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41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妇科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妇科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妇科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妇科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科重点.docx

《妇科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重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科重点.docx

妇科重点

考试题型:

单选20分(20个,每个1分)多选10分(10个,每个1分)填空10分(20个,每个0.5分)

名词解释15分(5个,每个3分)病例20分(4-5个病案)

上篇:

总论

第1章绪论P1

第1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范围与特点(略)

第2节中、西医妇产科学发展简史

(1)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成书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

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阐述的女子一生生长、发育、性成熟与衰老的规律至今仍视为妇科经典理论;载有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方剂“四乌贼骨—蘆茹丸”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晋·王叔和《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还提出了“居经”、“避年”、“激经”以及临产“离经脉”和“五崩”的证候。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唐·昝殷《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产科专著。

(3)两宋金元时代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书中汇集和系统总结了南宋以前40余种医籍中有关妇产科的理论和临证经验。

第2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P9

第2节内、外生殖器

(1)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包括:

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中医古籍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产户。

《诸病源候论·八瘕候》记载:

“胞门、子户,主子精,神气所出入,合于中黄门、玉门、四边。

中西医名对照与相关定义:

1、阴阜:

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

阴毛在古代称为“毛际”

2、大阴唇:

为两股内侧隆起的一对皮肤皱襞,前接阴阜,后连会阴。

3、小阴唇:

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襞。

4、阴蒂:

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下方,与男性阴茎同源,是一种海绵体组织,可勃起。

5、阴道前庭:

指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

菱形区有以下结构:

①前庭球(球海绵体)

②前庭大腺(巴多林腺)

③尿道外口

④阴道口和处女膜——“玉门、龙门、胞门”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2)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后二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输卵管、卵巢)。

中西医对应名称及定义:

1、阴道:

阴道为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古人称之为子肠、产道。

2、子宫:

古人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系孕育胚胎、

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最早记载“子宫”之名。

《素问·五藏别论》称“女子胞”,将其归为“奇恒之府”。

【为何称子宫为奇恒之府?

可能出题,下附练习册答案】

《黄帝内经》称胞宫为齐桓之府,说明它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

脏是藏而不泻,腑是泻而不藏。

而胞宫是亦泻亦藏,藏泻有时。

它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分明,各依其时,充分表现了胞宫功能的特殊性。

故《黄帝内经》称之为奇恒之府。

(1)位置形态:

子宫上部较宽,称宫体;其顶部称宫底;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儿童期1:

2,成人为2:

1,老年期为1:

1

(2)组织结构

1)宫体:

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子宫浆膜层

2)宫颈

3)子宫韧带:

共有4对,其作用是与骨盆底肌及筋膜共同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

①圆韧带②阔韧带③主韧带④宫骶韧带【要求知道四对韧带】

3、输卵管

(1)形态:

①间质部②峡部③壶腹部④伞部

(2)组织结构:

①浆膜层②平滑肌层③黏膜层

4、卵巢

第3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P20

第1节、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从胎儿形成到衰老是生理上渐进的过程,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程。

根据其生殖内分泌特点将此过程分为7个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但各阶段并无截然界限。

【只要知道7个时期名称】

第2节、月经周期生理及其调节P22

1、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的定义:

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时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名词解释】

2、卵巢功能及周围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要求掌握卵巢的两大功能】

卵巢是女子的一对性腺。

具有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和产生女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2)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要求会算排卵期】

排卵:

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功能

【要求掌握卵巢主要分泌的激素及熟悉其周期性变化】

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1、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要求熟悉在3个激素月经周期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

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

至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排卵前达高峰。

排卵后卵泡液中雌激素释放至腹腔使循环中的雌激素暂时下降,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的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循环中雌激素形成第二个高峰,峰值低于排卵前高峰。

其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月经期达最低水平。

(2)孕激素

卵泡早期不合成孕酮,排卵前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在LH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激活胆固醇侧链裂解酶、17α-羟化酶等,使胆固醇转化为孕酮,开始分泌少量孕酮。

排卵后黄体分泌孕酮逐渐增加,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降到卵泡期水平。

(3)雄激素

排卵前循环中雄激素升高,可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并提高性欲。

2、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熟悉、多选】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子宫肌: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

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子宫内膜:

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③宫颈: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④输卵管:

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⑤阴道上皮:

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⑥外生殖器:

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⑦第二性征:

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⑧卵巢:

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⑨下丘脑、垂体:

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Gn的分泌。

⑩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子宫肌: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②子宫内膜: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③宫颈:

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④输卵管:

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⑤阴道上皮: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乳房:

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⑦下丘脑、垂体:

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⑧体温:

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

临床上据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⑨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排泄

(3)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4)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②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

3、月经周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完整而又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HPOA知道、名解】

第4节中医对月经、带下产生及调节机理的认识

胞宫行使主月经和胎孕的功能,并派生泌带液、促分娩、排恶露的功能。

1、女性的生殖生理基础

女性特殊五大生理:

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

P33综上所述,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岐,皆络于带脉并被带脉所约束。

冲、任、督、带四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脏腑所化生的气血通过十二正经汇聚于冲、任、督、带四脉而作用于胞宫,共同维持胞宫行月经和主胎孕的生殖功能。

(3)天癸与女性生殖生理

P34天癸:

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男女皆有。

它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受肾中精气资助,赖后天水谷精微滋养,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至肾气全盛之后始能泌至体内,在人体经断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逐渐竭绝。

即肾气主宰着天癸的泌至与竭止。

【名解】

2、月经产生及调节机理

(一)月经生理

特殊月经现象【不考名词解释,但是要理解,会出现在其他的题目中】

并月:

两个月来潮一次,古人称之为“并月”;

季经:

三个月一潮者称为“居经”,亦名“季经”;

避年:

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暗经:

终身不潮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

激经(盛胎、垢胎):

妊娠早期扔按月有少量阴道流血,但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亦称“盛胎”或“垢胎”。

(2)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变化

通常把一个月经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

月经期(行经期):

泻而不藏

经后期:

藏而不泻,阴血长养

经间期:

的候(排卵期)

经前期:

怀孕藏而不泻;未孕泻而不藏

(3)月经产生机理及生理意义

月经产生机理——“肾-天癸-冲任-胞宫”

【相当于中医当中的月经的一个中枢轴,知道一下名词就可以了】

3、带下的产生及调节机理

带下病:

指阴中带下量异常增多或减少,或色、质、气味异常。

【狭义的,名解】

带下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带下是润泽于阴户和阴道的无色透明,黏而不稠,无特殊气味的液体。

第5章妊娠诊断

第1节早期妊娠的诊断

P55检查与体征:

生殖器官:

妊娠6-8周时,双合诊查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乎不相连,称为黑加征。

第7章正常分娩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P85【要求会算】

明代《医学入门·胎前》:

10个月共270天

《妇婴新说》:

280天

现在预产期的计算方法按末次月经(LMP)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农历日数加14)。

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

若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或哺乳期尚未转经而受孕者,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宫底高度、尺测子宫长度和B型超声测得胎头双顶径值推算出预产期。

第8章正常产褥

产褥期定义:

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生殖系统变化——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产后7天内称为“新产后”

产褥期的生理特点是“多虚多瘀”

第9章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1节病因【要求知道因素名称】

(1)中医学常见病因

1、淫邪致病:

寒邪、热邪、湿邪

2、情志因素:

喜、怒、忧、思、悲、恐、惊

3、生活失调

(1)房劳多产:

房事不节,即淫欲过度

(2)饮食不节

(3)劳逸失度

(4)跌扑损伤

(5)药误虫蚀

4、体质因素

(2)中医学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脏腑功能失调:

肾气虚、血瘀、血热——P116表格10-1;题目可以出成:

肾气虚可以引起哪些妇科疾病?

要表格中的妇产科相关疾病,全身症状、舌诊、脉诊都不要。

1、脏腑功能失常(妇产科相关病症)

1)肾气虚:

经期先后不定,量多或少,崩漏,闭经,胎动不安,滑胎,子宫脱垂。

2)血瘀:

痛经,闭经,崩漏,异位妊娠,癥瘕,产后腹痛,恶露不绝,色黯有块,块下痛减。

3)血热——实热:

经行先期,量多,质稠,色紫红,阴中灼热,经行吐衄,崩漏

虚热:

月经先期,色鲜红,漏下不止,胎动不安

第10章诊断与治法概要

一、产后病的诊断与辩证要点

新产三病:

痉、郁冒、大便难

产后三冲:

冲心、冲肺、冲胃(产后败血上冲)

产后三急:

呕吐、盗汗、泄泻

产后三审:

一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别恶露有无停滞。

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

三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2、中医常用的内治法【掌握大标题】

滋肾补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清热解毒、利湿除痰、调理奇经

3、围生期合理用药

中药在围生期的应用与禁忌

妊娠期的禁忌药主要是禁忌:

“祛瘀、破气、走窜、过寒、过热、下行、滑利、有毒”之品。

解释:

祛瘀:

胚胎流产;

破气、走窜:

气乱,气不统血;

过寒:

宫冷胎萎;

过热:

血沸妄行

下行、滑利:

胎气下陷;

有毒:

毒胎

下篇:

各论

第十一章、月经病(重点章节)

月经病的定义:

月经病是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围绕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P137)

西医病机:

月经病的发生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或发生病变。

中医病机:

月经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重在治本以调经。

月经病的治本的大法有——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P138

定义:

是指调节生殖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功血通常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

中医证属:

排卵性功血: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无排卵性功血:

“崩漏”

中医名定义理解: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

月经周期和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2周才净者。

经间期出血: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的排卵期时,发生周期性的阴道流血症状。

崩漏:

系指女性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

中医病因病机:

肾虚、脾虚、血热、血瘀、湿热。

【要求知道标题,哪5型】

治疗思路:

中医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出血阶段应该迅速有效的止血和纠正贫血,

血止后调整月经周期或诱发排卵。

西医治疗原则:

无排卵性功血青春期及生育期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主;

绝经过渡期患者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中医治疗:

1)无排卵性功血——崩漏的治疗三法【必考背,具体内容都要。

三法的联系:

塞流要澄源,澄源当固本,复旧要求因。

塞流:

止血。

止血防脱,注意崩漏的不同,崩宜固摄提升,不以辛温行血。

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

澄源:

即辩证求因以治本。

复旧:

调理善后。

是巩固崩漏的重要阶段,临床多采用补肾、健脾、疏肝之法。

崩漏的辨证论治:

【脾虚证】

证候: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光白,不思饮食,或面浮肢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

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

若头晕、面色苍白+何首乌、白芍;心悸怔忡+远志、酸枣仁;久漏不止+三七、益母草。

【血瘀证】

证候:

经乱无期,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经闭数月又忽然暴下继而淋漓,色紫暗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

逐瘀止血汤。

2)排卵性功血

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以固冲调经为治疗大法,

经间期出血的治疗重在调摄冲任阴阳平衡。

辩证论治:

月经过多——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月经先期——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固经调冲——补中益气汤

经期延长——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

经间期出血——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崩漏的辨证论治:

证候、治法、方药(都要背);重点证型:

脾虚证、血瘀证(其他的证型可以不看)(证候、治法、方药,方药其中的药要的,但是克数写不写无所谓)】

预后:

(P150【要知道,用自己的话总结,疾病可能会有发展会怎么样。

】)

1)青春期患者随着年龄增长,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轴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多数可以建立正常的排卵周期;少数病程长,治疗不规范者难以治愈,而且易复发。

2)绝经过渡期功血有以止血治标为主,治疗效果较好,但需要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

3)生育期的功血者,部分患者可以自愈,这部分大多可以恢复和建立正常排卵周期;少数患者子宫内膜持续性增生,可能发展成为不孕症。

4)长期应用雌激素的患者需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第二节、闭经——“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P151

关于闭经的相关定义

闭经: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闭经(名解):

年纪超过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经发育,但月经尚未来潮,或者年纪超过14岁,尚没有第二性征的发育。

继发性闭经(名解):

建立月经周期后,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或大于既往3个月经周期者。

生理性闭经:

青春前期、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后期出现的无月经现象。

治疗闭经第一方:

四乌贼骨一蘆茹丸

中医病因病机:

闭经的病因有虚实两端。

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所致。

实者多因邪气阻隔,冲任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所致。

虚证中的继发性闭经多有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发展而来。

证型:

【要求知道6个标题】

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痰湿阻滞、气滞血瘀、寒凝血瘀

中医治疗:

【闭经不要求证型和治疗】

闭经的治疗,应该根据虚实的不同。

虚证采用“补而通之”的原则,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为主。

实证采用“泻而通之”的原则,以行气活血,温通经脉,祛痰祛湿为主。

第三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P160

定义:

是以卵巢呈多囊性变化、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名词解释】

POCS的四大症状:

月经失调、不孕、肥胖、多毛

【知道PCOS有黑棘皮症:

即指在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柔软。

第四节、痛经P165

定义:

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或伴有腰骶酸痛,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根据病因分为: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和继发性痛经(器质性)。

原发性痛经:

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少女初潮后1-2年内,也称为功能性月经。

继发性痛经:

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也称为器质性月经,多见于育龄妇女。

中医的病因病机:

病机: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证型: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治疗思路:

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中医治疗: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参考《中医妇科学》罗宋平主编P100页内容,需要自己理解,提炼浓缩。

绿皮书,本书:

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应辩证求因以治本。

证型:

熟悉了解为主,选择题。

痛经的辨证论治:

(本书配套练习册答案版)

①痛经的辩证首先当识别痛经的属性,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期、量、色、质及兼症,舌脉,并根据素体情况等辨其寒、热、虚、实。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得热痛减多属寒,得热痛增为热。

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或刺痛者多为瘀血;胀甚于痛者为气滞。

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

痛在两侧少腹多在肝,痛连腰骶多在肾。

②痛经之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变化有关。

因为平时子宫藏精气而不泄,血海由空虚到满盈,变化缓慢,致病因素对冲任、子宫影响表现不明显。

而经前、经期血海由满盈到溢泄,应以通为顺。

若受致病因素影响,冲任子宫阻滞,则不通则痛;经血下泻必耗气伤血,冲任子宫失养则不荣而痛。

痛经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重点证型

【气滞血瘀证】

证候:

经前或者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经前期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者弦滑。

治法:

理气活血,逐瘀止血。

方药:

膈下逐淤汤。

第五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P169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EMT

定义: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

EMT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侵犯部位:

以卵巢和子宫骶韧带最常见。

中医的病因病机:

基本病机:

本病以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为基本病机。

证型: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瘀热互结、痰瘀互结、气虚血瘀、肾虚血瘀。

中医治疗:

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为主。

瘀久成癥者,又当散结消癥。

二、子宫腺肌病

定义: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

【熟悉,不是名词解释】

第七节、绝经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P184

定义;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者减少所导致的一系列的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以月经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道生殖症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为特征。

【名词解释】

中医病因病机:

病位:

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

证型:

肝肾阴虚、肾虚肝郁、心肾不交、肾阴阳两虚【只要求掌握证型名称】

辩证论治【要求知道什么证型用什么方药】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去泽泻

肾阴阳两虚——二仙汤合二至丸

第十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P190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疾病包括外阴炎、前庭大腺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性炎性疾病和生殖器结核。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多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阴部瘙痒、下腹疼痛等属于中医的“带下病”、“阴痒”、“妇人腹痛”等范畴。

病机:

多由于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

总治疗原则:

以除湿为主。

凡湿热者和热毒者,治疗宜清热、解毒、利湿;

寒湿者,宜驱寒除湿;

血瘀者,宜活血化瘀;

治脾者,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者,宜补、宜固、宜涩;

阴虚夹湿者,则清补兼施;

虚实夹杂和实证治疗还需要配合外治法。

第一节、外阴及前庭大腺炎(P190)

外阴炎——“阴痒”、“阴痛”、“阴疮”、“阴蚀”P190

中医病因病机:

主要的病机有虚实两端:

虚者阴亏血燥,阴户失养;

实者湿热(或毒)浸渍,阴络受阻。

(热毒和寒湿)。

滴虫性阴道炎P196

白带:

灰黄色稀薄泡沫状

治疗思路:

治疗时需要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

本病可以由性传播,故伴侣应该同时治疗。

全身用药:

甲硝唑(口服+阴道塞药)

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霉菌性阴道炎)P198

诱因:

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妊娠期妇女、有糖尿病病史、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的传染病、消耗性疾病以及B族维生素缺乏者,均成为其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

白带:

呈白色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略带腥臭味。

阴道和外阴奇痒。

治疗思路:

根据病情选择局部或者全身运用抗真菌药物。

萎缩性阴道炎P200

白带:

阴道分泌物增多,多呈水状,重者呈脓性,泡沫样或者血性,有臭味

治疗思路:

增强阴道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为原则。

细菌性阴道炎P202

白带:

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黏度低、有鱼腥臭味。

治疗思路:

西医抗厌氧菌治疗为主,配合中药除湿止带。

第三节、宫颈炎P204

慢性宫颈炎的5型:

【具体内容不要】

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黏膜炎、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

中医的病因病机:

【了解知道证型、证候,选两个:

热毒蕴结、湿热下注(判断选择)】

热毒蕴结:

摄生不慎,或者妇科手术消毒不严,或经期、产后胞宫空虚,热毒乘虚直犯阴器、胞宫。

或因热化火成毒,或者湿热久郁成毒,热毒损伤任带二脉而发病。

湿热下注: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如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