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846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实施建议书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单位:

*****

项目实施单位:

*****农牧业局

项目建设地点:

*****宝昌镇团结村奶牛合作社

项目建设年限:

2009年

项目建设规模:

年饲养奶牛500头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其中:

国家投资1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

1.2编制依据

1、《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08年1号)文件

2、《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

3、《关于组织编制2008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540号)

4、《中华人民国畜牧业法》

5、《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6、《党委、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2007年1月8日)

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NY/T5049-2001);地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规;自治区地方标准“养殖小区奶牛疫病防控技术规”(DB15/T430-2005);农业行业标准“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46-2001);自治区地方标准“奶牛挤奶操作技术规”(DB15/T426-2005);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00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总体要: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要求,突出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牧区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对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在建设上做文章,正确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切实解决牧民增收问题、民生问题。

*****是以草原畜牧业为基础的农牧产业民族聚居区。

多年来,受持续干旱气候和认为不合理利用等因素的影响,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草场急剧退化、沙化,部分地区已失去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草畜矛盾十分突出。

传统畜牧业走到了尽头,农牧民增收难度很大。

因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开发绿色特色畜产品是必然选择。

盟委、行署根据锡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实施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化经营“为主要容的”围封转移“战略。

把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地区的牧民搬迁到城镇周围从事集约化奶牛养殖,并把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导向,发展奶牛饲养,形成奶源基地。

目前,*****奶牛存栏逐年稳定增加,到2008年年末,全旗存栏奶牛3.21万头,其中生产奶牛1.2万头,奶牛养殖小区9个,规模化专业村24个,奶牛养殖超百头的村社22个,全旗已运营奶站67个,日产鲜奶165吨。

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奶牛养殖业已成为*****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由于受奶牛养殖效益低的影响,*****奶牛养殖存在着分散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个体产量低,饲养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奶牛业亟待由传统家庭副业向现代化过度,通过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有效整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之以点带面引导作用,可有效的提高全盟奶牛饲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带动奶牛产业的发展,使奶牛饲养走向标准化、规模化、推进“两转双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畜牧业是*****的主体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生产能力低、畜牧业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奶牛养殖方面养殖水平低、奶牛个体生产能力低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党的十七大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三牧”工作的大政方针,也集中反映了广大农牧民意愿和心声。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能够引导广大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方式,保护草原生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实现生态效益和生产效益双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而确定的。

2.2.2项目建设能够促使畜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必须坚持走发展健康畜牧业的路子,按照“保护优先、加快建设,科学利用”的方针,推进“四个转变”即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市场开拓由局部小市场向国外大市场拓展转变。

为了提高奶牛饲养水平,摆脱传统养殖方式,客观上要求推挤舍饲标准化饲养,实施科学养畜,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奶牛产量和原料奶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牧民增加收入,致富达小康。

2.2.3是巩固“围封转移”战略成果的需要

长期以来,*****畜牧业一直沿袭着一条粗放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这一方式弊端很多;牲畜头数虽有增加,但个体产值不高;牲畜大幅度增加,草牧场压力增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致使草牧场逐年退化、沙化、人畜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导致牧业增效、牧民增收长期滞后。

因此,锡盟盟委、行署了围封转移战略,进行了生态移民,建立起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小区,为提高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和应标准化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确保生态移民稳得住,实现“双赢”目标,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2.4项目建设是提高奶业供给水平的需要

从供给水平看,牛奶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总体水平并不高,对奶牛生产来讲,集约化程度低、品种质量差、单产水平低是项目区乃至我旗奶牛业的普遍特征。

但无污染天然草原特有的绿色食品品质优势是区外奶牛业所没有的,草地奶业通过品种的的优化改良、标准化养殖,生产经营方式的演进和生产保障体系的完善,会有效提高奶业的供给水平。

第三章项目区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和区域围

*****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东经114°51′-115°49′,北纬41°35′-42°10′。

面积3415平方公里,北依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南邻省、京津地区,距首都直线距离1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400多公里。

3.2自然资源状况

*****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2.7℃,极端最低气温-35.7℃,日较差平均为13.2℃,平均降水350-431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秋季降水量占18%,冬季3%。

绝对湿度在5.5,蒸发量年平均1900毫米。

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937.4小时,无霜期90-126天,*****位于蒙地轴东段,地处阴西向复杂构造带新华夏第三隆起代的复合部位,主要构造为北向东,经过多次构造运动,断裂构造相当发育,尤以燕山期断裂最为常见。

东部和东北部略高,具有低山丘陵的地形特点。

畜牧业资源丰富,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300万亩,2008年日历年度牲畜存栏12.2万头(只),其中牛5.5万头,黑白花奶牛3.2万头。

3.3社会经济状况

全旗现辖6个木乡镇,总人口20.3万,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2007年全旗国生产总值168076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62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370万元。

全年财政收入1109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42元。

第四章项目建设小区情况

宝昌镇团结村养殖小区位于宝昌镇西南15公里处,土地面积15307亩,其中耕地面积4995亩,草场面积5000亩,全村有4个自然村386户,1257人。

地下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电力设施齐全。

现有良种牛330头,其中荷斯坦奶牛170头,西门塔尔牛150头。

每户都有暖棚50平方米。

水浇青贮玉米地1100亩。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依据

5.1.1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自治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暂时行办法》(2006年5月6日)等有关政策、法规和《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编写参考大纲》。

5.1.2建设费用依据建筑物结构特征参照同类工程估算。

5.1.3设备购置费用依据设备选型、规格,向生产厂家询价,安装费用按购置费用的8%计算。

5.2投资估算

5.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200万元,建挤奶厅1个,500m2,防疫配种室100m2,挤奶设备1套,粪污拉运车1台,打机电井2眼,修砂石路1000m,输电线路500m,压器1台,围墙230米,维修暖棚20000m2。

5.2.2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投资构成分析见下表:

项目建设投资构成分析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费用名称

投资额

占投资比例(%)

说明

1

建设投资

200

100

1.1

建设投资静态部分

200

100

1.1.1

建筑工程费

170

85

1.1.2

设备购置安装费

30

15

合计

200

100

5.3资金筹措

5.3.1财政资金:

申请中央预算投资100万元;

5.3.2自筹资金:

建设单位自筹100万元(详见下表)

资金筹措明细表

建设单位

总投资

中央预算投资

自筹

合计

200

100

100

5.4资金使用和管理

5.4.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财政资金100万元,在管理使用上法人负总责,严格按照国家及自治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5月6日)等有关规定管理,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户储存、封闭运行。

无尝资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

5.4.2自筹资金管理

项目立项后,将自筹资金100万元储存到户,按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使用,保证自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六章项目组织管理

6.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项目所在旗县市农牧业局负责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养殖场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工作职能和部管理的需要,设置财务、生产技术部门。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现并负责日常的生产技术推广、疫病防控、标准化饲养,财务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会计法》,生产按国家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执行,防疫执行国家有关发了、法规。

6.2劳动定员

项目建成后,每个养殖小区预计需要管理人员2名,技术人员4名。

6.3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

本项目根据国家老字(1988)48号文件《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工卫生监督暂行规定》、1988年第9号《国务院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对于每个工种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作业性质及繁杂程度。

均有较严明的劳动定额。

根据不用工种和定额,安排职工的作业。

养殖场防火等级按民用建筑防火规等级三级设计。

第七章项目保障措施

7.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牧业的副旗(市、县)长担任,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帮助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具体困哪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牧业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二是成立项目技术小组,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严把技术和管理人员聘用关,落实岗位责任。

7.2技术培训

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部门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从事奶牛养殖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时把握最新发展动态,不断研发、创新技术,切实加强动物育种、饲料加工和营养配方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规标准,建立部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7.3加强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