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210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docx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129删政策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

(初稿)

 

舟山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优势、条件和意义2

(一)优势2

(二)条件4

(三)意义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奋斗目标11

三、空间布局和岛屿功能定位13

(一)空间布局:

一个主体、突出中心、拓展两翼13

(二)重点开发建设十大岛14

(三)完善岛屿主体功能16

四、突出核心功能,建设国际物流岛18

(一)突破口岸监管模式,建设海岛特色海关特殊监管区18

(二)突破港口开发模式,建设核心港区19

(三)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19

(四)完善海陆联动的集疏运体系19

(五)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升服务功能20

(六)强化港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支撑能力20

(七)依托深水港口群和交易平台,大力发展航运业20

五、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21

(一)港口物流产业集群21

(二)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集群21

(三)临港石化产业集群22

(四)海洋旅游产业集群22

(五)现代渔业产业集群23

(六)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产业集群23

(七)大宗物资加工产业集群24

(八)海洋能源产业集群24

六、建设全国领先的海洋科教基地24

(一)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24

(二)加快教育事业发展25

(三)建设海洋人才聚集高地25

七、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25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26

(二)扎实推进美丽海岛建设26

(三)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26

八、要素支撑保障26

(一)集疏运支撑体系建设27

(二)水电支撑体系建设27

(三)土地支撑体系建设28

(四)金融资金保障体系建设29

(五)人才科技保障体系建设29

(六)海洋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30

九、创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机制30

(一)创新海洋海岛开放政策30

(二)创新土地管理政策31

(三)创新财政税收政策32

(四)创新金融政策32

(五)创新产业发展政策33

(六)创新基础设施政策33

(七)创新海洋科技教育政策。

34

十、强化组织实施34

(一)加强组织领导34

(二)加强组织落实34

(三)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34

附表35

附图38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

 

21世纪是海洋经济世纪,全球产业、要素、资源等向沿海地区集聚趋势更加明显,世界各国纷纷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争夺海洋权益,把它作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所在。

我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再掀高潮,特别是东部沿海各省市纷纷提出海洋发展战略,并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海洋经济成为新一轮东部率先的核心内容。

我省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港航强省”和“海上浙江”的总战略,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经济成为浙江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战场。

舟山是全国海洋资源最丰富、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块和重中之重,是长三角海洋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具备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行区的条件和优势。

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提出“设立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为充分发挥舟山独特的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舟山群岛开放开发,打造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枢纽港和国际物流岛,提高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积极探索海洋综合管理,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海岛开发保护探索新模式,特制定《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

一、优势、条件和意义

舟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设区市,素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之美誉。

全市辖两县两区,常住人口106万。

(一)优势

1、独一无二的群岛资源优势。

舟山以岛设市,全市有大小岛屿1390个,占全省45%、全国25.7%。

其中住人岛屿140个、万人以上住人岛屿11个。

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其中舟山本岛面积502.6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

海域面积从内海角度计算有2.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9.1%、全国5.6%,加上专属经济区部分,海域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2.3%、全国3.7%。

众多岛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构成全国唯一的外海深水岛群。

2、日益突出的战略区位优势。

舟山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面向太平洋,是我国大陆地区唯一深入太平洋的海上战略支撑基地。

舟山与东北亚及西太平洋一线主力港口大连、青岛、釜山、长崎、高雄、香港等,构成一个近500海里等距离扇形海运网络,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见图1)。

随着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相继建成,天堑变通途,舟山融入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作为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3、举世罕见的深水岸线优势。

舟山港域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4处,总长279.4公里,占全省55.2%,全国18.4%,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198.3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7.9公里。

按每公里深水岸线承载500万吨年吞吐能力的系数测算,舟山港域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相当于目前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的总和。

深水岸线中现已开发利用的约120公里,尚未利用的有160多公里。

54段适宜开发的岸段中,41段尚未开发利用。

舟山港域航道畅通、港池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有可通航15万吨级船舶航道13条、通航30万吨级船舶航道3条。

有锚地50处,锚泊作业面积达390平方公里,其中可锚泊10万吨级船舶锚地20个,锚泊30万吨级船舶锚地5个。

港池受群岛环抱,水深浪小,少淤不冻,综合建港条件十分优越,能满足第六代、第七代集装箱船以上和大型油轮、大宗散货船舶及更先进船型的通行和靠泊,是我国建设大型现代化深水港和大宗战略物资中转、储运、加工、贸易基地的最理想港址。

4、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优势。

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嵊泗列岛和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岱山岛、桃花岛,以及众多的海洋特色休闲旅游岛屿,普陀山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舟山已经成为中国海岛海洋旅游的聚焦点、长三角海洋旅游目的地、海内外佛教朝拜圣地。

舟山海洋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蓝天、白云、青山、阳光、沙滩,令人神驰向往。

5、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

舟山海域内盛产鱼、虾、贝、藻类等海水产品500多种,有海洋生物1000多种,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2007年荣获了“中国海鲜之都”称号。

同时,舟山风能、潮汐能、潮流能、海洋围垦滩涂、海底油气、矿产等资源非常丰富。

经调查,全市近中期可开发风电装机容量为570万千瓦左右,其中陆地风电场约3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约540万千瓦;全市可开发的潮流能规模相当于8个秦山核电站;全市有不可多得的淤涨型滩涂资源,共有5米等深线以上可围垦滩涂面积595平方公里,2020年前可围垦造地200平方公里,具有综合开发的资源条件。

(二)条件

1、初具规模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市海洋经济呈现结构逐步优化、实力明显增强、贡献日益突出的良好发展势头。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3亿元,“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速达到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387元,约7375美元,位居全省第4位,长三角16城市第10位。

2009年,财政总收入76.9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78亿元。

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1165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35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7.2%,是全国地级市中海洋经济比重最大的城市。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2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12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9.6︰46.6︰43.8。

2、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发展结构。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主导的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体系。

2009年,全市实现临港工业总产值763.9亿元,其中船舶工业实现产值432.7亿元,造船完工量356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近十分之一。

舟山作为国家重要的大宗战略物资基地,已初步建成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最大的商品原油储运基地和矿砂中转基地、全省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舟山港域现有生产性码头泊位3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3个,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5个。

2009年,舟山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1.93亿吨,连续十年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十位。

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5亿元。

全市海洋水产品捕捞总量120万吨左右,占全省的37%、全国的5%;其中远洋渔业产量10.4万吨,占全省的80%、全国的13%。

3、大为改善的海洋基础设施网络。

以“登陆战略”为导向,组织实施了舟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大建设,极大缓解了海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瓶颈制约,为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交通方面。

历经十年建设,投资130亿、全程50公里的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交通瓶颈阻碍得到极大破除,舟山已融入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

水上交通远洋运输直达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港口,国内运输通达沿海各大港口城市,岛际高速客运、轮渡航线的密度和舒适度不断提高。

民航普陀山机场于1997年8月正式开通航线,“海、陆、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水电方面。

认真实施“舟山发展水为先”战略,建成了年均引水量2160万立方的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全面启动了大陆引水二期工程,一批海水淡化工程陆续建成,形成了本地蓄水、大陆引水、海水淡化三位一体的水源系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220千伏舟山与大陆联网工程和舟山发电厂“上大压小”3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入运行,电力要素得到可靠保障。

4、保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系统。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通过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发展低碳经济,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较好。

全市海域没有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事件,海洋生态水质进一步改善。

舟山的青山绿水和大气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是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2009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和等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达到99.4%,是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城市,走出了一条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道路。

5、不断增长的海洋科教力量。

全面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等科教机构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围绕海洋科技研发,共同建设舟山研究中心和科技示范岛。

创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舟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等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首制船项目、海洋生物保健品、传统产业高新化项目顺利实施。

6、日益完善的海洋海岛开发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对全市海岛的深水岸线、旅游景观、滩涂浅海等资源,做到科学论证、依法审批,取得较好效果,形成了一批科学有效利用资源的典型。

制订海洋功能区划、无居民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设立马鞍列岛等海洋特别保护区等,海洋海岛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科学保护有序化和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

(三)意义

1、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战略安全。

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资源国情决定我国战略性资源物资需要大量进口,长三角及长江流域是消耗资源物资的主要区域。

而这些战略物资将主要通过海上运输从境外到达我国。

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加快舟山深水港群开发,打造以大宗商品为主的国际物流岛,增强国家大宗战略物资储备中转能力,确保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大宗战略物资储运中转安全。

2、有利于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维护海洋权益。

目前,世界各国开发海洋、抢占海洋资源、争夺海洋权益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与西太平洋利益各方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从我国疆域看,唯独舟山群岛和台湾岛真正深入太平洋,无论是拓展战略空间,还是维护国防前哨阵地,舟山都是重要战略支点和桥头堡。

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加大开放开发,充分挖掘发挥舟山独特而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优势,有利于将舟山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世界各大洋拓展战略空间的前进基地和海上综合支撑基地,成为我国开发、保护、利用东海油气、海底多金属核等海洋战略资源的前沿阵地,这也是国家在西太平洋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

3、有利于探索群岛开发开放新模式,建设我国海洋综合开发基地。

目前,世界各国海洋开发已从沿海走向近海、远洋,从浅蓝走向深蓝,海岛是海洋资源中的核心资源,也是开发海洋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

一是海岛直接涉及国家的主权安全,岛屿及其周围海域,对于所属国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和重大战略价值,军事学家把海岛形象的比喻为“永不沉没的航母”;二是海岛的存在,就必然会形成岸线、滩涂等其它资源,可以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点和前进支点,如果说沿海地区是海洋开发的支撑和依托,那么海岛就是海洋开发的前沿和核心。

三是海岛是海陆兼备的重要海上疆土,具有特殊的功能区位,海岛与其周围的海域组成的海岛生态系统,是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物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等。

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有利于探索我国群岛开发开放新模式,为今后开发南沙和其他海岛,建设我国各类、各大洋海洋综合开发基地打下扎实基础。

4、有利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探索转型升级新途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发展海洋经济首次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重点,已成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国家发改委已启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推进现代海洋产业的培育发展,有助于为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海洋海岛特色的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

5、有利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培育我国东部经济新的增长点。

宁波-舟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有助于畅通南北海运、江海联运通道,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差异化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陆岛联动,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区域竞争力,培育我国东部经济新的增长点。

6、有利于摸索海洋资源保护开发新路子。

由于海洋经济粗放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加上陆源排海污染管理联动不够严密、涉海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原因,我国海洋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海岛港湾、滩涂湿地等利用水平整体上尚不高,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形势已较为严峻。

设立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有助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学、全面、有序地推进海洋、海岛资源的综合开发管理,加快海洋经济的集约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积累、提炼经验。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健全海洋生态保护机制,探索建立全面开发开放海洋海岛政策体系,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全国重要的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科教、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高地和示范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开放为先,加快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促开发,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符合海洋海岛开发实际需要的全面开放开发政策框架体系,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海洋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体制机制环境,探索一条海岛地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2、坚持群岛开发,全域推进原则。

发挥舟山群岛岛屿众多优势,坚持全面开发开放和科学保护利用,充分发挥陆、岛、港、湾、滩、海、礁等众多海洋海岛资源特色,全域推进、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形成比较特色优势。

3、坚持突出重点,错位竞争原则。

坚持发挥深水岸线、战略区位和群岛优势,推进陆岛联动、江海互通,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重点打造三位一体的大宗散货中转枢纽港,实现和周边港口地区错位竞争,发挥差异化优势,形成特色竞争能力,增强服务全中国的能力。

4、坚持逐岛规划,功能定位原则。

按照各岛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功能定位,逐岛规划、统一开发,打造一系列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特色鲜明的功能岛,实现岛屿分工不同、特色鲜明、利用集约、互为补充、相互对接的开发格局。

5、坚持集约开发,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海洋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利用岸线、岛屿、土地等资源,积极推广低碳经济模式,推进城市集聚发展、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海岛海洋联动保护,提高海洋开发的集聚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

一是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就是要把舟山群岛打造成为国际物流岛,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宗散货国际枢纽港和国际贸易中心。

实施港口全面开放和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拓宽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面向东亚、融入世界、联结长江流域强大战略经济体的第一桥头堡和海上开放门户。

二是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就是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海洋工业、海洋服务业、海洋渔业、海洋高新产业等现代海洋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形成港口物流、船舶与临港装备、临港石化、海洋旅游、现代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大宗物资加工、海洋能源产业等具有规模经济、现代技术、领航优势的战略产业集群,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营销和强大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三是成为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就是要发挥群岛和海洋生态环境优势,陆海互动、港城联动,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体化、中心化、个性化和生态化,营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新型海上城市形态,建设美丽海岛、智慧城市,形成在长三角区域世界级城市群中具有群岛特色、城乡一体、山海秀美、生态和谐的港口宜居城市。

其中,核心功能定位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物流岛。

统筹考虑舟山群岛的综合优势,其核心功能定位是建设中国最重要的以大宗散货中转、储运、加工、贸易枢纽港为战略内容,以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国际物流岛,发展全球性、枢纽型、现代化港口物流大产业,确保国家经济战略安全。

这是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在产业方面的现实突破口和关键核心内容,也是服务全国主要功能体现,更是实现三大战略定位最现实基础。

2、“十二五”期间奋斗目标。

按照“二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定形”的总要求,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翻一番,达到12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万元,再造一个舟山。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海洋经济总产出超过2300亿元,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860亿元,占GDP比重达72%。

港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4亿吨。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R&D达到1.8%。

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基本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一座国际性、现代化、生态型的城市。

三、空间布局和岛屿功能定位

根据不同岛屿所拥有的不同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自然生态特征,因岛制宜,充分发挥岛屿的资源优势,整体上打造“一个主体、突出中心、拓展两翼”的空间布局(见图2),个体上打造特色鲜明的各类产业岛。

(一)空间布局:

一个主体、突出中心、拓展两翼

一个主体:

是指推动由舟山跨海大桥等贯通的金塘、册子、富翅、里钓、舟山本岛、长峙、鲁家峙、朱家尖等岛屿作为一个发展主体。

在舟山本岛推进“南生活、中生态、北生产”的布局,北生产指的是舟山本岛北部临港产业发展区。

中生态指的是舟山本岛中部以黄杨尖山脉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区。

南生活指的是舟山本岛南部以定海城区、临城新区和沈家门城区为主的城市发展带。

产业北拓、人居南进、生态保护,加快以临城新区和新港工业园区为核心的舟山海洋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构建以定海城区-临城新区-沈家门城区为横轴,舟山海洋科学城为纵轴的“十”字型城市新格局。

突出中心:

指的是以舟山海洋科学城为核心,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构筑舟山城市新的形态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舟山海洋科学城主要范围包括舟山本岛北部经济开发区和南部临城新区,加快实施城市与产业互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发展战略,重点打造科技创意研发区、现代临港产业区、港航综合商务区、海洋高教科研区、现代港口物流区、生态保护区、城市宜居区等七大功能区。

重点发展船舶工业与临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和港航服务、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融信息、研发创意、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全面建成主要城市交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卫生设施、休闲度假设施、旅游购物设施、商贸服务设施、绿化生态设施等,打造成全市最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拓展两翼:

指的是拓展南北两翼。

北翼,指的是岱山、嵊泗两县诸岛,依托已建成的东海大桥和规划推进中的岱山-舟山本岛跨海大桥,形成“北接上海、南连本岛”的发展格局,重点开发岱山本岛、衢山、长涂、秀山、洋山、泗礁等核心区块。

南翼,指的是舟山本岛南部以六横为核心的诸岛,依托正在推进中的六横—宁波疏港公路,形成“北联本岛、西接宁波”的发展格局。

重点开发六横、虾峙、蚂蚁、桃花等核心区块。

(二)重点开发建设十大岛

1、金塘岛。

位于舟山本岛西南侧海域,与宁波北仑、镇海隔海相望,包括金塘岛、大鹏岛和金塘岛北部围垦及沿岸区域。

重点发展以国际集装箱的中转、储运和增值服务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业,兼顾发展海洋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

2、六横岛。

位于舟山群岛南部、象山港口门外海域,与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隔海相望,包括六横岛、佛渡岛、凉潭岛及其邻近区域。

重点发展船舶和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大宗物资加工、海洋能源、临港石化等临港产业,积极培育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

3、衢山岛。

位于舟山群岛中北部海域,包括衢山岛及其附近的黄泽山、小衢山、鼠浪湖、双子山、泥螺山等岛屿。

重点发展以油品、铁矿石、煤炭、木材及件杂货等大宗商品的储运、中转、加工、贸易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业,以及海洋船舶、临港装备制造、海洋风能等产业。

4、舟山本岛西北部。

位于舟山岛西北部,包括长白岛、定海马岙—岑港、外钓岛等区域。

重点发展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船舶配件等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和油品的仓储、加工、中转、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港口物流业,打造成为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和港口物流基地。

5、岱山岛西南部。

位于舟山群岛中部海域,岱山岛的西部,包括岱山经济开发区及其西、北侧的废转盐田和围垦土地。

依托现有船舶修造企业和船舶配件生产企业,重点发展船舶修造、船舶配件等船舶工业和临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6、泗礁岛。

位于舟山本岛北部海域,为嵊泗列岛的主岛和嵊泗县政府所在地、包括徐公岛。

重点发展以大宗散货储运、中转、加工和配送等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业。

同时发挥国家列岛型风景名胜区天然旅游资源优势,丰富嵊泗旅游产品体系,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7、朱家尖岛。

位于舟山本岛东南部近岸海域,包括朱家尖、桃花和登步等多个岛屿。

依托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以海洋观光、海岛度假、佛教文化体验等为主的海洋旅游业。

8、洋山岛。

位于舟山群岛中北部海域,包括大洋山、小洋山及其附近岛屿。

突出与洋山保税港区功能相配套的临港物流与增值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为国际集装箱物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