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2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8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版安全课程教学大纲DOC

课程编号:

0829120116SSEG

《安全系统工程》(SafetySystemEngineering)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预测、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二、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安全学原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掌握安全检查表编制、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数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二)掌握系统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掌握系统安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了解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的发展趋势。

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1.绪论

系统、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的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趋势。

2.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预先危险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因果分析。

3.系统安全预测

系统安全预测的基本原理;经验推断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计量模型预测法。

4.系统安全评价

系统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指数评价、综合评价等方法。

5、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决策、固有危险控制技术、灾难性事故的应急响应。

6、计算机技术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系统安全分析计算机软件的算法原理及演示。

(二)研讨的教学内容

(1)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2)现行安全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计算机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课

讨论课

实验

电教

小计

(一)绪论

4

2

(二)系统安全分析

12

2

20

(三)系统安全预测

8

10

(四)系统安全评价

8

2

10

(五)系统危险控制

6

4

(六)计算机在安全系统工程中应用

4

2

2

合计

42

6

48

七、主要参考书

1.林柏泉,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张景林,林柏泉.安全学原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StandardPracticeforSystemSafety(MILSTD882E).DEPARTMENTOFDEFENSE,USA,2005

八、评价方法

考试+作业。

九、说明

(一)安全系统工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安全学原理。

(二)本大纲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

大纲制定者:

林柏泉教授

大纲审定者:

刘贞堂教授

大纲批准者:

李增华教授

2012年12月

课程编号:

0829110216CMBS

《燃烧学》(Combustion)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与消防工程专业主干课。

通过燃烧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燃烧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燃烧发生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以及燃烧设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可燃系统的着火方式以及着火、灭火发生的机理与条件,掌握气、液、固三种不同相态可燃物的燃烧及火焰传播特性,掌握气、液、固可燃系统爆燃(轰)动力灾害发生的机理及防治方法,了解固体可燃物阻燃的基本原理及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燃烧学科的发展历史及最新进展;

2、掌握燃烧发生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以及燃烧设计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可燃系统的着火方式以及着火、灭火发生的机理与条件;

4、掌握气、液、固三种不同相态可燃物的燃烧及火焰传播特性;

5、掌握气、液、固可燃系统热动力灾害发生的机理及防治方法;

6、了解固体可燃物阻燃的基本原理及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1.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燃烧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其最新进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第二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燃烧反应的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燃烧的本质及燃烧反应关键参数的计算。

第三章燃烧的物理基础

燃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学基本方程(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及物质传递)。

第四章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

可燃物的热自燃理论、点燃理论,链式反应理论,开口系统的着火与灭火分析。

第五章可燃气体的燃烧

预混气体火焰的传播理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简化计算,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确定方法,爆轰的发生机理,爆炸灾害预防。

第六章可燃液体的燃烧

可燃液体的蒸发,闪燃与爆炸温度极限,液体的着火与稳定燃烧,原油及重油燃烧时的沸溢和喷溅。

第七章可燃固体的燃烧

可燃固体着火燃烧理论,典型可燃固体燃烧特性,固体阴燃、粉尘爆炸,固体材料的阻燃的基本理论。

第八章室内火灾概述

室内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研讨的教学内容

研讨内容

(一):

常见的防灭火技术措施及其所涉及的燃烧学理论基础?

研讨内容

(二):

气、液、固的燃烧理论对其安全存放与灾害预防有何指导意义?

3.实验的教学内容

4.实习的内容

5.上机的教学内容

6.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

自学内容

(一):

燃烧学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沿;

自学内容

(二):

固体阻燃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7.其它的教学内容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授

研讨

实验

实习

上机

自主学习

其它

小计

(一)绪论

2

2

(二)燃烧的化学基础

4

4

(三)燃烧的物理基础

4

4

(四)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

10

10

研讨内容

(一)

2

2

(五)可燃气体的燃烧

8

8

(六)可燃液体的燃烧

6

6

(七)可燃固体的燃烧

8

8

研讨内容

(一)

2

2

(八)室内火灾概述

2

2

合计

44

4

48

七、主要参考书

1、张奇,白春华,梁慧敏编著.燃烧与爆炸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崔克清主编.安全工程燃烧爆炸理论与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3、付维彪著.燃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八、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

采用笔试及作业综合评定成绩,其中笔试成绩占85%,作业成绩占15%。

九、说明(包括: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自学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他专业运用此大纲的意见等)

学习本课程时,应提前配套选修完安全基础课程。

 

制定者:

李庆钊

审定者:

刘贞堂

批准者:

李增华

课程编号:

0829220116MVET

《矿井通风》(MineVentilation)课程教学大纲

40学时2.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本课程专业英语的熟练运用能力。

二、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采矿工程。

三、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采矿学(采矿通论)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要在煤矿现场经过认识实习后开课。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矿井通风的科研、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1.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矿井空气(Chapter1Mineair)

第二章矿井空气动力学(Chapter2Energyandbehaviorofmineair)

第三章井巷通风阻力(Chapter3Mineventilationlosses)

第四章通风动力(Chapter4Ventilationdynamics)

第五章局部通风(Chapter5Auxiliaryventilation)

第六章通风网络风流分配规律(Chapter6ventilationnetworkanalysis)

第七章采区通风(Chapter7Miningdistrictventilation)

第八章矿井通风系统设计(Chapter7Designofmineventilationsystem)

2.研讨的教学内容

矿井通风设备发展、局部通风参数系统与灾害防控、风网参数计算实例分析、采区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案例。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授

研讨

实验

实习

上机

自主学习

其它

小计

第一章

3

第二章

3

第三章

4

第四章

4

2

第五章

4

2

第六章

6

2

第七章

2

2

第八章

4

2

合计

30

10

七、主要参考书

1.WangDeming.MineVentilationandSafety.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Press,2007.

2.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开岩.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理论及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学诚,王省身.中国煤矿通风安全工程图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八、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

平时成绩(研讨、作业、出勤等):

30%;

考试成绩:

70%。

九、说明(包括: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自学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他专业运用此大纲的意见等。

1、本课程讲授前,要求学生已参加煤矿实习。

2、本课程讲授时,最好与矿井通风的相关实验同步。

制定者:

周福宝

审定者:

刘贞堂

批准者:

李增华

课程编号:

0829210216SMAC

《安全监测监控》(Safetymonitoring)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

培养具有监测监控基础理论知识,通晓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的基本原理;掌握煤矿生产中各种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能独立进行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选型设计、现场配置设计;并对煤矿综合信息化技术具有初步了解的应用型本科安全技术人才。

二、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矿山通风与安全等专业。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内容广泛,且综合性强,适宜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进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

采煤概论或采矿学、矿井通风、煤矿火灾防治、矿井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煤矿电工学、仪器分析等。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理解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我国煤矿监测监控技术水平及应用现状,理解煤矿监测监控技术的三大技术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2、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监控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有关监控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熟练掌握煤矿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具有选型、校准、使用及维护的良好技能;

4、理解PLC的特点和工作原理;理解PLC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技巧;会设计简单的PLC应用系统。

5、掌握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风电瓦斯闭锁装置、胶带输送机监测系统等煤矿安全监测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具有合理选择、现场布置设计及使用分析的能力。

6、理解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典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并能依据具体矿井实际条件进行安全综合监测监控系统的选型设计。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1、绪论

安全监测监控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等;监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典型煤矿现代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情况等。

2、矿井安全检测方法与传感器

矿井安全监测方法;传感器的基本理论;矿用传感器的的类型和基本原理;传感器的设置方法与应用。

3、PLC系统原理及应用

PLC的定义、特点和分类;S7-200PLC可编程控制器简介;S7-200PLC程序设计;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1简介;PLC系统的基本应用。

4、安全监测子系统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风电瓦斯闭锁装置;瓦斯抽放监测系统;胶带输送机监测系统;外因火灾应急救援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注浆监测系统等。

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KJ4系统;TF-200监控系统;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KJ90NA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

六、建议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课

讨论

录像

实验

上机

小结

1、绪论

2

2

2、矿井安全检测方法与传感器

20

2

22

3、PLC系统原理及应用

10

2

12

4、安全监控子系统

8

8

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

2

4

合计

42

6

48

七、主要参考书

1、蒋曙光,吴征艳,邵昊编.安全监测监控.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2、煤炭工业部安全司编.矿井安全监控原理与应用.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3、范天吉主编.煤矿监测监控综合技术手册.长春:

吉林电子出版社,2004.

八、课程评价方式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计100分)。

卷面成绩由闭卷考试获得,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通过出勤(10分)、课上回答问题(10分)、专题讨论(10分)三个方式给予,占总成绩的30%。

九、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建设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参考书的作用及最新技术资料的收集补充。

2、第四章“安全监控子系统”中的内容可根据课时情况作适当删节。

3、第五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只重点讲解其中一种典型系统。

大纲编写者:

蒋曙光教授

大纲审定者:

刘贞堂 教授

大纲批准者:

李增华教授

2012年12月

课程编号:

0829220216PCMF

《矿井火灾防治》(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MineFire)课程教学大纲

32学时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矿井火灾防治是安全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矿井火灾防治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二、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三、先修课程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燃烧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煤矿火灾的基本情况

2、要求学生掌握矿井火灾发生时风流的紊乱及防治措施

3、要求学生掌握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煤自燃特性及防治技术和手段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1.矿井火灾防治基础

主要讲述燃烧的基础知、矿井可燃物及特性、矿井燃烧产物及其危害、自燃的基础理论等。

2.煤的自燃及特性

主要讲述煤的基础特性、煤的自燃假说、煤的自燃过程及影响因素、煤低温氧化特性、煤自燃倾向性及自然发火期等。

3.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

主要讲述煤矿井下自然发火条件及易自然发火地点、煤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外因火灾的监测、火源位置的探测及判别等。

4.煤自燃的防治理论及技术

主要讲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堵漏与均压防灭火技术、注浆防灭火技术、惰性气体防灭火技术、凝胶防灭火技术、阻化剂防灭火技术、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等。

5.矿井火灾时期的风流紊乱

主要讲述风流紊乱的基本形式及产生原因、风流紊乱的放生条件、风流紊乱的实验研究、风流紊乱的实际案例、防止风流紊乱的措施等。

6.矿井外因火灾的防治

主要讲述矿井消防水系统、井下消防器材和设施、外因火灾的预防及灭火技术、胶带输送机火灾的防治、计算机技术在矿井火灾救灾决策中的应用等。

7.矿井火区的封闭与启封。

主要讲述矿井火区的封闭、矿井火区的启封、火区启封案例分析等。

(二)研讨课的教学内容

1.矿井火灾时期灾害演化及应急处理

2.煤自燃特性及自燃火灾防治技术

3.矿井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

(三)录像课的教学内容

(四)实验的教学内容

(五)实习的内容

(六)上机的教学内容

(七)其它教学方式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课

研讨

录像课

实验

实习

上机

小计

(一)矿井火灾防治基础

2

2

(二)煤的自燃及特性

2

4

6

(三)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

2

2

4

(四)煤自燃的防治理论及技术

4

4

8

(五)矿井火灾时期的风流紊乱

2

4

6

(六)矿井外因火灾的防治

2

2

(七)矿井火区的封闭与启封

2

2

4

合计

16

16

32

七、主要参考书

1.王德明.矿井火灾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省身.矿井火灾防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4.张国枢.煤炭自燃理论与防治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5.徐精彩.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八、考核方式(包括作业、测验、考试等及其所占比例)

考试成绩:

85%,平时成绩:

15%。

九、说明(包括:

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对自学内容的指导意见、其他专业运用此大纲的意见等。

无。

制定者:

秦波涛教授

审定者:

刘贞堂教授

批准者:

李增华教授

课程编号:

0829211016PCMG

《矿井瓦斯防治》(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MineGas)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矿井瓦斯防治对煤矿的矿井建设与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煤矿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业务。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的理念、国内外瓦斯治理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煤矿瓦斯的性质、生成、赋存、流动、涌出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掌握煤矿瓦斯抽采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抽采指标;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特征、防治突出的工作程序、主要措施和突出预测指标;掌握瓦斯爆炸及瓦斯突出发生的条件、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使学生熟悉瓦斯参数、涌出量的测定与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初步的煤矿瓦斯抽采设计,具有分析与解决矿井瓦斯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与技能。

二、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

三、先修课程

煤矿地质学、采矿通论、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煤矿瓦斯灾害的现状和煤矿瓦斯防治的现行方针,了解煤矿瓦斯治理理念的发展和防治效果。

2.掌握煤层瓦斯的基本性质、生成、赋存规律;熟悉煤层瓦斯吸附-解吸的主要特征;掌握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测定与计算方法,了解含瓦斯煤的力学性质与渗透性能。

3.掌握矿井瓦斯流动的主要形式,了解瓦斯流动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4.掌握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掌握煤矿瓦斯抽采的方法分类及抽采达标的评判指标。

6.了解煤矿“地面与井下结合”的采前抽采、采中抽采、采后抽采和综合抽采的主要瓦斯抽采方法、条件与标准,掌握地面压裂钻井、本煤层和邻近层瓦斯抽采的原理、钻孔布置原则、钻孔参数的确定与提高抽放瓦斯效果的技术途径;掌握瓦斯抽放设计方法与设备选型。

7.掌握矿井动力现象的分类、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及规律、突出预测及鉴定的方法,掌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工作程序、区域性瓦斯治理、局部瓦斯治理方法的原理、参数、工艺与适用条件;了解突出矿井的主要安全防护措施;掌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相关理论在石门与岩石井巷的应用。

8.了解并掌握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安全技术参数,判定井下气体的爆炸危险性;掌握预防瓦斯爆炸的基本措施。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

1.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概述

煤矿瓦斯概述;我国煤矿瓦斯灾害现状;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的现行方针;煤矿瓦斯防治的理念与效果。

2.煤层瓦斯赋存

煤层瓦斯的生成与组分;煤层瓦斯的赋存状态和垂向分带;煤的孔隙特征;吸附-解吸性能;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测定与计算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含瓦斯煤的力学性能与渗透性能。

3.煤层瓦斯流动与涌出规律

煤层内瓦斯流动的基本规律、基础理论及其模型;矿井瓦斯涌出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矿井瓦斯等级及其鉴定。

4.煤矿瓦斯抽采及设计

煤矿瓦斯抽采方法分类;煤层瓦斯抽采指标;地面采前抽采瓦斯方法;本煤层采前抽采瓦斯方法;邻近层采前抽采瓦斯方法;采中瓦斯抽采方法;采后瓦斯抽采方法;煤矿综合瓦斯抽采方法;煤矿瓦斯抽采方法设计、抽采系统选型与管理。

5.煤(岩)和瓦斯突出及其防治

矿井动力现象的分类,煤(岩)和瓦斯突出概况;突出假说、突出的过程和突出机理;突出发生的一般规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工作程序;煤矿突出危险性鉴定、区域划分和瓦斯地质图绘制;区域性的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石门及岩石井巷揭煤防突措施;突出矿井的安全防护措施。

6.矿井瓦斯爆炸及其预防

矿井瓦斯爆炸及其机理;瓦斯爆炸的传播及其后果;煤矿爆炸性气体的安全技术参数;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

(二)研讨的教学内容

煤矿瓦斯的“安全、能源、环境”三重效益和国家政策分析;

煤矿瓦斯抽采方法和抽采指标;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案例分析;

煤矿瓦斯爆炸案例分析;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程序和区域性瓦斯防治方法;

煤层瓦斯赋存参数测定方法及突出危险性评价。

(三)录像课的教学内容

煤与瓦斯突出及案例分析;矿井瓦斯爆炸及案例分析;瓦斯治理新技术和新装备。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授

研讨

实验

实习

上机

自主学习

其它

小计

㈠煤层瓦斯灾害防治概述

2

2

4

㈡煤层瓦斯赋存

2

2

5

㈢煤层瓦斯涌出与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