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 文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276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南 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洛南 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洛南 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洛南 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洛南 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南 文化.docx

《洛南 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南 文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南 文化.docx

洛南文化

洛南的地理文化

洛南概况

洛南,古称华阳,取其在雄峻奇险的西岳华山之阳意,因其县治在洛水之南,故名洛南。

洛南古写做雒南,明代因避皇帝名讳,改雒为洛。

洛南北倚秦岭,南屏蟒岭,左邻豫省之卢(代)灵(宝),右接本省之蓝(田)华(县),洛水蜿蜒贯穿其间,素有,“商洛山里小关中”、“陕西东南门户”、“金山银仓”、“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儒佛道圣地”等称号。

洛南地处洛河上游,自古河(黄河)洛并称,有“河出图,洛出书”之说,自西晋泰始三年(公元266年)始设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可谓文化古邑,民族发祥生辉地之一。

洛南文化底蕴浓厚,河口遗址、焦村遗址、花石浪遗址见证着远古先民修养生息历史;阳虚山峭壁上凿刻的28个兽蹄鸟迹汉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翻开了中华文明崭新的一页;巍峨壮观,气势恢宏的洛南文庙建于明洪武三年,比西安钟楼还早14年,是陕南最完整壮观的纵轴式古建筑筑群;馆藏稀世珍品人面陶俑壶、错金鸟篆文铜戈,汉瓦砚、彩绘漆陶豆等文物无不闪耀着古邑凝重璀灿的光斑。

地理气候

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

由于群山连绵,起伏悬殊,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明显。

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为一年中干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极易形成春旱,当寒潮入侵时,往往出现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雨量集中,多有雷阵雨、暴雨出现,有时伴有冰雹,有时还出现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气温速降,初期多有连阴雨,常常形成涝灾,末期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

总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数多。

但因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霜雹等灾害出现。

洛南文化

✧洛南担芯子

洛南担芯子属陕西民间传统社火艺术形式之一。

其主要流传于秦岭山区的洛南县景村、古城、永丰、保安、麻坪、石门等乡镇。

据调查西北五省(区)均未发现,堪称传统民间社火艺术一绝。

其主要是山村庄户人家,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元霄佳节、喜庆新春之时,走村串户助兴取乐表演。

其表演内容以《牛郎赶织女》为主,其音乐伴奏多为唢呐曲牌《雁落沙滩》、《张良归山》。

表演时由一名壮年扮成牛郎角色,肩挑七尺扁担,担上站立金哥、玉妹两名幼童,伴随唢呐曲牌和社火锣鼓,围绕着扮装的、雷公、电母、千里眼、顺风耳、李天王、杨二郞及八至十名天兵,表演一套织女被抓回天宫,牛郎担挑儿女追赶的情节。

形式装扮十分玄妙,一条扁担上站立两名幼童,闪闪悠悠,扁担不翻不倒,给人以奇妙、迷幻的娱悦之感。

其以独特稀有的形式,不易使人看破的奥秘,神奇玄妙的制作以及宏大的气势,娱悦的场面,百年长演不衰,颇受群众喜爱。

✧麦杆工艺画

麦杆工艺画,起源于商洛山民间老艺人之手。

该画将麦杆经过多种特殊工艺处理,选用全天然材料,采用纯手工制作,以“新、奇、美、雅”,而且久不变色而见长,克服了金属制作工艺品颜色单调,造价昂贵的缺点。

麦杆工艺画的制作主要是选料、泡湿、破杆、熨烫压平、糊于纸上,摹图画刻,粘贴于深色平面板上、装框,大致分为三道工序:

(一)选料加工。

选料必须要选“大麦”而非普通的小麦,剪掉麦头,顺取第一、二结节,放入开水锅内煮,10分钟左右捞出,洗净,晾半干,放瓮中硫磺熏半个小时,然后破皮,熨平。

(二)画图、摹图制作。

用铅笔将所作画的图案画在纸上,用乳胶把熨平的麦杆贴在图案上,依据所做图案的形体不同,麦杆的贴法也不相同,有横贴、竖贴、随图形贴等。

全贴完后,用熨斗熨平,翻起背面摹图画刻,根据麦秆纹路、图案、形状进行编号,用刀片将图刻下来,再胶到备用的三合板上,精雕细琢,直到作品完成。

(三)装框。

将作品配以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木制边框,制成镜框挂于墙上。

该工艺画反映题材广泛,有书法、山水画、花草虫鱼、古装人物、历史古迹六大系列50多个品种。

形式有条幅、横幅、屏风、四扇屏、八扇屏等。

传承谱系:

一代:

孙凤竹(清末年间人,已故。

二代:

王恩赐(民国初年人,已故。

三代:

王聪芳

✧洛南静板书

《洛南静板书》项目2008年3月被商洛市命名为市级非遗名录;2009年3月被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2009年8月向国家级申报。

申报单位:

洛南县剧团。

洛南静板书早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左右)就在洛南到处盛行。

过去,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多是盲人求生糊口的手段,说唱以求神谢土和为农户红白喜事助兴取乐为主。

洛南静板书主奏乐器为三弦,辅助乐器有:

大锣、小锣、铜镲、脚踏梆子、蚂蚱板。

洛南静板书一人可操六种乐器,溶弹、敲、打、说、唱于一身,一人顶七人,简便易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一张桌椅即可。

说唱时只用脚踏梆子打击节奏,过门中才用其他乐器渲染气氛,唱腔清晰文雅,故称“静板”。

洛南静板书还根据地域口语之故自然形成东路、西路、北路三种不同的说唱风格。

洛南静板书源远流长,百年不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其主要价值:

1、它有强烈的人民性,书目中人物有褒有贬,爱憎分明。

2、它有丰富的知识性,书目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朝后代,宇宙无物,无不通过艺人的说唱,把历史典故传达给听众。

3、极强的艺术性,书目中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逼真,生活气息浓烈,词汇丰富。

4、很大的教化性,书目中的传说故事,宫廷斗争,邻里关系,矛盾激烈展开,巧妙化解,使听众寓教于乐,受到启迪。

5、它有其他艺术创作的借鉴性。

书目中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6、它有民间艺术独特的地方性,既有西北秦人的豪爽,又有中原丰富的委婉,堪称民间艺术一绝。

主要演出书目有:

《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封神榜》、《隋唐演义》、《三国志》、《杨家将》、《拉荆芭》、《小女婿》等300多本回。

传承谱系为:

李志清、张志学、李志明、安争耀、李贵存、何振华、何连成、张顺项、席应贤、王彦才、李俊生、陈宝子、白林瑞、孙三友、何家绪、史治法、吴招金、梁金明、白祥云、刘兴佩、张连玉、曲金蝉、张书勤、任银锋、刘金祥、郭凤玉、任六寅、刘扣住、杨春山。

为了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洛南县还成立了静板书保护发展委员会。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仓颉造字

  字圣仓颉为轩辕黄帝的史官,相传5000年前,仓颉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创造出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从而结束了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汉字,仓颉也被后人尊称为“字圣”。

简介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

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起源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吕氏春秋》记载: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

《说文解字》记载:

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

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发展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全国流传得更为广泛。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说: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

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

据说,汉唐以来,村中一直建有仓颉祠堂,称作“仓颉圣祠”,每年春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

该祠有房屋400余间,祠内两厢,一边为崇文会馆,一边为培英义庄,乡会试在此举行。

清代,此祠被烧毁后,又建祠三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临汾县令、河间李早荣在仓颉祠旁修建碑亭,石碑上书写了“仓颉造字处”五个阴刻正楷大字。

现祠已被毁,石碑存于尧庙。

当地相传,仓颉是从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造出了象形文字。

据《平阳府志》记载:

“上古仓颉为黄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见灵龟负图,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圆曲之变,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

”这足以印证,今西赵村或是仓颉故里,或是仓颉造字之地。

造字方法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

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

譬如:

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

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

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仓颉陵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

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

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

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

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二字。

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

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

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坐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

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

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造字的历史意义

  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

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可惜这些物质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已无法知晓了。

但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

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

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

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

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

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

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

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

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

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

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中记载: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

“颉有四目,仰观天象。

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

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仓颉造字的过程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

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

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

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

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

猎人看了看说:

“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

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

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县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洛南八景

洛南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俯拾皆是,然唯有“洛南八景”声誉远播,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呤诗作画,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说起“八景”的来历,得归功于清同治年间的洛南县令陈尔茀。

同治六年(1867)秋,陈尔茀遍访乡间村舍,亲历山林水域,兴之所致,编成“洛南八景”:

“阳虚鸟迹”、“元扈凤图”、“书堂雪花”、“石门烟雾”、“文显翠屏”、“银沟白练”、“鹿池夜月”、“红崖朝霞”。

每景皆撰有歌词,语言生动流畅,引人入胜。

“八景”由此名闻于世。

阳虚鸟迹

在县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保(今保安镇),传仓颉造书于此,前有黑潭。

阳虚岩,字科斗;墨成潭,岁经久。

鸟迹成文仓颉书,留传人间应不朽。

近民劳役苦年年,泼油纵火滋棘手;字颓山烈石成灰,此役民间从此否。

嗟哉石冤,公门弊政天何言。

元扈凤图

在县之西北四十五里黑潭保(今保安镇)。

《黄帝录》云:

“黄帝坐于元扈之间,凤衔图至,即此。

河出图,元扈凤;瑞休徵,游龙鞚。

山势峥嵘水急流,画屏春暖鸳鸯梦。

龙归沧海几千年,马去蓬山云烟送;古往今来事已非,青山绿水鱼樵开。

美景良辰春复秋,一声牧笛背横牛。

书堂雪花

在县之北三十里,为县主峰,回出独尊,相传孙碧云真人藏修处。

书堂山,烟霞满,高插天,云舒缓。

来脉千里势如龙,水绕峰环山无算。

暮鼓晨钟鹤唳闻,鹅毛片片天女撒;千树万树梨花开,花飞六出朔风伴。

乾坤一色净无尘,放眼遥看处处新。

石门烟雾

在县之北十余里,河中石山突立,中辟一门,高广各五、六丈,水流其中。

邑之北,十余里,古迹存,石门市。

轻烟薄雾笼山头,年年日日皆如是。

缥缈中有神仙游,不许尘寰俗人视;故令烟雾浩迷漫,混混沌沌空蒙里,笑他世事亦茫然,请君好看石门烟。

文显翠屏

在县之东南一百二十里鸡头关之东,横峙天表,为县东障。

文显传,翠屏灿,白云齐,青玉案。

巍峨一列障鸡头,古松老柏交枝干。

旭日朝霞相映鲜,晨星夜月染河汉;悬岩时有麋鹿游,藤萝千条馢断案,颠米落笔画难成,好鸟一声山水青。

银沟白练

在县之东北五里(尖角银洞沟),每天气晴爽,吐白气如练。

县东北,银沟见;吐白虹,长如练。

瀑布奔流年复年,斗大雪花飞片片。

世人痴望眼将穿,谁识元机徒眷恋;五形地宝守天神,虚空呵护掣雷电。

莫妄思量莫妄求,天宽地阔几千秋。

鹿池夜月

在县之南二十里的鹿池川。

鹿池鹿,在河处;夜月明,疑神助。

秋水澄清秋月高,惊起老龙飞欲去。

灵兔捣药古今忙,池鹿酣游骋逸豫;鹿游鹿池兔西顷,月落鸟啼千岩曙。

别有光晖回不同,水天一色御长风。

红崖朝霞

在县之南八十里(油泉老君峪),山石尽赤,烂如朝霞。

崖麓为民钱冶,两崖间有谷曰“老君峪”,老子避周乱尝过此。

古崖红,数百尺;炼丹砂,谁抛掷?

果否娲皇煅炼来?

当年未作补天石。

朝霞烘染更鲜妍,游人误认周郎赤。

千树桃花斗夕阳,崖自猩红水自碧。

短歌八景思悄然,雄心高上华山巅。

洛南玉虚洞

玉虚洞位于洛南县城以北27.5公里石门镇罗家沟,它是秦岭支脉逶迤东南而成的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

四周群山青秀,烟霞轻绕。

松柏苍翠,幽然若仙境。

相传明历13年,大悲寺僧人逐一玉兔至半崖而发现。

从此玉虚洞名闻遐迩,游人纷至沓来,无不感叹其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之奇景。

洞口高约2.5米,宽1米。

入洞后便是宽23米,高9米的洞厅。

洞厅宽敞可纳数百人。

洞内奇景叠现,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洞深约850米,有8个支洞呈环形分布。

有幽邃曲折的小径将各洞巧妙连通。

形成大洞回环,深不可测,小洞蜿蜒穿插其间的奇妙景致。

处处锺乳悬垂,石流分挂。

其境有“黑龙探幽”、“柏柱擎天”、“莲池映趣”、“银佛禅座”、“群峰竞秀”、“神塔迎客”、“双警苍穹”、“石流纷挂”、“牛皮悬天”、“万景争辉”、“玉岩淋露”或玲珑剔透、或翡翠披散、或怪石嶙峋、或山峦叠显、有如牛而卧、有如狮而踞、有如僧而坐、有如笋而生,“葡萄洞”葡萄串串簇簇、“锣鼓洞”锣鼓阵阵连连。

“玉米花洞”苞花粘满,“黑风洞”黑风扑面,令人目迷神醉。

给游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诗云:

“天工巧成玉虚洞。

风光旖秦山中。

神力造设万千景,醉倒游人话逸情。

”如今玉虚洞正期待着揽胜探幽的四方游客的光临。

旅游服务

目前,洛南全县已建成和即将修复的旅游景点主要有洛南文庙、仓圣祠、南药王韦善俊庙、玉虚洞、香山溶洞、罗汉洞、老君山景区、秦岭观华山、华严寺、高山景区、兑山景区、封子山景区、石龙庙景区、翁沟景区、古城尖山景区、古城姬河水库景区、古城栖霞观景区、页(读xue,同学)山古柏旅游景区、云架山景区、县城人工湖、洛南县中心广场、人民广场、馒头山森林公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