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124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docx

七氟丙烷施工方案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本工程是琉璃河水泥厂总降变压器室,共2个防护区设计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根据方案图纸内容要求进行编制,总降变压器室为独立的防护区,均设计成全淹没式的灭火系统,灭火设计浓度取9.0%,灭火时间不大于10s,灭火浸渍时间为不小于10min,贮瓶工作压力为2.5Mpa;总降变压器室采用独立式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保护,灭火设计浓度取10.0%,灭火时间不大于10s,灭火浸渍时间为不小于20min,贮瓶工作压力为4.2Mpa。

由于本工程不能随时停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确保能够高质、按时、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安装。

二、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

1、柜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由柜式七氟丙烷装置、启动装置、压力信号器、喷头、连接管路和灭火报警控制设备(含气体灭火控制器、手动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动警铃、感烟探测器及感温探测器等部件组成。

2、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并应符合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

三、施工准备

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1)、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2)、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灭火剂输送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2、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1)、防护区和灭火剂贮瓶间设置条件与设计相符。

2)、系统组件与主要材料齐全,其品种、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3)、系统所需的预埋件和孔洞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组织

1、架构及劳动安排

现场项目经理1人,安全员1人、安装班4人,电工班2人,杂工班2人。

 

安装班负责气体灭火系统管网及灭火装置的就位安装,电工班负责灭火报警控制器系统的线路安装及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

2、主要施工机具及设备计划

序号

机具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砂轮切割机

16寸

1

2

冲击钻

Ø16

2

3

手电钻

Ø6-Ø12

2

4

角向打磨机

130mm

2

5

弯管器

2

6

台钻

3KW

1

7

手提灭火器

2

8

其它工具

1

9

试压设备

1

10

电工工具

2

3、主要工程材料及设备表(见报价材料表)

4、材料、设备管理

材料进场后应堆放整齐,尽量放在有门锁的地方或放在墙角等不影响正常行走的地方。

施工时,当天要使用的材料当天到仓库提取,不得到处堆放。

设备进场后,要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下班前要关好电源及气源,并把设备放到仓库保管好。

五、施工程序和方法

(一)、施工准备阶段:

由工程部组织本工程的项目经理、施工人员,认真阅读图纸,设计说明及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勘察,进一步熟悉设计图纸和现场环境。

(二)、施工阶段:

在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灭火报警控制器系统的施工。

采取全面统筹,见缝插针,将准备工作做在前,并且要运用平行交叉作业的方式进行施工,保证工期。

其施工方法为:

第一、气体灭火剂输送管网及气体设备安装:

1、系统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设备、气瓶稳固安装→装配设备附件及压力开关→喷嘴安装→调试

1、设备安装:

1.1、药剂钢瓶安装:

钢瓶运输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碰撞、擦伤。

安装时压力表观察面及产品标牌应朝外。

钢瓶应排列整齐,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钢瓶重量用楼板承担,其固定一般是先在墙面上固定一根槽钢,再用抱卡将钢瓶与槽钢卡在一起。

抱卡的高度应在钢瓶2/3左右并尽量避开标牌。

当槽钢在墙面上不能固定时,也可做成框架在地面上生根。

1.2集流管安装:

药剂钢瓶一般通过弯管接头,高压软管和单向阀与集流管相接。

集流管宜采用焊接方法制做,焊接前每个开品均应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焊接后镀锌处理。

当贮存压力不大于4.0MPa,管径不大于80mm时,也可采用丝扣连接方法。

集流管应至少设两个固定支架固定牢靠。

末端应设安全泄压阀。

1.3选择阀安装:

选择阀安装在集流管的排气口,当安装高度超过1.7m时应采取便于操作的措施。

选择阀采用螺纹连接时应增加一个法兰活接口。

选择阀安装应高度一致。

1.4阀驱动装置的安装:

1.4.1阀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在保护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开药剂钢瓶容器阀和火灾区域的选择阀。

驱动方式有电磁驱动,气动驱动和机械手动驱动等。

控制方式分自动、手动和应急制动。

1.4.2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

1.4.3安装以物体重力为驱动力的机械驱动装置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其行程应超过阀开启所需行程25mm。

1.4.4气动驱动装置由氮气瓶、铜管和压力启动阀等组成。

氮气瓶安装与药剂钢瓶安装基本相同,铜管采用扩口器扩口用索母等接头零件连接。

铜管安装应横平竖直、固定支架间距及平行管道固定夹间距均不宜超过0.6m,安装后应进行气压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不应低于氮气瓶内的贮存压力,稳压5分钟,不掉压为合格。

1.5压力开关安装:

压力开关的作用是在系统工作时受压动作从而反馈工作状态信号,一般在集流管的末端锥丝安装,或在管接头连接件上锥丝安装。

1.6喷嘴安装:

喷嘴开孔规格与开孔朝向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专用扳手。

第二.火灾报警控制系统

施工流程:

先敷设镀锌金属线管,再安装绝缘导线,烟感、温感探测器要贴在装饰面安装。

放气指示灯、手动控制盒、声光报警器、警铃及气体灭火控制器的安装的安装要在墙体装修完成后再安装。

烟感、温感的安装,要顾及到吊顶的整体美观。

A、线管敷设基本要求:

1.线管安装和导线的敷设应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当需修改设计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有文字记录才能施工。

2.系统施工前,应具备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系统图以及其他必要的文件。

3.消防自动报警、联动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事故广播等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宜暗敷,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

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4.金属管路较多或有弯时,宜适当加装拉线盒,两个拉线盒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

a.对无弯的管路,不超过30m;

b.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20m;

c.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15m;

d.两个拉线点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8m.

5.在吊顶内敷设不同系统的管线和线路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吊具或支撑物固定。

6.天花内线管应排列整齐,支架(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150~500mm;中间的管卡最大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7.各系统的布线符合国家现行最新的有关施工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8.各系统布线时,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等进行检验。

9.管内或线槽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

在穿线前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10.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或线槽内;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11.导线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消防报警探测器的“+”线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他颜色区分,整个系统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12.导线敷设后,应对每一回路的导线用500V/1000V的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一般线路应不小于0.5MΩ,消防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的导线应不小于20MΩ。

13.线管敷设要连接紧密,管口光滑,护口齐全;明配管及其支架平直牢靠,排列整齐,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油漆防腐完整;暗配管保护层大于30mm。

14.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在盒(箱)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口,管子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2~4扣;线路进入设备和器具的管口位置正确。

15.按照规范要求,在天花内敷设的线管不准焊接接地跨接线,必须采用专用的接地管卡和导线进行跨接。

在盒(箱)内的导线有适当的余量(15~30mm);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盒(箱)内清洁无杂物,导线整齐,护线套、标志齐全,不脱落。

B、管内穿线(缆)、消防设施安装

1、布线工艺:

在本工程施工中,要确保所有连接导线无断点,导线与端子的连接应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其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用焊接或端子连接。

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不同系统的线路,不可共管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敷设。

弱电线路的电缆宜与强电线路的电缆井分别设置。

火灾探测的器的传输线路,宜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管内穿线应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入导线前,应将管中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完毕后,应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每回路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0MΩ。

2、主要施工技术与方法:

2.1管槽安装

2.1.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2.1.2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2.1.3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2.1.4线槽的直线段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a线槽接头处;

b距接线盒0.2m处;

c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d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2.1.5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2.1.6明配的线管应涂防火漆保护,线槽等应采用防火线槽。

2.2、探测器安装(包括感烟、感温探测器)

2.2.1探测器定位:

按平面图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时,应按现场的实际情况,遵循下列原则,适当调整探测器的位置和数量:

2.2.2在吊顶上安装时,要注意纵横成排对称,内部接线要紧密,固定要牢固美观,现场施工时,将充分考虑各种管线、风口、灯具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探测器安装位置。

2.2.3探测器到墙体或间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0.5m(通道、沟道除外);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或隔离区域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2.2.4与照明灯具的水平净距不小于0.2m。

2.2.5感温探测器距高温光源灯具(如碘钨灯,容量大于1000W的白炽灯等)的净距不小于0.5m。

2.2.6距自动喷水灭火喷头净距不小于0.1m。

2.2.7与防火门的间距,一般在1-2m位置(视现场实际情况定)探测器到托梁、横梁和表面到顶棚最小距离不小于0.5m。

2.2.8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距离不应小于1.5m,到多孔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2.2.9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得有遮挡物。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º。

2.2.10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2.2.11探测器的安装应避开湿、温度急剧变化的地方。

2.2.12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安装在正常时的最高环境温度比探测器的额定动作温度低20℃以上的场所。

2.2.13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安装在可燃气体易泄漏处的附近及泄漏出的气体容易流经的场所或容易滞留的场所。

2.2.14如果发生移位,超出了探测器的范围甚至取消探测器,将在12小时内与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联系,以得到进一步的施工确认。

2.3、探测器固定

2.3.1探测器是由底座和探头两部分组成,探测器旋转卡固在底座上,鉴于探测器属精密电子仪器部件,在施工现场,为了保护好探测器,在安装探测器时先安装其底座,待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安装完毕时,才最后安装探头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工作。

2.3.2本工程探测器底座采用明装方式:

直接安装在建筑物室内装饰吊顶的顶板上,安装时做好与装修工程的衔接。

2.3.3探测器或底座的报警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2.3.4使用钢管配管时,管路应连接成一导电通路。

2.4探测器接线

2.4.1探测器的接线,实质上是探测器底座的接线,施工时,底座的安装与接线应同时进行,探测器的底座在安装时,先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露出线芯10-15mm,剥线时,注意不要碰掉编号套管,将剥好的线芯顺时针连接在与探测器底座的各级相对应的接线端子上。

2.4.2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

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2.4.3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黑色或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

但同一工程中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2.4.3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

2.4.4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2.5、手动控制盒的安装

2.5.1手动控制盒,应安装在墙上距离地(楼)面高度1.5m处。

2.5.2手动控制盒,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2.5.1手动控制盒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2.6、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器、警铃安装

2.6.1放气指示灯,应安装在门框上方约10cm以内;声光报警器,应安装在防护区出口外门框旁边(不应设在门轴的这边)离地约在2.2米以上(但要保持在天花以下);警铃,应安装在防护区出口内门框旁边离地约在2.2米以上(但要保持在天花以下)。

2.6.2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器、警铃,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2.6.3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器、警铃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2.7气体灭火控制器的安装

2.7.1火灾报警系统由区域控制器和局域网将消防中心集中控制器连接起来,气体灭火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的安装,控制器周围应空出适当空间,控制器机箱两侧距墙或设备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探测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不应小于1.5m,控制器安装后必须有专用接地线。

2.7.2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2.7.3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2.7.4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

2.7.5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

2.7.6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2.7.8导线应绑扎成束;

2.7.9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2.8气体灭火控制器系统规模不大,但由于是总线制安装,线路还是比较多,因此,应在线加套标识号。

2.9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少于20cm的余量。

控制器的外部导线,当采用多发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应小于1米,并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应小于0.5米。

2.10接线端上的接线必须用焊片压在接线端子上,每个端子上的压接线不能超过两根。

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2.11控制器的交流220V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2.12在控制器安装过程中,严禁随意操作电源开关,以免损坏机器或导致外部联运设备误动作。

C、联动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时,应将控制线路布置至精密空调、防火阀及断电开关的控制位置,待设备到位后,再接线安装及调试。

(三).开通调试阶段:

首先按照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施工图纸说明,全面检查核对各类设备、阀门、管道及电器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有遗漏,安装质量是否合格,凡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更正。

其次,进行管道的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还需进行电器的绝缘测试,电器设备的模拟测试,再进行灭火报警控制器控制范围内的喷放试验。

1、与大楼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试验,配合大楼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单位做好接口(包括:

火灾报警、气体喷放、系统故障)连接以及联动试验(含联动关闭防护区内的防火阀、精密空调及切断非消防电源等)。

(四)、竣工验收

完成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试验以后,整理竣工图、各种设备材料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移交甲方。

六、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工程安装进度计划表

工期(天)

工作内容

1

2

5

8

10

12

15

18

20

22

25

进场准备

柜体设备安装

验收及试压

报警线路安装

主设备、电器安装

模拟试验及调试

注:

本计划安排前12-15天,进行柜体、报警线路的安装,待装修、设备安装后,再进行气体及报警主设备的安装,约7-10天。

七、施工布置

1、施工布置原则:

在施工期集中力量保证施工工期,在施工中尽量与其它施工队密切配合,按时完成工程量。

2、对工期合理安排施工,在甲方通知开工三天内进场。

进场后抓紧时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妥善安排施工程序,做好统筹及各个工种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充分利用工作空间,安排好交叉作业,按时优质完成施工任务。

八.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坚持自检,实行互检、专职检查及接受监理检查。

2、施工人员要克服只管进度,不管质量的作风,一定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3、每天工作完成后,施工人员必须按图纸的质量标准自检一次。

每一工序完成后,都要由质检员检查、工地主管不定期检查,并接受监理人员监督。

4、施工人员必须执行安装质量规范,按图纸要求施工。

5、施工人员定期检查、研究施工进度与质量要求,由工地主管负责检查工程进度与质量。

6、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安排施工。

7、工程所需设备,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材料表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配置。

8、施工主管保留材料合格证书,并交付给甲方以备消防验收。

九.安全措施:

1.施工人员必须遵守甲方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在工地不能穿拖鞋,进入工地要配戴安全头盔。

2.需要焊接时必须向甲方申请,并清理好施工场地,配置好手提灭火器,用电时不能乱拉乱接,应在工地临时用电的地方接电,并要接在配电箱上,配电箱要有漏电开关,同时做好安全用电的防护工作。

3.每天工作完毕,应清理干净施工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