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690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教案.docx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理论与学习心理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即在教育情境中,以教师与学生间交感互动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利用了其他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研究的主要方面,其目的是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以解决教学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以学科为中心的观点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本身不具备独立性和特殊性,它只是把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并将教育心理学看作普通心理学的附属物。

该观点的弊端是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失去明显的研究领域、专业范围和标准,从而被普通心理学合并,失去了学科的独立性。

  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莫依曼等提倡在实验教学运动中要以儿童的身心发展作为核心问题研究,并将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升到社会历史层面,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对社会历史文化掌握的结果,因此,教育心理学应与儿童心理学合并。

儿童心理学只是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一部分,若将二者合并,势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该学科的研究范围,从而阻碍该学科的发展。

  3.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

  桑代克开创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向人们提供人性变化的知识,而人性的变化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所以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以及个别差异。

此种观点使教育心理学具有了独特的研究对象,并将其与其他相近的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相区分。

但由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论依据的薄弱性,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本性、学生的能力与品德的实质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因而内容体系仍缺乏内在的联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教育中的规律主要是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师如何教的基本规律。

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确定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体现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

(2)严格区分本学科与邻近学科的研究范围;(3)体现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理论水平。

  根据以上三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1.教育心理学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教育除了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现象。

  2.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既包括学生学的心理活动,也包括教师教的心理活动,教育心理学应该对两者都要进行研究。

  3.在教与学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育心理学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主体。

  4.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和教学中的心理活动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才会发生和发展变化,同时也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离开了教育过程就无从研究和无法理解。

  5.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而且通过这些现象去揭示其中的基本心理规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大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吸纳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而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

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内容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因此,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五要素”共同影响着“三过程”,而且整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的,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同是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学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它们各自研究的对象不同。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二者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差异。

教育学研究的重点是探讨教育措施与它的效果之间的关系;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则是要找出学生在这种教育措施下,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阐述各个领域中的人的心理活动一般的、共同的规律;教育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但只研究教育这一特殊领域中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都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是相互交错、互为补充的。

但研究角度各有侧重,儿童发展心理学按年龄阶段,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年龄特征;教育心理学则侧重把儿童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学生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就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本节的重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间只有百年,但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由来已久。

  

(一)我国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就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中写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蕴涵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萌芽。

其他的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论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则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都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二)西方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起源应追溯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生来就有的,这些知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日臻完善。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看到观念之间的联想能促进理解和记忆,这即是后世熟知的临近律、接近律和对比律的萌芽。

此外,柏拉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就已经十分重视个别差异及教育目标,即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

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等教育原则,都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念。

近代欧洲的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都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

夸美纽斯提出了“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大教学论》)的著名论断,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赫尔巴特在其《普通教育学》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尝试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他明确提出“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作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1877年俄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著作。

  

(一)冯特的重要贡献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当时欧洲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测量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

例如莫依曼在1907年所著《实验教育学入门》中列举了实验教育学研究课题领域的七个领域,几乎囊括了今日教育心理学的全部课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不仅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更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研究资料,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并于1913—1914年将其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并提出了学习遵循的三条重要的原则: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建树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其观点支配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长达50年之久。

他也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这一时期人们已认识到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和方法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但理论和研究积累都不够充分。

研究内容多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教育问题,研究方法也有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

桑代克的研究及教育心理学体系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该时期教育心理学吸取心理学各分支中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测验的研究成果开始进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

20年代以后,对动物和人类学习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并形成了各个学派。

在学习理论上的派别之争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0年代,弗洛伊德理论开始流行,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等问题也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兴起的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等,也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西方教育心理学存在一些缺憾:

第一,内容庞杂,不系统,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其次,偏重于研究动物和儿童的简单心理活动,研究结论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

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占优势,对动物的学习行为研究较多,并倾向于用动物的学习行为去推测人类的高级学习过程,对人类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研究较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

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尽管不同的教科书对如何教或如何学的问题各有侧重,但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同时,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分歧日趋缩小,相互之间吸收着对方的合理内容,学派界限趋于模糊。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尤其是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把这种热情推向了高潮。

研究者纷纷转向分析学校教育的实践,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此,西方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融入了新鲜血液。

  

(二)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十月革命前的发展

  此时期俄国教育心理学大多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材料去解释学校中的实际问题,还没有自成体系。

  1868年,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由此,他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十月革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末

  此时期心理学家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展改造教育心理学,进行了理论观点的探索。

贡献较大的有维果斯基、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维果斯基强调儿童发展中教育与教学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布隆斯基的贡献在于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和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

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3.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

  此时期苏联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

这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学科心理和知识的掌握问题方面。

所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讨有所忽视;

(2)对马列主义观点比较重视,但创造性应用不够;(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存在简单粗暴的全盘否定的倾向,其中包括对心理测量的否定,这是失之偏颇的。

  4.20世纪60年代以来

  苏联教育心理学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

(1)理论思想活跃。

对学习问题的理论探讨加强了,出现了像加里培林的“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和达维多夫的“教学中的概括类型”理论等代表性理论。

(2)加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赞科夫的改革传统的小学教学体制的实验教学研究,提出了三条教学论的“新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3)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明显变化,吸取了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新成果。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

  此时期主要是翻译国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较少有创建。

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此时期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改造教育心理学。

结合当时的教育改革,对入学年龄问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心理问题等开展了一定研究。

1963年内部发行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3.“文化大革命”后至今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1980年出版的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以后相继出版了许多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教材和著作,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教育心理学空前繁荣。

目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较快,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一)研究的综合化与跨学科化

  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将进一步整合脑科学、文化人类学、信息科学、科学哲学等其他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定性研究等方法必将与传统定量方法实现结合,从而推动本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领域的纵深化

  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将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探讨,以考查真实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复杂认知、学习和人际互动过程,并建构起解决学习与教学的整体理论。

  (三)日趋重视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将更加重视学科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问题、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与教学问题及学校情境以外的学习问题等。

  (四)个别差异问题及个人化教学仍将继续受到重视

  在各种现代教学条件下,个体学习过程、特点及条件的独特性及元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高层次学习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开展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来确定。

  本节的重点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考查形式是客观题。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

  1.教育心理学解释了在教育或教学情境中,学习者的学习、记忆、保持、迁移、问题解决以及学习者在这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这些是对心理学的极大丰富。

因此,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的探索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表现出的记忆规律对普通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记忆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研究,对深入认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3.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分析教育问题

  1.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

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上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帮助教师实行科学教学

  1.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

  (三)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和教导学生

  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本节的主要考点是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真题

  1.课程改革运动由()发起。

  A.华生 B.杜威 C.布鲁纳 D.布卢姆

  2.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A.霍尔 B.鲍德温 C.詹姆士 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B.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规律

  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心理现象和规律

  D.教育过程中的行为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桑代克 C.比纳 D.班杜拉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廖世承  D.潘菽

    案例分析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

“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没有混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名师同步陪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A.乌申斯基 B.维果斯基 C.布隆斯基 D.鲁宾斯坦

  2.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的作者是()。

  A.卡普捷列夫B.鲁宾斯坦C.桑代克D.布隆斯基

  3.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乌申斯基 B.维果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