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027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数学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docx

高三数学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学案

四川省古蔺县中学高三数学复习学案:

5.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知识特点】

(1)数列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高考的常考内容;

(2)数列具有函数特征,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故使得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考命题时常将数列与函数、不等式、向量等交汇,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呈现出综合性强、立意新的特点;

(3)数列、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知识,突出了“小、巧、活”的特点,也提供了知三求二的理论依据;

(4)数列的规律性较强,学习时一定要从其规律入手来计算、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关注】

(1)要正确理解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公式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掌握公式的灵活运用,甚至要灵活地回归定义,巧用性质,使运算更简捷;

(2)要善于运用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本章另一重点是由递推公式得出数列,以及数列的前n项和Sn与通项之间的关系。

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

(4)与数列有关的应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数列建模问题;

(5)数列证明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联系。

【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函数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特殊性在于其定义域是正整数,它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在中学数学中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因此历年的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选择、填空题中,突出“小、巧、活”的特点。

递推思想可以极大地激活人们探索与发现真理的能力,由给出的前若干项及an与an+1的关系式得到的数列叫递推数列,该关系式叫递推公式。

高考命题中数列善于占有重要一席

,而运用递推式是解题的起点。

对于本章而言,从新课改近几年各省份的高考信息可以看出,高考命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题型较为全面。

选择、填空、解答均有所考查,一般一小一大,分值占10%,其中解答题难度较大;

2、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注重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如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注意对观察、转化与化归能力及数学归纳法的考查;

3、预计今后高考仍将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为考点,同时与其他章节结合命题将是数列解答题的命题方向。

第一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高考目标导航】

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考纲点击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热点提示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关系,求数列的各项;

(2)以数列的前几项为背景,考查“归纳——推理”思想。

(3)由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1、考纲点击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热点提示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是考查重点;

(2)归纳法、累加法、倒序相加法、方程思想、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3)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与其他知识结合则以解答题为主。

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考纲知识梳理】

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2、数列的分类

分类原则类型满足条件

按项数分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

按项与项间的大小关系分类递增数列

其中

递减数列

常数列

按其他标准分类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使

摆动数列的符号正负相间,如1,-1,1,-1,……

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有三种表示法,它们分别是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

注:

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可表示为。

4、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

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如数列-1,1,-1,1,……通项公式可以为或,有的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5、数列与函数的内在联系

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即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6、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二、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d表

示,其符号语言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

注: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m项为,公差为d,则其第n项可以表示为:

3、等差中项

如果三个数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和b的等差中项,且有。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

相关名词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及公式

定义

通项公式

前n项和公式

等比中项设a、b为任意两个同号的实数,则a、b的等比中项为:

注:

是a,b,c成等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当b=0,a,c至少有一个为零时,成立,但a,b,c不成等比,反之,若a,b,c成等比,则必有

方法提示:

1、数列的项与集合中元素的区别:

把数列中的项与集合中的元素相比较,数列中的项具有确定性、有序性、可重复性,不具有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求通项公式的技艺: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常用到“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即先找出各项相同的部分(不变量),再找出不同的部分(可变量)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并用n表示出来,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可以不唯一。

【要点名师透析】

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一)由数列的前几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关链接※

数列的通项公式

(1)据所给数列的前几项求其通项公式时,需仔细观察观察分析,抓住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

②相邻项的变化特征;

③拆项后的特征;

④各项符号特征等,并对此进行归纳、联想。

(2)观察、分析问题的特点是最重要的,观察要有目的,观察出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规律,利用我们熟知的一些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奇偶数列等)转换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不完全归纳法,它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结果是不可靠的,要注意代值检验,对于正负符号变化,可用或来调整。

※例题解析※

〖例〗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思路解析:

由所给数列前几项的特点,归纳出其通项公式,注意项与项数的关系,项与前后项之间的关系,通项公式的形式并不唯一。

解答:

(1)各项是从4开始的偶数,所以;

(2)每一项分子比分母少1,而分母可写成21,22,23,24,25,……,故所求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可定为;

(3)带有正负号,故每项中必须含有一个这个因式,而后去掉负号,观察可得。

将第二项-1写成。

分母可化为3,5,7,9,11,13,……为正奇数,而分子可化为12+1,22+1,32+1,42+1,52+1,62+1,……故其一个通项公式可写为:

(4)将数列各项写为分母都是3,而分子分别是10-1,102-1,103-1,104-1,……,所以

(二)由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公式

※相关链接※

1、由和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可观察其特点,一般常利用化归法、累加法、累乘法等。

(1)构造等比数列,已知首项,递推关系为,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关键是将转化为的形式,其中a的值可由待定系数法确定,即

(2)已知且可以用累加法,即,,……,,。

所有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即:

(3)已知且可以用累乘法,即,,……,,,所有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乘,得

注:

并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果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那么它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也可以不止一个。

2、由与的关系求

由求时,要分n=1和n≥2两种情况讨论,然后验证两种情况可否用统一的解析式表示,若不能,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为。

※例题解析※

〖例〗

(1)在数列{an}中,a1=1,an+1=(1+)an+设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an}中,a1=1,an+1=(n+1)an,求数列{an}的通项

公式.

思路分析:

(1)首先由递推公式得到的关系式:

再借助于累加的方法求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由题设可得利用累乘的方法求解.

解析:

(1)由已知可得b1=a1=1,且

即从而有

bn=b1+(b2-b1)+…+(bn-bn-1)=(n≥2),又因为b1=a1=1,故所求的通项公式为

(2)∵an+1=(n+1)an,

a1=1.

累乘可得,

an=n×(n-1)×(n-2)×…×3×2×1=n!

.

故an=n!

.

(二)数列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例〗(12分)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并且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令,问是否存在正整数m,对一切正整数n,总有,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思路解析:

(1)

(2)由已知得的表达式求最

大项得结论.

解答:

(1)令n=1,

(2)

注:

(1)数列的单调性是高考常考内容之一,有关数列最大、最小项、数列有界性问题均可借助数列的单调性来解决,判断单调性时常用①作差法,②作商法,③结合函数图象等方法。

(2)求最大项,则满足;若求最小项,则满足。

二、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相关链接※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1)d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d,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

注:

因为,故数列{}是等差数列。

※例题解析※

〖例〗已知数列{}的首项=3,通项,且,,成等差数列。

求:

(1)的值;

(2)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思路解析:

(1)由=3与,,成等差数列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

(2)通过利用条件分成两个可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

解答:

(1)由=3得……………………………………①

又,得…………………②

由①②联立得。

(2)由

(1)得,

(二)等差数列的判定

※相关链接※

1、等差数列的判定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定义,,第二种是利用等差中项,即。

2、解选择题、填空题时,亦可用通项或前n项和直接判断。

(1)通项法: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的一次函数,即=An+B,则{}是等差数列;

(2)前n项和法:

若数列{}的前n项和是的形式(A,B是常数),则{}是等差数列。

注:

若判断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则只需说明任意连续三项不是等差数列即可。

※例题解析※

〖例〗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1)求证:

{}是等差数列;

(2)求的表达式。

思路解析:

(1)与的关系结论;

(2)由的关系式的关系式

解答:

(1)等式两边同除以得-+2=0,即-=2(n≥2).∴{}是以==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

(1)知=+(n-1)d=2+(n-1)×2=2n,∴=,当n≥2时,=2•=。

又∵,不适合上式,故。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相关链接※

1、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公差为d,若d>0,则数列递增;若d<0,则数列递减;若d=0,则数列为常数列。

2、等差数列的简单性质: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

(1)若m+n=p+q,则,特别:

若m+n=2p,则。

(2)仍是等差数列,公差为kd;

(3)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4);

(5)若n为偶数,则;若n为奇数,则;

(6)数列也是等差数列,其中均为常数,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最值:

若是等差数列,求前n项和的最值时,

(1)若a1>0,d>0,且满足,前n项和最大;

(2)若a1<0,d>0,且满足,前n项和最小;

(3)除上面方法外,还可将的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看作关于n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或配方法求解,注意。

※例题解析※

〖例1〗(2011•如皋模拟)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a1=31,Sn是它的前n项和,S10=S22,

(1)求Sn;

(2)这个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思路解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第

(1)题、第

(2)题,解题关键是写出前n项和公式,利用函数思想解决.

(1)∵S10=a1+a2+…+a10,

S22=a1+a2+…+a22,又S10=S22

∴a11+a12+…+a22=0,

即a11+a22=2a1+31d=0,

又a1=31,∴d=-2,

∴Sn=na1+=31n-n(n-1)=32n-n2.

(2)方法一:

(1)知Sn=32n-n2,

∴当n=16时,Sn有最大值,Sn的最大值是256.

方法二:

由Sn=32n-n2=n(32-n),欲使Sn有最大值,应有1

从而

当且仅当n=32-n,即n=16时,Sn有最大值256.

〖例2〗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1)若

(2)若

思路解析:

(1)由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得和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和,进而求得和

(2)利用等差数列数列的性质可使问题简化。

解答:

设首项为,公差为,

(1)方法一:

由,得解得

方法二:

由,

(2)方法一:

由已知可得解得

方法二:

∵是等差数列,∴可设则

①-②得

方法三:

=

注:

(1)灵活运用性质,求等差数列中的量,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解题速度及准确性;

(2)在应用性质:

若则时,首先要找到项数和相等的条件,然后根据需要求解,解决此类问

题要有整体代换的意识。

(四)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已知是正数组成的数列,,且点()在函数y=x2+1的图象上。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b1=1,bn+1=bn+,求证:

思路解析:

(1)利用点在函数图象上代入即可得与的关系,易求得;

(2)可先求,利用累加法或迭代法求得,而后作差比较即可,也可不用求而直接利用已知关系式迭代求证即可。

解答:

方法一:

(1)由已知得,即,又,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1+(n-1)×1=n.

(3)由

(1)知:

=n,从而,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因为,所以

注: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结合命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以函数为载体,求解数列问题时要看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灵活应用它们是关键,在证明数列中不等问题时,要弄清题意,灵活采用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本例采用了求差比较法,也是高考常考方法之一,可适当变形以解决它们。

方法提示:

1.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寻找项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在等差数列{an}中,有关Sn的最值问题:

(1)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n取得最大值为Sm;

(2)当a1<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Sn取得最小值为Sm.

(3)关于最值问题,除上面介绍的方法外,还可利用等差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来解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可看成关于n的二次函数式且常数项为0,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或配方法解决最值问题.

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等比数列的的运算

※相关链接※

1.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一类基本问题,数列中有五个量,,,,,一般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所求问题可迎刃而解。

2.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并灵活运用,在运算过程中,还应善于运用整体代换思想简化运算的过程。

3.在使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应根据公比q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切不可忽视q的取值而盲目用求和公式。

※例题解析※

〖例〗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2-2;数列为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证:

思路解析:

(1)得结论;

(2)放缩得结论。

解答:

(1)由=2-2,得,又=,所以=,由=2-2……………………①

得……………………………………………………②

②-①得,∴即,∴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2)∵为等差数列,∴,∴从而

∴…………………………………………………………③

∴………………………………④

③-④得

〖例〗在数列中,。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3)证明不等式对任意皆成立。

思路解析: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常用定义法,即,对于本例

(1)适当变形即可求证,证明不等问题常用作差法证明。

解答:

(1)由题设得。

又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且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2)由

(1)可知,于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所以数列的前n项和。

(3)对任意的,

,所以不等式对任意皆成立。

(三)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相关链接※

1.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1)通项公式的变形,

(2)等比中项的变形,(3)前n项和公式的变形.根据题目条件,认真分析,发现具体的变化特征即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

(1)数列{an}是等比数列,则数列{pan}(p≠0,p是常数)也是等比数列;

(2)在等比数列{an}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an,an+k,an+2k,an+3k,…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k.

(3)an=am•qn-m(n,m∈N+)

(4)若m+n=p+q(m,n,p,q∈N+),则am•an=ap•aq;

(5)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k、S2k-Sk、

S3k-S2k、S4k-S3k是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3.由于数列和函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解决许多数列问题时,可以借鉴函数的有关思想和方法,本例在求解过程中,就是先求导数,利用数列这一特殊函数的性质解决的,所以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善于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注:

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符号相同,所有偶数项的符号也相同。

※例题

解析※

〖例1〗已知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为2,其后2n的和为12,求再往后3n项的和。

思路解析:

由已知条件,根据前n项和公式列出关于首项和公比及n的两个方程,应能解出和关于n的表达式,这样可能较繁琐又不便于求出结果,若采用整体处理的思想,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也可采用等比数列的性质问题简化。

解答:

方法一: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

由已知,

.注意到

也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于是,问题转化为已知:

方法二:

利用求和公式.

如果公

比q=1,则由于,可知,与条件不符,∴q≠1,由求和公式,得…………………………………………①

又……………………………………………………………………②

②式除以①式得,又再往后3n项的和为………………………………………………………………………………③

③式除以①式得。

〖例2〗(2011•青岛模拟)已知函数f(x)=ax2+bx(a≠0)的导函数f′(x)=-2x+7,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Pn(n,Sn)(n∈N+)均在函数y=f(x)的图象上.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Sn的最大值;

(2)令其中n∈N+,求{nbn}的前n项和Tn.

思路解析:

对函数f(x)的字母系数通常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再把函数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求解.对{nbn}求和,若bn为等比数列可考虑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析:

(1)由题意可知:

∵f(x)=ax2+bx(a≠0),∴f′(x)=2ax+b,由f′(x)=-2x+7对应相等可得:

a=-1,b=7,所以可得f(x)=-x2+7x,又因为点Pn(n,Sn)(n∈N+)均在函数y=f(x)的图象上,所以有Sn=-n2+7n

当n=1时,a1=S1=6;

当n≥2时,an=Sn-Sn-1=-2n+8,a1=6适合上式,

∴an=-2n+8(n∈N+)

令an=-2n+8≥0得n≤4,当n=3或n=4时,Sn取得最大值12.

综上,an=-2n+8(n∈N+),当n=3或n=4时,Sn取得最大值12.

(2)由题意得

即数列{bn}是首项为8,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故{nbn}的前n项和

Tn=1×23+2×22+…+n×2-n+4①

Tn=1×22+2×2+…+(n-1)×2-n+4+n×2-n+3②

所以①-②得:

Tn=23+22+…+2

-n+4-n×2-n+3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江西高考文科•T5)设为等差数列,公差,为其前n项和,若,则

A.18B.20C.22D.24

【思路点拨】首先求出,再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

【精讲精析】选B.

2.(2011•陕西高考文科•T10)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现将树坑从1到20依次编号,为使各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前来领取树苗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树苗可以放置的两个最佳坑位的编号为()

(A)○1和○20(B)○9和○10(C)○9和○11(D)○10和○11

【思路点拨】根据选项分别计算四种情形的路程和;或根据路程和的变化规律直接得出结论.

【精讲精析】选D(方法一)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

A○1和○20:

比较各个路程和可知D符合题意

B○9:

○10:

=2000

C○11:

=2000

D○10和○11:

路程和都是2000

(方法二)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树苗放在两端的树坑旁边,所得路程总和相同,取得一个最值;所以从两端的树坑向中间移动时,所得路程总和的变化相同,最后移到第10个和第11个树坑旁时,所得的路程总和达到另一个最值,所以计算两个路程和进行比较即可。

树苗放在第一个树坑旁,则有路程总和是;树苗放在第10个(或第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