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831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docx

黄简讲书法笔记110

  黄简讲书法01三种体的意义

很多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但是,不得概念,成功的比例不大,这是什么原因?

你看,通常是去买几本贴,买枝笔,回家就开始练起来。

但是这儿他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先把书法的“法”搞清楚。

你想,你连书法的“法”的法都不懂,你怎么可能成功呢?

书法牵涉到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比如说你买一枝毛笔,什么毛笔是适合你需要的呢?

你买一本字帖,哪一本字帖是入门贴呢?

这些问题不解决,今后一起困扰着你,妨碍你的进步。

所以,今天第一堂课,我先从最基本的概念给大家讲。

什么是书法?

以下我就初学者经常提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些问题呢,我用数字标明,然后,我解释的要点,就标明为1.1、1.2、1.3等等。

如果你对我解释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我黄简艺术工作室的社交网站上提问。

提问的时候,请你注明是哪一点有问题。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又有欧体、褚体、颜体、柳体……初学者应该先学哪一种体好呢?

中国汉字的体很多,初学者往往觉得很困惑。

这里重要的是把各种体的意思搞清楚。

1.1字体的分类

要了解汉字的这些体,可以把它做一个分类。

我这里介绍一篇好文章,作者是著名学者郭绍虞教授。

文章的题目是《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

发表于《学术月刊》1961年9月号。

这篇文章把汉字各种体分得很清楚。

郭先生说:

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

下面我详细的解释一下儿这三种体的意思。

1.2文字的形体:

第一种文字的形体,就是通常所称的字体。

字体是文字学上的概念,考察的标准是字形的结构特点。

有相同特点的字就称为一种字体。

什么是字体。

指文字的形体,它考察字形的结构特点。

有相同结构特点的字称为一种字体。

如篆字,隶字,草字。

在中国汉字的演变史上,字体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

秦以前用篆字,在文字学上篆字属于古文字,汉转用隶字,隶字称为今文字。

汉以后用正楷字一直到今天。

(正楷字称为今隶,因为正楷和隶字在结构上基本一致,所以那时唐朝正楷字也叫隶字)。

篆字和隶字属于官方正体字。

与之对应的是手写体中有严密的系统,有结构特点的就是草字,随手乱写不叫草字。

1.3什么是书体。

指文字书写中产生不同的体势,姿态。

它考察的是书写特点。

观察不同的书体,主要就是点划形状不一样。

有文字就有书写。

书写时间长了,因为用途不同,工具材料不同,书写的人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体势。

一种字体可以演变出几种甚至几十种书体。

书体和普通的手写体不同,普通手写体没有规则,书体是特意创作的。

以小篆为例,史籍记录小篆就有十几种书体。

一个小篆的“君”字,字体相同,就可以写出好多种书体。

常用的比如:

粗壮的就叫“玉箸篆”,线条细的,就叫“铁线篆”,下垂的笔画,好象韭菜的叶子,就是“薤[xiè]叶篆”,它们书写的特点,各有不同。

这种情况在外国文字,比如英文里边,也是一样的,英文也可以写出各种书体,在电脑中我们称为字型。

观察这些不同的书体,主要就是点画的形状不一样。

那么书体有什么用呢?

书体的丰富一可以美化字型,二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起着区分的作用。

如:

标题与正文的不同。

中国古代很早就懂得利用书体,据《说文解字·叙》记录,秦代政府用了八种书体,一曰,大篆(用庄重的场合 )。

二曰,小篆(秦代新创的官方文字)。

三曰刻符(用于兵符,皇帝传达用兵命令)。

四曰虫书(用于写幡信,就是写在大旗上,由于旗面不平,线条曲曲弯弯,所以叫虫书)五曰摹[mó]印(用于刻印章,秦代印章往往画出方格。

)六曰署书(标签)。

七曰殳[shū]书(殳是八角兵器,写在兵器上的书体,使用的姓名和装饰)。

八曰隶书(秦代公文多,叫有罪服刑的隶人帮助抄写,隶书秦代用于公文抄写,到了汉代称为了正式文字)

 《说文解字叙·新莽六书》汉代也有六种书体。

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古文而异者也。

三曰篆书,小篆也。

四曰左书,秦隶书。

五曰繆[miù]篆,摹印。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汉代除了这六种书体之外,还有两种重要的手写体草书,这是指有系统有规则的草书用于快速书写,叫章草,草法很严整。

写的人要受过训练的。

还有一种叫行书,用于签名和写信,古代签名又叫画押所以行书最早称为行押书,写信也叫相闻书。

真书又称章程书,用于公文,奏章,抄经,因为它比隶书快捷,产生后很快的代替了隶书的正统地位。

1.4.书法家字体。

书法家的字体不是考察字形结构,也不是书写的特点,是指书法家的个人风格,书风。

书法家的字体=书风。

同一种字体或书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个人风格。

如欧体就是欧阳询的风格,褚体就是褚遂良的风格,颜体就是颜真卿的风格,等等。

一种字体可以写出很多书体,书体是字体的衍生,使字体形态多样化,而一种书体由不同的人去写,又有不同的面貌,这就是风格。

书风是人性的表达,所谓“风格即人”,人人不同。

例如:

行书是一种书体,王羲之写的《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来的书法家都很喜欢写《兰亭序》,但写出来的风格跟原作就很不相同。

我这里以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fǔ] 三个为例,可以看到他们写的《兰亭序》是人各一面,相差很大。

汉隶中的“君”字在不同的碑帖中,也是风格个异,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作者的修改不一致。

字体发展出很多书体,而每一种书体由不同的人去写,又衍生出各种面貌,这就给书法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在历史上有很多书法家的书体,我来举几个例子:

虞世南是智永的学生,王羲之系统的重要人物,唐代张怀瓘[guàn]说:

“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照中国传统的儒家观点,内含好过外露,他的代表作《孔子庙堂碑》,写得非常安静。

颠草,又称狂草,唐代的张旭,行为和常人不同,有时表现的疯疯癫癫,人称张癫。

他的草书被称为“颠草”,又称为“狂草”。

明代宋仲温评价说:

“奋思狂逸,更无凝滞”,狂草的风格就是“狂逸”。

颜体,颜体指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风,准确点说,是颜真卿晚年的书风。

颜真卿用篆书的笔法写真书,平画宽结,写出一种端庄雄伟的风格,60岁写《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最大的特点是骨力坚强,通常骨力多的,往往干瘦,而柳体却写得遒劲丰润,代表作《神策军碑》。

宋徽宗的瘦金体“横竖犹如画竹,撇捺好似兰叶”,风格华丽富贵,代表作《秾[nóng]芳诗》。

     本节要点:

  汉字字体可以分为三类。

文字的形体,书写的字体和书法家的字体

  汉字字体有哪几种?

  主要的书体有哪几种?

  要点解读:

  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一字体,二书体,三书风。

  汉字有篆隶楷行草5种字体

  主要书体有大篆,小篆,刻符,虫书,署书,殳书,摹印,隶书。

  思考题:

   1. 通常所见颜体,都是真书,颜真卿写得草书隶书或者篆书,算不算颜体?

   2.买字帖时,该不该买书风和自己性格相近的字帖呢?

    雨儿答:

   1. 我认为算,因为书法家字体是展现个人风格特点的,书法家会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用笔,结字的习惯,无论他们写哪一种字体都会体现出来个人的独有的风格。

因此颜体不应单指颜真卿的真书。

2.哈。

我是觉得应该的。

如果买了要为下一步临帖做准备,一定要买符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和审美相近的字帖,书法艺术它的视觉美感是的通过线条的形态和空间分割等等一些因素来传递的,人的不同性格和审美取向会让你对各贴有不同的喜好程度。

选择喜欢的钟爱的,必然悦目悦心,心动,神动,才有手动的内在驱动力,那才会让自己心之向往,爱不释手,学习可以快乐,前提是你真的喜爱它。

第02课笔记:

什么是书法

上节课讲了三种体,介绍了字体、主要书体和书法家之体的意思,这些体今后课程中经常会提到,希望各位记得。

比如说欧阳询的“欧体”,你就应该知道“欧体”不是字体,也不是书体,是书法家之体,它是表现欧阳询的个人风格。

如果你能这样理解,那就非常好了。

但是,这三种体没有讲完,还要深入,因为这三种体跟书法有莫大的关系。

今天我就讲讲这个关系。

讲完之后,你就知道什么是书法了。

2、这三种体,跟书法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讲过,字体发展出书体,书体衍生出书家之体。

现在要研究它们跟书法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每种体的创作目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结果入手。

2.1字体和书法的关系

创造文字的目的,是把人们的思想语言记录下来,正如孙过庭所说:

“书契之作,适以记言”。

《说文解字·叙》这样说:

“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指出创造文字,就是为了沟通和保存。

字体的创作手法,以篆字的造字方法为最基本,通常说就是六书: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这六个方法,前面四个字是造字,后面两个是用字。

有了这六个方法,就造出了成千上万个汉字字形。

隶字的字形,是从篆字而来,用隶定或隶变的方法得到。

在六级课程“隶书”中会详细解释。

草字的造字方法,在七级课程中介绍。

字体创作的结果,规定了每一个字的字形结构,以供书写。

如:

“天”就是“一”字下面加一个“大”字。

“地”字的结构,就是左是“土”,右是“也”。

字是有了,但写成的字,未必好看。

这算书法吗?

当然不是,只是写字而已。

从古到今,大多数人写字只是写一个字形,达不到美观的标准。

例如秦代诏版上的草篆,书写者只是写出篆字的字形结构而已。

汉代使用竹简木牍,这是写在木牍上的隶字,是很草率的民间写字的遗迹。

新疆出土的东晋李柏文书,可以看出来,李柏只会写字,不懂书法。

简言之:

书写是表达字义,所以最重要是字形结构对不对,至于形体美不美,是另外一个问题。

所以,书写某一个字体,并不是书法。

书写:

结构对不对

书法:

形体美不美

普通手写体没有法,只是写字。

来学书法的人,个个都会写字,那么,为什么会写字的人还要来学书法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知道,“会写字”和“会书法”是两件事。

2.2书体和书法

书写的字体,就是书体,运用书体来书写,是不是书法呢?

书体创作的目的,有非常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

比如:

大篆、小篆是统一文字;隶书、草书是提高抄写速度;虫书、刻符宣示身份、取信;摹印制作印章;署书包装封检、题榜;殳书兵器刻名;行书,签名画押、写信。

书体创作手法:

加工字形点画。

字体是创作字形,书体是加工字形。

造字是从无到有,加工是对既有的字形变动或美化。

比如:

隶书,改小篆圆转笔画为平直。

摹印,点画伸长缩短。

虫书,点画屈曲蜿蜒。

殳书,起笔加上鸟头。

行草,点画连写。

到东汉未,因为汉灵帝的提倡,这种加工、美化点画外形的方法,发展出很多书体。

南齐萧子良《古今篆隶文体》就记录了52种。

我这里举几种给大家看:

云书,点画模仿云的形状。

龟书,就是用乌龟的形状,拼出文字的点画。

仙人书,用人体表示文字的变化。

这种点画装饰的方法,并不是中国独有,外国也有。

这种作品,其实都是美术字。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谈过这个问题:

“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真于当年,巧涉丹青,功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

”跟书法不是一回事儿,不承认这一些是书法。

书体创作的结果:

是丰富了字体表现的形式。

举一个国字为例:

它可以写出篆书、古隶、汉隶、行书、魏碑、真书、章草、今草、狂草等等。

简言之:

书体没有改变文字的基本结构,不影响字义,只是丰富了字体的表现形式。

书体初创,目的是“助人伦,为教化”,是实用性、功利性的书写,属于工艺美术。

后来书法淘汰了装饰性的美术字(云书、龟书、仙人书等),只留下自然书写的书体。

正如郭绍虞先生说:

“就书写的字体讲,一般又分为正草隶篆四体,或真行草隶篆五体”。

行书和真书相近,所以有时讲四体,有时讲五体。

 2.3书法家的字体和书法。

 书法家的字体,这就不同了,它是指书法家的个人风格,是表现作者自己个性的。

当字形显示出个性的时候,字形就变成了一个“像”。

书法家创作目的:

表达个性。

 清·刘熙载《艺概》说得很清楚: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书法它也是一个“像”,表达心中之“意”。

意在笔先,意是根本的,先于象;字像后于意,所以说是后天的,这就是书法这用。

 刘熙载又说:

“书,如也。

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这个像,就是一个人各方面的表达。

所以我们古代有一句话说:

“字如其人”。

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形、像:

中文里经常讲到“形、像”。

仔细研究一下,“形、像”两个字,涵义其实是不同的。

形指外表,如相貌;如果把一个人的内涵,如气质、学识、涵养、性格,寄托于形,那就是一个像了。

 外形重要还是内涵重要?

我们不会说给一个人画形、塑形、雕形,我们只说画像、塑像、雕像。

因为像是反映人的内涵。

明白了形像,用到写字上来,这道理也一样。

 文字本来有一个字形,一个人的个性内涵寄托于这个字形,这就是字像了。

人的外形,有些好看,有些不好看,但“像”是你自己的内涵。

你的像好不好,取决于你自身的修养。

 汉字的字形,表达的意思很多。

我来整理一下儿:

举“鱼”字为例:

首先,字形可以表示字的结构特点。

从篆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鱼本来是一个象形字。

其次,看见字形,也知道了它的字音,读[yú]。

字形也表达了字义,鱼是一种水生动物。

字码:

计算机编码为9B5A。

当字形表达出书写者的个性,它就成为一个字像。

正因为有字像,由此而产生了书法艺术。

这样一来,字像和字义就开始分离了。

比如“丑”字,字义是不好看,不美,但书法家写的“丑”字,可以很美。

因为它们表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唐代张怀瓘guàn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

个人的神采,使字形成为字像。

真正懂书法的人,只看字像,反而不留意字形是什么了。

就纯粹的书法而言,写什么文字内容都可以。

因为它表达的不是字义,而是作者个性。

所以张怀瓘guàn又说:

“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写文章至少要几个字才能表达出意思,书法只要写一个字就够了,就看见作者的神采了,所以说是简易之道。

 传为唐代张旭写的狂草《古诗四贴》,十个人有十个很喜欢这幅作品,但十个人里有九个读不出写了什么。

读不出,能不能欣赏呢?

当然可以。

这个作者的个性癫狂,大家都可以感受到。

我要补充一句,这里说得是纯书法艺术,但书法也可以结合其他艺术。

如书法写了一首诗,那就是书法和文学相结合;抄写一篇佛经,那就是书法和佛学相结合;正如电影那样,电影可以结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等,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书法也可以综合其他的艺术。

上面张旭写的就是瘐信和谢灵运的诗。

所以欣赏书法,就是欣赏作者的神采,欣赏作者的人性之美。

人性千变万化,有些人个性有缺点,在书法中也会体现出来。

 中国第一篇评论书法家个性的文章,南梁袁昂的《古今书评》中:

“王右军(王羲之)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羲之的书法,它所表达的个性,就是这一种“帅哥”形象。

又说“王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的小儿子)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这就是说,王献之的个性,是有缺点的。

“羊欣(王献之的外甥,书法专学王献之)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羊欣,他就是没有自信,老是学人家的,他自己的个性表达不好。

这里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欣赏书法,就是看它反映的人性。

 书法家的创作手法:

主要是运用技法。

孙过庭《书谱》说:

一是精于用笔:

“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毛笔不能乱动,下笔一定要有理由,会写的人,每一笔都到位;不会写的,毛笔就乱动。

二是讲究笔势。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

几个笔画在一起,形状都不相同,在书法中称为笔势不同。

这个今后要详细讲。

三是创造字像。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一定要表达出作者的情性,喜怒哀乐。

没有个性色彩,这个字就是死字。

 简言之:

在书写中,字形表达字义。

字义供阅读,文学作品就是用字义表达的。

在书法中,字形转化为字像。

字像表达个人情性,以供欣赏和品味。

 2.4什么是书法?

 好,现在来想想这个重要问题:

什么是书法?

 第一个答案是“用毛笔写字就是书法”。

现在有很多人这样想。

这当然是不对,一百多年前,全中国人写字都是用毛笔的,其中大多数人只会写字,不会书法。

拿铅笔写字,这是铅笔字,拿钢笔写字,这是钢笔字,拿毛笔写字,就是毛笔字。

写毛笔字未必就是书法。

书法并不是由工具所决定的。

 第二种答案是“真草隶篆任选一种,写出来就是书法”。

这个论点等于说书法由书体所决定,显然也不是。

秦朝人都写小篆,汉朝人都写隶书,晋唐之后都写真书,难道都是书法?

 第三种“通过书写,创造字像,以表达个性,这就是书法”。

这是比较好的答案。

如王羲之《丧乱贴》,表达了王羲之悲痛的心情。

 书法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写出漂亮的字,而更重要的是写出活的字,把你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字像。

照相能照出一个人的外形,书法能留下你的内心。

     本节要点:

  字体:

规定了字形的结构。

  书体:

增强了字形的表现形式。

 书法家之体:

将字形变为个性字像。

    要点解读:

 字体是讲结构,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书体是讲使(或实)用,解决表达的问题;书法是讲人性,解决美不美的问题。

  欣赏书法,就是看它反映的人性,就是欣赏作者的神采,欣赏作者的人性之美。

  书法创作:

主要是运用技法。

一是精于用笔(后面讲到的“九用”?

);二是讲究笔势();三是创造字像。

   

    思考题:

   1、一首李白的诗,五个书法家用同样的书体去写,写出来算一个作品,还是五个作品?

    答:

当然是五个作品。

因为表达了五个鲜活的人性。

  2、看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这三个人的作品,试用一句话来形容每人的个性。

不知道咋表达,说明俺不会欣赏书法。

第03课笔记:

学书法从哪里入手

  3.既然古语说“字如其人”,那普通人写字也有个性,为什么不算书法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问所有的艺术。

拿唱歌来说,人人都会唱歌,为什么不是歌唱家呢?

道理很简单:

因为歌唱家受过训练,掌握了技法,所以唱起来比普通人好听。

书法的道理也一样。

 3.1表达个性的两种方式。

 “字如其人”,这句话没有错。

但个性表达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然表达,二是艺术表达。

所谓自然表达,无须训练,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例如小孩子表达天真,不用教,教了反而假,所以称之为天性。

但自然表达是低层次的,达不到艺术的境地,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层次。

没有掌握书法技艺的人,“字如其人”,只是流露天性,当有些人掌握了技法,就上升到艺术表达的层次了。

“字如其人”也就更深入、更细致、更动人了。

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脱离了自然表达的层次。

拿我们前面讲到的李柏文书作为例子,李柏和王羲之同时,但是他没有掌握书法的技法,虽然他是用毛笔,写行书,他的字也表达了他的个性,可惜和王羲之一比,就差得太远了。

写字和书法的分野,就在于有没有掌握技法。

现代书法家潘伯鹰先生,生前是研究王羲之的专家,1962年,潘先生出版了《中国书法简论》一书,大力提倡学王羲之。

他说:

“除非我们不学习写中国字,若要学习,便必须从笔法入手。

”这里所说的笔法,指书法的基本技法。

表达个性,你要表达得好,首先要掌握笔法。

 3.2古人学书法先求笔法。

 我们来看看古人学书法,他们先学什么呢?

古人学书法,是先求笔法。

举例来说,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他是张旭的学生,颜真卿曾经给怀素《草书歌集》写序,序中说“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常接游居”就是经常跟老师张旭在一起。

)传为颜真卿写的另一篇文章《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论》中写到:

“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

……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

 唐代有个和尚,叫怀素,善于写狂草,怀素本来在家乡长沙练字,时间一长,知道自己的弱点,就是笔法不精,他也去拜老师,唐陆羽《怀素传》中说:

“怀素心悟曰:

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出。

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

”(当时张旭已去世,邬彤也是张旭的学生。

)有些人为了求笔法,先后拜几个人为老师。

比如说,晚唐的韩方明。

其生平资料极少,只知道他两件事:

一他是《授笔要说》这篇文章的作者。

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后面经常要讲到。

第二,他是空海的老师。

空海在日本赫赫有名,他是佛教真言宗开山祖师,在书法界,就相当于中国的王羲之。

空海年轻时来长安留学,跟惠果和尚学密宗,跟韩方明学书法。

 韩方明在《授笔要说》这一篇文章中说:

“昔岁学书,专求笔法。

贞元十五年,授法于东海徐公璹[shòu\shú],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由来远矣”。

宋黄庭坚在《山谷论书》中说:

“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

”“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书法的关键就是笔法,用笔一好,整个作品就精神奕奕了,用笔不好,线条好像一堆烂稻草,当然无足观了。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揖》中说:

“古人于笔法无不自秘者,然亦以秘之甚,故求者心挚而思锐,一得其法则必有成。

 晚清书法家徐谦著有《笔法探微》,他强调笔法,他认为:

我国近三百年无领袖群雄之大书家出现,乃由于不讲笔法之故”。

 在《笔法探微》中说:

“作书不求笔法而事临摹,则无书。

”又说:

“自唐以后已罕创作,今人或有思创作者,又患不知笔法,信手涂鸦,徒成恶道”。

 简言之:

 古人学书法,先求笔法。

 掌握笔法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回答第一讲中第一个问题,书法各种体中,初学者应该先学哪一种体好呢?

学书法应该先学哪一个体,都不是。

学书法,应该先学笔法。

 所有的书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各有特点,是五个专题。

但书体只是书法的表现形式,无论真行草隶篆哪一体,都要先解决笔法。

你想,连毛笔都不会用,哪一体都写不好。

所谓书法,就是强调书写有“法”。

笔法是书法的根本。

学习书法,当然应该先学笔法。

  4.书法的笔法是不是每个书法家各有一套?

笔法有统一的规范吗?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4.1笔法有统一的规范。

  元代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bá》第七这么说: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伟传,用笔千古不易。

”潘伯鹰先生解释赵孟頫这句话说:

“他在这句话里说清楚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用笔,古往今来所有写字的笔法是一致的。

学会了笔法,就掌握了关键,任何字都会写。

一个是结字,结字是字的组织问题。

这是随时代,甚至随作家而不一致的。

”结字是审美观的表现,用笔讲的是工具的使用方法。

工具不变,方法当然也不变。

所以说“用笔千古不易”。

  就工具本身而言:

一种特定的工具,在长期使用中,都会形成使用规范。

  就个别书法家而言:

个人用笔方法各有偏重,各有特点,但还是要符合规范。

毛笔看起来简单,但它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

毛笔一共有多少种用法,是可以穷尽的;怎么用毛笔,也是有统一规范的。

至于创作时用哪一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点。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用笔规范是第一位的。

你不要先去想自己怎么发挥,这是学会了以后,才想这个主题。

  简言之:

  笔法本身是讲共性的;

  共性就是用笔规范,大家都要遵守。

  具体运用是讲个性的;

  个性发挥不能脱离规范。

 所谓共性,就是相同,所谓个性,就是不同,个性是在共性下面发挥的。

所以,你首先要学会、理解毛笔的规范,也就是共性。

 4.2王羲之笔法是典范。

 在历史上,王羲之的笔法是一个典范。

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卷下《隶书的重要作用》中写道:

就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化阶段。

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全是隶书的时代也不为过。

草书和楷书为千余来流行的书法,它们在形体上,由隶书衍进,固是无待多言的事实,尤其在技法上,更是隶法的各种化。

”(实际上正楷在唐代叫今隶,是一个系统。

)就是说楷书和草书,一千多年来,都是从隶书里边演化出来的,它在技法上,也是隶法的各种变化。

唐朝人认为笔法主要指真行草书之法,又称为楷法,和篆隶相对。

这在韩方明的《授笔要说》中可以看到。

而从篆隶转化为真行草之法,里边的关键人物就是王羲之。

潘先生又说:

王羲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