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932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docx

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

必修二气压带和风带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型高压,丁是热力型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2.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四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所示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4.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下图为“沿20°E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若下列各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6.能代表图中c风带的风向为(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7.下列关于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高温多雨

B.冬季盛行西南风

C.受信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D.常年受副高控制

下图为“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M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盛行西南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M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9.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N地(  )

A.终年高温多雨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

C.夏季高温多雨

D.终年炎热干燥

下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0.甲处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

A.90°N

B.30°S

C.0°

D.90°S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副热带高压,丁是极地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2.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15.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以下两题。

16.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大约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7.该季节我国各地的天气特征和形成原因分别为(  )

A.低温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寒冷干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高温多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下图表示东亚地区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

回答以下两题。

18.189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东北干旱

B.黄河流域洪涝严重

C.江南梅雨期很短

D.珠江流域干旱

19.进入2015年冬,华北地区经历了多次雾霾的红色预警,这种情况与下列哪年最相似(  )

A.1923

B.1900

C.1968

D.1991

二、双选题

三、非选择题

2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此图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季节)。

2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分布特点上有何差异?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

(4)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盛行____________风,D地盛行____________风,我国的气候以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22.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3)据图分析,⑤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类型⑥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四幅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状况的分别可能是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

(2)比较①地与②地气候的差异(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3)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明显不同,试分析其成因。

(4)结合④和⑥两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两地气压带和风带对两地气候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仔细读图,60°N处有乙、丙两支气流相遇,乙气流爬升在丙气流之上。

根据所学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之上,由此可见,乙气流是中纬西风,丙气流是极地东风。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3.【答案】B

【解析】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答案】C

【解析】亚欧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国东部地区主要为西北风。

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近地面气压高,等压线向上凸出,气流下沉向四周辐散,故选C。

6.【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c处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风向为东北信风,图中A为西南风,B图中为西北风,C图中为东南风,D图中为东北风,故选D。

7.【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b所在地为刚果盆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故选A。

8.【答案】A

【解析】第4题,M地冬季盛行西南风,该地位于大陆的西岸,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

降水较多,而夏季炎热干燥,说明此地为地中海气候。

9.【答案】C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M地位于北纬30度到北纬40度之间,N地和M地纬度相同,位于大陆东岸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10.【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出在60°S附近有个极锋,锋面向高纬倾斜,故丁处为90°S,甲处为30°S。

11.【答案】A

【解析】在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90°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

12.【答案】B

【解析】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13.【答案】B

【解析】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14.【答案】C

【解析】图示气压带位置南移,说明南半球为夏季,大陆上的温度要比同纬度海洋上高,图示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度高,所以为陆地。

1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30°S~40°S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为南半球的夏季,所以北半球为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风,密西西比河正处于枯水期,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16.【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判断,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

17.【答案】B

【解析】北半球此时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夏季风的控制,高温多雨,选B。

18.【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189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指数比多年平均低,说明夏季风势力弱,导致雨带长期在南方地区徘徊,北方地区降水少,我国会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选A。

19.【答案】D

【解析】2015年冬,华北地区经历多次雾霾,可能是冬季风比较弱,不利于雾霾的消散,冬季风指数应当较低,与图中1991年情况相似,故选D。

20.【答案】

(1)略。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略。

(4)冬季

【解析】根据图示纬线可以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根据气压带位置判断季节。

21.【答案】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呈带状。

海陆面积及分布差异大。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3)冬季大陆气温低 副极地低气压带

(4)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

由图可知:

①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②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

(1)题,南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气压带的分布不同。

这主要是海陆因素影响的结果。

(2)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

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为低压,即阿留申低压。

第(3)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第(4)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形成西北风;D为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

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

22.【答案】

(1)①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3)全年温和多雨(或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 盛行西风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1)根据图示气候类型的分布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①位于赤道附近,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位于南北纬20°~30°的大陆中西部,故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⑤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⑥位于35°~55°的大陆东岸,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

(2)图示甲气压带位于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

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北半球,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

(3)结合上题分析,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故终年温和多雨。

⑥为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23.【答案】

(1)丁 丙

(2)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特点:

全年炎热干燥。

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3)④地位于西风带控制的地区,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迎风坡,所以,全年降水丰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④地位于40°S~60°S之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⑥地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及推理判断的能力。

图中①~⑥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与③地中海气候相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丁图(南半球),与④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对应的降水量图应为丙图。

④和⑤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从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上分析。

④位于南纬40°―60°之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⑥处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