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977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docx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招生统计复试分数线专业课复习资料辅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分析招生人数专业课一本通资料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国际关系专业考试内容

备注: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30:

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总成绩计算:

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制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二、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一真题

专业一:

“政治学概论”

第一大题: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30分

1.密尔的《论自由》

2.麦卡锡主义

3.英国圈地运动

4.国际体系

5.非国家主体

6.原教旨主义

第二大题:

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分

1.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与局限

2.公共道德的形成与破坏专业名称招生人数

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

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

③政治学概论(150④国际关系史(150听力:

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

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

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

3.摩根索关于权力均衡的两种模式

4.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第三大题:

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结合中西方历史、分析政治与宗教的联系

2.试用肯尼斯·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针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包括:

专业课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视频班·定向保录班·复试保过班。

近4年考入北大国关的录取考生中,近一半均出自育明教育的相关考研辅导课程。

三、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一专业考研基本信息

1、专业概述

2、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情况

3、考试内容解析

4、招生人数、报录比数据统计

5、专业课出题趋势及命题规律分析

(二专业课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讲解

1、复习规划的设定

2、专业课参考书解析

3、专业课复习注意事项

(三专业课复习各阶段笔记整理

1、基础版笔记(知识内容填充

2、框架版笔记(体系脉络建立

3、背诵版笔记(重要考点记忆

4、状元版笔记(冲刺高分拓展

(四出题人题源论文和讲义课件讲解(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致电陈老师:

壹伍叁,一壹肆八,一零叁四。

1、专业课出题老师分析

2、出题导师重点课件讲义

(专业一:

王联、宋伟、唐士其、潘维;专业二:

王逸舟、范士明、梅然等(五2010-2015专业课真题及解析

1、2010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

2、2011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

3、2012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

4、2013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

5、2014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

6、2015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

(六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题整理及热点整合

专业一“国际政治概论”重点专题整理解析

专题一:

政治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比较

专题二:

两党制与多党制

专题三:

马克斯.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来源的论述

专题四:

代议民主制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点

专题五: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

专题六:

文官制度的优缺点

专题七:

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与当代政治

专题八:

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的发展历程与政治影响

专题九:

主权理论的缘起与演变

专题十:

社会契约论

专题十一:

现代国际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专题十二:

现代国际体系与中国传统封贡体系的比较

专题十三:

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政治影响

专题十四:

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政治世俗化

专题十五:

全球化的政治影响

专题十六:

国际关系三大理论传统(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优缺点专题十七:

国际关系理论的几个重点学派关于国际问题的分析范式

专题十八: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分权制衡理论

专题十九:

自然法传统与现代法治

专题二十:

民主与民本思想比较

专题二十一:

无为而治与小政府

专题二十二:

法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比较

专题二十三: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

专业二“国际关系史”重点专题整理解析

专题一:

国际体系的演变

专题一:

美苏冷战的几个阶段与代表事件

专题三:

美日同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专题四: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专题五:

联合国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专题六:

国际环境外交与全球治理

专题七: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影响

专题八:

伊斯兰国问题

专题九:

国际军控与伊朗朝鲜核问题

专题十:

东盟一体化的发展

专题十一:

中日韩三国FTA建设

专题十二: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对外关系的影响(所应作出的调整专题十三:

亚投行的政治经济影响

专题十四:

中国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政策主张

专题十五:

乌克兰危机下的美饿博弈

(七复试流程及常见问题讲解

(八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模拟押题试卷及解析

1、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试题一

2、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试题二

3、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模拟试题三(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致电陈老师:

壹伍叁,一壹肆八,一零叁四。

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高分笔记

第二讲大国外交思想·欧洲经验·全球视野

英国与均势外交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三方面的优势奠定了英国的辉煌的历史。

首先,英国是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之一。

其次,岛国的优越地理位置。

第三,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并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英国形成了一种务实的政治文化。

经验主义、务实精神,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为英国的政治文化,

甚至引导英国国民性的形成和发展。

由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英国人讲求的是实际利益和实际效果,而不是某一条可以普遍适用的理论原则。

这种重视经验的思想传统,在外交上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实用主义”。

英国“实用主义”外交思想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在历史中形成的基本点:

即“力量均势”,“自由贸易”,“超然的地理优势”。

这三个基本点有一个前提:

即英国能否保持它的首强地位。

“光辉孤立”政策是其均势外交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法国与欧陆霸权

法国是别具一格的西方大国。

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和拿破仑帝国时期,其国威国力达到了顶点。

尽管法国曾经被打败,但在法国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政治思想却传遍了欧洲,法国人以为他们是塑造了现代欧洲历史的人。

法国人既为欧洲塑造了一个最伟大的封建文明,又为现代世界树立起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法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欧大陆的代表自居,它不能容忍大陆以外的强权——先是英国,后是美国——涉足和“包揽”西欧事务。

换言之,法兰西的民族情感从历史上便是在同盎格鲁-萨克森人的抗争、对立和争夺中得到了滋养。

法国欧陆霸权的外交政策取向使法德两大民族的关系成为法国对外关系中的有一个重点。

基于上述原因,法国是“欧洲主义”加法兰西“民族主义”的民族。

法国的外交思想集中体现为“欧洲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

德国与东西方政策

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崛起打破了欧洲大国传统的力量均势,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由于德意志在历史上的长期分裂,使德国成为是一个晚熟国家,并有着改变民族分裂的历史情结。

德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西南北之交,英、法、俄、奥、意等强国环伺。

德国地缘政治对外交思想的影响是有延续性的——即竭力维持原状,同东方和西方的大国开展关系,缓解和消除别人对德国的疑惧,来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宽阔的活动天地,稳步地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除了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世界政策”外,德国在其余的大部分时期的外交都或多或少地遵循着这样的外交传统——一项东西贯通的外交政策。

俄罗斯与海陆扩张

广袤无垠的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处于东西方的结合部。

作为一种文明,俄罗斯具有东西混杂的特点。

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具有深远影响的因素有宗教、泛斯拉夫主义、民粹主义和村社精神以及地理环境与专制皇权等。

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廷帝国与西方式的基督教国家的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对“基督教世界”这一概念的与众不同的理解。

到了15世纪末,以莫斯科为基督教世界合法继承者的“第三罗马”理论

应运而生。

泛斯拉夫主义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每当俄罗斯与欧洲文明冲突时,它独特而顽强的民族特性总是强烈地表现出来,凸现出一种异质性,同时,在各斯拉夫民族中,俄罗斯又一直以领袖和解放者自居。

彼得大帝是斯拉夫扩张主义的奠基人,他被后来的俄罗斯人当作民族英雄和近代俄国的缔造者来称颂、讴歌,他因而也为俄罗斯树立起一个致富致强的传统——陆路蚕食加水域开拓,构成了从彼得大帝起的一贯政策。

美国与“天定命运”

尽管美国是世界诸大国中最年青的国家。

但扩张却是贯穿于美国对外政策史的最明显、最永恒的主题。

早在独立以前,北美各殖民地就追随英国进行了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

为了促进北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北美殖民地卷入了英国为争夺海上优势的多次商业战争。

独立以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年、海外扩展时期(1898-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至今,分别以“孤立主义”、“门户开放”政策和“遏制与领导”为口号或标志。

(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致电陈老师:

壹伍叁,一壹肆八,一零叁四。

驱动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是早期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和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

商业精神与重商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重商主义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商业为杠杆,发展贸易顺差,在国内实行关税保护和垄断专营制度,在国外开拓和建立殖民地并掠夺殖民地的资源,以此来增加国家财富。

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本国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使来到北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自认为血统高贵,他们以“上帝的选民”自居,相信他们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是上帝赋予的使命。

经过在北美筚路蓝缕的开拓,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与刻苦勤俭的清教主义结合在一起,锻造出了美国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统一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在美国对外扩张的历程中不时闪现。

日本与“岛国心理”

日本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经历的国家。

日本的历史具有其独特的内在特点:

首先,日本群岛的孤立,使它的历史非常单纯而完整。

其次,日本处于中国文化圈的遥远的边缘地带,使其有可能在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紧紧抱住自己的主要制度和价值标准。

第三,日本的政治和社会进化特别缓慢。

但日本在现

代又异乎寻常地迅速崛起,在非西方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表现突出而潜力有限的文明,日本在外交思想上凸现了两大特征:

一是体现了“岛国根性”的狭隘心理,即不愿对世界负责;二是“强者崇拜”的心态,即缺乏是非善恶感。

中国与“天下观念”

中国是当今世界历史最为悠久、连续性未被打断的惟一大国。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步被纳入西方所主导的国际体系中。

经过100余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在1949年终于获得了真正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变革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和民族性都被赋予了性的时代内涵,并正在整合的过程中。

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中华帝国观念”、“王道”与“霸道”的对外政治文化,与发韧于西方的现代国家主权观念相互撞击有可能对国际关系的未来产生和提供一种新的思想资源。

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规范、制度甚至目标的“天下主义”在全球化时代正面临着新的批判和整合。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这一术语,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特定内涵。

在国际关系史的语境中,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

尽管第三世界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并且在世界体系中都处于边缘位置,但是,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

因为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它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以及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段也不一样。

第二,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这究使我们不能简单化、模式化、概念化地看待第三世界问题,而和系统必须采取综合的、历史的和系统的分析。

特别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第三世界面临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对第三世界的深层思考也已提到时代的日程上来。

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圣斯特法诺和约

俄国与土耳其于1878年3月3日在圣斯特法诺签订的旨在结束俄土战争的和约。

该约内容:

(一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公国,面积大于君士坦丁堡会议所规定的。

它隶属于苏丹而由五万俄军占领二年;(二塞尔维亚、门旳内哥罗、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赛门两国领土略有扩展;(三波黑二省实施改革;(四罗马尼亚获得多布罗加。

俄国获得比萨拉比亚、卡尔斯、阿尔达汉、巴统及巴亚泽特。

大保加利亚的建立不符合奥国统治阶级的愿望。

大保加利亚受俄国的保护且拥有爱琴海沿岸地带是英帝国主义所反对的。

英奥两国竭力谴责这个和约。

2.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

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

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

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

英国政府也迟迟未敢公布,直到1936年,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

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正确的立场,绝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3.IAEA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IAEA是一个同联合国建立关系,并由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

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现任总干事天野之弥。

组织机构包括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是加速扩大原子能对全世界和平、健康和繁荣的贡献,并确保由机构本身,或经机构请求、或在其监督管制下提供的援助不用于推进任何军事目的。

它始建时有一个简单的信条——“让原子能为和平服务”。

这意味着核技术应该安全地用于能源生产、健康、农业和水资源保护等为人类服务的和平目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任何国家只要经过机构理事会推荐和大会批准,并交存对机构规约的接受书,即可成为该机构的成员国。

截至2006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共有139个成员国。

4.厨房辩论

厨房辩论指的是1959年7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NationalExhibition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与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之间展开的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两人之间的辩论均通过了他们的口译员传达。

辩论是在厨房用具展台前进行的,故称“厨房辩论”。

5.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英文:

Kyoto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

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二简答题

1、简述"欧洲协调"的成立与破裂

【解析】本题是出自刘德斌老师的《国际关系史》

成立过程:

维也纳体系的功绩在于创造了一个会议体制,这一体制被称作“欧洲协调”(ConcertofEurope。

欧洲协调很显然是对威斯特伐利亚会议所开创的以会议解决争端的精神的继承,同时它也是一种新体制的尝试。

欧洲协调体制是通过大国的一致行动来协调国际事务,维护和平与均势。

破裂历程:

1820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发生了烧炭党革命,这对于奥地利来讲无疑是肘腋之患。

当时意大利几乎是奥地利的后院,意大利的革命运动必然会对奥地利正统统治造成冲击,因而梅特涅于当年10月召集了第二次国际会议—特洛波会议。

11月19日,俄普奥签订了《特洛波议定书》,议定书规定:

因革命而政权更迭的国家一律被排斥于“欧洲协调”之外;如出现改变现状而危及“欧洲协调”的成员国时,缔约国负有责任使破坏现状的国家回到“欧洲协调”内,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

但是,英法都不赞成梅特涅干涉意大利革命。

法国虽然签了字,但有保留。

特洛波国际会议第一次破坏了四国同盟条约中所规定的大国会议协调一致原则,“欧洲协调”也开始变得不协调了,所以,特洛波会议后各国并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1821年1月21日,俄、奥、普、英四国在莱巴赫召开了第三次国际会议,同时邀请了那不勒斯国王参加。

这次会议是特洛波会议的继续。

在会议上,俄普不遗余力地支持奥地利武装干涉意大利革命,但英国反对。

英国和俄普奥东方三国之间的分歧和裂痕越来越大了。

(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致电陈老师:

壹伍叁,一壹肆八,一零叁四。

为了对付西班牙革命,1822年10月欧洲协调体在意大利召开了第四次大会:

维罗纳会议。

会议上法国要干涉西班牙革命,除英国以外各国都表示支持。

同时,西属拉美的独立运动在西蒙·玻利瓦尔(SimonBolivar等人的领导下迅猛发展,于是大陆各国还想在干涉西班牙本土的时候也一举平息拉美的独立革命。

这使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

首先体现在英法在欧洲协调时期的一致立场消失了,欧洲又多了一对

矛盾;其次俄奥虽然都支持法国干涉西班牙,但在俄国是否出兵问题上也存在矛盾,奥地利害怕俄国借干涉之名在中欧扩大势力;再次,对拉美的干涉危及到了美国的利益,使这一未来的大国也介入了欧洲纠纷,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了“门罗主义”(MonroeDoctrine以对抗欧洲列强的野心;最后,在反对干涉问题上,英美也未能取得一致,英国想使美国与之共同反对大陆列强对西属拉美的干涉,但美国却不单反对大陆国家,也同样反对英国介入美洲事务。

最后结局只是法国派出军队平息了西班牙革命而已,大陆列强对于遥远的美洲鞭长莫及。

维罗纳会议上关于干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对外政策的大辩论,以主张干涉的四大国胜利,英国失败而告结束。

这一结果使以大国为主导的欧洲协调体制破裂了。

维罗纳会议以后,欧洲列强再也没有举行过类似的会议来商议欧洲的重大问题,欧洲协调体的尝试到此也告一段落。

但是尽管如此,均势和保守主义仍将列强间的和平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简述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解析】这道题目属于常规题型,但是也是从时政热点出发,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出发来命题的。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爆发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

各国恢复和发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的经济;恢复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稳定了货币流通,国际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这一时期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并通过“产业合理化”,使生产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了,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

这不能不产生尖锐的矛盾,使企业经常开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业。

从而,促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和深刻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

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便由此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国家。

危机的影响:

金本位制的崩溃,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货币金融领域里引起的深刻后果。

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通货膨胀从此成了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医治的又一经济痼疾。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还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它们纷纷

寻求对策,以图缓和和避免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鼓吹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也应运而生。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

为了在经济上划分势力范围,各种对立的货币集团相继出现,英镑区、法郎区和美元区,把统一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割裂了。

外汇倾销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遇到了许多人为的障碍,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这次经济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大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从日美角度简述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太平洋战争是日美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争夺从而导致矛盾激化的结果。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日美两国不同的解决方式和途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日本扩大在中国等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影响到了美国等的利益取得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胜利的日本在索要中国辽东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向周边扩张,继而影响到在太平洋地区已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国等国家的利益。

(3)美国对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狂涨进行的遏制。

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脚步却受到美国的限制,美国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并吞并夏威夷王国,大大刺激了当时已经向夏威夷进行大量移民的日本。

在此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就将美国作为假想敌。

一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一线,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已然相邻。

(4)在对华态度上,日本一直梦想独占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利益均沾。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

与此同时,为了独霸东亚、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