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幼儿的养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7542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9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岁幼儿的养育.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岁幼儿的养育.docx

12岁幼儿的养育

1~2岁幼儿的体重和身长有多少?

  满1岁时,身长为出生时的1倍半,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约9公斤上下。

  不过,满1岁后孩子的差异相当大。

有的孩子个儿大,有些孩子个儿小;有的胖些,有的又瘦些。

一般孩子在满1岁后的一年里,由于活动量增加等原因,不会像婴儿时期那么胖,身材似乎较瘦,但只要健康,精神状况好就不必担心。

  从1岁半起到2岁的这一段时间里,不仅能行走而且能蹦蹦跳跳,身体越来越结实,也显得更瘦了。

体重增长很慢,个子却长得较快。

初生时身长与脑袋的比例为4:

1,到2岁时则为5:

1,且身体重心下降,更能活动了。

1岁半时的体重和身长表

 

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

平均值

10.5

9.5

80.5

79.1

低于此值要引起注意

8.4

8

 

   (本表不包括未成熟儿的体重和身长)

 

回页首

1~2岁幼儿应出多少颗乳牙?

 

   检查小儿乳牙生长情况,便可知道小儿的骨骼发育大概情况,发育好的小儿能及时出牙,牙质也优良;发育差的,出牙延迟,牙质也欠佳。

后者常见于呆小病和重症佝偻病的患儿。

因此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乳牙的萌出,有时孩子出牙晚了就很着急。

乳牙的萌出时间迟早不同,早者在4个月就可以见到,晚者到9~10个月才萌出,这都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满周岁时,一般长出8颗门牙(上下各4颗),等到1岁半至2岁时,上下就各有8颗牙了,一般来说,乳牙的总数大约等于婴儿的月龄减4~6,家长可以看看,你的小儿乳牙发育是否正常。

 

回页首

 1~2岁幼儿有哪些运动机能?

 

1.会独自行走

  有的孩子在满周岁以前就能开始行走,但多数孩子要到十四五个月才行。

开始时用手牵着走,渐渐放开手,孩子自己就能往前独自行走两三步,但马上就要抓往什么东西以保持身体不致于摔倒,这两三步路也是摇摇晃晃的。

但只要能走出几步,以后独自走路的步数便一天天地多起来,慢慢地就会保持身体平衡了,从牵着手走到独自行走,一般要经过约3个月的时间。

2.会跑

  1岁半以后,孩子就能跑了。

在这以前,到底是小步快走还是奔跑,分不太清楚。

刚开始学跑时,还不能做拐弯跑,等到2岁时,无论是拐弯还是直路都可以奔跑自如了。

3.手指功能

   1岁以后,小儿的手指功能也慢慢健全起来了,能够做许多细小的动作了。

1岁以后可以自己拿杯子喝水,有的能自己拿匙吃饭了。

如果给孩子铅笔和画纸,小儿会用笔在纸上乱涂画,不能学着大人的动作拉开抽屉或打开药瓶的盖子,弄得大人很担心。

到2岁时就想自己脱衣服、穿袜子了。

回页首

 1~2岁幼儿听力、语言的发育特征是什么?

 

12~18个月

1.语言:

  ①能说出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如电视、床、毛巾等。

  ②对某一物品,能说出名称并能指给大人看。

  ③每月都能多说一些词。

2.听力:

  ①能辨认并指出身体的各部位。

  ②能理解较为简短的句子。

  ③能执行一个简单的指令,如“把球给妈妈”。

  ④能辨认出一幅普通的图画,如小鸟。

18~24个月

1.语言:

  ①能说2个或3个词组成的句子,如:

“妈妈抱”、“喝牛奶”。

  ②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提问题,如“这是什么”?

“娃娃呢?

  ③能用“不”和“不要”来表示否定。

  ④能发出以p、m、n、b、w和h为声母的词。

2.听力:

  ①能重复两位数了,如12等。

  ②懂得普通人称代词,如你、我、他。

  ③能从头到尾听完一个故事或歌曲。

 

回页首

 为什么1岁多的小儿总爱说一些听不懂的话?

  1岁多的小儿已经能说很多字或词了,有的孩子还能说2~3个字组成的句子,如“妈妈抱”,“小鸟飞了”。

然而,妈妈也会发现,1岁多的小儿会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而且嘴里说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

  1岁多的小儿,刚学会说话不久,他所掌握的词汇量很有限,但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因此常说出一连串的大人听不懂的话,我们把小儿的这一时期又称为“隐语阶段”。

隐语阶段对小儿的语言发育极为重要,它说明幼儿在表达思维和想法之前,思想早就产生。

因此,当孩子说出难懂的话时,作为家长不应该训斥,要耐心地倾听,注意分析他所讲的话,尽可能及时做出反应。

平时要常与小孩交谈,教他使用正确的语言。

一般到2岁后,孩子词汇增加了,能说7~8个字组成的句子,基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需,就不会再说难懂的话了。

 

回页首

1岁小儿会模仿些什么?

 

  1~2岁时已是很能模仿成人动作的年龄了。

模仿也是学习,孩子通过模仿,使智力发育更为迅速,能学会许多动作和语言。

小儿最初是向与他接触最多的妈妈模仿,有时妈妈扫地,他也会给你忙上加乱;妈妈给他洗澡,他也学着妈妈帮自己打上肥皂;妈妈吃东西,他也学着拿着吃;还会模仿大人的哭、笑、指鼻子,发生“打”、“爸”、“拿”等单个音。

对于孩子的模仿行为,不要轻易加以禁止,干脆让他模仿着学学,他会因得到父母的重视而得意非常。

虽然不可能模仿得很好,但只要有点像,就应该加以表扬。

这样,孩子会有更浓的兴趣,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同时,大人也可通过他的模仿兴趣,训练他洗手、脱衣、大小便、拿勺,帮妈妈整理玩具等。

  对那些模仿很少的孩子,其发育指数绝不会很高。

因此,如果孩子不怎么模仿,家长就应该教教,帮着孩子练习,但也不能过于勉强和急于求成。

回页首

我要“探索”——1一2岁儿童的探索活动

夏菡

   1一2岁的宝宝,个个堪称积极的“探险家”。

他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做,对任何事情都要亲自碰一碰。

显然,他对这个多彩世界充满了独立探索的欲望,表现出了不懈的探索精神。

但是,“探索”就难免会碰到点危险和麻烦。

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和麻烦呢?

建议父母站在宝宝的角度,尽量理解宝宝的行为。

宝宝的表现

宝宝的表白

专家的话

小脑袋总是转来转去,一双小眼睛总是四处张望,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感,父母越是藏藏掩掩不想让宝宝看到的东西、宝宝越是留心。

比如,妈妈把漂亮的首饰盒藏在抽屉里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宝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周围怎么这么多好东西我都没看过?

真奇怪,我都看不过来了,要是能再有一双眼睛该有多好啊!

儿童出生后,面临的是广阔的未知世界,了解这个世界是他成长的需要。

2岁前的儿童认识事物离不开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其中,大量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

一双小手几乎总是要摸摸这,弄弄那,遇到细小的窟窿还要把小手指伸进去捅一捅,比如在盒子里放上许多小玩意儿,然后摇一摇让里面的东西哗啦哗啦地响;看到电插线板上,的小眼儿禁不住也要捅一捅。

捏一捏这东西是软的还是硬的,摸一摸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摇一摇它是出声的还是不出声的。

要是我不动它们怎么知道?

我这么爱学习,爸爸妈妈应该夸奖我才对。

2岁前的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还很低,所以他们基本上是靠摆弄实物来认识世界的。

如果这种实际摆弄和操作物体的活动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儿童会因缺少直接经验而影响未来的学习活动。

一双小脚到处走动、到处串,还喜欢爬高,比如在家里的沙发上踩上踩下,在桌子下、床底下钻来钻去,顺着桌椅板凳爬上窗台,溜进厨房扳动灶具和各种电器的开关。

不容否认,由于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事故极易发生,这构成了父母限制孩子活动的最大理由。

不要老对我说“这儿不能去”,“那儿不能去”。

我真的没看出来哪儿有危险。

爸爸妈妈干吗不带着我去那些又安全又好玩的地方。

最好能用我听得懂的话告诉我不能去的原因。

宝宝说得对,父母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不可以”、“不行”之类的话如果说得大多,反而会降低它的效用。

相反,很认真他说几次,宝宝倒可能认真听一听。

最主要的是,家长应尽可能事先把危险的物品移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热衷于帮着大人做事,其结果常常是越帮越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比如看见奶奶在剥豆,宝宝一帮忙准会把碗里的豆子撒一地;瞧见爸爸在修自行车,宝宝非要主动帮着递零件,结果弄得衣服上手上全是黑油泥。

我非常愿意学着大人的样子做事。

我也想把事情搞好,可不知怎么就搞遭了。

请大人分配给我一些我能够做的简单的事情。

要是我做得不好,请不要生气,做得多了我会越做越好的。

宝宝说得很合乎情理。

爱模仿是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何况宝宝是在学着做有意义的事情,家中长辈应该予以鼓励。

只是对宝宝做事的结果不要期望太高,重在过程,重在参与。

只顾四处找东西摆弄,一个玩具玩一会就腻了,玩具箱里的东西几乎都拿出来,摆得到处都是,房间乱得无处落脚。

这东西的秘密真少,刚弄两下就被我发现了,还是看看那个吧。

我也很乐意爸爸妈妈带着我把玩具们都送回家。

2岁前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不可能长时间仅摆弄一两件东西,而且,从长远来看,限制宝宝的活动,只会打击宝宝的好奇心,压制他的探索精神。

因此,父母要理解宝宝的所作所为,无论宝宝做了什么,都应从身心发展和爱护心灵的角度出发来对待他,让宝宝愉快而大有收获地度过“小探险家”时期。

摘自《父母必读》2000.1

回页首

1岁小儿前囟门闭合情况怎样?

   满周岁的小儿,前囟门已完全闭合。

有的小儿的前囟摸不到,1岁前已完全闭合,多见于头小畸形。

小儿前囟闭合晚,到了1岁半尚未完全闭合,且空隙还较大,牙齿长得很慢,多见于佝偻病,另外脑积水、呆小症及生长过速的婴儿也可见到前囟门晚闭。

因此,遇到前囟闭合较晚的小儿,应找小儿科医生检查一下。

回页首

不要急于让幼儿学会走路

   不少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小宝宝学步,早走路。

某实,按照科学的道理幼儿学步之前,一定要让宝宝先学会爬行前进。

因为,爬行是身体各系统统一协调的动作,这样可使肢体得到锻炼,使大脑和心脏的位置降低,改善大脑和心脏的血液循环,使下肢臀部的血液循环畅通,使身体的重量分散到四肢,减轻腹肌及脊柱的负担,能够预防腰肌劳损和脊柱的负担过早而导致的脊柱病。

而且,幼儿爬行时要拼力抬起脖子来,这个动怍可反作用于大脑,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

   据美国学者德尔曼博士研究,没有经过爬行过程或爬行过程很短的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

所以,当幼儿6-7个月以后,应该先有意识地练孩子学会爬行,不要急于教刚刚爬行的孩子去学走路。

回页首

安慰受伤的孩子

当孩子被碰而疼痛时,他需要安慰,父母也会去安慰他。

这很自然,也很合乎情理。

但那些特别期望孩子成长为勇敢而坚强的人的家长,担心安慰会使孩子不坚强,这是多虑。

正常的安慰并不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

稍被碰伤和疼痛便哇哇叫的孩子,常常因为他受到的关心和保护太多了。

家长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在孩子生病或碰伤时对他严厉,而是说应当在平时对他和蔼可亲,但又不能过于娇惯,孩子就能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了。

也就是说,不能夸大伤痛,尽可能快地安慰一下孩子就行了,不要没完没了。

孩子越大就越勇敢,用不着过分安慰。

回页首

怎样对待小儿说谎?

    

    "做人要有诚实的态度"。

这是我们从小教育孩子的一个准则,因此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的说谎行为。

这种态度是正确的,但是具体应怎样对待孩子的说谎呢?

小儿说谎,不外乎有几种原因:

    1.想象与现实分不开。

有时小儿明明是没有看到某种东西,可偏偏说看到了,这种多是儿童在展开自己的想象力。

    2.出于自卫而说谎。

这一般是经常遭到斥责或打骂的孩子,他们认为说实话就会遭到打骂,因为害怕被打骂,为了逃脱打骂就说谎话。

    3.为表达一种愿望而说谎。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某种好东西,而自己没有,但他希望自己能有,就会说谎,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对小儿的说谎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认真对待。

对出于想象的说谎,要向他讲明现实,引导他将想象运用到游戏当中,以满足孩子的愿望,并让他逐步懂得现实的情况。

对为表达某种愿望的说谎,要指出他的错误,如果小儿的愿望是合理的,应该满足他的愿望。

对出于自卫而说谎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不要经常对孩子训斥和打骂,对认错误的态度给予肯定。

如果发现了孩子说谎,也不要以打骂为唯一惩罚手段,也要对孩子讲清道理,并选择使孩子能够接受的一些惩罚办法。

    总之,家长的教育态度要民主,要客观,要耐心,并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回页首

世界卫生组织0-2岁儿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

女孩

年龄/标准范围

体重(Kg)

身高(cm)

心智发育

初生

2.7-3.6

47.7-52.0

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4-4.5

51.2-55.8

伏卧抬头45°,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

4.0-5.4

54.4-59.2

伏卧抬头90°,笑出声、尖声叫、应答性发声。

3月

4.7-6.2

57.1-59.5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能手握手。

4月

5.3-6.9

59.4-64.5

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5.8-7.5

61.5-66.7

拉坐,头不下垂。

6月

6.3-8.1

63.3-68.6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怕羞,认出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8月

7.2-9.1

66.4-71.8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伊呀学语,躲猫猫,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10月

7.9-9.9

69.0-74.5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12月

8.5-10.6

71.5-77.1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15月

9.1-11.3

74.8-80.7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18月

9.7-12.0

77.9-84.0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自己能吃饭,能识别一种颜色。

21月

10.2-12.6

80.6-87.0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2岁

10.6-13.2

83.3-89.8

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识2种颜色,能识简单形状。

  

男孩

年龄/标准范围

体重(Kg)

身高(cm)

心智发育

初生

2.9-3.8

48.2-52.8

伏卧抬头,对声音有反应。

1月

3.6-5.0

52.1-57.0

伏卧抬头45°,能注意父母面部。

2月

4.3-6.0

55.5-60.7

伏卧抬头90°,笑出声、尖声叫、应答性发声。

3月

5.0-6.9

58.5-63.7

伏卧抬头,两臂撑起,抱坐时头稳定,视性能跟随180°,能手握手。

4月

5.7-7.6

61.0-66.4

能翻身,握住摇荡鼓。

5月

6.3-8.2

63.2-68.6

拉坐,头不下垂。

6月

6.9-8.8

65.1-70.5

坐不需支持,听声转头,自喂饼干,握住玩具不被拿走,怕羞,认出陌生人,方木能递交。

8月

7.8-9.8

68.3-73.6

扶东西站,会爬,无意识叫爸爸、妈妈,伊呀学语,躲猫猫,听得懂自己的名字,会摇手表示再见。

10月

8.6-10.6

71.0-76.3

能自己坐,扶住行走,自己熟练协调的爬,理解一些简单的命令,如"到这儿来",自己哼小调,说一个字。

12月

9.1-11.3

73.4-78.8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的物体。

15月

9.8-12.0

76.6-82.3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18月

10.3-12.7

79.4-85.4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自己能吃饭,能识别一种颜色。

21月

10.8-13.3

81.9-88.4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2岁

11.2-14.0

84.3-91.0

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识2种颜色,能识简单形状。

回页首

宝宝的发育特点

  0-1岁的宝宝的世界是一个感知的、触摸的、微笑的和品尝的世界,他可能还不会说话,智力水平也还处于低级阶段,可他已经能够竖起头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开始对玩具感兴趣,希望有人逗自己玩,给他一些东西看,发出一些声音给他听,还想自己用小手摸一摸,放到嘴里咬一咬。

因此,我们要利用玩具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如我们可用木棒或铁棒敲击各种瓷器、木器、铁器等或提供带响的玩具,对幼儿进行听觉训练;利用各种颜色的气球及吹塑玩具、各种形状的积木等对幼儿进行视觉训练;提供一些软的、硬的及橡胶、塑料、纸、布等做成的玩具对幼儿进行触觉训练。

通过感知刺激,能够使幼儿的大脑更聪明,并且初步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分辨、判断能力。

  宝宝的一到两岁,可以称作是他的"革命的转变期"。

因为----宝宝会走路了,还有,他会说话了!

这一年龄段的宝宝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能力发展较快,手眼配合能力、手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行动更为自如。

他也能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理解力和语言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感情日益丰富。

这时应该加强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动作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孩子多走路,多说话。

因此,为宝宝选择玩具时,应选择一些让他发挥体力的玩具,如皮球、推拉车;协调手眼动作的玩具,如积木、木槌、插片等;还有引导他说话的玩具,如玩具电话、小娃娃等。

回页首

宝宝的手眼协调发展程序

  孩子在半岁前,由于还不会坐,躺着玩物品时,多数情况下,眼睛看不见手上的物品,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不交叉。

半岁后,当孩子能坐起来玩时双手可以在眼睛的监控下玩弄物品,这时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交叉。

这样,通过手和眼的作用,可以发现物品更多的特性,更快地了解环境。

比如,一个玩具,眼睛能看到它的颜色、形状,手能摸到它的软硬、质地。

在眼睛的监控下,通过手的摆弄,还可以发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特性等。

所以,手眼协调动作对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智力和行为非常重要。

  手眼协调发展程序:

孩子9个月时,能用眼睛去找从手中掉下的东西;手上拿着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个物品,尤其喜欢敲打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10个月到1岁,能把抓在手上的玩具扔掉,并且用眼睛看着、用手指着扔掉的玩具。

1岁以后,能够拿着笔在纸上涂画,翻看带画的图书;1岁半到2岁,能把积木垒高,拿着笔在纸上画长的线条,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等,这些都是比较高级的手眼协调动作了。

  同样,每个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早晚也不一样,与环境、教育和训练有关,家长也应创造条件训练孩子。

回页首

注意孩子情感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说话、体态、脸部表情等方式,也可以是书写的方式。

年轻的父母常常很关注婴幼儿开口说话和学习书面语言,但是对儿童的体态和情感语言却不太重视。

有的父母把面部表情"含而不露"视为深沉或含蓄。

实际上,情感语言不仅仅是儿童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也是儿童借助这一种语言与外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

所以,父母要在教孩子开口说话的同时,促进其情感语言的发展。

因为情感语言对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情感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往往通过脸部表情反映出来,如笑容、惊讶、悲伤、讨厌、害怕、生气、忧愁、哭、不相信或怀疑、不同意等等。

常言道: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笑的孩子招人爱。

"不同的表情有着不同的含义。

即使一种表情,也可能有多种含义。

例如哭,心理学家们分析不同性质的哭声代表婴儿不同的需求,如饥饿、尿布湿了、腹痛、要人抱等等。

因此,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的交流时,父母先要懂得孩子的情感语言,这样才会使孩子产生心理的满足和安全感。

  在孩子还没有说第一个字之前,往往是用体态语言或情感语言表示自己的要求。

有一些开口说话比较迟而又智力正常的孩子,他们的情感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这可能是一种"补偿"的缘故吧。

因为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特别是当别人理解了他们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又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表达。

  即使已经开口说话,甚至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了,仍需要用情感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加强环境对他的理解。

在孩子使用这种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如果也学会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他们才会善解人意,懂得他人情感表达的意义或含义。

这种相互的学习有助于儿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能力的发展。

  教孩子理解情感语言可以采取家长与孩子面对面游戏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图画或卡片中脸部的表情反映出来。

先让孩子看,然后让孩子模仿,再让孩子自己扮演。

通过这一顺序的训练,使孩子懂得表达,善于表达,并且学会适当的表达。

如何为小儿安排合理的饮食结构?

 

     孩子1周岁以后,乳牙渐渐出齐,消化、咀嚼能力增强,饮食已从过去以乳类为主,逐渐过渡为以谷类、肉、蛋、蔬菜为主。

孩子虽然已断奶,但年龄还小,牙齿尚未长全,咀嚼能力差,消化器官还没有完全成熟,消化能力尚弱。

这时,如果饮食调配不当,就会影响消化吸收,以至影响到生长发育。

安排合理科学的膳食,才能保证小儿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要让小儿吃到乳类、谷类、鱼、蛋、蔬菜和瓜果各种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小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如果小儿经常吃甜粥、糖馒头,食物中仅是碳水化合物,而缺乏较高质量的营养物质,往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如果小儿整天吃牛肉等肉类,体内可能有足够的蛋白质,但却缺乏身体所需要的其他成分;有的家长认为牛奶、蛋、巧克力营养丰富,长期让小儿吃这类食物,结果造成热量过剩,而矿物质、维生素不足。

要知道,食物营养价值再高,如果只吃单一种类,也会造成营养不良。

     为小儿安排饮食结构,第一需要使各营养素的供给量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合适;第二就是产生这些营养素的食物间也要有平衡,这些就是安排小儿一周食谱的原则。

     一周食谱的基础是一日食谱。

所以,每日的食谱安排很重要。

每日的食谱中要包含主要食品米、面,副食品如肉、蛋、蔬菜、水果,使小儿每日从食物中能得到1100千卡的热量、35克的蛋白质、600毫克的钙、10毫克的铁及一定量的微生素。

在一日的食谱确定后,安排一周食谱时就可本着同类之间相互调整的原则,调剂食物的种类,使小儿的膳食既多样化又平衡化。

     另外,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次数。

1岁至1岁半小儿每日三餐,2次点心;1岁半至2岁每日三餐,1次点心。

下面是小儿一周食谱安排表可供安排1~1岁半的小儿膳食时参考。

 

回页首

 1~1岁半小儿周食谱

 

星期

早饭

点心

午饭

点心

晚饭

星期一

牛奶

枣泥粥

包子

(肉末、青菜胡萝卜)

代乳粉

千层糕

肝末、

青菜烩豆腐

星期二

牛奶

馒头干

小米豆粥

蒸饼

烩丸子

烂菜

鸡蛋羹

饺子

(肉末、青菜)

星期三

牛奶

面包片

果酱

大米粥

肉松

软饭

烩鱼泥

豆腐青菜

小点心

马铃薯

鸡蛋饼

菜粥

星期四

牛奶

饼干

蛋花粥

麻酱花卷

肉末炒青菜

代乳粉

烂饭

菜泥

鸡蛋羹

星期五

牛奶

馒头片

麻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