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326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docx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化

上报市产业化办

大兴安岭垦区

“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2011年11月24日)

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牧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农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垦区小康建设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加快垦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结合垦区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农牧业产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垦区积极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建立和培育了一批农畜产品基地、加工企业。

可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达到4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牧户占农牧民总户数的50%以上。

农牧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大豆基地。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良种补贴项目的带动下,垦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垦区优质种植面积实现了近80万亩,平均单产160公斤。

可生产优质大豆12.7万吨,主要分布在垦区甘河、巴彦、东方红、欧肯河、宜里等农场,进一步扩大优质大豆基地建设规模,推广了垄上三行密植栽培技术70万亩,大垄宽台技术10万亩。

通过推广高效的栽培技术,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总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小麦基地。

垦区目前小麦品种基本实现了优质化,品种以垦九10号强筋小麦品种为主。

切实改善优质小麦的生产条件,解决小麦优质和高产的矛盾。

通过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逐步占领垦区当地市场,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

2011年,垦区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实现了近20万亩,平均单产295公斤。

可生产优质小麦6.2万吨,主要分布在垦区甘河、巴彦、东方红、欧肯河、宜里等农场,全部应用了平窄密植技术,为本地的小麦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了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肉羊基地。

肉业是垦区的基础产业,也是垦区的优势产业。

多年来垦区在肉牛、肉羊、生猪的养殖上出台了许多引导、扶持政策,使垦区的肉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通过千家万户饲养,以肉羊为重点,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

充分利用垦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草食动物的优势,建好肉羊基地,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原料。

2011年肉羊存达到20.9万只,可生产羊肉1300吨。

--乳业基地。

近几年,垦区畜牧业发展以乳业为主,大力扶持奶牛养殖项目,为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

垦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有效防止动物疫病传入的天然屏障,充足的饲草饲料为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职工群众对奶牛养殖业充满信心。

2011年奶牛存栏达到6000头,重点分布在甘河、巴彦、东方红、欧肯河四个农场,四个农场都建立规模化养殖小区,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养殖达到标准化,为今后垦区乳业发展奠定基础。

2、“三品一标”基地数量、名称

有机食品:

产品认证数量为4个,分别为大豆、双青大豆、大正金时豆、芸豆等作物。

绿色食品:

产品认证数量5个,分别为“白桦”牌腐竹、“元枝”牌腐竹、“雪松”牌大豆、兴安绿源牌大豆、夏日牌天然矿泉水。

无公害农产品:

产品认证数量6个,分别为大豆、双青大豆、芸豆、淀粉、粉丝、粉皮。

3、龙头企业情况。

垦区一直坚持把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多种方式,先后成立了大豆精深加工企业—绿源大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马铃薯加工企业—绿元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肉类加工企业—福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小麦加工企业—东方红宏亮制粉厂、甘河民强面粉厂、巴彦小燕子面粉厂。

当前垦区农牧业加工企业总资产500万元以上企业4家,资产100万元以上企业2家,绿源公司2009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绿源大豆工程公司是垦区极力打造的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拥有高、低温脱融生产线各一条,年可加工高、低温脱融大豆4.5万吨,生产高温豆粕4.1万吨,低温豆粕3.2万吨,三—四级大豆油1.44万吨,大豆浓缩蛋白1万吨,浓缩蜜糖0.6万吨,年加工能力9万吨。

截止到2010年底,绿源公司共有资产总额为6972万元。

2010年企业因市场、资金等原因,一直没有开工生产。

福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垦区为做好畜牧业后续服务和销售保障工作,通过招商建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拥有资产800万元,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日加工肉羊能力1000只,速冻能力50吨,储存能力500吨。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以牛肉、羊肉及速冻产品为主,产品远销北京、郑州、唐山等城市和地区。

福源公司是鄂伦春自治旗规模较大的屠宰加工企业之一,对加快垦区畜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绿元淀粉公司是欧肯河农场于2007年7月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一家股份制加工企业,主要以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为主,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总资产596.3万元,固定资产256.3万元。

年加工鲜薯能力2万吨,产品销售主要是大杨树及周边地区。

2010年该企业因为原料、市场等原因,开工严重不足,仅加工马铃薯1000吨。

垦区较大型的面粉加工企业主要有三家,分别为巴彦农场小燕子面粉厂、东方红宏亮制粉厂和甘河农场民强面粉厂,年加工能力6万吨。

2009年垦区通过招商引进黑龙江面粉加工企业成立了东方红宏亮制粉厂,该公司总投资5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先进生产设备,新建面积500多平方米的成品库,日处理小麦达到200吨,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当前面粉品种有10余种,有大小包装麦心粉、特一粉等,产品在大杨树地区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并远销到黑龙江、辽宁等地。

4、品牌建设情况。

大兴安岭垦区非常重视品牌建设,绿色食品先后有“白桦”牌腐竹、“元枝”牌腐竹、“雪松”牌大豆(是内蒙古名牌农畜产品)、“兴安绿源”牌大豆、“夏日”牌天然矿泉水(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全国信得过产品、国家质量卫生安全全面达标食品)。

以上绿色产品原来都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大连、呼和浩特、呼伦贝尔等大中型城市。

计划“十二五”期间认证小麦、玉米、大豆A级绿色食品50万亩,千亩有机蓝莓。

垦区今后要把创名牌作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点,保护好现有品牌。

在农畜产品上标识已集团公司统一注册商标,使其各企业生产的产品形成统一的品牌,构建垦区经济发展的品牌优势,靠名牌创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垦区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化经营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农畜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仍然很小;二是基地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无法形成具有农垦特色的优势产品;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大部分农畜产品仍处在初加工阶段,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尚未真正形成供需对接,产加销脱节现象仍很突出;五是由于垦区没有自己的财税体系,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影响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方针、政策,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农牧业发展思路,以农工增收为核心,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机制,努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把垦区建设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全局宏观调控的原则。

2、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主导和特色产业的原则。

3、坚持多种渠道投资,促进农工增收的原则。

4、坚持重点突破,长远谋划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垦区农牧业产业化将按照“乳、肉、草、豆、薯、特”六大产业体系发展。

总播种面积140万亩,粮食总产量51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年均增长23.2%。

其中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年均增长50.1%;农业总产值20.13亿元,年均增长16.4%。

实现生产总值15.89亿元,年均增长26.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年均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4.1亿元,年均增长32.8%;第三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年均增长14.2%,三次产业比例50.6:

25.8:

23.6。

实现利润11858万元,年均增长11.7%。

农牧业产业化实现工业总产值8145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69209万元,工业增加值27843万元。

1、龙头企业要有新突破。

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递增49.5%以上。

到2011年、2013年、2015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分别达到4户、5户、7户;2015年超过亿元的达到2户。

2、基地建设要上新台阶。

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的要求,到2011年、2013年、2015年,主导产业原料基地带动农牧户占垦区农牧户总数分别达到50%、70%、80%,生产基地所提供的原料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龙头企业的需要。

3、经营机制要有新进展。

按照自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到2011年、2013年、2015年,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占垦区农户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10%、20%和30%,部分农户初步摆脱单一、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

4、农工收入要创新水平。

通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工收入。

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农民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分别达600元、1000元和2000元。

三、产业规划布局

(一)主导产业

1、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末,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40万亩(垦区现有耕地面积120万亩,在鄂旗、莫旗各流转土地10万亩,播种面积达到140万亩),粮食产量力争达到51万吨。

比2010年提高30万吨,年均增长30%。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农业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万千瓦。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7%以上,牲畜存栏规划达到41.5万头匹只,年均增长14.3%,其中乳用牛达到1万头,年均增长10.8%。

——大豆基地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原则,并通过土地整理粮食增产及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积极改造低产田,增加稳产田面积。

根据垦区耕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分布状况,优质大豆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甘河农场、巴彦农场、欧肯河农场、东方红农场南部生产队、宜里、古里农场部分生产队。

规划种植面积在50万亩,平均亩产稳定在160公斤。

在栽培技术上重点推广大垄宽台和垄上三行高产栽培技术,突出发展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的生产,形成稳定的双高大豆生产基地。

——小麦基地建设。

按照垦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整体部署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规划,小麦作为基础产业加以发展。

在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小麦的平均单产稳定在300公斤以上,小麦种植主要布局在8个农场,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一是为建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二是通过争取国储粮指标,带动小麦种植,规划种植面积20万亩。

——玉米基地建设。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饲料之王,其用途渗透到各个行业,根据垦区农业发展思路,重点在甘河农场、巴彦农场、东方红农场南部生产队、欧肯河农场南部生产队、宜里农场场部周边生产队重点玉米产业,到“十二五”期末玉米种植规模60万亩,平均亩产稳定575公斤。

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垦区畜牧业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开展玉米加工业引资力度,吸引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到垦区安家落户,延伸玉米产业链条。

北部农场采取籽实玉米和糯玉米同步发展,重点以糯玉米为主,建设糯玉米生产基地。

——马铃薯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充分发挥垦区气候优势,以农业部甘河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项目和欧肯河淀粉加工厂为依托,在甘河农场、欧肯河农场建立脱毒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2015年种植马铃薯3万亩,其中:

种薯1.5万亩,商品马铃薯1.5万亩,产商品薯3万吨。

——肉业基地建设。

肉业是垦区的基础产业,也是垦区的优势产业。

多年来垦区在肉牛、肉羊的养殖上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使垦区的肉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通过政策拉到,养殖户带动等形式初步形成了全局一品以羊、牛为主,特色养殖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围绕福源食品公司,重点建设扎兰河、古里、诺敏河、东方红北部、宜里偏远连队五大肉羊、肉牛养殖基地。

2015年肉牛存栏4万头,出栏2.4万头。

肉羊存栏35万只,出栏16万只。

“十二五”期间,生猪存栏1.5万口,出栏1.2万口。

——乳业基地建设。

以发展奶牛小区养殖为主,主要发挥甘河、巴彦、欧肯河、东方红农场奶牛养殖小区等标准养殖小区示范作用,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到2015年奶牛可达到10000头,产奶牛6000头,可产奶30000吨。

——特色产业

大兴安岭垦区是内蒙古蓝莓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垦区土地偏酸适合发展蓝莓。

2011年建成百亩蓝莓种植繁育基地,“十二五”期间将积极采取招商引资联营合作的方式。

采取企业、农户、开发商共同投资的方式,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依托垦区种苗繁育基地,争取5-7年间采取内繁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在巴彦、东方红、扎兰河农场逐渐形成浆果生产基地,集中投资、发展,形成产业。

力争到2015年栽植蓝莓2000亩,其中产果1000亩,鲜果产量达400吨,使蓝莓成为垦区高效特色产业。

特色养殖。

依托垦区8个农场各自优势,重点发展鹿、笨鸡、大鹅等特色养殖。

2、龙头企业建设

豆业。

绿源公司是垦区重点打造的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该企业与蒙佳集团实现了合作经营,计划“十二五”期间双方共同投资4500万元对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精炼车间进行改扩建。

新建年产5000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项目、完成对40T/D精炼车间改扩建、新建10000吨储油罐项目、新建站台风雨棚4000平方米、完成对高温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使其加工能力达到12万吨/年。

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垦区自己品牌,发挥龙头作用,稳步提高职工收入。

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加工大豆2万吨、6万吨、10万吨,分别实现产值10400万元、31200万元、52000万元。

2015年大豆加工转化率达到100%,通过产业化带动,农户户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

麦业。

继续扩大垦区面粉深加工链条,在现有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扩展新的产品,逐渐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

2011年甘河、巴彦、东方红等农场面粉厂年加工小麦4万吨、实现产值10400万元,2013年以后稳定在5万吨,年实现产值13000万元,小麦转化加工率达到80%以上。

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逐渐整合垦区制粉企业和产品品牌,使其成为统一的有垦区标识的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逐渐使垦区小麦深加工产品上档次、上规划,出效益。

薯业。

继续完善欧肯河农场马铃薯加工企业福源公司的精淀粉加工,创新体制机制,逐渐引资参与企业改制、改造,2011年投资200万元进行技改,2011、2013、2015年加工鲜薯分别为0.2万吨、0.7万吨、2万吨,实现产值380万元、1330万元、3800万元。

2015年商品薯加工转化率67%。

玉米。

与鄂伦春政府共同招商,积极开展玉米加工业引资力度,吸引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到垦区安家落户,延伸玉米产业链条。

根据垦区及周边糯玉米发展进程,垦区将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引进糯玉米加工、销售企业入驻垦区。

在2014年建设糯玉米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年加工量在2000万穗,实现产值1600万元。

肉业。

福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大杨树地区较为大型肉牛、肉羊屠宰、加工、销售企业。

计划到2013年投资430万元对福源公司冷藏库体进行重新保温处理,将地下125吨恒温库改造为冷藏库;扩建屠宰车间270平方米,购进一套屠宰设备及设施;对现有的8AS10型冷冻机进行维修,新上一台8ASJ—125冷冻机和部分辅属设施;改造一、二号冷冻间,形成两个速冻间,日速冻能力达到50吨,使冷藏能力达到400吨。

建成后,福源公司贮存能力将大大提高,产品品种和质量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企业外部销售,占领市场,年加工能力将达到30万只肉羊。

根据垦区畜牧业发展情况,预计2011年、2013年、2015年实际加工肉牛、肉羊分别为900吨、1300吨万、1800吨,实现产值分别为3150万元、4725万元、6300万元。

2015年带动1000户以上农户发展养殖业,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肉牛肉羊加工转化率达到29%。

——种业。

依托巴彦农场种业公司,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2013年将投资470万元更新种子加工设备,提高现有加工储存能力。

逐步加强与外地科研单位、种业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培育国内外优良品种,切实从良种繁育、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入手,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加快种业发展,精心打造老百姓信得过的优良品牌。

2011年、2013年、2015年种子加工销售量分别达到50万公斤、100万公斤、150万公斤,实现产值250万元、500万元、750万元。

产品将逐渐辐射垦区周边地区,促进垦区及周边种植水平的提产。

——特色产业

小浆果。

根据蓝莓基地建设的进程,计划采取股份合作方式,特色产业拟在夏日矿泉水厂址处,充分利用夏日矿泉水的优质水合蓝莓鲜果联合生产蓝莓系列产品。

项目预计投资3600万元,主要包括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冷库、辅助生产车间共计9000平米;建设厂区道路及场地平整200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一套、冷藏设备两套及配套附属设备。

项目建成后可加工蓝莓3000吨,2015年加工蓝莓40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

将有力带动垦区及周边蓝莓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员工和当地农民的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山产品加工。

垦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特别是北部农场地处丘陵山区、林区林下资源丰富,其主要山产品有榛子、木耳、蕨菜、鹿含草等,我们将鼓励员工群众采集山产品,并开发系列产品的小包装,借助大兴安岭这片天然生态绿色的知名度,提高附加值的山产品,打入大中城市。

(二)发展布局

垦区的产业化布局既要考虑到区域经济,与当地地方政府的政策相吻合,同时又要考虑到垦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气候等条件。

总的来说垦区产业化布局要做到一个中心、三项重点、六大产业。

一个中心:

龙头企业要围绕管理局中心所在地,尽可能安排在大杨树东工业园区建设。

三项重点:

指对主导产业里的粮(玉米)、大豆和特色产业里的小浆果三项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需投入资金扩大生产与加工能力,迅速形成优势产业。

六大产业:

乳、肉、豆、粮、薯、特六大产业,其中特色产业又包括种业、中草药、小浆果、特色种养、山产品开发等五项。

1、乳业。

近期内乳品加工企业仍需与美庐乳业进行合作,长远考虑需引进一家实力较强的乳品加工企业,进驻工业圆区。

挤奶站要分布到所有养殖区域。

奶牛养殖区域主要布局在大杨树周围,半径不超过50公里,偏远的农场或生产队可以到该区域养殖。

2、薯业。

马铃薯加工企业仍然以欧肯河农场淀粉厂为主。

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于甘河、东方红、欧肯河、扎兰河等农场,一方面沿111国道便于运输,另一方面这些农场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贫瘠地块较多。

3、豆业。

大豆生产企业主要依靠兴安绿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地址位于大杨树镇北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甘河、巴彦、东方红及欧肯河四个农场,主产区的面积不少于40万亩。

4、麦业。

小麦加工企业目前垦区有4家,以东方红面粉厂为主,另外加上甘河、巴彦和古里农场中小型面粉厂。

种植区域分布在垦区全境。

5、肉业。

肉业加工企业以大杨树东的福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肉羊基地主要布局在扎兰河、诺敏河、古里、宜里、甘河农场及周围农村为主,以垦区欧肯河、东方红农场为辅。

6、特色产业

——种业。

龙头加工企业主要以巴彦农场种业公司为主,基地以甘河农场、巴彦农场为繁育基地,繁育优质高品质的种子。

——小浆果。

招商引资在大场树镇夏日矿泉水原址处建设夏日蓝莓加工企业。

种植基地以东方红农场、巴彦农场、扎兰河农场为主。

四、主要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措施

为完成上述规划任务,要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予以落实,大力推进垦区由农畜产品原料出售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

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是实施压豆、稳麦、扩玉、强经饲,重点发展玉米产业;二是继续实施乳、肉、草战略,在奶牛产业上开展性控冷配,提质达产;三是肉业发展以肉羊为主,以肉牛为辅,充分利用现有草场和大量的秸秆资源,适当扩大青储饲料和人工牧草的种植,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奶牛、肉牛、肉羊、双高大豆、优质麦、硬质玉米、糯玉米、脱毒种薯、高淀粉马铃薯、小浆果十大种养基地。

通过合理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特色经济的形成。

产业布局要合理规划,通盘考虑,既立足于垦区的实际,又注意与周边地区的区别联系,还要符合总体规划,并把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有机地结合起来。

2、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龙头企业建设。

积极依托呼伦贝尔市政府和鄂、莫两旗政府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入驻垦区投资兴业,集团公司将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打好产业基础,加强基地建设。

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生产基地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产业区。

积极借助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加速垦区农机装备更新,以此满足各类作物全程机械化、精准化的生产需要;积极借助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大垦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努力发展节水农业,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有效灌溉农田20万亩(其中喷灌10万亩、膜下滴灌10万亩);为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更好的给鄂、莫两旗及周边地区农村起到农垦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租赁耕地20万亩,农机代耕20万亩,引领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借助国家土地整理粮食增产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涉农项目支撑,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农田。

进一步加大对基地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要建立起独立的动物防疫检疫队伍;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快以肉羊、奶牛和生猪为重点的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加大优良种畜的购进和繁育力度;要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及试种、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和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提高对产业化基地服务的水平,为打造名优品牌创造条件。

4、地理标志。

“十二五”期间种植A级绿色小麦、玉米、大豆50万亩,有机蓝莓1000亩,待条件成熟时,申报地理标志。

5、加一体化进程,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机制实质上就是利益分配机制。

根据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主体绝不是龙头企业一家,至少要妥善处理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引导农工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化经营,从加工和流通环节分得利润;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农畜产品基地,采取建立风险金、实行保护价收购,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减少农户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农工的组织化程度,获得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

6、加强产业化领导,强化调控能力。

一是要理顺产业领导机构,明确责任,统一指挥产业化推进工作。

二是各龙头企业和各农场根据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注重与全局规划的相互衔接,整体配套,联动实施。

三是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四是建立奖罚、激励机制,把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考核各场和各部门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集团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

(二)政策建议:

建议市政府给予垦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