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024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docx

华师在线语文教学研究

一、填空题 (每题1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    )的一个分支。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存在于(      )的特定阶段。

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是混杂于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   )教育活动中的。

4、语文教育指的是(   )教育。

5、我国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始于(    )年(光绪二十九年)。

6、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7、(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8、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基于对(    )的认识去确定的。

9、语文课程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是(     )目标。

10、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      )等去体现。

11、初中学生要认识(    )个左右常用汉字。

12、管理和评价中学语文课程,必须以(           )为基础。

13、语文教材是语文(    )的载体。

14、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起(  )作用。

15、语文美育是以展示(      )为手段的审美教育。

16、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万字以上。

17、教师的语文考核能力包括指导复习能力、组织考核能力和(    )能力。

18、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精要”是对(    )方面的要求。

19、常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

(             )。

20、话题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写出(            )的作文。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丰富了汉语言文学。

            

 2、“语文”一名,始用于五四运动。

         

 3、语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这是由语文的生动性决定的。

 4、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不少于7次,其他课外练笔不少于1千字。

 5、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6、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文教师得以实现的。

 

 7、从语文教学过程看,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中完成的。

 8、语文考核能力是体现中学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9、阅读兴趣是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

 10、口语交际应当在课堂中专门训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确立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语文美育有什么特点?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4、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5、作文命题要注意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6、学生听话习惯的培养应注意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五、分析题(10分)

阅读《行道树》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窗体顶端

模拟试卷(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科学

2、中学语文教育

3、综合性

4、汉语文

5、1903

6、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7、语文素养

8、语文素养

9、知识与技能

10、学习活动设计

11、3500

12、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

13、教育内容

14、意向

15、课文中的形象

16、400

17、评价解释

18、教学内容

19、预习——教读——复习与练习

20、与所提供的话题有关的内容

二、改错题

1、教育科学

2、1949年

3、丰富性

4、14次;1万字

5、只是相对的

6、语文教材

7、同一过程中完成

8、施教能力

9、阅读方法

10、也应随机进行

三、简答题

1、国家的教育方针;

  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2、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

3、形象生动性;

  情感愉悦性;

  个性鲜明性;

  和谐统一性。

4、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

  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丰富积累,形成良好预感,获得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5、命题的计划性;

  命题的切合性;

  命题的新颖性;

  命题的启发性。

6、认真地听,明宗旨;

  冷静地听,明是非;

  细心地听,记要点;

  虚心地听,作对照;

  耐心地听,重细节;

  用心地听,品滋味。

四、论述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交际是语言的特定功能;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人类的文化成果之一;

语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而且又是承载人类文化的一种工具;

语文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的特质决定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统一的;

从客观上说,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是同一个整体中的两个元素;

从主观上说,语言教育要追求从掌握工具到人文陶冶的整体目标。

2、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操作;

  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传承发展民族文化;

  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时代发展的信息。

  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可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个性需要;

  可引导和培养学生个人的专业特长。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课外活动能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

  现代语文教学已把课外活动视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分析题

1、学习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

2、重点是认识行道树的象征意义;难点是弄清牺牲的真正价值。

3、教师的启发引导合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2)(答案)

说明: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学语文教师(    )的一门课程。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    )。

 3、100年前确立的中国近代学制,使语文成为一门具有(   )的课程。

 4、从“语文”一词的本义可知,语文课就是(    )课。

 5、(    )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6、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描述的是学生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接受相关教育后具有的(    )。

 7、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    )的元素。

 8、初中毕业生应当会写汉字(    )个左右。

 9、狭义的语文教材是指(    )。

 10、教材中助读系统的作用是(    )。

 11、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具有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    )功能。

 12、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    )相联系。

 13、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是(    )进行情感表现。

 14、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成才,首先要(    )。

 15、中学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中(    )。

 16、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是(    )。

 17、(    )是阅读教学发挥多种功能、实现阅读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教学环节。

 18、“改写”是对原文(    )进行某种改变的作文训练方式。

 19、(    )是复习的本质特征。

 20、语文测试必须以(    )为基准。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课本知识。

                        

 2、练习是语文课本的主体。

                      

 3、默读是是指字斟句酌、边读边深入思考、理解的阅读方法。

                 

 4、提问法是围绕教材或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

 5、看图作文是依据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书面描述或评价的作文训练方式。

            

 6、作文批改中的改就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论和说明。

                    

 7、中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也是从零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8、课外语文活动必须加强指导,学生参加什么活动应由教师来安排。

           

 9、问题引导法就是教师将事先整理好的复习内容直接向学生进行讲授的方法。

          

 10、语文测试必须加强终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价值何在?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语文德育的内容包括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4、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5、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编写包括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6、复习课的基本结构包含哪些环节?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如何理解语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五、分析题(10分)

  阅读《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窗体顶端

模拟试卷(2)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必须修读

2、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

3、独立内容系统

4、语言

5、语文素养

6、素养及其表征

7、动态性

8、3000

9、语文教科书

10、帮助读者读懂课文

11、调适

12、认识活动

13、借助语言

14、培养学生成人

15、最基础的部分

16、阅读

17、精读课文

18、从内容到形式

19、重复性

20、课程目标

二、改错题

1、是语文实践

2、范文(即课文)

3、精读

4、讨论法

5、图画材料

6、是批而不是改

7、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8、应由学生自主选择

9、直接讲授法

10、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三、简答题

1、丰富了教育科学;

是中学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2、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3、语言学知识;

  文字学知识;

  文章学知识;

  文艺学知识。

4、培养阅读兴趣;

  传授阅读知识;

  传习阅读方法;

  养成阅读习惯。

5、设计训练标题;

  明确活动目的;

  确定训练的方式方法;

  合理安排训练程序;

  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

6、布置任务;

  展开复习;

  归纳整理;

  巩固提高。

四、论述题

1、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三个维度:

知识和能力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的基础元素;

知识方面,一般包括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能力方面,一般包括听说读写和其他智力技能。

 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与掌握知识相比,掌握方法更具有积极而广阔的意义;

掌握过程,实际上是要掌握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不仅要掌握言语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要掌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对人格人品的一个概括性定义;

教育从来就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绝对的人格导向性,因而是最重要的目标元素;

中学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必然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语文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应当是:

认知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分配注意力;

较强的记忆力;

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方面:

积极乐观的心境;

  博大无私的爱;

  较强的情感自控力;

 意志方面:

  较强的自制力;

  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是个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读音、停顿恰当。

2、 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涵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 联系生活,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

 

教学重点:

1、 诗中“山”与“海”所蕴涵的意味。

2、 诗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语文教学论》模拟试卷(3)(答案)

说明: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

 2、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的必修课。

 3、把()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4、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还是应当回到它是()这一基本立场上来。

 5、学生是在反反复复的()的实践中认识这种工具的原理和方法的。

 6、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言语教养和精神陶冶的功能。

 7、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

 8、语文属于侧重技能、技巧培养的()学科。

 9、语文教育以()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10、()是智力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11、情感在学生的语文理解过程中具有驱动、调节和()的作用。

 12、()是教师进行科研的关键步骤。

 13、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方面的要求。

 14、阅读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15、()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方式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

 16、小说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获得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17、进行自由拟题作文训练时,教师关键的是给学生讲清楚()。

 18、狭义的()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19、坚持()的原则,是开展一切课外语文活动的第一要求。

 20、()是一种利用回忆来复习的方法。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语文教育实际上是关于祖国文学的教育活动。

                    

 2、在中学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发挥着动力与协调的作用。

             

 3、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各自独立的。

                  4、语文学科的理性教育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像政治课教学那样比较客观地传授理论性的知识。

                                   

 5、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是课文教学的特点。

                  

 6、速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7、记叙文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文体。

                   8、命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

                       9、朗读只是一种阅读训练。

                                 10、语文测试必须中是定量分析。

                             

三、简答题(选作6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具有什么意义?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记叙文的教学主要教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4、从操作的行为层面来划分作文训练的序列,主要有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5、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6、语文测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语文德育的特点?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如何理解语文教师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五、分析题(10分)

  阅读《冬天之美》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2、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各是什么?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3、本节课突出表现了教师哪方面的素养?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矛盾及其运动

2、中学语文教师

3、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4、母语教育

5、使用语言工具

6、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7、语文素养

8、应用型

9、人的全方位发展

10、观察力

11、诱导

12、选题定向

13、教学措施

14、感知认读

15、练习法

16、体裁特征

17、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8、作文指导

19、学生自主

20、追忆复习法

二、改错题

1、祖国语言

2、导向与规范

3、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4、不能够像政治课教学那样

5、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

6、应是略读

7、应用文才是

8、应为话题作文

9、也是一种说的训练

10、应重视定性分析

三、简答题

1、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

  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

2、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

  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

  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

3、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记叙文的知识;

  其次,领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和社会历史价值;

  第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思索人生,探求真理;

  第四,引导学生借鉴记叙方法,培养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4、从说到写;

  从述到作;

  从仿到创;

  从放到收;

  从部分到整体。

5、语文知识教养;

  语文能力培养;

  学生智慧开发;

  品德观念影响;

  审美情操陶冶;

  非智力心理品质培养

6、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分析;

  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四、论述题

1、情与理的结合

语文学科的德育是情感熏陶和观念教育并存,两者有机结合的;

德育的本质是一种理性教育,它要求建立在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

语文教学注重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寓教于乐,融情入理,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的目的。

 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

明朗性指文章的主题是明显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直接的;

隐蔽性指语文中的德育内容不是明显表露在文字上,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

2、语文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应当是:

认知方面

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分配注意力;

较强的记忆力;

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

 情感方面:

积极乐观的心境;

  博大无私的爱;

  较强的情感自控力;

 意志方面:

  较强的自制力;

  不屈不挠的坚定性。

五、分析题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学习比较阅读。

2、重点是理解关于美的描写;难点是理解人的感情。

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要点

 

 绪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学习要点】

研究对象;根本任务;性质特点;价值意义。

【内容提要】

一、研究对象

中学语文教育阶段中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矛盾及其运动。

理解要点:

存在的特定阶段;包括课程与教学;研究矛盾与运动。

二、根本任务

揭示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水平(包括: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特征;课程与教学的必然趋势;课程与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课程与教学的正确理念;语文教育的原理和方法;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中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三、性质特点

性质:

应用性教育理论。

特点:

综合性——以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等为依据;实践性——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

四、价值意义

丰富了教育科学;是中学语文课程及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语文教育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即母语教育。

【学习要点】

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内容提要】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设立于1903年;早期的中国文学课;后来的国语国文课;1949年定名语文课。

叶圣陶说: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既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又是承载人类文化的一种工具,语文课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广的影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具有言语教养和精神陶冶的功能,语文课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承担着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特殊使命。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接受相关教育后具有的素养及其特征。

课程目标随着课程学习任务和教育任务的完成逐步实现。

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

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课程目标的重要意义:

是编制、实施及评价课程的依据。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义务教育阶段,包含精神陶冶、文化教育、习惯养成、智力发展、知识积累、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包含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

 

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学习要点】

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中学语文教材。

【内容提要】

一、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

中学语文课程内容是为了达到语文课程特定的目标而选择的,主要通过选文和学习活动设计去体现,它包括: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必要说明;是管理与评价课程的重要依据。

其主要依据是语文教育目标,由政府主持制订及颁行,具有权威性、法规性、纲领性和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课程管理及评价的依据。

我国现行的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是:

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三、中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发挥课程功能的物质基础。

中学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