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666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

高三历史寒假作业(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战国时期有人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蠢”(蛀虫):

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

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  )

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

2.《隋书·食货志》记载:

“(南朝)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南朝(  )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商品交易出现钱货杂用

C.经济区域分工明显D.区域问的长途贩运发达

3.顾炎武在明亡后写《郡县论》,全面总结明代县制,并提出救治方法,他提到: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狁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无肯为民与一日之利者,民焉得而不弱?

……(应)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B.顾炎武主张恢复先秦的分封制

C.郡县制是明清之际弊端丛生的根源D.顾炎武建议减少县级行政权力

4.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商品经济较快发展B.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先进生产力的推广D.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

5.天王洪秀全出宫乘坐的是64人抬的龙风黄舆,随行的有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等等共数千人。

天朝朝里朝外文武各级官员31万多人在穿戴装饰上同是华丽奢侈,一冠袍可抵中人之产,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领袖的奢华与当初的理想背道而驰B.太平天国阻碍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C.《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D.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6.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

由此可见(  )

A.五四运动宜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7.学者邹谠在《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书中提到:

“当美国陆战队在1947年4月到9月间从华北撤退时,他们‘丢弃’了6500吨弹药武器及其他军用物资给国民党。

6月间,美国又将上亿发剩余的步枪子弹以原收购价的1O%售给国民党政府。

”这种情况表明美国(  )

A.试图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权威B.希望通过威慑中共以避免内战

C.放弃败局已定的国民党政权D.与苏联冷战的重点转至东北亚

8.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提出:

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与单机,价值43亿美元。

在当时被称为“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  )

A.属于“文化大革命”促进经济的体现B.说明领导人有了对外开放的初步设想

C.是各级干部群众抵制“左倾”的结果D.说明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9.罗马法将下列情况认定为“名誉减损”:

作伪证、可为证人但拒绝作证、书面侮辱他人、重婚、犯罪、从事卑贱职业(倡优、斗兽员等)、被社会轻蔑排斥。

“名誉减损者”可能被剥夺选举权、继承权、监护权、出庭作证权,并被限制结婚权。

这说明罗马法(  )

A.强调道德修养以促进经济发展B.混杂着多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

C.在公民法阶段保留了氏族残余D.对外扩张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

10.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

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11.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

“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

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

”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  )

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D.正忙于应付德国的进攻

12.1948年10月邱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

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

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

这体现了英国(  )

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B.对美固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13.钱穆曾评价:

“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强调这种制度(  )

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B.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

C.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

14.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同类商品集中之处称为行、团、市,如和宁门外的花市,交易就十分热闹,有诗云:

“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

A.市场专业性强B.市场规模较大C.商品种类齐全D.自然经济瓦解

15.嘉峪关墓葬壁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

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壁画的史料价值高B.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

C.由于狭隘的民族观D.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

16.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时孟郊已年届46岁。

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人才B.引领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

17.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

由此判断其(  )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18.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

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造成了文化断层B.推动思想的启蒙C.促进了史学产生D.承续了传统文化

19.右图反映出当时的战略意图是(  )

A.促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停战投降

D.实现解放战争主战场的转移

20.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向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真的是想要进攻自己,所以苏联停止了一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计划,一切的财政都为了巩固国防。

材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

A.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对立的结果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是引起冷战格局瓦解的原因之一D.有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

21.《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

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

而到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

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

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

A.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B.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D.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

22.下图为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增长率柱状图。

图中变化有利于(  )

A.集体农庄从无到有B.国民经济趋于协调

C.发挥市场的作用D.小农经济的发展

23.1875年初,因为宪法条文中写有“共和国”字样就数次被否决。

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

“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员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

”结果,瓦隆修正案以353:

352票获得通过。

此事件主要反映了(  )

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权力中心B.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

C.法国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24.194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为77.79亿美元,1947年上半年顺差则达59.22亿美元,而造成美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欧洲国家的贸易。

这种现象(  )

A.导致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

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缓和欧洲社会矛盾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25题25分,26题12分,27/28题1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

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到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等等。

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

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

材料二“文革”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再兴儒学成为时代需要。

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80年代将现代企北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

1995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

《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

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1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原因。

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

(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

(要求:

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历史选考题    请考生从给出的27、28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的题号涂黑,注意选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府兵制源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

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到了北周后期,迫于形势,汉人也被募充作府兵。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

隋开皇十年下诏:

“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由于废置不常,唐代军府总数也有增减,较多时有六百三十三府。

军府遍布全国,关内道多达二百六十一府,占三分之一以上,依次为河东、河南、河北、陇右,其他诸道多不过十,少止二三府(江南、岭南)。

这种布局体现了“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政治、军事意图。

——摘编自《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府兵制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改革府兵制的影响。

(7分)

 

28.【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

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

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

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

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

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字《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7分)

 

班级:

座号:

姓名:

.....................密.....................封.....................装.....................订......................线.......................

高三历史复习检测(3)答题卡

项目

总分

25

26

27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25题25分,26题12分,27/28题15分。

25.⑴

(13分)

(12分)

26.

(12分)

历史选考题   我所选择的题号是[27][28]

(8分)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