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451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docx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

“传统建筑与历史文化”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三朝五门;

三朝:

外朝、治朝、燕朝

五门:

皋应库雉路

皋者,远也,皋门是王宫最外一重门;

应者,居此以应治,是治朝之门;

库有“藏于此”之意,故库门内多有库房或厩棚;

雉门有双观;

路者,大也,路门为燕朝之门,门内为天子及妃嫔燕居之所。

清代五门为:

正阳门、太和门、端门、午门、乾清门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对风水、等级极其讲究。

四合院是坐北朝南。

其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

“北屋为尊,俩厢次之,倒座为宾,杂物为附”

北京四合院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3府院大门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它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主要形式。

金柱大门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

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门当中,如意门占着相当大的数量。

除上述数种屋宇式大门外,在民宅中常采用墙垣式门者也不在少数。

4、“五福”;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人们经常说的“五福(蝠)临门”,就由那五只蝙蝠组成。

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

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

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注:

《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书经洪范》)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5、外八庙;

外八庙是指环绕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的一组规模宏伟的皇家寺庙群。

这些建筑群陆续建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是清代喇嘛教的中心之一。

当年有八座寺庙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又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

原有寺庙十一座,现存的有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庙、溥仁寺、殊像寺。

这些庙宇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6、中国的石窟;

中国汉传佛教石窟大约始凿于公元3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

现存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

新疆是中国接受佛教较早的地区,最早的石窟拜城克孜尔石窟就在此地。

中国汉传佛教石窟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最为著名的当属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7、《园冶》;

《园冶》的作者是计成。

古代学术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园林建筑专著恐怕只此一家。

《园冶》是一部罕见的古代设计学术专着,它运用了分类方法,深入探讨造园的理论和实践,全书合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装折、屋宇、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十三篇,涉及造园各个方面,很有系统。

首篇〈兴造论〉,语出惊人,大胆提倡以设计师主导造园活动,这跟以往依靠主人或匠人的悠久传统有天壤之别。

因此计成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肯定设计师地位的人。

8、天坛

天坛原始名称“天地坛”,最早时它是供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场所。

明嘉靖九年时,因在京城北郊另建方泽祭地(地坛),此处才专为祭天祈谷之用,并更名为“天坛”。

五组建筑群:

祈年殿,圜丘,斋宫,牺牲所,神乐署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

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极具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杰出的范例。

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简答题

1、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中国建筑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

(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

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

(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为陪衬时,形体不会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较平淡,但若作为主体,则可能很高大。

(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适应性很强。

这个体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构成一个称为间的基本框架,间可以左右相连,也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上下相叠,还可以错落组合,或加以变通而成八角、六角、圆形、扇形或其他形状。

屋顶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无论哪一种,都可以不改变构架体系而将屋面作出曲线,并在屋角作出翘角飞檐,还可以作出重檐、勾连、穿插、披搭等式样。

(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为便于构件的制作、安装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构件规格化,也促使设计模数化。

建筑的规格化,促使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也保证了各座建筑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

同时,还模拟自然山水,创造出叠山理水的特殊技艺,无论土山石山,或山水相连,都能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

(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文化层面上表现出三大特点:

其一,注重审美性与政治伦理性的高度统一;其二,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品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现;其三,在多样变化中注重综合性的整体空间意象。

2、沈阳故宫十王亭如何排列,有什么样的政治内涵?

右翼王左翼王

正黄镶黄

正红正白

镶红镶白

正蓝镶蓝

八旗的排列方式与汉文化中的五行正好相反,起相克的作用,意味着克制汉民族的政治内涵。

十王亭建筑都是八旗组织中翼王左右分领的表象,也具有十大固山额真共同主政、辅政大汗的政治内涵。

3、简述佛教寺庙的布局和结构特点。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殿是供奉佛像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地方,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一般的营造原则,是把主要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主要建筑是: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还有藏经阁(楼)。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

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

 

基座,分为普通基座与高级基座;以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

普通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

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

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

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

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

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庑殿、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

  飞檐,又使屋顶上独具风韵,那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而轻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

琉璃瓦饰,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上置有多种琉璃瓦饰,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因它有张牙舞爪欲将正脊吞下之势,故又称“吞脊兽”。

大吻产生于汉代,称鸱尾。

最早的鸱尾呈鱼尾形,鸱是大海中的鲸,佛经上说它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故造鱼形以厌胜。

  檐角上常排列一队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视寺庙宫殿的等级而定。

最高等级共有十个,其顺序是:

由一个骑凤的仙人领头,后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狡猊、押鱼、懈豸、斗牛、行什。

这些排列的小兽,或象征吉祥安定,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剪除邪恶。

这些造型精美,神态各异的小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语)

4、概述明清江南园林的审美特点。

江南园林的审美

自然美

山石之美

水渊之美

植物之美

江南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

隔而不塞

欲扬先抑

曲折萦回

余意不尽

远借邻借

江南园林的主要特点

空间原则:

壶中天地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

山不过十仞,意拟横霍;溪不袤数尺,趣侔江海。

知足造适,境不在大。

行超神越、相化相忘、天人合一

人在天地间,万物皆备于我

明清园林景观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人工建筑加入

3、造园要素的密集化

4、造园手法的精致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重境界

一、无限广大和蕴含万物的宇宙模式

二、无我之境——园林景观与宇宙的融合

三、有我之境——审美者与园林、宇宙的融合

四、和谐而永恒的宇宙韵律

5、列举中国各地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京四合院

结构独特

等级森严

追求吉祥

江南、安徽民居

徽派民居最大的特点是“马头墙”,他最初的作用只是封火山墙,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具有相当的实用性。

但后来成为一种装饰墙,民间称之为“五岳朝天”。

并称的另一大特色是“四水归堂”:

以天井为中心的老房子,以高墙围护,外墙不开窗,仅靠狭长的天井采光和通风。

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

山西民居

突出等级制度

讲究风水环境

追求吉祥气氛

重视道德要求

客家土楼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

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

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

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

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

云南民居

①白族民居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适应当地地形、风大、多地震等自然条件的特点,平面布局上采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形式,在外形上,屋顶曲线柔和优美,屋脊有生起、两端鼻子缓缓翘起,屋面成凹曲状;外墙很少开窗,而且外墙檐下,还做黑白彩绘;大型民居还重点装饰照壁和大门门头,非常绚丽精美。

房屋注意避风还注意防风,构架上还注意了防震。

这些都构成了白族民居的特点。

②白族民居制作以形成这样的特点,究其原因可分为四点,第一: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以内地的交往密切,所以汉族的建筑技术对其有些影响;第二:

建筑技术好、有很好的欣赏力,工匠的水平极高,很早以来,剑川木雕就享誉全省;第三:

经济发达还有一些有雄厚经济基础的官宦之家,他们也建筑了一些大型的精美民居;第四:

该地区历来风大地震多,人们为了注意防风防震逐步改造而形成;

㈡纳西族民居

①纳西民居的平面组合形式为方形或长方形,外形较为规整,常见的主要有: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重院、两坊房、一坊房。

人们采用最多的形式是"三坊一照壁"这种形式,用比较高的一坊正房、两边各为一坊稍低的厢房与次低的围墙组成院落。

这样有许多优点:

第一,集中在一个院落里生活较方便;第二:

有利于光照、通风;第三,便于饲养家禽、牲畜;第四,便于绿化、美化环境;第五,利于防止偷窃。

②纳西族族民居的形成主要受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

·丽江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霜期时间长,良好的自然条件是"三坊一照壁"院中各坊不受朝向的限制。

·等级制度、生活及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纳西族的佛龛、供桌均设在楼上,一般不住人。

另外,对正房的屋面高度也有要求,纳西人有句俗话"屋面建在一样高时平时易着火灾"。

纳西民居的大门一般都不对着道路,纳西人认为这样不吉利;还有很多设计都是和纳西族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不一一例举。

①傣族主要聚居地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瑞丽地区的民居传统形式为"干阑"式建筑,俗称"竹楼"。

"干阑"建筑主要特点是用竹或木为柱梁搭成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关养牲畜,堆放杂物。

干阑式建筑出现较早,而且引用较广泛,当时的干阑多以竹材为骨干,以茅草覆盖。

另据傣族民间传说,对其房屋修建和形式的描述也颇具风趣。

有一则传说是这样说的:

最早统治者帕雅寻巴底建宫殿时,万物都来帮忙,龙、野狗、等教他做楼梯、立柱子、做穿梁,终于形成现在的形式。

至今傣族民居仍有"龙梯"、"狗柱"等称呼。

一说:

故事诸葛亮到达傣族地区,傣家人向他请教房子怎么盖,诸葛亮就在地上查了几根筷子,脱下帽子往上一放,说"就照这个样子去盖吧"。

所以傣族竹楼就象一个支撑着的帽子,晒台就相貌冠。

虽为传说,也说明傣族较早的房屋形式就是楼居的干阑建筑。

②西双版纳竹楼的主房平面组成一般由上层的堂屋、卧室、前廊、晒台、楼梯及下面的架空层(架空层还有高低之分,高的约在180~250cm之间,底的约在60~80cm之间)组成。

从平面上看一般有:

方形平面;曲尺形平面(它是在方形平面的基础上将堂屋一角扩大而成);凸形平面(它是将堂屋扩大而成);横向分隔,各房间长宽比例接近方形。

还有一种是主房和辅楼结合的竹楼,辅楼一般都为谷仓,谷仓的修建一般有三种形式:

谷仓建于堂屋一侧;古仓建于前廊侧;古仓与主房不直接相连,建于晒台一侧。

③德宏州瑞丽地区的傣族一般为水傣,瑞丽竹楼与西双版纳组楼形式上有较大差异,更具"竹楼"特色,它由干阑和平房两部分组成,干阑是住房,平房是厨房。

干阑平面为长方形,布局灵活、富于变化。

于西双版纳民居不同点是无披檐屋面,堂屋外墙开窗,用空气对流来降低室内温度。

6、请画出明清北京城、紫禁城的示意图。

 

三、论述

1、从紫禁城的布局分析传统政治权力的内廷化趋势。

上朝:

即御门听政,或御殿听政。

明代皇帝“御门听政”之所是皇极门或皇极殿。

内阁是明代的中央中枢机关,文渊阁为内阁之地。

内阁职能:

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伦,厘治宪典,总均衡之任。

而从清代开始,传统政治权力开始向内廷转移。

清康熙时,将上朝地点移至乾清宫和乾清门,并设南书房作为内阁、议政王之外的政治策源地,雍正时,又将皇帝的办公地点和住处一起迁到养心殿,进一步向内廷转移。

伴随皇帝办公地点的变化,中枢政治权力格局开始调整,雍正皇帝不仅将办公地点前移到后宫,而且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军机处,以制约外朝的权力机关内阁。

军机处职能:

一切政令均出自军机处。

通过军机处,权力更多地被收到内廷,集中到皇帝手中。

而内阁成为处理常规政务的机构。

在中国政治史上,通过把中枢权力转移到内廷机构,是皇帝制约外朝权力的惯用手段,其事例也屡见不鲜。

宫殿位置示意图:

从文华殿到乾清宫约1000米,从军机处到养心殿是50米。

其背后的动力就是皇权专制,一脉相承的专制思想。

2、试述避暑山庄的修建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背景: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特点: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

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历史作用:

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

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

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

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

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3、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

江南、安徽民居

山西民居

东北大院

客家土楼

云南民居

民居建筑的内涵:

以山西大院和古城为例

突出等级制度

讲究风水环境

追求吉祥气氛

重视道德要求

实例分析之一:

乔家大院的道德追求

门匾:

“履和”(左宗棠)

影壁:

百福图

“福”:

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

门联:

“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李)

“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左)

“光前裕后”

百寿图

昔日繁华今日依旧

实例分析二:

王家大院

“王”迎宾牌坊

横匾:

“桂荣槐茂”:

桂,功名;槐:

人丁兴旺,事业发达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

“植槐之家,人才辈出,面槐而居,定有爵位”

“斗山天”

其他实例

渠家:

一蔓千枝、和合二仙、三星高照、四狮护栏、五蝠捧寿、鹿鹤同春、七巧回文、八仙过海、九狮八骏

牌匾:

学吃亏、善为宝、慎俭德、读书乐

麒麟驮子:

富贵

丁村:

喜鹿封猴

平遥侯家:

“辈辈封侯”

阳泉张家:

牌匾:

“信裕豚鱼”、“忠贯金石”

《十三经注疏》“鱼者虫之引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

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德淳著,则虽隐微之物,信皆及之。

4、简述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轨迹。

先秦:

崇尚自然的思想与归隐思想

《孟子》:

“上下与天地同流”

《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汉代以前的苑囿建设:

笼盖宇宙的气魄与力量,充盈之美

囿、苑、台

司马相如:

(上林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山水)

“视之无端,究之亡穷”(植物景观)

“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建筑)

魏晋时期:

造园思想的发展

背景:

乱世中全身避害;玄学下体玄识远、萧然高寄

特点:

回归自然,消弭人工(司马道子)

诗歌绘画与园林景观的融合

曹丕:

“高谈娱心,哀筝顺耳。

驰骋北场,旅食南馆。

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

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世说新语》: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齐衡阳王萧统:

“身处朱门而情近江湖,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昭明太子传》: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唐代的园林发展

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

“夫天下之良辰美景,园林池观,古来游宴娱众矣。

然而地或幽暗,未睹皇居之盛……淹留自乐,玩花鸟以忘归;欢赏不疲,对林泉而独得。

伟矣,信皇州之盛观也!

岂可使晋京才子,孤标洛之下游;魏氏群公,独擅邺中之会。

特点:

恢弘完善、全面成熟

宋代的变化

士人园林融入皇家园林之中

“各因隙地而营之”

宋徽宗《艮岳记》:

“虽人为小山,顾其小哉!

……是山与泰、华、嵩、衡等同,固作配无极。

十里之山而具千里之势

宋代:

“壶中”观念的形成

壶中无比精美的景观体系

“瓦盆贮斗斛,何必问尺寻。

……户庭虽云窄,江海趣已深,袭香而玩芳,嘉宾会如林,宁思千里游,鸣橹上清涔”

明清园林的发展

园林意趣:

“芥子纳须弥”

“若菩萨往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纳芥子之中,无所增减,须山王本相如故。

陈所蕴《啸台记》

“予家不过寻长,石不能万一,山人一为点缀,遂成奇观,诸峰峦岩洞,……具体而微。

山人能以芥子纳须弥,可谓个中三味矣。

明清园林景观特点

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人工建筑加入

3、造园要素的密集化

4、造园手法的精致化

 

参考书目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中国建筑史》(第5版)潘古西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著,北京三联书店2006

《故宫史话》单士元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老北京的传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盛京皇宫》铁玉钦主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屋宇春秋-山西老院》孙丽萍著2002

《园林与中国文化》王毅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苏州古典园林》魏嘉赞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陈志华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