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926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docx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前言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高中思想政治课既要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知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教育要服从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思想政治1》就是按照这一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编写的。

这也是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严格把关的首要方面。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材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力求在教材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点,使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体来说,教材的编写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基础和指南,在编写中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与初中学生相比较,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积累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扩大,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思想意识日趋活跃,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高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特定阶段:

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或既定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自身又难以完全独立地、全面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其思想活动和品德形成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和材料选择上始终体现循循善诱,以求使学生心悦诚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新教材的教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功能正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要综合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能力;教材从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变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与此相适应,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也要有新的转变,确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乐园。

因此,新教材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的设置既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又依托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现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选择、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教材力求在引导学生认识经济生活,适应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经济生活领域应用学科知识,进行理性思考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的内在需要;同时,教材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会交流、分享与合作。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依据新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文本

新教材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准则,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围绕我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这一主线,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高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市场道德教育,使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切实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新教材自始至终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将鲜明的政治导向与严谨的科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进入新世纪,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环境:

在经济生活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商品货币关系普遍形成、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多姿多彩、...、方式多种多样、多种分配方式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等等,这些方面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思想政治1》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向导,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因此,《思想政治1》在观点、内容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上,尽力寻求经济学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价值的交汇点,注重“把最有价值的知识编进教材”,也就是将经济学学科知识中最具有思想教育价值的内容选入教材,使教材成为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文本。

如第一单元在让学生认识商品、

货币、价格和消费等常见的经济现象时,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善于理性地消费(第三课提出的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第二单元在介绍企业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时,强调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

其次,坚持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统领新教材的编写,使教材突出地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反映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是分不开的,要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了解我国未来20年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明确自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责任。

如第四单元专门设有“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课,集中体现了十六大的基本精神,简要介绍了我国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基础、经济目标和战略重点;第二单元在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展现了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再次,新教材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而且还体现在能够提供多种活动设计,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现思想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实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建构。

2、教材构建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知识体系,符合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规律

《思想政治1》的教材内容以高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经济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长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关系的基础上,选取高中学生关心的经济生活和经济问题为教材内容。

在教材编排上,我们注重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使学科知识内容的呈现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我们在《思想政治1》的每一课都设计了若干材料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并提出由此材料引出的种种观点,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如在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我们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多个镜头,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引出相关的知识点。

新教材把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新成果的素材加以典型化,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经济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教材知识结构。

3、教材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

新教材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这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材既充分反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通过每一课文中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名家点评”等栏目和“探究”模块,以及每一单元后面的“综合探究”模块,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深入思考。

这就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度,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的;第二,呈现方式的开放性。

教材选用富有情节的实例或镜头等作为话题呈现问题,营造和创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情境,并配以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知识。

因此,现在的整个教学过程需要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直至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4、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深化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我们每一部分均由单元与课文构成,每一单元分为3课,单元前面有“单元导语”,简要概括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教育点;每一课分为2框,前面有课文引言,说明本课的基本要点。

一般完成每一课的教学需要用2课时(1课时/框),教材共有12课,需要用24课时;另外,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要用1课时,共计4课时。

本教材的总学时为28节。

我们考虑到教材应该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兴趣的发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每一课的呈现方式上并不强调统一,而是鼓励编写者发挥各自的特长。

5、教材的语言文字简明朴实、新颖活泼,课文的图文并茂,版式设计与装帧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和内容。

新教材的语言简明、朴实、活泼,但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深入浅出;同时,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反映了我国各地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

如教材第34页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漫画、第40页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画,第64页表现同富不同路的漫画,第112页表现生产全球化的“探究”:

欧洲多个国家联合生产的空中客车,比较优势说的呈现,第111页亚洲金融风暴的图示等等,都是作者和美编独具匠心的共同创作成果。

三、教材的设计思路

a)教材体系的构建

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投资与--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框架设计思路:

课程整合生活与消费投资与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

生活主题生活的体验生活的创造生活的规划生活的“舞台”

生活逻辑如何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如何发展

学科知识消费的意义投资的意义财政的意义经济建设的意义

价值观消费者者管理者建设者

总特点1:

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方案,一个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支撑的方案;一个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的方案。

知识内容的把握:

l更注重获得知识的体验、感悟的经历。

l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l更注重思想道德和政治观点的形成。

l更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的学习过程和认知途径。

总特点2:

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

顶端Posted:

2005-08-2006:

54|[楼主]

孙国华

级别:

钻石会员

精华:

22

发帖:

1347

威望:

733点

财富:

276论坛币

在线时间:

1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5-17

最后登录:

2008-10-06小中大引用推荐编辑只看复制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凡是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

其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果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

(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不需现实货币,只需观念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货币允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现实的货币)

(5)、纸币:

①货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全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具有面值,而无价值。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守货币流通规律。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可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经济的两种结算方式:

一种是现金结算(即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友付行为);一种是转账结算(即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

2、信用工具的种类

(1)、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它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2)、支票和汇票

①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在我国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转账支票适用于同城转账结算)②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

汇票主要有电汇和信汇两种形式。

(汇票主要用于外埠结算)

3、外汇: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汇率的含义及外汇汇率升跌: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若一定的单位的外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有利于按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顶端Posted:

2005-08-2006:

54|1楼

孙国华

级别:

钻石会员

精华:

22

发帖:

1347

威望:

733点

财富:

276论坛币

在线时间:

1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5-05-17

最后登录:

2008-10-06小中大引用推荐编辑只看复制

本课设计意图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价格的定义。

(4)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5)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汇票。

(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1)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有何不同。

(4)商品流通的定义及其公式。

(5)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6)纸币发行的规律。

(7)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8)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1)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的角度,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1、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目题:

货币的本质

1、商品交换需要货币。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4、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目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价值尺度的含义。

(2)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

(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1.流通手段的含义。

2.商品流通的含义和公式。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是现实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目题:

纸币

1、纸币的产生及纸币的含义。

2、纸币发行量的确定。

3、纸币的优点。

4、纸币的正确使用。

框题:

信用工具和外汇

目题:

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2、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义。

(2)信用卡的优点。

(3)信用卡的使用。

3、支票。

(1)支票的含义。

(2)支票的种类:

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4、汇票的含义、种类和优点。

目题:

外汇

1、外汇的含义

2、汇率的含义

3、人民币外汇牌价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本课的逻辑结构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旨在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费领域入手,使学生逐步认识货币、价格和消费等常见的经济现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就自然成为本单元的开始。

根据课程标准,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两个框题。

第一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题

第一目题:

货币的本质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

购买商品需要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第二目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

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的另一个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第三目题:

纸币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

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具有比金属货币更多的优点——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要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第二框题:

信用工具和外汇

本框题分为两个目题

第一目题:

信用工具

这一目题的逻辑顺序是:

现代经济往来结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和汇票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包括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汇票是外埠结算时的支付凭证

第二目题:

外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人民币外汇汇率是用100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来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重要意义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第一框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一目题:

货币的本质

此目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为了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而设计的,共有两问。

其中第一问从关于货币的传说切入话题,告诉学生货币既不是天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

第二问着重引起学生对本框重点——货币本质的关注。

建议在课堂内进行这一活动。

第二个探究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问要求学生由表及里,从表面上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劳动产品。

第二问要让学生对商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称为商品。

第三个探究活动,为了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问告诉学生市场上要出卖产品的人数有3个。

第二问告诉学生卖咖啡的人和有红珍珠的人能够成交。

第三问告诉学生图示中所有的人都不能成交。

可以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

第二目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

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只有一问,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商品的价格。

第二个探究活动,只提出一问,告诉学生在卖和买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中,货币发挥了流通手段职能。

第三个探究活动,共有两问。

第一问是要使学生明白,在商品经济中,商品所有者的商品能否卖出去,关系着商品所有者的生死存亡。

第二问要告诉学生,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第四个探究活动,只提出一问,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

第三目题:

纸币

此目设计了1个探究活动。

这里提出两问。

第一问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引入,告诉学生,这些人物是用金银铸币购物的。

第二问旨在让学生明白: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具有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等优点。

第二框题: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目题:

信用工具

此目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只有一问。

旨在告诉学生与现金消费相比,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

第二个探究活动,共有三问。

第一问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信用卡的使用。

第二、三问可在同页的相关链接中找到答案。

第三个探究活动共有二问。

第一问中小张领到的票据是现金支票。

第二问告诉学生,小张拿这张支票可到支票开户银行领到现金。

第四个探究活动只有一问,主要提醒学生注意汇票的作用。

第二目题:

外汇

此目设计了2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只提出一问,要告诉学生:

去欧洲旅游,在那里不能用人民币购物、付费,而必须用人民币兑换外汇。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外汇牌价,共提出两问。

第一问告诉学生:

4月9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821·4800元,日元的汇率是7·6987元。

第二问告诉学生:

美元的汇率升了,日元的汇率降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问题分析

1.货币的本质

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联结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

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便于携带和长久存放等特点,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产生了货币,具备了一般等价物所具有的功能。

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也正因为这样,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

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