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25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

2.把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重点。

3.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的语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理解准确用词的特色。

3.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揣摩用词的准确。

2.弄清材料安排的顺序。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常听老人们说过这样的话吗?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

”当然,这是老人在教训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我们从中还能获得什么信息?

……我国桥多。

(教师板书)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有没有同学知道?

……(教师板书)梁桥、吊桥、石拱桥。

从俗语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介绍桥梁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石拱桥是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使语文学习的外延生活化,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

短小的介绍,意在训练学生说明事物时有清晰的顺序。

激疑,激起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愿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石拱桥的图片,并为我们作一点介绍。

老师要求你们介绍时要讲清以下要点:

桥名、所处位置、历史年代、主要特色。

(板书要点)

(学生展示图片,并作介绍)

家乡有这么多有特色的桥,为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没有把我们的吴门桥、江村桥、宝带桥写入《中国石拱桥》呢?

他写的那几座桥各有什么特色?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课文,请同学们把相关的内容用笔勾出。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下面我们来讨论这几个问题:

明确:

课文写到的赵州桥与吴门桥、江村桥同是独拱桥,卢沟桥与宝带桥都是联拱桥,但它们比苏州的桥规模更大,构造更奇特,气势更雄伟。

赵州桥很独特,它的构造别致,它除了有大拱,还有小拱。

大拱与小拱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上黑板画出大小拱的图示。

这大小拱的关系是——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作者的表述非常准确到位,这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板书“用词准确”)

赵州桥除了这个独特之处外,还有什么特点?

其中哪一点最难理解?

……还有大桥的长度、全桥的结构、桥与四周景色的配合。

学法指导,抓关键词,以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请同学根据第三点“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画一张28道拱圈的示意图。

[投影1]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影响。

(学生画图,教师了解情况,挑选有特色的示意图展示,供学生讨论,评出正确理解内容的示意图)

视觉媒体的运用,增加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强调)抓住关键词及关键词句“合拢”、“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帮助我们理解。

这四个特点能否前后颠倒?

……不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里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作为典型的赵州桥,这同样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文的信息,进行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相应地投影)

[投影2]

一直使用到现在最古老的,已经一千三百多年

——历史悠久

雄姿、非常雄伟、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形式优美

一直使用、还保持

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结构坚固

石拱桥有两种,一种是独拱的,一种是联拱的,赵州桥是一座独拱桥,作者用它说明独拱石桥的结构特点。

卢沟桥是联拱石桥,作者是如何介绍卢沟桥的,请同学们自读,按要求做好阅读笔记,一会儿交流。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

巧妙运用课文材料来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师板书要求)卢沟桥 共性——

            独特——

展示笔记

[投影3]

共性    历史悠久

      规模雄伟

      结构坚固

      外形优美

独特 艺术价值——石柱上的石刻狮子

         马可波罗的赞语

         卢沟晓月的胜景

   纪念价值——反帝国斗争的见证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现在请同学思考,作为石拱桥中的杰作——赵州桥、卢沟桥的特色,课文介绍说明得很透了。

除此而外还写了哪些?

为什么还要写别的内容?

用“中心开花”的阅读方式来处理以典型个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是一种较新的阅读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从头开始的阅读习惯。

教师归纳:

课文从石拱桥的外形特点入手,然后介绍石拱桥历史悠久,接着突出石拱桥的特点: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再以“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引出赵州桥、卢沟桥,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而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这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写法,可以使人通过个别对一般有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提问:

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又是如何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

先来看看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教师板书)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那作者又是如何来写出这些特征的?

请同学依据提供的资料来分析回答。

[投影4]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至21.6米。

学法指导。

加深对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这是“列数字”(板书),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有关知识。

[投影5]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这是“打比方”,介绍石拱桥的外形,给人以优美的印象。

[投影6]

比较“虹”“彩虹”“卧虹”“飞虹”

……分别从形象、色彩、状态、气势几个侧重点来介绍石拱桥的形象特征。

[投影7]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写卢沟桥的形式优美。

[投影8]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引用”,分别说明赵州桥的构造奇特,形式优美。

(教师先后板书各种说明方法)

用词准确是课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句子。

[投影9]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重视说明文语言的揣摩,以强调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当时”表示时间,起限制作用。

“可算”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依据,但又有资料不全的顾虑,所以留有余地,这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下面请同学从中找出几个句子,体会准确说明的特点,并作一点分析。

……

请同学总结一下,说明事物要注意哪几点?

……抓住特征、注意顺序、用词准确。

(板书这三点)

再次强调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突出文体学法指导。

作 业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注意顺序、用词准确”来说明我们苏州的两座名桥,请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及你平日对这两座桥梁的了解,向外地游客写一则介绍。

[投影10]

江村桥,石级拱桥

寒山寺前,跨古运河

建于唐代

清康熙45年由当地人

程文焕募捐重建

桥宽顶部3米

底部3.5米,长38.7米

单孔,跨度9.8米。

[投影11]

宝带桥,傍京杭大运河

跨澹台湖,始建于816年

相传于唐刺史王仲舒

捐玉带助资创建

桥身宽3.7米,长317米

共53孔

用学生收集的资料信息来作为练习,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如何把握说明文的几大要点。

作业提示:

此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运用已有知识中加深理解,并使之转化为能力。

设计说明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内容浅显易懂,倘若按照一般的教学要求,用两节课时间来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说明方法,时间绰绰有余,但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显得苍白干瘪,学生注意力必然分散,学习积极性不会高。

因此,在设计时注意从广度上开拓,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介绍乡土桥梁名胜,引进桥梁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学生吸取多种营养,尽量把课上丰富。

从深度上探讨,加强学生的理解力。

设计了将收集的图片与课文的比较,探讨为何选择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在比较中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对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有了了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深思质疑,用疑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动力,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传授给学生,而是带给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要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对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对说明文的本质特征、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大大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