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732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8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docx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

前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纳粹超级空中武器Me262喷气式飞机,太空武器V1和V2飞弹,步枪划时代武器STG44自动步枪,这篇应该说说什么呢?

纳粹在灭亡之前却是还有数量众多的新式武器和设计蓝图,包括可怕的化学武器沙林神经毒气,接近成功小型核弹,投入使用的制导导弹(Hs293击毁击伤数十艘盟军船只,X1击毁罗马号战列舰),速度接近音速的Ar234喷气式轰炸机等等。

但是,翻翻书籍,觉得还是应该说说大量投入使用,但是似乎有不那么超时代的武器。

在二战后期,有一种武器是每一个盟军和苏军人员都非常恐惧的,也是他们随时可能遭遇到的,那就是数量众多的德军新式坦克――豹式中型坦克。

盟军坦克手的恶梦――黑豹中型坦克

元首的改革

希特勒上台以后,这个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痛定思痛,和军方高层开始研究一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军方高层和希特勒很快得到一致的意见,施里芬计划的失败才是关键。

当时德国在西线面对着法国英国,东线又面对着沙俄。

法国英国都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工业强国,沙俄也具备长期出动400万以上部队的能力。

当时德国的军力虽然强大,但是并不具备两线作战的能力,加上本国缺乏长期作战的资源,必须速战速决。

施里芬计划也就是避免两线作战的决定性计划,计划要求德军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大部分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西线的法国,消除西线的威胁,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较弱的俄国,将其击败,获得大战的全面胜利。

德军实际作战初期非常顺利,在一个月内占领了法国北部,还打到巴黎近郊迫使法国迁都,还重创了法军主力。

不过好景不长,在几天以后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出动150万主力,歼灭了英法联军110万部队中的30万。

但是德军未能突破他们的阵地防御工事,无法再继续推进占领法国,未能实现施里芬计划。

之后德国陷入持久的阵地战,每次战役中,德国都在战术上都占上风,消灭比自己损失多得多的敌人。

但是他们无力长期维持战争,在东线西线的消耗中,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终于轰然崩溃。

希特勒当时是西线战线的一个普通士兵,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帝国的解体。

他认为,德国之所以会失败,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失败。

二战中,德国如果想获胜,还是必须在短期内占领法国,避免进入持久作战。

而想实现这一切,依靠传统的步兵作战,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英法联军有数百万之众,而且法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便于英法军队回援。

德国步兵即使初期有一定的突破,也很容易被回防增援的盟军抵挡住。

希特勒认为,只有你具备快速突破能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才能实现这点,把装甲部队集中使用,就可以赶在英法回援之前击溃其防御体系,实现战略的目的,所以德国的坦克部队就是德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说了这么多,该说说德国的坦克部队发展了。

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

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有坦克,德国只好巧妙的回避条约上的内容。

1931年,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全面推动了德军坦克研发工作的发展。

古德里安有个完美的坦克发展蓝图,但是当时的坦克确实还是个新鲜玩意,德国现有的技术力量太弱,没法一步到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初期发展以仿造为主,发展技术简单的轻型坦克。

1932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和奔驰公司合作,根据著名的英国维克斯6吨轻型坦克,仿造出了3辆样车,也就是德国1型坦克Panzerkampfwagon1。

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影响,改型坦克是以民用的名义生产出来的,出厂代号就叫做克虏伯1型农用拖拉机。

----------1型坦克仅有2挺机枪,乘员也只有2人,它更像是一个铁皮玩具。

该坦克重量是5.5吨,成员只有2人,装甲厚度仅仅为10毫米左右,勉强能挡住敌方轻武器的打击。

坦克火力很弱,只配备2挺7.92毫米MG13机关枪,没有安装火炮,只能杀伤敌方士兵。

1型坦克采用克虏伯MG305汽油发动机,功率60马力,越野最大时速37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00公里,机动性还相当不错。

1型坦克火力和防御能力都很弱,尤其是只装备机枪,既不能对付敌方工事,也不能对付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而这些都是坦克打击的主要目标,所以1型实战中的作用非常小,主要用作德军装甲部队的训练和德军的技术储备。

除了在1935年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以外,1型坦克在之后的战斗中,主要被改造为辅助车辆参战,比如自行火炮,装甲指挥车,弹药输送车,装甲抢救车等。

德国国防军从1934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39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辆。

由于1型坦克火力装甲太弱,几乎无法用作实战。

1934年德国军方提出了10吨新式坦克的要求,要求装备轻型火炮,具有较厚的装甲。

这次MAN公司和奔驰公司的设计中标,火炮由克虏伯公司提供。

1935年,2型坦克开始生产。

2型坦克在1型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坦克重量增加到9吨,主要是增加了装甲和增加了成员。

2型坦克的成员为3人,多了1个成员从而大大提高了坦克的作战能力。

装甲上,2型坦克装甲增加到15毫米左右,后增加到35毫米(安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防御能力比1型坦克强了一些,但是仍然很弱。

2型坦克火力增强了一些,它装备1门克虏伯20毫米KwK30L/55机关炮和一挺MG34机枪,并排装在炮塔上。

克虏伯20毫米机关炮射速极快,每分钟可发射280发,配备穿甲弹时500米内可以击穿10毫米装甲,对当时英法苏的主战坦克都有一定杀伤力,也可以打击敌人的简易工事。

该型机关炮还可以对空射击,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2型坦克具有卓越的机动性,它采用的新式5个大负重轮,使得它比1型速度更快,越野能力也更强。

它的越野时速40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90公里。

2型坦克其实只是轻型侦查坦克,火力和防御能力也较弱,性能平平,到1942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800辆。

在1937年的西班牙内战中,200辆1型和2型坦克在佛朗哥阵营参战。

他们的主要对手是苏联援助共和军的T-26轻型坦克。

9吨重的T-26本是1型2型的同母兄弟(也是根据英国维克斯坦克改造而来),它的防御能力和机动性和2型相当,但是装备37毫米火炮,具备500米内击穿30毫米左右装甲的能力,其火力大大超越2型。

实战中,1型2型的装甲太弱,根本无力抵御T-26主炮的打击,也无法抵御共和国军的众多平射炮,1型坦克在一些角度甚至能被大口径机枪射穿,这些都让德国军方严重不满。

它的火力也太弱,对于敌方装甲部队和防御工事很难有大的危险。

--------2型坦克比1型强大了好多,但是20毫米机关炮让它打击力很弱,战斗中它一般起着辅助作用。

1939年,西班牙德国干涉军坦克部队指挥官是冯托马少校(WilhelmRittervonThoma),他在报告中称1,2型坦克为“沙丁鱼铁皮罐头”,防御能力弱,火力更弱,认为它们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坦克战。

可以说,1型2型坦克都不符合古德里安的需要,也不符合军方的需要。

但是由于后期3型和4型坦克发展和生产速度太慢,机动性卓越的2型坦克仍然能够符合德军的闪电战需要,所以它仍然是德军初期作战的急先锋。

在波兰战役时,2型坦克有955辆参战,法兰西战役中,2型坦克占德军主战坦克的5成左右。

早在1934年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中,其对军方提出两种主力坦克的要求。

第一种是装备强力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用作突破,它的主要作用是要歼灭敌军坦克。

另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主要打击目标是敌军工事,堡垒和有生力量。

两种坦克的机动性要求比较良好,时速不得低于35公里,重量不能超过25吨。

但是当时德国装甲部门的技术力量太弱,无法一步到位。

到了1936年,随着2型坦克的研发成功,新式坦克的开发也提上日程。

1937年奔驰公司的第一辆3型坦克样车下线,它的重量增加到22吨,配备KwK36型37毫米L/45火炮(古德里安当时要求配备50毫米反坦克炮,但是军方仍然50毫米火炮威力过大且技术不成熟,实战中对付英法坦克似乎不需要这种大口径火炮,从而决定使用技术更为成熟的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火力和T-26相当,也和当时现役的英法坦克差不多,勉强能够符合德军需要。

它的防御能力仍然平平,正面装甲为30毫米,进攻法国时候增加到50毫米。

机动性仍然不错,越野时速40公里,公路最大行驶距离155公里。

坦克乘员共有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及通讯员),

3型坦克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其机动性优秀,防御能力和火力也不逊于当时的英法坦克,所以得以大量生产,也是德军入侵苏联初期的主力。

到了1943年停产,3型坦克共生产了6100辆。

-------------3型坦克的性能比前辈高出一个档次,也基本能够满足战争初期的需要。

但是它的设计局限让其难有大的改进空间(除了改进为自行火炮)。

在苏德战争中期,已经明显过时的3型就开始退出现役。

3型坦克是作为歼灭对方坦克的主力,那么古德里安要求进行火力支援的坦克也很快投产。

1937年10月4型坦克在奔驰公司研发成功,它作为支援坦克使用,装备一门大口径75毫米L/24短管速火炮,使用高爆炮弹,对步兵和敌军工事都具有很强的杀伤能力,另外还有两挺MG34机枪。

由于火炮尺寸很大,4型采用了体积很大的炮塔,这也为将来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4型坦克25吨重,车体几乎是放大了的3型坦克,成员也是5个人。

它的装甲为30毫米,后期增加到50毫米,甚至80毫米,比3型要强大的多。

至于它的机动性和所有德军坦克一样,也非常优秀,越野时速40公里,公路最大行驶距离300公里。

4型坦克的设计比3型优秀的多,是一款性能卓越,各方面平均的优秀中型坦克。

尤其在它的尺寸较大,炮塔也很大,便于继续改造,增加其各方面性能。

而3型坦克受设计的局限性,改造空间已经不大。

4型坦克成为德军二战主力坦克,生产总数量有9000辆之多,是苏德战争以后德军装甲部队中的绝对主力,也被称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军马。

在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中,德军的装甲主力仍然是2型和3型坦克(1型坦克523辆,2型坦克955辆,3型坦克349辆,4型坦克278辆,捷克38t轻型坦克334辆),总数有2439辆。

这些德军坦克的质量相对英法的坦克没有什么优势,法军的雷诺R35坦克约有1000辆,装备37毫米短管火炮,装甲厚度40毫米,火力和装甲都强于2型,和3型相当。

另外,英国和法国还有一种让德军坦克惊恐的东西,也就是360多辆30吨charb1型重型型坦克,和近100辆的37吨马蒂尔达2型坦克。

charb1坦克在当时看来火力极为强大,炮塔装备1门SA35L34型47毫米反坦克炮,车身前方还装备1门75毫米短管火炮,威力巨大,它的装甲厚度60毫米,公路时速27公里。

德军2型3型坦克无论火力和防御能力都远不是它的对手,尤其它的装甲很厚,2型和3型的主炮很难击穿它。

马蒂尔达2型和charb1类似,它的正面装甲厚度也达到75毫米,德国坦克根本无力对付。

质量如此,德军坦克数量更是占劣势(仅仅法军就有3000辆坦克,陆军94个师,总兵力225万。

还有40万精锐的英国远征军,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还有的数十万军队),德国获胜的关键在于其运动坦克的战术和战略。

英法的坦克分为步兵支援坦克和骑兵坦克,前者全部交给步兵师使用,这些坦克具有强大的装甲和火炮,但是机动性极差,只要求和步兵行军速度相同。

骑兵坦克和2型,3型比较类似,也都是轻型坦克,但是他们的数量很少,没有大量单独编组使用。

当时英法军方高层仍然认为坦克无法独立作战(当时坦克的装甲较弱,西班牙内战中一门反坦克炮在开阔地就可以击毁7,8辆坦克,而坦克火炮的射程不及,无法还击。

而坦克的火炮威力也弱,对付坚固工事的破坏能力很弱),大部分英法坦克都分散在步兵部队,作为可以活动的支援火炮使用。

德国进攻法国的只有136个师,兵力总数250万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主力师,其他的师或者人员素质差或者装备低劣,但是德军却编组了可以独立作战的数个装甲师,每个师有240多辆坦克

所以在这些战役中,在德国坦克集群的高速穿插和打击下,英法步兵师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它的后勤补给基地,指挥中心,重要军事据点都被攻陷,前方的部队也就失去作战的能力。

加上英法坦克几乎都已经分散到步兵部队,无法集中使用,少量的独立编组的英法坦克部队遭遇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德军坦克部队自然不敌,被各个击破。

至于德国战术空军(主要是司徒卡俯冲轰炸机)弥补了德军坦克火力的不足,加上德军坦克各兵种配合非常完美,大量英法中型重型坦克被被德国飞机和重炮击毁。

而实战中德军坦克的损失确实也比较严重(德军坦克部队在打到敦刻尔克的时候,损失接近一半),但是这种损失程度影响不了德军获胜的事实。

六个星期击败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德军主力又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这种辉煌的胜利让希特勒和德国军方高层飘飘然,他们放慢了装甲部队的研究升级工作。

这个决定的恶果很快体现。

-----------4型坦克本来是做为支援坦克设计的,需要安装大口径支援火炮,所以坦克体积大,改进余地大。

直到战争结束,4型的各种改进型都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之一。

苏德战争的考验

在1941年开始的苏德战争初期,做为急先锋的纳粹装甲和机械化的部队,非常好的发挥了作用。

德军3700辆坦克再次运用了闪击战,打得苏联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开战后的18天内,苏联损失了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28个主力师被全歼,70个主力师被重创失去战斗力,被俘的苏军就有30万人之众。

稍后三个月内,苏联在德军的闪电战下遭遇可怕的损失。

稍后一个基辅战役,苏联强大的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所属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共四个集团军被歼灭,损失70多万部队(其中被俘65万,包括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西南方面军总司令M.P.基尔波诺斯上将在突围战斗中被迫击炮击中阵亡,他的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也同时阵亡。

苏联军队在基辅战役以后,作战部队数量少于德军,陷入绝对的劣势。

在这一系列战役中,由于德军利用装甲部队实行闪电作战,自身损失并不多。

以基辅会战为例,歼灭苏联70多万人,德军自己损失只有10万人左右。

德军装甲部队采用大规模穿插的两翼合围,切断苏联后方的补给线路和退路,导致很多苏军未战就崩溃。

半年内,苏联军队伤亡失踪约450万人,

虽然初期战争德军装甲部队似乎一帆风顺,但是仍然遭遇很多麻烦。

在初期的战斗中,德军的坦克遭遇了两种可怕的苏军新式坦克,T-34和KV-1型。

T-34在火力上装备一门F34型76.2mm火炮,其在5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81毫米,1000米距离为60毫米。

穿甲能力十分惊人,德军的3型和4型坦克的装甲都无法抵抗,至于轻型坦克的1型和2型的薄弱装甲就更不用说了。

在防御上,T-34采用革命性的倾斜式装甲,它的60毫米倾斜主装甲就相当于装备了100毫米的垂直装甲。

具有优良的防弹能力。

初期的德军坦克无力从正面将其击毁,只能攻击其相对薄弱的侧面和后部,或者直接使用装有较大口径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88毫米步兵反坦克炮,甚至靠手持炸药和集束手榴弹的反坦克步兵。

德军坦克使用德国传统的垂直装甲,防御能力和T-34不是一个级别。

机动能力上,T-34也相当优秀,在不带副油箱的情况下可行驶462公里,越野能力40公里/小时。

T-34的可靠性很强,结构简单,不容易损坏,即使有了机械故障也容易修理,而且特别容易制造,苏联具有年生产1万多辆T-34的能力。

实战中,德军士兵最头疼的,还是T-34优越的防御能力。

从战争第一天开始,德军就发现其做为主力的3型坦克的37毫米,50毫米短管火炮(法兰西战役以后,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开始换装50毫米火炮),它对T-34正面装甲几乎构不成威胁,而最新型的德军4型坦克的75毫米短管火炮也无力击穿其正面装甲。

战斗中,德军的37毫米坦克火炮打在T-34上除了发出当当的响声以外,根本无法击穿它,它被德军装甲兵怒斥为“敲门砖”。

50毫米坦克火炮也无力在正面击毁T-34,即使在侧面射击,炮弹也往往被T-34坦克的倾斜装甲弹开。

该火炮也被德国装甲兵视为无用之物,它的外号叫做“木头桩”。

只有4型的75毫米短管火炮才能对T-34构成一些威胁,但主要支援步兵的4型坦克的高爆炮弹,也只能500米距离上击穿40毫米装甲,这需要德军坦克手在很近距离开火。

而且要尽量打击T-34的侧面和后部装甲。

德军坦克手由于坦克的劣势,就必须要有大大高过苏联同行的技能和经验。

至于苏军的KV重型坦克,其火力和T-34一样,但是其装甲防护能力比T-34还要强大的多,德军根本拿它没有办法,头疼不已。

--------------T-34也是划时代的作品,它是苏联战争艺术的最好体现。

它结构简单,易于大量制造,防御力和攻击力都很强,机动性更是无与伦比。

它和它的改进型一直使用到50年代,朝鲜战争时期它仍然大量使用。

下面的KV1重型坦克,虽然机动性差,火力也只和T-34相当,机械故障极为频繁,但是它的装甲约是T-34的一倍,对德军坦克造成严重的威胁。

E.N.索利亚良钦少将的第2坦克师在夏维利亚大街和正在猛冲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属下第6装甲师正面撞击,苏军的80辆BT快速坦克在20辆KV-1坦克和T-34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德军主力为捷克35(t)轻型坦克和4型坦克。

当时第6装甲师上司第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

这此迎击战中,我军的坦克中有三分之一是4型坦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进行三个方向的包围射击,根本没有用,我们的坦克象骨牌一样被打倒!

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

德军捷克35(t)轻型坦克的37毫米炮等同于儿戏,而德军一直信赖的4型坦克的24倍口径75毫米短管火炮也对KV坦克不起作用。

之后的街道战斗中,苏联第2坦克师共摧毁40辆德军坦克,压毁、击毁德军37毫米和105毫米以上火炮共40门,还有一个情况令人惊讶:

第2坦克师的一些KV坦克事实上没有炮弹,开出来就是专门压火炮的!

战争开始时,苏联大约有1800辆T-34中型坦克和600多辆KV重型坦克,这些坦克每一辆对于德军坦克手来说,都是相当大的威胁。

但是,单单靠一些性能优秀的坦克是不能改变战争胜负的。

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于坦克的使用,比起苏军有极大的优势。

和英法军队一样,苏军坦克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苏军坦克单一作战也许很强,但是坦克必须集群使用才能发挥自己的威力,孤立的坦克是非常脆弱的。

德军依靠战术上的优势,可以有效瓦解数量不足的T-34的技术优势。

苏联坦克的一些固有弱点和苏军落后的坦克战术制约了坦克威力的发挥。

T-34没有都装备无线电,一些坦克之间必须通过喊话和旗语协同,而苏军坦克之间的配合作战一向有问题。

进攻的时候,往往一辆坦克被击毁了,后面的坦克仍然不知道,他们接二连三的在同一点被德军轻易击毁。

防御的时候,由于无法协同,T-34之间没有有效的掩护,德军坦克经常从后方和侧面迂回接近它。

实战中,往往出现一辆技术落后的3型德军坦克从T-34的后方迂回,连续击毁数辆T-34的情况。

另外,虽然T-34相对德军坦克有绝对优势,但是德军有强大的战术空军,其中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可以轻松击毁大量T-34。

著名的斯图卡恶魔鲁德尔上尉,一个人就击毁了519辆苏军坦克。

德军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威力反坦克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没有炮塔,在车体上装备大口径反坦克炮),这些都让战争初期的T-34无力抵御德军的全面进攻。

但是,随着残酷战争的继续,苏军对于坦克的运动逐步成熟,T-34坦克逐步改进了自身的弱点并且以令人可怕的数量大量生产。

虽然古德里安不主张用坦克对付敌方坦克,但是越来越多的实战中,苏德双方坦克之间都发生激战。

德军现役坦克根本不是T-34的对手,而德军坦克战术上的优势,也被有着残酷实战经验的苏军逐步拉平。

苏军在战斗中迅速学会了战争,开始大量使用装甲部队。

基层的装甲将领对己方坦克的弱势地位极为不满,这些抱怨很快全部送到帝国元首希特勒处。

希特勒对德军坦克面对T-34的无力早有耳闻,这个信奉闪电战,并且重视装甲部队的独裁者,自然无法忽视这些令人沮丧的报告。

元首怒斥德国坦克的设计师们,命令他们立即改进现有坦克,并且研制出一种新型坦克。

这种坦克应该在30到35吨,是一种性能出色的中型坦克,要在各个方面超越T-34坦克。

德军的坦克设计师们非常惶恐,他们首先将3型坦克无用的37毫米火炮全部改装为42倍口径50毫米KwK38火炮,后又增加到60倍口径长管50毫米火炮(即使是这样,它要在500米的距离上才可以击穿60毫米均质钢板,无法击穿T-34的正面装甲)。

但是,设计师向希特勒汇报,3型坦克受初期设计的限制,已经无法继续改进。

希特勒让她们把主要精力放在4型坦克的改造上。

-------------德军对付T-34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自行反坦克火炮。

这种自行火炮没有炮塔,也就能装备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图中就是3型反坦克炮,装备威力强大的75毫米长管火炮。

但是,由于没有炮塔,自行反坦克炮的反应较慢,只在防御和偷袭中有着比较大的威力。

他们在4型坦克上改装了75毫米KwK40L/48长管火炮,这种火炮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08毫米钢板,可有效击穿T-34的正面装甲,让4型坦克在火力上能够和其正面对抗。

但是由于设计的缺陷,4型坦克的装甲仅仅为50毫米而且是垂直装甲,它的防御能力无法大幅度提高,后期也只能在炮塔和车身又都加挂了5-8毫米的附加装甲,和T-34相比仍然差了一个档次(T-34正面装甲60毫米,如果算上倾斜装甲的作用,大约相当于100毫米厚度垂直装甲,超过4型近一倍)。

至于机动性,使用柴油发动机的T-34最大公路行程高达400多公里,超过4型几乎一倍。

而最大时速和4型基本一致,只是柴油机性能更稳定,而且不容易中弹后起火燃烧,提高坦克成员生存能力。

换句话说,4型坦克虽然能够勉强和T-34对抗,但是对坦克成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双方坦克成员都是新手,4型坦克不是T-34的对手。

至于2,3型坦克则根本不是T-34同一个级别的对手。

与此同时,德国新式坦克的研发工作也在快速进行。

黑豹的诞生

德国设计师在研究黑豹坦克之前,检讨了他们从1型到4型坦克的设计思路。

这些设计师们觉得以前的坦克过于强调机动性,一定程度忽视了防御能力和攻击力。

这些坦克虽然非常胜任德军在苏联的闪击战,它们可以长距离穿插几百公里,把大量苏军分割合围,在战争初期歼灭了数以百万计的苏军。

它们面对苏军老式坦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坦克的防御能力和攻击力都无法适应战争变化的需要。

T-34坦克做为苏军的制式坦克,无论防御能力还是攻击力都比德军所有坦克高出一大截,它的机动能力也不比德国坦克逊色。

德国设计师对性能卓越且容易制造的T-34很欣赏,对其新式的倾斜装甲和装载的大口径坦克炮也深感钦佩。

研发计划交给了德军坦克制造业的两大巨头,戴姆勒奔驰公司和MAN公司,制定开发计划编号为VK3002,也就是5型坦克的研发计划。

两家公司赶在1942年4月元首希特勒的生日上拿出设计蓝图,元首希特勒较有兴趣的听了两个公司设计师的汇报。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设计思路几乎是T-34坦克的德军翻版,设计简单,采用了众多T-34的简单技术,比如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

这些都让这款坦克具有T-34的大部分优点,性能优越,结构简单。

但是元首对这个方案并不满意,他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