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83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docx

高二政治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泰山是自然的山,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诗人杜甫的这一诗句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壮丽景观。

这说明(  )

A.文化不仅仅是社会现象

B.文化也包括自然现象

C.文化就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特点的理解。

文化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A、B错误。

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将文化视作人的灵感和想象是错误的,故C不选。

2.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百多年来,厦门一中的校训“勤毅诚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

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文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不能说决定,③说法错误,排除③,故选C。

3.下面三幅图片展现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相互见面时的一些礼节。

这反映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答案] C

[解析]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C符合题意,A、B材料不体现,D说法本身错误。

4.深圳,曾被视为“文化沙漠”,却在中国率先闯入了“以文化为经济发展主要元素”的世界城市网络。

深圳“文化立市”告诉我们(  )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②文化产业的竞争是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目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④当今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特点日益明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目前各项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②③说法错误。

5.2012年5月19日,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至21日,文博会已累计成交额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展会规模、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平台。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文化决定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加深

B.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C.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D.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答案] C

[解析] 第七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计划成交额增加表明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文化的经济功能增强,C符合题意。

A、B两项观点错误,D与材料无关。

6.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

这种差异表明(  )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不同的文化教育思想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答案] B

[解析] 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是决定,A项说法错误。

材料表明中美不同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对子女教育的目标和方式,B项符合题意。

C、D两项说法错误。

7.人人都是城市的名片,每位市民的一言一行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明礼仪。

正如德国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所言:

“一个城市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材料说明了(  )

A.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B.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个人的文明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得来的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公民的文化素养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气质,B项符合题意。

8.我国文化企业立足于民族特色求发展,通过经典的文化产品来宣传和介绍中国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看,这是(  )

①削弱和取代别国民族文化的需要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的需要

③文化决定政治的特殊表现

④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宣传和介绍中国文化并非要削弱和取代别国民族文化,故①表述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而不是文化决定政治,故③的表述错误。

通过经典的文化产品来宣传和介绍中国文化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措施,也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②④符合题干要求。

9.2012年10月1日,山东省潍坊市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3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现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观点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且与题意无关,据此排除①,③表述也不正确,②④符合题意。

10.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百家争鸣”,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高于经济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中心思想不是强调经济决定文化,而是强调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文化繁荣;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文化,在经济发达的今天,仍起作用,因此该题强调的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B符合题意。

A与材料无关。

D说法错误。

本题容易误选C,原因是材料中《孙子兵法》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能够体现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但不是对生产方式的反作用。

11.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谈读书心得时说: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发展

B.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即强调文化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A观点错误。

C不符合题意。

本题容易误选D,把文化等同于优秀文化,并非所有文化都能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故D错误。

12.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 A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选A。

B、D说法本身错误,C材料不体现。

1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与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知识的恰当运用能力。

“羊公碑”对人的影响是文化影响人的体现,也是文化具有继承性的彰显,③④当选;题中孟浩然的诗句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当选,答案为C;创造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②错误。

14.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蒙古族服饰保护行动的成果,140套蒙元时期及蒙古族28个部落的传统服饰、头饰被内蒙古博物院永久收藏。

千姿百态的蒙古族款式服饰,不仅是不同族群形象特征的标志,而且蕴涵着各部落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表明(  )

A.文化起源于人们的物质需求

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物质现象

D.先进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答案] B

[解析] 服饰蕴涵着不同族群的形象和文化背景,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选B。

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的起源,A不选。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是一种精神力量,C、D错误。

15.历史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等的起源、特性、种族载体都迥然不同。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让欧洲文明席卷全球。

直到19世纪,拿破仑战争结束,重新整合后的欧洲以英国为中心,经过工业化,实现了产业升级,随之而来的,也是全球文化的严重失衡。

这表明(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观

[答案] C

[解析] 题干表明历史上的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但工业革命却使欧洲文明占统治地位,导致了全球文化的失衡,这表明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因此选择C。

A、B、D说法均不正确。

16.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除美国外)仅占19%。

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

这表明(  )

A.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C.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D.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题干说的是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所占比例太小,因此B的说法符合题意。

17.2012年9月1日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感恩”成了许多学校开学典礼中的主题,这些学校用这样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教育培养和塑造人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 C

[解析] 学校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说明教育能够培养和塑造人,C正确。

A、B、D在材料中不体现。

18.“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景优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是有形的

[答案] C

[解析] 对于古民居村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这说明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而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

故本题选C。

A、D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19.2012年元旦,阔别家乡40年的刘先生从台湾回到了山东老家,虽然离家已近半个世纪,一下飞机,王先生竟然仍是一口地道的山东话。

这说明(  )

A.语言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人们并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答案] C

[解析] 阔别家乡几十年,仍然说地道的家乡话,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项符合题意。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项观点错误。

B、D两项不符合题意。

20.2012年4月27日,正在波兰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参观,二战后,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示纳粹在集中营犯下的罪行的物证和图片。

在6号楼陈列室,一个展窗里散乱地摆放着婴幼儿的小布褂、小裤子和小鞋子,还有断头的布娃娃玩具。

波兰政府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

①文化影响人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要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③说法本身不正确,④材料不体现。

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21.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这一诗句之所以代代相传,是因为(  )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解析] “因为”类型的选择题,应把它变成“为什么”的简答题来思考。

本题可以变为“为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可以代代相传”。

22.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全部物质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含义的理解,且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选A。

23.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

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说明(  )

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A错误。

B与题意无关。

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C错误。

24.(2012·东城模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北京某中学在圆明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与中国梦”等专题讨论,还为高三学生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

圆明园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屈辱,我们必须从废墟与耻辱中站起来!

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去感悟,才能更深入人心。

材料表明(  )

①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②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决定人们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青年学生需要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可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青年学生主动感悟着文化的熏陶,提高了精神境界,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错误,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只能影响不能决定人们的文化素养。

故选D。

25.(2012·南宁模拟)“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为各族人民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等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而人民素质的提高又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腾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这主要说明(  )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B.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C.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D.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一知识点。

题干强调的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正确。

B、C都只强调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

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材料一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也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请回答: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答案] 

(1)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奉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主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

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专家点评: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28.为了强化行业组织的自律责任,促进音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音像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炬在全国音像出版复制发行工作座谈会上向全行业发出“加强音像行业自律,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的倡议。

全国200多家音像出版复制发行企业代表在会上一致响应倡议,“音像单位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自觉肩负起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责任,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践行者”“坚决不出版、不制作、不生产、不销售低俗音像制品,在全社会树立音像行业良好形象”“建立自查自纠制度,使行业自律经常化、制度化,成为出版制作、复制生产、批发销售各个环节的‘防火墙’,坚决不让低俗音像制品流入市场”。

请回答:

(1)请你简要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净化文化环境的原因。

(2)简述低俗音像制品流入市场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

(3)某校德育处计划把每年10月份作为“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月”。

为此,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答案] 

(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净化文化环境。

(2)低俗音像制品流入市场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有:

①会使青少年迷失对真善美的追求方向,导致精神世界空虚,人格发生扭曲,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②会使青少年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迷失生活方向,失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③污染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围绕“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月”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①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②围绕“重要性和如何做”出黑板报或手抄报。

③召开主题班会。

④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等。

29.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少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表述是公报的最大亮点,将国家重大战略推向新的高度,并细化了部署。

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但文化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却不相称,全会提出的部署意味着中国强化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重要性的自我意识,理清了以经济强国推动成为文化强国、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思路。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与经济相互交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4)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强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让我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文化塑造人生。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发挥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