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77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docx

物理苏科版教案全集完整篇欧姆定律

14.1电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阻的初步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半导体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得出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建立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从实验中理解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了解半导体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了解“控制变量法”以及在生活、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的理解,掌握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教具:

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导线、酒精灯、装有不同导线的示教板等。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引入新课:

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舞台的灯光可以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可以调节,电风扇的转速也可以调节……这些都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来实现的,那么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怎样改变呢?

活动一:

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灯泡的规格为“3.8V0.3A”。

AB是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镍铬线。

表明:

保持电路两端电压相同,改变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思考:

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小结:

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越大,表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既然导体有电阻,那么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活动二: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举例:

汽车在路上行驶

汽车:

在宽阔的路上在狭窄的路上横截面积不同

(阻力小)(阻力大)

在水泥路上在泥路上材料不同

(阻力小)(阻力大)

在直路上在弯曲的路上长度不同

(阻力小)(阻力大)

电流----汽车电阻-----路况

从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步行时要受到阻碍的情况提出问题: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表1:

接入导体

长度

横截

面积

电流

大小

电阻

大小

A(镍铬合金线)

L

S

B(镍铬合金线)

L/2

S

结论1:

导体的电阻跟________有关,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_______。

表2:

接入导体

长度

横截

面积

电流

大小

电阻

大小

A(镍铬合金线)

L

S

C(镍铬合金线)

L

2S

结论2:

导体的电阻跟______有关,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______。

表3:

接入导体

长度

横截

面积

电流

大小

电阻

大小

A(镍铬合金线)

L

S

D(镍铬合金线)

L

S

结论3:

导体的电阻跟________有关,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越________。

教师介绍电阻的单位、符号以及常用单位和换算关系。

提问:

常见的物体是否都能导电?

为什么常见的电线都是在金属线的外面包一层塑料或橡胶皮?

活动三:

你会判断导体吗?

给你一杯盐水、一把塑料尺、一枚硬币、一支铅笔芯,你能判断谁是导体?

谁是绝缘体?

需要什么器材?

怎样设计实验?

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试试身边的其他物体,如:

纸、钥匙、圆珠笔、笔袋、衣服、橡皮……

投影: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提问:

导体和绝缘体是否有绝对的界限?

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

 

如果经常注意观察和思考,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玻璃、胶木等经高温灼烧后,可造成绝缘破坏,变为导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金属铝是导体,但铝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铝却是绝缘体。

请大家来观察我演示的这个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夹子所夹为废灯泡灯心,观察酒精灯未点燃时灯泡能否发光?

点燃酒精灯给灯心加热,当玻璃处于红炽状态时,灯泡能否发光?

所以,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绝对的界限。

请大家阅读书81页“物质的导电性”的阅读材料,了解常见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导电性。

还有一类物质,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如锗和硅。

简单介绍半导体材料的特点、应用、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挑选器材实验探究:

(1)将AB接入电路,先后用一节、两节、三节干电池串联后做电源,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

表明:

电路中接入同一导体时,改变电池节数,即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2)保持干电池节数不变(如两节),改用CD导线接入电路,观察比较用AB导体、CD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大小。

交流并分析、归纳得出电阻概念:

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所以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选用不同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同。

 

学生猜想: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思考:

通过观察实验中什么现象可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阅读课本“方法”的内容,讨论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考虑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较多,应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器材进行实验。

 

学生填写实验数据并分析、归纳: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思考,并开始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并列出所需器材和判断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思考并举例:

空气是好的绝缘体,但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之间的空气被高压“击穿”变成导体。

再如,纯水是绝缘体,但在水中掺有杂质后,它就能导电了,受潮的木材会导电就是这个原因。

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阅读,并列出常见导体和

常见的绝缘体。

板书设计

14.1电阻

1.电阻定义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电阻的单位、符号以及常用单位和换算关系

4.什么是导体?

什么是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绝对的界限,在潮湿、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5.半导体

课后记:

14.2变阻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3)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连续改变电电流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的理解;通过对连续改变电流仪器的自主设计,感知创新设计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变阻器的设计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科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三、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四、教具: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上节课,我们通过将不同材料的金属丝接入电路,发现他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认识到导体有电阻,并且进一步研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哪位同学来说说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

按照材料的导电性能我们将材料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材料是导体?

哪些是绝缘体?

哪些材料可能是导体,还可能是绝缘体?

一、活动:

用铅笔芯使用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地变化

教师取出一根铅笔,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

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金属丝按照书87页图14-5连接电路.

问:

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

在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在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变导体的电阻的?

 

肯定学生的表现。

同学们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板书课题)

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一节课中我们在电路中接入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

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

也就是说,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

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

怎样使用它呢?

我们把这样一种变阻器称为“滑动变阻器”。

二、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对照课本弄清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结构示意图。

[板书]结构示意图:

(如右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同学们: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

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大家有没有发现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20Ω,2A”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1.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规则。

[投影]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

●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请大家观察下面现象。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我们教材中图14-6中的(c)图——电位器。

[板书]2.变阻器的分类:

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

同学们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

三、活动:

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为什么呢?

是因为变阻器使用太多,不小心刮掉了吗?

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

[投影]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

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滑动变阻器是怎样改变电流大小的?

教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我发现有些组使灯由暗变亮有的从左向右滑,有的组是从右向左滑。

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我们发现,各个小组的连接方式归纳起来一共有四种:

接A与C;接A与D;接B与C;接B与D。

大家想想:

要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应该怎样接入电路?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的哪个位置上呢?

变阻器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为什么有些组滑片放在最左(A)端,有的组却放在最右(B)端,难道最大值位置有两个吗?

投影学生探究报告,互相交流、学习.鼓励同学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科学的态度。

[板书]

3.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

4.变阻器的接法:

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5.变阻器的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

学生:

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

现象:

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

是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需100m.

 

将100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

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尝试并观察。

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

(学生讨论)不是不小心刮掉了.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学生操作。

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

把AB或CD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电路时,灯泡的亮度都不变,说明AB间和CD间的电阻都不变;但是接C、D时灯很亮,说明C、D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接A、B时灯很暗说明A、B间的电阻很大.

 

学生画图。

学生回答。

投影:

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电流逐渐,灯泡由暗变。

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板书设计

14.2滑动变阻器

1.原理:

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构造:

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3.结构示意图:

(略)

4.电路图中符号:

5.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课后记:

14.3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

2知道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

3在R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在U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得出I与U的关系和I与R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I、U、R的比例关系。

四、教具:

演示:

电池,小灯泡(2.5V和3.8V),导线;学生: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电池组,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开关.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复习提问

1.电流形成的原因?

2.什么是电阻?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1)用同一个小灯泡分别用二节干电池和一节供电,为什么用二节时较亮?

当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用同一节电池分别对2.5V和3.8V小灯泡供电,为什么2.5V小灯泡较亮,当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三.猜想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电路两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阻有关!

猜想1:

电路两端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猜想2:

电路中的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四.设计实验

(1)用实验来研究U、I、R的关系应该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如何设计电路?

(2)制定实验方案:

①保持电阻R不变,研究通过它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思考:

当电阻R保持不变时,怎样研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按照设计电路进行连接,选定所用电阻R的阻值。

实验序号

U/V

I/A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②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思考:

当保持电压不变时,怎样利用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按照设计电路进行连接,并确定电阻两端电压。

实验序号

R/V

I/A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小结

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欧姆定律

(1)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六.综合应用

1.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当电压增大到6V,那么它的电流为;如果要使电流为0.1A,那么电压为。

2.当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接上5Ω的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0.6A,那么把电阻改为15Ω,则通过的电流为。

3.例题讲解

要求:

画好电路图。

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

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说明:

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七.课后巩固

1.某同学在做“欧姆定律”实验时,总结了一下常见故障,你知道这些故障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

(1)若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电流表、电压表位置互换,则会导致。

(2)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故障的位置可能是。

(3)若实验中,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约等于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

(4)若增大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电压表的示数将,电流表示数将。

(5)若一不留神把电压表接在变阻器两端,增大变阻器电阻,电压表示数将,这说明。

(6)若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没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2.测电笔内有一个高电阻R,用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

现有一测电笔,其中的高电阻为880Ω,测电笔内的氖管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可以或略。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3.把两个电阻串联在一起,它们的阻值分别是R1、R2,则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I1:

I2是多少?

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又是多少?

4.把两个电阻并联在一起,它们的阻值分别是R1、R2,则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

U2是多少?

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I1:

I2是多少?

 

学生观察演示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如图。

 

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表格。

 

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表格。

 

结论: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练习。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

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

③解释R=U/I的意义。

 

板书设计

欧姆定律

(1)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课后记:

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

2知道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电路图。

3在R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在U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得出I与U的关系和I与R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I、U、R的比例关系。

四、教具:

演示:

电池,小灯泡(2.5V和3.8V),导线;学生: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电池组,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开关.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

如何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深入:

如果无限制地增加电压(比如电池的节数)或无限制地减小电阻,小灯泡会越来越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小灯泡吗?

比如一个标有“3.8V、0.3A”的灯泡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

想要科学合理的对小灯泡的亮度进行控制,就要搞清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

投影:

电流、电压、电阻?

二、进行猜想

让学生通过思考曾经做过的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大胆的猜想或假设。

 

充分肯定学生各种各样的猜想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

对于物理问题,不能仅靠猜想,还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三、设计实验

那么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理量可能受到几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怎么设计实验?

1.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

这里我们先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

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思考:

①如何保证电阻一定?

②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可以有哪些改变方法?

对比一下,哪种更方便?

投影: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

让学生画出实验设计电路,并进行点评。

投影:

实验电路图

对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投影:

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

①通电时间不能过长,防止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

②测量数据至少三组才能得出结论;

③为了计算方便,电压尽量成整数调节。

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入表格。

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下面我们再研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

仍然利用刚才的电路,能否做这个实验?

思考:

怎样改变电阻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对比哪种更可行、方便?

先做一组实验,然后更换定值电阻,让学生观察电压的变化。

问:

怎样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投影: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完成实验,记录数据

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

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出什么?

 

 

问:

上述实验数据有误差吗?

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图方格纸上画出坐标,纵轴表示电压U,横轴表示电流I,将表1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画出U-I图线。

问:

根据图线,你发现它是数学上的什么函数,表达式怎么写?

四、引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讲解:

我们刚才所做的实验,其实早在1827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公式:

公式使用注意点:

1、I、U、R统一国际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

2、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

3、利用变形公式,对于I、U、R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算出第三个量。

 

投影:

简介欧姆的故事

六、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演示:

例题

主要讲解单位要统一和公式的变形

回答:

1、改变电压

2、改变电阻

回答:

不会,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减小到一定程度)灯泡会被烧坏。

回答:

观察过(没有)

 

例如:

1、电流的变化可能跟电压有关,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2、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3、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4、……

回答:

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因素,依次进行研究,就是“控制变量法”

 

 

 思考后回答:

测量电流和电压,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电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