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01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十二单元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历史背景

经济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

文化

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

1.思想主张

(1)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提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斥责理学虚伪。

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抨击君主专制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他反对男尊女卑,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赞扬改革;主张人人平等,尊重生命;肯定农民起义;批判“重农抑商”,主张理财,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2.历史评价

(1)李贽是我国反专制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纲常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

三、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协力合作关系;主张限制君权,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认为天下之人应该是国家的主人,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②经济上: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①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②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开明君主理想化的追求中,保留着传统的印记。

易错辨析

 黄宗羲思想的实质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2.顾炎武

(1)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亡国指某姓王朝的灭亡;亡天下指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破坏,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②思想上:

主张经世致用。

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作风;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③学术上:

注重实学,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2)影响

①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3.王夫之

(1)思想主张

政治上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不断发展,后代必然胜过前代;因此,他反对复古,主张社会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革

经济上

重视工商业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

唯物

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影响

①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评价

(1)反传统,反教条,冲击了君主专制和儒家纲常伦理道德,有利于思想解放,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

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3)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在新形势下获得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4)在本质上并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限。

考点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

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中学西传:

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2.“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针对练1

 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

“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中的“他”(  )

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提高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答案 C

解析 “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他是指顾炎武。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是顾炎武的主张,故C项正确。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经济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考点二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认识

(1)进步

①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

①从内容上看:

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从地位上看:

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③从影响上看:

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④从性质上看:

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针对练2

 (2018·山西六校四联)章太炎曾说:

“船山(王夫之)学术为汉族光复之原,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于斯。

”章太炎这样说的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

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章太炎认为,王夫之的学说是“汉族光复之原”,近代的民族运动都受其思想的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王夫之的学说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故选D项。

王夫之的学说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项错误。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原因

缺乏政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经济基础和

阶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缺乏思想基础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缺乏群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主观原因

自身缺陷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家国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内生驱动力,是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当今我们所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中国精神与世界精神、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契合点,是用东方价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的利器。

材料 受到“作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影响的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揭开了中西文化交汇激荡的历史篇章。

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天儒冲突”。

天儒礼仪之争,最初只是一个译名之争。

基督教中的造物主Deus音译为“徒斯”,但这两个字的中文含义不明,利玛窦强调耶儒相通,采取“多与孔、孟合”的路线,将其译为“天主”或“上帝”。

除此之外,礼仪之争更主要的是祭孔和祭祖问题。

中国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宗教”单位,宗教信仰的发生、传授,宗教仪式的举行多以家庭为中心。

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主要是对祖先的拜祭。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教师在伦理关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夫子作为“万世师表”,被中国人当作圣人一样受到供奉祭祀。

祭孔因而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

然而基督教是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这是其十戒中的第一条。

礼仪之争由一个理论问题演变成清王朝与教廷之间的直接冲突。

清朝雍正年间,终于全面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据刘海鸥《天儒冲突:

中西方家庭伦理的初次冲撞》整理

要求: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伴随着“天儒冲突”,根据材料概括“天儒冲突”的表现。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造物主译名上,中国音译为“徒斯”,含义不明,后将其译为“天主”或“上帝”,突出其地位。

②在祭拜对象上,中国祭拜自己的祖先和万世师表的孔圣人,而西方把尊奉和敬拜天主作为第一教义。

③在政治上,清王朝与西方教廷之间发生了直接冲突,雍正皇帝全面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播。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要求:

阅读材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

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

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

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

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

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发现问题:

黄宗羲曾经参加反清斗争,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思考:

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有什么现实意义?

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变化:

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原因:

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意义:

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2018·课标全国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 D

解析 D对: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氛围。

2.(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 C

解析 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1.(2019·大理模拟)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这表明李贽(  )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千校联盟”5月高考冲刺预测,2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

A.主权在民B.君民平等

C.反对君主专制D.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早期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

3.(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28)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

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

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

这主要体现了(  )

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

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

答案 C

解析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距离晚清不过一百多年时间,刊印王夫之的著作不能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是受到列强入侵冲击的产物,故B项错误;曾国藩等刊印王夫之的著作,是在西方冲击下传承传统文化,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故C项正确;材料未突出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项错误。

4.(2019·威海模拟,27)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

这实际上是(  )

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现存等级秩序的抵制,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河间模拟)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其意在于(  )

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

C.重塑孔子权威D.反对儒家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李贽主张应正确看待孔子,不能迷信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思想教条。

2.(2018·保定模拟)顾炎武认为:

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

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的一种。

材料中顾炎武(  )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答案 C

解析 “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

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见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

3.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

由此看出二者都(  )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得出二者都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

4.(2019·南昌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崇实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

答案 B

解析 从“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做学问时每一个人的思想、想法是不可能统一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5.(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7)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

6.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化“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

这说明王夫之(  )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不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答案 B

解析 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学“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等主张,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因为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故其所提倡的并非“尊公轻私”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C项错误;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而并未“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

7.(2018·泸州模拟)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

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时代对李贽的评价是不同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8.(2019·衡阳模拟)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的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答案 D

解析 君主立宪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故C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D项正确。

9.(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27)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

明末清初,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