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73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体校设计说明.docx

少体校设计说明

台州市少体校训练基地项目(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关于台州市少体校训练基地建设项目选址的通知台规选【2011】2号;

2、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文件处理单(项目选址延续手续)台建规审【2013】24号;

2、关于对台州市少体校训练基地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台土预字10018;

3、关于对台州市少体校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台发改社会【2010】201号

4、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提供的电子文件地形图;

5、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其它国家及省市有关建筑、规划、消防、交通、环保等规范、条例、规定。

二、工程概况

1、项目概述

台州少体校训练基地项目(市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台州大道西侧,乌龟山东侧C-09地块,地块面积4063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6132平方米,代征道路、绿化面积14501平方米。

2、场地现状

本工程地块基地基本平坦。

东侧与城市主干道台州大道相临,由城市绿化带隔离,西侧临规划路,临近乌龟山,自然景观资源优势明显。

3.项目定位

 本案中训练馆首先定位于满足学校教学训练使用需要,同时作为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应该很好的满足学校非赛时举行大型会议以及平时学生和市民体育健身的要求,力求将其打造成区域内的标志性建筑。

三、规划目标

台州市少体校训练基地项目,首先要保证完善的教学训练功能,再次要做到非教学时段的市民健身活动合理利用。

按照“经济实用,功能齐全,新颖美观”的总体要求,进行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

我们希望将其打造为具有区域标志性,同时能够服务体校和社会的公共建筑,赋予其文化内涵,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

为实现高标准、高起点设计与建设,我们提出以下设计原则:

1、结合学校的具体功能特征,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合理,并顾及安全性。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并考虑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3、虽然作为完全的新建项目,仍希望能塑造具有文化内涵、内外和谐统一、空间优美宁静的校园。

4、合理安排各类场所,为师生在思想、人文、学术、体育各方面交流和提高创造条件。

5、充分考虑项目西侧乌龟山的自然景观环境,兼顾校园多个角度的视觉效果。

6、在符合功能使用的条件下,考虑施工投入,以个性鲜明的建筑形态,塑造优美的校园风貌。

四、总体规划与布局

项目规划基地东南两侧边界规整,西北侧边界曲线蜿蜒。

地形特征明显,在建筑整体规划中,我们呼应地形轮廓特征,临西侧入口部分以椭圆的建筑体型来呼应曲线的道路,基地东侧临城市绿化带设置多功能教学楼,250米田径场布置在场地西南侧。

基地东南角设置生活区,学员宿舍、教职工宿舍与食堂统一设置,增加生活区,食、宿功能区域的联系性。

整体校园的功能分区明晰,在整体呈现围合特征的同时,将地块合理划分,南北向将地块主体划分为室外运动区、生活服务区、教学行政区、场馆训练区。

临西侧道路开设主出入口,通过广场空间到达训练馆,紧临南侧运动场地设置后勤出入口,方便后勤。

本项目包含训练馆,多功能教学楼,食堂、宿舍楼等功能建筑组成。

由于体育类建筑具有的对内教学,对外开放的双重使用性功能,我们将两个体育场馆设计于西侧入口处,为与西侧道路的曲线边界形成良好的交接关系,采用两个椭圆形的建筑形体,建筑主体与西侧入口形成开放式广场空间,通过入口疏散平台将两个场馆串联起来,形成特色的校园入口。

为了从台州大道角度形成最佳的视觉效果,尽可能的将多功能教学楼往南,展示训练馆立面形象。

多功能教学楼和食堂、宿舍楼形成庭院空间,提升教学、办公、生活的品质。

五、交通流线组织

出入口的设置上,由于本项目基地形状不规则,西侧临规划道路蜿蜒曲折,基地东侧南侧边界规整,南侧与西侧规划道路相连接,东侧与城市主干道台州大道有45米宽阔绿化隔离,不可开设出入口,故西侧开设主入口。

西侧退让广场空间作为交通节点,疏散人流,北侧次入口为车流入口,南侧设后勤入口。

整体校园用地较为紧张,所以在考虑校园交通系统时,以人车分流为主要原则,西侧入口的广场空间作为公共开放区域,非教学时的市民可以由此进入,车流由北侧次入口进入沿训练馆周边环形道路及集中停车场停放,为了方便教学办公,在多功能教学楼周边设置了少数停车位,在场地南侧开设后勤入口,与8米环形规划道路相联通,设置独立出入口和卸货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人车分流。

场地内道路长度控制在200米以下,达到人步行小于5分钟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步行活动的可达性。

1、人流分散

体育场馆由于对外开放,兼做市民健身中心使用,考虑活动时人员分流,运动员由训练馆一层门厅进入,观众等人流主要由入口台阶直接上达平台,直达场馆,结合场馆内疏散楼梯,既满足疏散要求,又分区明确,避免流线交叉。

2、停车场地设置

沿训练场馆建筑周边设置环通道路,沿道路周边及集中停车场设置机动车位,比赛时校园内广场可作为临时大型客车停车场地使用,多功能教学楼周边设置少数机动车位,满足日常办公教学机动车位。

3、无障碍设计

A、道路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a、人行道纵坡不大于2.5%,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b、在人行道设置盲道,盲道位置、走向、材质、标识严格按照规范。

B、公共绿地的无障碍设计

a、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道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

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b、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c、绿地内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位置设提示盲道。

C、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

a、建筑单体入口处设置1:

12的无障碍坡道;

b、走道和门符合无障碍要求;

c、公共建筑设置残疾人卫生间;

d、宿舍在底层楼设置一间无障碍居室;

六、景观与公共空间

在西侧主入口退让开阔的广场空间,既可以舒缓人流,又使得广场空间成为人流疏散区域。

在入口关系的处理上,通过训练场馆的基本对称及疏散平台形成U字行入口,入口广场主轴线上设置观景平台,透过平台延伸与多功能教学楼北侧集中绿地形成对景。

综合基地周边景观资源,西侧有乌龟山,东侧有城市绿化空间。

在设计中通过两幢训练馆及疏散平台的处理手法,形成开放的入口,成为景观视觉通廊,将周边景观渗透进校园。

校园景观空间的梳理上,我们以“收”、”放”的组合变化来增加空间的丰富性。

主入口的开放式广场将建筑成为景观开篇,通过中央大道到达开教学楼前北侧集中绿地,再以景观道的尺度变化收紧景观空间,与后勤入口的景观带交汇处再次放大,使得这个空间收放自如,增加空间的变化与多样性。

七、单体建筑设计

1、建筑造型设计

训练馆造型设计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所谓的标志性建筑,以符合使用功能为基础,以自然象征为建筑特色,我们结合平面功能,引入“人工自然”的设计理念,将体育场馆设计成葱葱树林,以浑厚有力的建筑骨架,高低层次变化环绕成并通过深灰色铝镁锰合金板作为建筑屋顶及真石漆立面装饰材料,墩实厚重,富有力度,使建筑充满动感,让人印象深刻。

训练场馆周边以倒梯形柱廊支撑,以凹陷的“树枝”形态丰富立面,象征竞技体育的生命力,自然错落通过中腰的雄浑有力的网架外包,彰显建筑的力量感,重重叠叠。

建筑整体外形形成摇篮的形态,树形的柱廊,象征着生命与希望,高低层次的错落关系,隐喻成长的过程。

两场馆呼应相生,极为生动。

通过这种富有创意的自然设计,使人产生强烈的文脉联想,极富自然趣味。

同时多功能教学楼与食堂、宿舍楼以现代的手法去处理,外立面采用真石漆涂料,通过体块的穿插关系与,虚实对比,在形式上与体育场馆相统一呼应。

2、建筑剖面设计

建筑分为训练馆,多功能教学楼,食堂、宿舍楼三种类型。

训练馆建筑为二层,室内外高差0.30m,建筑为二层,一层层高8.4米。

二层层高8.2米。

多功能教学楼建筑为四层,室内外高差0.30m,一层层高4.2m,二、三层层高3.9m,四层层高3.6米。

食堂、宿舍楼建筑为四层,室内外高差0.30m,一层层高4.2m,二至四层层高3.6米。

八、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总用地面积:

40633平方米

其中:

代征道路、绿化面积:

14501平方米

建设用地面积:

2613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7196 平方米

其中:

1#训练馆:

4578 平方米

2#训练馆:

4578 平方米

多功能教学楼:

3104 平方米

食堂、宿舍楼:

4129 平方米

疏散平台:

750 平方米

门卫:

57 平方米

总占地面积:

7104 平方米

建筑密度:

27.19%

容积率:

0.66

绿地率:

30%

机动车停车位:

38辆

非机动停车位:

120辆

室内篮球场:

2个

室内羽毛球场:

8个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及依据

1、有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

《台州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汇编》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DB33/1001-200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08-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

3、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台州大道西侧、乌龟山东侧C-09地块;本工程包括1#、2#训练馆(2层)、多功能教学楼(4层)、食堂、宿舍楼(4层)等单体;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GB50011-2010的要求,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

有关结构设计参数:

基本风压:

0.60kN/m2(50年一遇)

基本雪压:

0.35kN/m2(50年一遇)

地面粗糙度为B类。

设计基准期:

50年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本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

丙级

4、楼面活荷载取值(kN/m2)

办公、会议室、宿舍……………2.0 

卫生间……………………………8

阳台……………………………2.5

餐厅、教室………………………2.5

篮球场、训练场…………………4.0

上人/不上人屋面…………………2.0/0.5

公共活动屋面……………………3.5

宿舍走廊/教学楼走廊………………2.0/3.5

楼梯………………3.5

二、结构设计

1、结构方案

多功能教学楼、宿舍楼(首层为食堂)均为4层建筑,根据该建筑的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特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肋梁楼、屋盖;1#、2#训练馆(2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轻钢网架屋面;为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拟采用以下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应力:

(1)在顶层、底层、山墙和内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提高配筋率;

(2)顶部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层设置外保温层;

(3)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较短的区段;对超长的单体,拟采用后浇带并填加高性能的混凝土膨胀剂的方法解决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问题。

(4)采用收缩少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适宜的外加剂;

(5)适当提高每层楼板的配筋率;

(6)外墙(维护墙)在凹凸角及窗户边增设构造柱,并按规范要求加强拉结措施。

2、主要材料:

钢筋:

HRB400级钢。

墙体:

0.000以上外墙及卫生间采用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KN/m3,M5混合砂浆砌筑;其余内隔墙采用B06级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块强度均采用A5.0级,容重<7KN/m3;Mb5混合砂浆砌筑。

在0.000以下采用混凝土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混凝土:

C30。

3、结构计算

1、本工程结构采用PKPM系列软件中的SATWE(2011年版)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主体结构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

2、计算结果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部分单体摘录如下(单体计算时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来验算控制结构布置的合理性):

楼号

(层数)

周期

地震最大顶点位移(mm)

风荷载最大顶点位移(mm)

地震最大层间位移角

风荷载最大层间位移角

地震最大层间位移比

教学楼

T1=3.0188

T3=0.93

T3/T1=0.514

X向:

31.34

Y向:

23.23

X向:

69.86

Y向:

68.26

X向:

1/1974

Y向:

1/2643

X向:

1/873

Y向:

1/932

X向:

1.14

Y向:

1.27

食堂、宿舍

T1=1.0426

T3=0.9342

T3/T1=0.896

X向10.29

Y向:

9.24

X向:

5.52

Y向:

3.88

X向:

1/1197

Y向:

1/1334

X向:

1/2286

Y向:

1/3207

X向:

1.21

Y向:

1.18

体育场

T1=2.2782

T3=1.8457

T3/T1=0.810

X向:

20.55

Y向:

21.30

X向:

18.28

Y向:

46.34

X向:

1/2360

Y向:

1/2205

X向:

1/2689

Y向:

1/1046

X向:

1.13

Y向:

1.27

三、基础型式

考虑上部建筑结构的特点、层数及荷载大小,根据以往在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本工程拟采用钻孔灌注桩。

桩端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凝灰岩,桩身直径Ø600、Ø800。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米,桩长约33米,单桩竖向承压承载力特征值暂估算为1700、2750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第三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规范和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版)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DB33/1034-2007

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二、设计范围和工程概况

本工程包括:

训练馆、食堂宿舍楼及多功能教学楼等。

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承担红线范围内的室外给排水管网和室外消火栓布置及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生活给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三、给水设计

1、水源引入

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

拟分别从两条市政道路的自来水管道各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形成环网供水,供应室外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生活和室外消防合用管网。

生活最高日用水量:

36m³/d,最大时用水量4.8m³/h。

室外给水管网为消防、生活合用管网。

室外合用给水管网围绕整个用地地块布置成DN150环状管网,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

2、供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

市政给水供水压力:

0.25MPa,该项目最高建筑为四层,市政水压可以满足室内生活用水使用要求,根据建筑设计、水源条件、节能和安全供水原则,本工程生活给水采用市政水直供。

消火栓给水系统:

市政给水供水压力:

0.25MPa,该项目最高建筑为四层,市政水压不能满足室内消防用水使用要求。

根据规范要求,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

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多功能教学楼一层的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互为备用)和一套稳压装置,屋顶设一座9m³不锈钢消防水箱。

排水体制:

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雨水、生活粪便污水和生活洗涤废水分流排至室外。

排水量:

室内废水排水量按给水量90%计,最高日污水量约为32.4m³/d。

雨水量:

区域雨水量按台州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

排水系统:

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统一排入区域排水管道,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为有组织排放,按日照地区降雨历时5min,重现期1a的暴雨强度设计,经区域

雨水管道汇总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四、管材选用及敷设方式

1、室内部分

给水管除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热熔接管,其余均采用钢塑复合管,DN≤80螺纹连接,DN>80沟槽相接;消火栓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丝接;生活排水管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粘接;雨水管采用防紫外线型PVC-U塑料排水管,承插连合。

2、室外部分

给水、消防管DN>100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柔性承插接口,DN≤100采用钢塑复合管,螺纹连接;室外排水管DN≤400采用PVC-U加筋管,橡胶圈密封圈承插接口;DN>400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3、管道敷设:

室内管道敷设除地下室及屋面为明敷,其余均敷设在管道井、管笼或吊顶内。

第四章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各有关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和业主要求

二、设计范围

1、供配电系统设计

2、动力、照明设计

3、防雷及接地设计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设计

5、智能化系统设计

三、供配电系统设计

1、负荷等级及负荷估算

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所以消防用电设备负荷等级为三级;

根据建筑功能,采用以下标准估算:

按40W/㎡计;

Pe=620KW;Sjs=550KVA

补偿后cosΦ>0.9

设专用变电所一座,变电所内设SCB10-630KVA干式变压器1台。

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由市政变电站引来一路10KV高压线(单环),穿钢管埋地引入变、配电室,为本工程提供电源。

3、变、配电所所址选择,设备选型:

本工程在食堂、宿舍楼一层,设一座专用变电所(内设630KVA干式变压器1台),面积约40平方米。

高压环网柜选用SM6型中置柜;变压器选用SCB10型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柜选用GCS型低压配电柜。

4、电能计量与功率因数补偿

(1)电能计量:

本工程在高压侧设置总计量柜,方便计费。

并且在低压柜总进线处以及楼内各层总配电箱处,根据业主内部核算需要,再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核算用表计。

(2)在变电所低压侧设置集中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补偿后的系统功率因数不低于0.9。

四、动力、照明设计

(1)本工程采用TN-S系统。

重要设备采用放射式配电,一般设备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方式配电。

低压配电干线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消防配电干线采用耐火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NHYJV-0.6/1KV型),其余动力、照明配电干线均采用YJV-0.6/1KV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均沿墙、地暗敷设。

(2)照明、动力配电线路除消防设备采用NHBV-450/750V型耐火塑料绝缘铜芯线外,余均采用BV-450/750型塑料绝缘铜芯线穿塑料管暗敷或穿金属管吊顶内敷设。

(3)应急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照度系统

根据视觉要求及建筑的形式,确定建筑功能用房照度标准、功率密度值如下:

场所照度功率密度值

宿舍100LX7W/㎡

食堂200LX13W/㎡

变电所200LX8W/㎡

教室300LX11W/㎡

楼梯间、走廊50LX

未注明场所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值详见《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第5、6章。

(1)所有教室、办公室、变电所等均采用高光效荧光灯;走廊、前厅等采用节能筒灯;

(2)食堂、综合训练馆、球类训练馆场等大空间照明设计仅预留电源,照明布置由二次装修阶段确定。

其中应急照明照度应不低于正常照度10%;

(3)设计中所选用荧光灯具均采用高品质、节能型、高显色荧光灯管,并配以高品质起辉器和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

(4)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均采用自带蓄电池灯具。

(5)室外景观照明另行设计,本次设计仅考虑用电裕量。

光源及灯具

教室、办公室、变电所等均选用T5系列节能型光源及高效灯具。

应急电源

对消防设备的供电,采用单回路放射式供电;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做应急备用电源。

五、防雷及接地设计

1、本工程各建筑单体根据计算,均属于二类防雷建筑;因此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

屋顶采用避雷小针加暗设避雷网方式构成屋面防雷网,利用楼内主筋作引下线,接地体利用基础地梁主筋及桩主筋沿建筑物外沿焊接形成综合接地网,变压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及弱电机房等接地均利用该综合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1欧。

2、卫生间等潮湿场所,除采用漏电保护开关外,还设置局部等电位保护。

3、低压配电采用TN-S保护接地方式。

4、对本工程的电源系统、弱电系统等实施二级雷电防护。

六、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设计

1、本工程为二级保护对象,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本次设计采用智能型总线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设在门卫,有直通室外出口。

智能总线报警系统,由感烟、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湿式水力报警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等现场设备采集信号,通过报警总线将火灾信号传送到消防控制室报警控制器,经过内置微处器的确认,作出有关联动控制或手动控制消防设备投入灭火、防、排烟工作。

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详细情况详见消防专篇电气部分。

3、消防广播系统:

本工程设有消防广播,当火灾发生时,经消防值班员确认后,自动/手动启动相关部位的消防广播,指挥人员疏散。

4、消防系统接地线采用BV–1*50MM2铜芯线,用硬塑料管保护,单点接地。

七、智能化系统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等。

以及建设单位委托书;

2、设计内容

1)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2)通讯系统;

3)安全防范系统(包括:

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