1。

表1.汉语动词过程结构类型表

代号

大类

图示

小类

~了

~时量

~着

在/正在~

~过

例词

Va

无限结构

 

 

是,等于,以为,作为

Vb

前限结构

 

 

I

I

认识,知道,熟悉,当心

 

 

Vc

 

 

双限结构

 

1

I

I

相信,喜欢,懂,姓,重视

 

2

I

I

有,瞎,信任,爱护,希望

 

3

I,F

I

坐,病,醉,承担,昏迷

 

4

I,F

I

等,端,战斗,敲,工作

 

5

I,F

I,F

吃,烧,搬,看,修改

Vd

后限结构

 

1

F

F

产生,提高,消失,增加

 

2

F

F

离开,灭亡,消除,实现

Ve

点结构

 

 

F

F

来,忘,看见,收到,开始

说明:

1.“~了”下标I或F指满足标准a(i)或a(ii)。

2.“~时量”下标I或F指满足标准b(i)或b(ii)。

3.Va都满足标准f,由于此标准专门针对Va,不再列入表中。

 

在这个系统中,根据三个要素的有无把过程结构分为五个大类,表1中的图示显示了五个大类的差别。

此外,五大类之间以及Vc、Vd内部各小类之间还存在要素强度的差异,这一点图示无法显示,但我们可以根据其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了解这一点。

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现象,我们把各类过程结构满足相关标准所体现出的三个要素的强弱程度用表2显示出来。

表2.过程结构三要素强度对比表

满足条件情况

要素强度得分

 

~了(I)

~时量(I)

~(D)

~着

在/正在~

~过

~了(F)

~时量(F)

起点

续段

终点

Va

 

D

0

1

0

Vb

 

I,D

I,D

 

2

2

0

 

 

Vc

1

I,D

I,D

 

F

2

2

1

2

I,D

I,D

 

D

F

2

3

2

3

I,D

I,D

 

D

F

F

2

3

2

4

I,D

I,D

 

D

D

F

F

2

4

3

5

I,D

I,D

 

D

D

F

F

F

2

4

3

Vd

1

 

 

 

D

D

F

F

F

2

2

3

2

 

 

 

D

F

F

F

0

1

3

Ve

 

 

 

 

F

F

F

0

0

3

说明:

要素强度得分等于满足相关标准的次数。

 

表中的要素强度得分只是就所用六条标准而言,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如果扩大考察的标准范围,也许强度得分会改变。

在2.3.中我们将谈到,实际上存在一个系统的渐变,每一类的要素强度都不完全相同。

 

2.2.过程结构分类说明

(一)Va.无限结构:

*~了,*~时量,*~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无限结构动词主要有:

是、当(dang4)等于、以为、作为、像、舍得、能够、敢、企图、记得、需要、值得、总计、显得、在。

无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无起点、无终点,与起点、终点相关的标准a、b、e都不满足。

所谓无起点、无终点是就其内部过程而言的,并不是说无限结构表现的事情是无始无终的。

事情的始终是外部真实世界的情况,起点、终点是语言内部观念系统的情况。

在意义问题上,我们采取非客观主义的观点,认为意义从根本上说是观念世界的,而不是真值条件的①;并且主张,语法形式的差异一定反映意义上的差异,这是我们采取语言内部标准确定过程结构的原因之一。

无限结构的第二个特点是续段极弱,与续段相关的标准a(i)、b(i)、c、d、f中,只满足f一条。

续段弱不是就其长短而言,无限结构的续段无限长,但并不包含什么实在的过程,仅表示一种关系或属性,因而极弱。

无限结构动词相当于过去说的状态动词,关于状态动词的一切意念特征,诸如静态、无限持续、无内在终点、同质过程、不可分解、不需动力等,都可以用到无限结构动词身上。

但这一切意念特征,都可以归结为其无起点、无终点和续段极弱两个特点,上述意念特征无非是这两个特点的外在表现。

同时,我们也不以意念特征为分类的依据,而是严格按六条标准判断一个动词是否属Va。

一些看上去有上述意念特征,但不满足我们提出的标准的动词,不属Va。

比如“认识”可以带“了”;“相信”可以带“了、过”;“爱、坐”可以带“了、着、过”,这些动词都不属Va。

因此,本文的无限结构动词的范围比过去所说的状态动词要小得多。

(二)Vb.前限结构:

~了(I),~时量(I),*~着,*在/正在~,*~过。

前限结构动词数量很少,典型的有:

认识、认得、知道、晓得、熟悉I、了解

(1)、当心。

前限结构的特点是有起点,但无终点,续段很弱。

前限结构动词过去被归为状态动词,关于状态动词的意念特征,对前限结构动词也适用,但如果仔细体会,可以发现与无限结构相比,有些特征已减弱。

比如就是否“需动力”这一点看,前限结构动词大多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因而与表示关系、属性的无限结构动词相对比,似乎稍微需要那么一点动力,“不需动力”这一特征已减弱。

(三)Vc.双限结构:

双限结构的特点是有起点、有终点、有续段。

但由于起点、终点、续段的强弱不同,又可分为五个小类。

Vc1:

~了(I),~时量(I),*~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c1有:

放心、害怕、懂、忽视、讲究、明白、轻视、顺从、误解、喜欢、相信、姓、拥护、准许、重视。

Vc2:

~了(I),~时量(I),~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c2有:

爱护、保持、保留、打算、跟随、留心、盼望、佩服、热爱、体贴、信任、希望、依赖、指望、爱、关心、恨、后悔、坚持。

Vc3:

~了(I,F),~时量(I),~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c3有:

包围、病、存、惦记、盯、蹲、躲、跪、昏迷、流露、忍受、伸、限制、醉、坐、住。

Vc1、Vc2和Vc3虽然三个要素齐备,但续段和终点仍很弱。

这三类过去一般归为状态动词,但与Va、Vb相比,即使从意念特征看两者也有差异,比如Vc1、Vc2和Vc3的动力性已明显增强,特别是Vc3,已有很强的动作性。

Vc4:

~了(I,F),~时量(I),~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c4有:

表演、猜、担、等、端、进行、工作、哭、劳动、恋爱、敲、体会、想、响、踢、舔、笑、追、战斗、找。

Vc5:

~了(I,F),~时量(I,F),~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c5有:

搬、撤、吃、逮捕、掉、看、改革、回答、锯、砍、生产、添、烧、设计、生、撕、买、卖、移动、写、洗、摘、修。

Vc4和Vc5与其他三类Vc相比,动作性增强,可以加“在/正在”。

Vc4与Vc5的不同在于,Vc5终点更强。

总之,Vc内部各类之间互相区别、互相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从Vc1到Vc5的渐变上,这种渐变就是:

续段逐渐增强(动作性增强),终点逐渐增强。

即使在每一小类内部,也存在这种渐变。

比如Vc5中“卖、搬、生”带时量宾语时,比“吃、看、写”更容易指动作结束后经历的时长,这表明前者比后者终点更强。

又如“笑、表演、敲”的动作性显然比同属Vc4的“端、担、等”要强。

(四)Vd.后限结构:

后限结构的特点是有续段和终点,但没有起点。

根据续段强弱不同,又分为两类:

Vd1:

~了(F),~时量(F),~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d1有:

变化、产生、出现、打破、改、改变、改正、恢复、减少、缩小、提高、下降、消失、形成、增加。

Vd2:

~了(F),~时量(F),*~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d2有:

放松、建立、解放、离开、灭亡、丧失、实现、消除、削弱。

Vd1和Vd2的共同点是带有变化意义,即动作结束时产生某种性质的突变;但在达到这个突变之前,可以带有一个渐变的续段过程,因而可以加“在/正在”表示正在渐变过程中,Vd1还可以带“着”表示在渐变过程中。

(五)Ve.点结构:

~了(F),~时量(F),*~着,*在/正在~,~过。

典型的Ve有:

毕业、出来、到、到达、丢、发明、获得、结婚、开始、断、抛弃、碰见、取得、失败、死、损失、完成、忘、牺牲。

点结构的特点在于其瞬时性和变化性,即点结构总表示某种性质的突变,这与后限结构相同;但在这个突变之前,并不包含一个渐变的续段过程,动作一开始也就结束,并产生一定的结果,从而从一种性质进入另一种性质。

因此,虽然根据我们的标准,看不出点结构有起点,但可以理解成起点与终点重合了。

 

2.3.过程结构的系统性

2.3.1.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注意到十类过程结构实际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种区别和联系体现在从点结构到无限结构的方向一致的渐变上。

这种渐变使得十类过程结构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种渐变表现为三个方面:

a.内在过程的相对长度逐渐拉长,从一个点变化为无限长②。

点结构的起点与终点重合,只有一个性质的突变,可以说没有时间长度;后限结构在性质的突变之前有一个渐变的续段,有了一定的长度;双限结构从Vc5到Vc1内在过程进一步拉长;前限结构没有终点,无限结构甚至连起点也没有,其内在过程都是无限长。

b.终点逐渐变弱,最后消失。

点结构和后限结构都包含一种性质的突变,终点很强;双限结构无必然终点,过程在任何一点停止都算终点,从Vc5到Vc1终点进一步弱化;到前限结构和无限结构,终点完全消失。

c.内在过程的同质程度逐渐增强。

点结构只表示一瞬间的性质变化,谈不上内在过程的同质性;后限结构虽有一个续段,但那是附带的,而且这个续段本身也表示性质的渐变,也没有多少同质性;双限结构中的Vc5有很强的动作性,这些动作都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单元组成,比如“吃”可分解为“入口、咬、舌头搅拌、吞咽”等不同单元,同质程度很低;但Vc4则同质性增强,如“等、端、担”已不太能分解成更小的动作单元;Vc3、Vc2、Vc1直到前限结构、无限结构,这种同质性逐渐增强,变为完全的同质。

在2.2.中我们还谈到,这种渐变不仅存在于类与类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各类内部各成员之间。

所以,就整个动词来看,实际上整个过程结构系统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连续统(continuum)。

虽然我们用六条标准把这个系统分成了离散的十个小类,但相邻的类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正如各类内部成员之间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一样。

不过,从相似性角度看,这个系统却存在三个典型的过程结构类,形成三个核心,这三个核心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这三个核心就是处于系统两个极端的Va和Ve以及处于系统中心的Vc4。

这三类过程结构之间至少存在两个要素的差异:

Va只有续段,Vc4有续段还有起点、终点,Ve只有一个点;而其他过程结构类与这三个核心类之间分别只存在最多一个要素的差异,实际上是三个核心类之间的过渡类。

从语义类型上看,这三个核心类分别是状态、动作和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系统实际上是以动作(Vc4)为中心,向两极(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连续统:

从中心向前,逐渐带有状态的特征;从中心向后,逐渐带有变化的特征。

可用图1表示这种情况。

 

状态动作变化

●●●

VaVbVc1Vc2Vc3Vc4Vc5Vd1Vd2Ve

 

图1:

过程结构连续统和典型类

 

戴浩一(1984)将汉语动词分为状态(state)、动作(activity)和结果(result)三类,如果不考虑过渡类,这种分类是有道理的。

从认知角度看,过程结构系统实际上反映了语言的观念系统对于外部现实事件的处理模式及语言表达模式。

即语言观念系统把形形色色的外部事件处理成从永恒事件到瞬时事件的一个连续的事件体系,在这个事件体系中,包含三个典型的事件类型——状态、动作和变化;语言正是按这个事件体系来表达形形色色的外部现实事件的。

2.3.2.单独看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变化,似乎过程结构系统是不平衡的,但如果把三个方面的变化综合起来,就会发现整个系统仍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性体现在各类过程结构的总能量上。

我们发现要素强度的增加总伴随着过程长度的缩短,过程长度的增加又总伴随着要素强度的减弱,两者呈反比关系,因此如果把总能量理解为三要素的强度之和与内部过程长度的综合,那么各类过程结构的总能量总是相等的③。

比如无限结构无起点、无终点、续段极弱,因而总强度极弱,但它通过长度的无限得到补偿;点结构长度只有一个点,但它通过极高的强度(性质的突变)得到补偿。

 

三.《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的分类结果

 

根据上文提出的方法,我们对孟琮等编《动词用法词典》所收动词进行了过程结构的分类。

《动词用法词典》共收动词1328个,以义项出条,共2117条。

在分类过程中,我们在下面几项上对词条有所增删:

a.不应归为动词,共删8条。

如“抱歉”、“失望”属形容词;“照(4)”属介词;“脱(3)”不成词。

b.对“挂、穿”一类动词,区分动态动作和静止状态两个义位,共增加46条。

如“穿(4)”分为“穿(4)a”和“穿(4)b”两条④。

c.个别动词义项归并不妥,应分开处理,共增加12条。

如“熟悉”应分为“熟悉I”(知道得清楚)和“熟悉Ⅱ”(为知道得清楚而进行的活动,如“熟悉一下情况”)两条。

这样,最后纳入分类范围的词条总数为2167。

《动词用法词典》注有动词的[了着过]、[动时量]等功能,我们基本根据《动词用法词典》所列的功能来判断动词是否满足标准a、b、c、e,但个别情况下以笔者自己的语感为准;是否满足标准d、f以及满足a(i)还是a(ii)、b(i)还是b(ii)则由笔者根据自己的语感判断。

 

3.1.分类结果

有1890条(87.22%)完全满足十类中某一类的标准,可以归入相应的类;有277条(12.78%)不符合十类中任何一类的标准,不能归入其中任何一类,属例外。

如“超过、经过、闭幕、完毕、出发、开始”等动词满足标准的情况是“~了(F),~时量(F),*~着,*在/正在~,*~过”,不符合十类中任一类的标准。

我们共用了六条标准来确定过程结构类,其中标准f是专门针对Va的,可以暂时不考虑,标准a和b实际上分别有两项,如果就标准a(i)、a(ii)、b(i)、b(ii)、c、d、e七项来看,共有128种可能的配合情况,但87.22%的动词只属于其中的10种配合情况。

这表明,这七项标准与动词的关系不是随机的,其原因在于七项标准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如果一个动词满足标准d,那么也一定满足标准a、b、e;如果一个动词满足标准b(i)和b(ii),那么也一定满足标准a(i)、a(ii)、c、d、e;如果一个动词不满足标准a,那么也一定不满足b、c、d、e(参看表1、表2)。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动词过程结构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