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72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docx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2017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7小题,共37.0分)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读表: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5.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7.《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8.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9.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10.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11.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1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13.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

14.“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1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6.元初,中书省“省规”:

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7.根据如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18.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19.“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0.《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1.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

“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22.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之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23.“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24.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26.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唐朝的吏部C.宋朝的枢密院D.明朝的内阁

27.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28.《金史》记载:

“赞曰:

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29.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30.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31.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

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32.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

33.“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

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3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

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3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

“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队形操练B.武艺训练C.阵法演练D.习惯养成

36.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37.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B.唐代扬州C.宋代扬州D.元代顺宁府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38.“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39.《资治通鉴》载:

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

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D.谏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4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实行政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

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4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

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

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

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

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

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

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

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42.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牧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

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

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

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着什么?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

与之相适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

(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

43.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

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

……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请回答:

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44.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

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的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

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有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45.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

汝可勤学习。

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

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

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

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

亲爱的: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

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

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材料三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

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

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

我是后者。

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

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

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

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

--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

(要求:

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45.0分)

4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

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

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   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47.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4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

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

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

“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

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

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49.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