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891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招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招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招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招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试题.docx

《教师招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考试题.docx

教师招考试题

教育学单选

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

影响。

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3、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B、劳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

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D)

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开展以班级(C)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规章制度D、教学规则

6、苏格拉底“产婆法”的教学原则与下列(D)教学原则相一致。

A、学不躐等B、长善救失C、学而时习之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C)

规律的反映。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

C、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0、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B)

A、系统化B、体制化C、全面化D、多样化

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

A、《论语》B、《春秋》C、《学记》D、《师说》

12、教师或学校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

为学生有(B)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13、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6、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B)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7、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D)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18、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开拓创新

19、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D)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

20、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B)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

21、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B)

A、检查复习B、组织教学C、讲授新教材D、布置课外作业

22、道家主张教育要(C)

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B)

A、人身自由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25、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C)

A、特征B、表象C、核心D、内容

26、素质教育是促进(A)教育

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

2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

2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B、行政工作C、人文工作D、后勤工作

2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

30、品德是(C)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3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B)为中心的管理。

A、上级管理B、自我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

32、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B)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3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34、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C)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3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

模式是(C)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3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C)

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37、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的是(B)

38、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C)

A、方法B、手段C、途径D、内容

39、学校文化是一种(D)文化

A、制度B、物质C、精神D、组织

4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B)

A、确定方法B、确定目标C、确定内容D、确定标准

41、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B)

A、教育任务B、教育目的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4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

要灵敏的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43、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

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是(D)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4、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C)

A、隐私权B、名誉权C、人身权D、教育权

4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A)是基础

A、知B、情C、意D、行

46、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

取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B)。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

47、(C)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发展

4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A)实现的

A、培养人才B、传播思想C、丰富知识D、发展科技

4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利特

50、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C)中。

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5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是(A)

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

52、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53、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D)属性。

A、实践B、现实C、社会D、自然

54、学科专家的建议是(C)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

A方法改革B观念改革C课程改革D内容改革

56、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A)

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内容

57、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A)

A、根本目的B、主要任务C、基本任务D、辅助目的

58、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C)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59、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学家是(D)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

60、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家的代表人物是(B)。

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D、赞柯夫

6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62、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

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D)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

6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A)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洛克

64、被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B)

A、小学教育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大学教育

65、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B)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

66、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C)

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培养目标

6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B)

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

68、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B)

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学记》

69、最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是(D)

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

7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

71、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A)

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2、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B)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

7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

74、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B)属性的人

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

75、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C)

A、成熟B、环境C、遗传素质D、教育

76、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77、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必需的“三

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A)

A、读写算B、读写画

C、读画算D、写画算

7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79、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B)

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

80、“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C)的语言

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子

81、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C)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

82、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

8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C)

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造性D、普遍性

84、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A、学生B、班级C、知识D、课程

85、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C)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

86、(A)是教师教学的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87、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C)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

8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89、素质教育是以培养(D)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B、健康的体魄C、高尚的道德D、创新精神

9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B)

A、荀子B、孟子C、孔子D、墨子

91、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9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D)

A、系统化B、专业化C、专门化D、多样化

93、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C)

A、教学规则B、教学规范C、教育原则D、教学规律

94、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B)

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拓展课程

95、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9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7、(D)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A、讲义B、提纲C、教学参考书D、教科书

98、苏格拉底的“产婆法”体现了(B)原则。

99、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A)

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

100、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D)中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

10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102、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

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A)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103、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

10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热爱劳动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105、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B)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

10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B)

A、练习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讨论法

107、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的(A)为标志

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

108、教学是(D)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09、《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A)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

11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11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

方法称为(D)

A、实验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演示法

112、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D)时期能够实现

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113、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

114、师生关系的本质是(A)

A、人——人关系B、人——物关系C、授——受关系D、朋友关系

1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

11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的关系。

A、授受B、民主平等C、相互促进D、依附

117、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11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A)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119、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D)

A、校训B、校规C、办学思想D、校风

120、(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12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B)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22、班集建设的设计者是(D)

A、校长B、教导主任C、政教主任D、班主任

12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技能型课程

124、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城市与农村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12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

126、学校文化的缩影是(D)

A、班级文化B、领导文化C、活动文化D、校园文化

127、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A)

A、性质和方向B、方向和范围C、范围和性质D、程度和速度

128、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

C、二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D、教学就是智育

129、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C)

A、杜威B、布鲁纳C、克伯屈D、赫尔巴特

130、(A)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A课外辅导B布置作业C检查作业D课后练习

131、(D)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2、(D)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计划D教学目标

133、教学过程的主体是(B)。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13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135、提出“人力资源”理论的学者是(D)。

A布卢姆B布鲁纳C皮亚杰D舒尔茨

136、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

137、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活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38、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139、“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C)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

14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奇

141、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D)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14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性、放任型和(C)。

A专制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

144、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C)。

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145、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146、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B)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

14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C)来进行划分的。

A课程功能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

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核心主旨的角度

14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B)。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4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

150、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

(A)。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