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82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docx

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选校网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考试大纲(广东卷)》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了三个层级九点要求。

其中,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以下笔者就2009年广东高考实用类“分析综合”答卷的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答题指导说明。

  

  一、管窥2009年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分析综合”答卷失误

  

  2009年高考实用类阅读以传记呈现,阅读文本是《黄侃先生二三事》,文章主要传写国学大师黄侃的一些真实故事,其中“分析综合”层级在第一题出现。

以下,笔者根据考场上一些考生的答卷情况,简要分析一下失分的类型,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失分现象一:

不懂概括,答点遗漏。

  考生概括水平不高,答案要么概括过当,切不中要害;要么语言烦琐冗长,不知观点何在;要么概括出来的句子歧义丛生,含混不清。

例如1分答卷:

  答:

先从性格特征写黄侃,例子是黄侃听说杨子绪用虎头牌警吓田桓,便大怒而砸烂虎头牌,突出黄侃的任性而为。

再从他对学术的态度而叙写,例子是背诵经、史、语言诸书没有差误,突出黄侃对学术的谨严和虔诚。

  失分探析:

此答案明显属于概括过于集中,切不中要害。

传记基本上都是通过写传主的事情而进行的,它或多或少地表现传主的人物性格,以上答案说“从性格特征写黄侃”,那和没有概括区别不大,这是对传记的“概括”,不是对黄侃“特点”的“概括”。

  失分现象二:

不明题意,答非所问。

  因为没有审准题目,进而找错答题区间,答案要么文不对题;要么脱离了文本内容;要么凭主观臆测,漫无边际作答。

总之,对题干中关键词把握不够,下笔千言,离题万丈。

例如0分答卷:

  答:

从外貌、行为、动作、语言、做事的态度来叙写黄侃。

大学兼课的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而黄侃则是常穿一件半旧不新的长衫和用一块青布包书。

外貌描写,写出他的不贪慕虚荣、简朴的生活态度。

  失分探析:

此答案根本没有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向,也没有弄清楚传记的文体特征就匆匆下笔,完全摸不到问题的边际。

阅读传记其实就是要我们梳理出有关传主的主要事件,从人物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文本问题,题目是问从哪几个方面来叙写黄侃的,指向很明显。

上述答案没有理解好问题的指向,胡乱地从描写角度去答题,结果得了个零分。

  失分现象三:

不明思路,答案偏移。

  阅读思路不清,答案要么缺失层次感;要么交叉重复;要么答案都不在文章线索内,只是些毫不相干的“枝叶”。

例如2分答卷:

  答:

⑴真性情的流露: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病逝,黄侃大怒,闯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

过几天又手持木棒,先砸烂虎头牌又痛打杨子绪。

  ⑵名士之趣行:

谈及胡适和白话文时风趣言语。

  ⑶学术独立:

在中央任教不注重打扮。

  ⑷对学术的谨严与虔诚:

治学严谨,教育学生如何治学。

  失分探析:

以上答题失分原因是因为阅读思路不清,所写出的答案颠三倒四,“真性情的流露”“名士之趣行”“学术独立”“学术谨严与虔诚”这四点表面看来条分缕析,其实乱七八糟。

“真性情流露”,一是表述笼统,二是完全不在文章线索内。

“学术独立”“学术谨严与虔诚”相互交叉。

  

  二、臆想2010届高三实用类文本“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

  

  通过分析2009年语文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题考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2009年广东高考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考查紧扣考试大纲,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2010年的实用类阅读备考不仅回归考纲,还要做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掌握训练方法,少走或不走弯路。

  

(一)直接提取,关键组合。

  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的类型有:

①筛选整件事的场景;②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③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态度。

不少考生认为,选考题的信息筛选题其实就是送分题,因为这道题通常考的都是信息筛选,直接从文中提取就可以了。

这话不完全假,确实,不少信息筛选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例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只要抓住了关键句——第⑤段段首“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和第⑦段段首“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诚,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这两个过渡句,就可得知文章一共叙写了黄侃的几个方面的事了,这题的答案完全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

①革命之壮行;②名士之趣行;③治学谨严。

但后面“请各举一例”这问题的答案就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提取,因为一个例子总不能把一整段搬到答卷上,这就需要关键组合,用一句概括的话将这件事表达出来,如这样表述:

①革命之壮行:

怒砸虎头牌(撰写革命檄文);②名士之趣行:

调侃胡适,讽刺白话文(拒佩校徽,穿着怪异,耍大牌脾气);③治学谨严:

不轻易为文。

再如2007年广东卷的第20题问“傅雷曾对傅聪说:

‘做人,才做艺术家。

’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访谈里一共提了七个问题,而这七个问题可以组合为三大方面:

一是问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问傅聪对音乐价值和境界的认识和追求;三是请傅聪谈艺术家的素质。

只要你懂得组合文章信息,答案呼之欲出。

  

(二)化事为理,通晓概括。

  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

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

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

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

请看下面的例子: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听父亲讲解。

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

“这儿多了些什么?

这儿少了些什么?

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

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

“原来是怎么想的?

到底想清楚了没有?

为什么表达不出来?

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

”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题目: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

  通过审题,可将题目转化为“叶圣陶是怎样指导儿女们写作的”,再根据题目指向,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信息,但不能将找出的信息直接用于答案,应该化事为理,且做到言简意赅。

  1.“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可以概括为:

“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指导。

”)

  2.“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可以概括为:

“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

”)

  3.“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可以概括为:

“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

”)

  4.“这儿多了些什么?

这儿少了些什么?

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

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可以概括为:

“善于启发”和“诱导深入思考”)

  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我们要概括就要归纳、替换,把记叙性的语言换为评价性的语言,这样的概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括,没有归纳的概括那叫摘抄。

  (三)紧扣文体,找准方向。

  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说,把握其文体特征相当重要,因为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

例如,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几部分,总体呈现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特色接近记叙文。

通讯,无论是事件通讯还是人物通讯,一般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语言特色可以参照记叙文特点进行分析。

访谈的结构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直接连环,语言特色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回答的艺术。

传记主要是通过呈现传主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的,其语言特色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表现手法惯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中的自白、他人的评价等手法。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是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有先提观点然后用材料加以说明的;语言特色是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

科普文是一种用文学笔法写成的寓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其语言特色除了准确严谨以外,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的特点。

例如2008年广东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绝妙的错误》中第20题: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如果我们懂得了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的话,参考答案划线部分就可以抓到:

  “惨淡经营”是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

“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

“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

“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

语言趣味、形象、通俗易懂。

  (四)按分踩点,分条陈述。

  高考语文大多以主观题出现,因此,命题者在命题的过程中不会不考虑改卷过程中的公平,不会不考虑赋分与答点之间的关系和阅卷者的评分办法,因此,“踩点给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踩中了答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考点按点给分的现象非常明显。

不少考生也在这问题丢失不少分数,一些考生文本读懂了,问题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来的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只得一两分,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不懂得按分踩点,4-6分的题目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答案呢?

请看:

  1.2007年山东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梦碎雅典》“分析综合”题:

  【问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

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分析其作用时,如果只答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点的话,即使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字字相同,也只能给1分,因为新闻的导语不止一个作用。

  2.2008年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晚清学人杨守敬》“分析综合”题:

  【问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①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②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③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④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这道题目赋分5分,要记住,5分的题目,答点一般在4点的答案(答对4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

只要你分析概括少了1点的话,分数就会丢失1分以上。

因此,我们在做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题目的时候,要清楚地认识到赋分与答点的比例。

  3.2009年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画家黄永厚》“分析综合”题:

  【问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这题的赋分为6分,看到这赋分,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个数,这道题我们要概括出3-6点的答案。

因为6分的题目一般是答对3点每点2分;答对5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答对6点每点1分,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答题,千万不要少答或漏答。

  实例证明,自有实用类文本阅读以来,每年的“分析综合”题都是按分踩点的,都是分条陈述的,其实我们可以做到“取巧”但不“投机”。

  综上所述,实用类“分析综合”考点这题说难不算难,但绝对不能轻视。

俗话说:

“慢工出细活。

”在这类题的答题问题前,我们要明确的答题总策略是:

“掌握细则,颗粒归仓!

  责任编校彭琳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之解题方略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的考查角度仍然是以下三个方面:

即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就近几年的高考答题情况而言,考生的得分率并不很高。

为使2010年高考考生能够胸有成竹,获得满意的成绩,对这类探究题的设题角度和解答规律进行深度探津就很有必要了。

  

  一、探究题的设题角度探微

  

  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即是探索追寻,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

那么,如何提出假设?

怎样进探究与发现呢?

  1.正确理解“探究”考点的含义。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术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

  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即要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

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2.了解探究题的基本特征。

  ①题型的主观性。

②问题的启发性。

③问题的开放性。

④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

⑤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性。

⑥答案的论述性。

⑦评价的灵活性。

  3.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考查的区别。

  这两类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查目的是有区别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4.弄清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在命题方面注重的考查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

  ①考查理性认知能力。

实用类文体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就成了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查点。

因此,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了。

  ②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的考查。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并提出“见解”。

这样的题目要回答好,平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有过深刻的思考。

  ③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如果除正文之外,还有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探究文本的内容和意蕴。

  ④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实用类文本也像其他文本一样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

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5.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命题的设问方式与角度。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实用文本阅读探究题,其设问方式和角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从选材角度设题,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2008年山东高考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第22题:

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

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②从结构角度设题,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2007年山东卷20题:

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从社会影响角度设题,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如2007年山东高考的第22题: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仍不失为英雄!

’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这实质是在要求考生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的思考。

再如2007年广东卷21题:

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④从分析探讨角度设题,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2009年山东卷第22题:

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

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⑤从标题选用角度设题,对标题成败的探究。

如:

《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每人每年缴纳50元,最多可得1100倍补偿》第3题:

“有人认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个亮点,你是否同意?

  

  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指津

  

  1.要视题目之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回答探究题的关键是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他所得意趣。

  ①结论性题目要有明确的观点。

考生的答案必须有明确的观点,不允许含糊其辞。

如2007年山东卷20题:

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答题思路】本题的设置就是要考查考生依据所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根据本文体的特点之一,即要运用各种手法,造成一种充满强烈情感的表达效果,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由此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②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即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可以有疏漏。

如2007年宁夏卷16题: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

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

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答案示例】第一问的答案是:

A.认真讲解,或热烈讨论;B.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C.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D.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第二问的答案是:

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第一问:

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文章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A、B两点。

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概括出C、D两点。

第二问:

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和概括。

  ③阐发性题目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如2007年宁夏卷17题:

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

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

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第一问的答案是:

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鼓励和帮助。

第二问的答案是:

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答题思路】本题的两问都有“为什么”。

回答“为什么”常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从原文中找原因;二是依照原文内容推导阐发自己的观点,本文属于第一种。

  ④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

“结合文中信息”的命题要求,已经决定了答题必须尊重原文的信息,合情合理进行概括和阐发。

但仅有结论不行,你还得说清楚你得出结论的依据。

如2009年广东卷20题:

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示例】①中国学问的特点:

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

②治学态度:

严谨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

③贡献:

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责。

  【答题思路】回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文本,如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

找出相关的句子:

中国学问的特点:

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

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

  2.探究题的答题要领。

探究题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

①有明确的观点。

②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④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典例分析】

  袁隆平奇遇记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

  于是,他当即向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的接待官员询问这个发明权的享有人是谁,提出想跟这个人探讨一下有偿转让技术专利的问题。

中国种子公司官员说:

这个发明专利权属中国国家拥有;农业部种子公司就是代表国家享有这一权利的唯一代表;要探讨杂交水稻技术转让问题,无须再找“别人”……之后,威尔其先生又一连两次来到北京与中国种子公司正式谈判。

最后一次,双方于1980年1月达成协议,由圆环种子公司先付给中国种子公司20万美元首期技术转让费,中国即派出制种专家赴美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专家在美工作期间,由美方支付工资,直到美国科技人员熟练掌握该技术为止……消息传到湖南省农科院,尤其是袁隆平,当得到农业部外事局叫他带队赴美国传授技术的通知时,他竟高兴得一夜合不上眼,打心眼里深深地感激中国种子公司赐予了他这次到世界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去一展身手的机会,而袁隆平根本就没想到美国人首先要找的对象本来就是他。

  1980年5月9日,当地时间上午9时,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携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和慈利县良种场场长杜慎余一行3人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达洛杉矶。

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和美国专家数人已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

当3人走下飞机舷梯,向撑着牌子的威尔其一行微笑着走去时,威尔其连忙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过来。

他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是礼貌性地轻轻握了一下,就放过去了,却紧紧地握住第二位接上来的陈一吾副研究员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口里一叠连声地欢呼着:

“您好,尊敬的袁先生!

我是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真诚地欢迎您的到来,能够结识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在美国接待您,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显然,威尔其认错人了。

3个中国人不由得一齐掩口而笑。

威尔其见客人笑得蹊跷,他马上就会过意来,连声道歉说:

“对不起,你们哪一位是袁先生?

  陈一吾连忙推过袁隆平,并用英语介绍说:

“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先生。

我们都是他的助手。

  “噢,尊敬的袁先生,我认错人了。

请您原谅!

请让我再次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

您将是我们公司和所有美国人最尊贵的客人和朋友。

我衷心地祝愿您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得愉快!

”威尔其说着再次握住了袁隆平的手,并紧紧地拥抱、贴脸。

  “谢谢您的热情迎接,威尔其先生。

您认错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连许多中国人都会把我认错,更别说美国人了。

我是一名水稻专家,长年在田间试验,所以浑身上下都染上了不少中国农民的色调。

”袁隆平说着,又风趣地朝两名中国同伴一摊手接着说,“他们都知道,我还有一个绰号,叫做‘刚果布’,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

您说这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