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505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是指理想的境界。

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

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正音、正字

3、释词

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

要点: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五、作业:

注音每个1行,每行5遍。

解词1遍。

 

第2课时:

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

二、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3、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4、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1、写300字的随笔,谈谈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赏析语言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理想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是指理想的境界。

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

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

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正音、正字

3、释词

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

要点: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五、作业:

注音每个1行,每行5遍。

解词1遍。

第2课时:

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教学过程:

一、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

二、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3、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4、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1、写300字的随笔,谈谈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赏析语言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学习比喻、顶针的修辞手法。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

通过赏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字体会诗歌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设疑研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

那么,你长大了想__(学生讨论)这是你们的理想,那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作者介绍:

1、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

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

“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

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代表作品有《就是那只蟋蟀》《寄黄河》《故园六咏》等。

三、字词积累

缀连zhuì脊梁jǐ船舶bó可望不可即jí倔强jué鬓发bìn洗濯zhuó

寂寥liáo玷污diàn扒窃pá蜕变tuì功勋xūn碌碌终生lù诅咒zǔ

蜕变:

(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离乱:

离别战乱。

缀连:

组合,连接。

倔强:

(性恪)刚强不屈。

玷污:

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

咒骂。

浪子回头:

指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后极为可贵,又为“浪子回头金不换”。

碌碌终生:

形容终生平庸而没有作为。

绝处逢生:

比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得到了出路。

可望不可即:

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即:

靠近,接触。

四.诵读感知

1、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

A读准字音。

把握语调、音律、节奏,区分句中词语轻重缓急。

理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点。

燃。

/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

,照。

亮。

/夜行的路;理想/是路。

,引你/走到·黎。

明。

节拍:

/大停顿;·小停顿;重音:

B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1节:

明朗坚定的语气

第2-8节:

悲壮沉思的语气

第9-11节:

劝告警醒的语气

第12节:

欢快奋发的语气

C集体朗读依诗歌脉络安排,理想的意义

(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读的时候思考:

这首诗使用最多的句式和修辞各是什么?

总结:

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3、主旨感悟:

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4、思考你最喜欢哪一诗节?

为什么喜欢?

你是怎样理解的?

刚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这首诗的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分各部分,来细致地品位这首诗。

五、研读与赏析

1.探究第1节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a.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b.这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c.4个喻体,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从路到黎明,环环相扣,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

2.探究第2、3节

第2节诗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吗?

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

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第3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

请你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不同的年代里,人要有不同的理想,要有不同的追求。

正是这些理想,正是这一辈一辈的人的理想,连成了一串璀璨的珍珠,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大好光景。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照”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

3.探究第4、5、6、7节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很多挫折,也许需要你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许要做出许多的牺牲,现在请你朗读第四到第七小节,体会人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

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

“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可联系《龟虽寿》中句子)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

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青春,四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

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更深刻的认识?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舶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包括金钱与私欲甚至生命为前提,所以说又是一种牺牲。

怎样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

欢笑里怎么又会有酸辛?

a.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

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你为理想而奋斗,理想终于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人民赞美你,这种荣誉,这种赞美只是理想实现后附带来的东西,不是你所追逐的目标。

b.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得到的不是荣誉,而是被误解,被孤立。

当革命者为着人民的解放在浴血奋战时,被人们看作“疯子”;当陈景润为着哥德巴赫猜想废寝忘食时,被人们称作“傻瓜”。

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因此就躲避他,反对他,这样奋斗者就陷于寂寥的处境。

所以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就说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不仅是要唤醒沉睡的民众,更要“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也就是使这些先行者不至于孤单。

c.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所以在欢乐又感到酸辛。

六、、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

2.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仿写:

的年代里,理想是;的年代里,理想是。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仿写:

既是,又是。

仿照第一节,写四句话(如果实在有难度,写两句也行)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仿写:

战争的年代里,理想是和平;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发展。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仿写:

金钱既是天使,金钱又是魔鬼。

2.先抽查背诵,再全班齐诵。

二、研读与赏析

1.探究第8、9、10、11节

大声齐读这部分,划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把你不懂的语句划下来讨论。

如何理解“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两句?

“大写的人”是什么意思?

a.“忠厚者”指第7节被误解的怀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被误解,被孤立是不幸的。

(屈原)但是在遭受种种不幸之后迎来的是理想的实现,于是他们便“绝处逢生”了。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莎士比亚说的好:

“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也就是理想能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b.“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作用是什么?

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明确:

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

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

“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这要联系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理解。

作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被押回老家。

十年浩劫,“四人帮”倒行逆施。

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玷污,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

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

为什么?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

“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

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

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

“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理想开花”“理想抽芽”比喻什么?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是指什么?

a.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

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b.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

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四、对比延伸

课后练习一(3)

明确: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

“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理想》: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五、布置作业

1.巩固背诵。

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板书:

理想

总说:

方向历史意义(2、3节)树立理想,

(第1节)人格意义(4~7节)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8~12节)(第12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